安徽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846.50 KB
- 文档页数:18
2021-2021安徽中考真题记叙文阅读及答案2021年阅读[一] (22分)儿子的一幅画徐那么臣年既长,情感的沸点反倒越来越低,经常端不住,一不小心就哭就笑。
因为工作忙,在下班后、节假日,大局部时间都关在书房里读书写作,难得陪孩子,一直心怀歉疚。
但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
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补偿〕一下,也抚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搅,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
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
儿子果然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
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快了快了,写着呢。
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地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
他要给班上的小朋友一人送一本。
这个底线其实一点都不低,但愧疚越发让我心虚,无论如何得如期完工。
紧赶慢赶,儿子毕业之前,长篇的?青云谷童话?出版了,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们人手一册。
送完书,过两天儿子放学回来,开心地说:“爸爸。
我们老师夸你书写“债〞算还了,愧疚缓解了一些。
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
当然我也知道这些都是借口,再忙也得陪孩子。
但道理明白,不代表事情就能做对,愧疚又一日日( )〔积压〕在心头。
前些天在成都做社会调研,坐车去机场路上,太太在儿子的家长会上发来微信。
一张照片,儿子的画,一个大胖傻小子,肚子上写了一行字:“妈妈,我爱您!〞正打算夸小东西的画有长进,第二张、第三张照片也发过来。
儿子两个同学的画。
都是画了一个自己,画旁边写有一行字:“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辛苦了!〞我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不是要求只能一个家长参会吗?太太回:“是,都一个。
〞一点没矫情也没夸张,我突然难过得好似肠子都打了一个结,刚吃过晚饭的胃里陡然地空空落落,眼泪哗地就出来了。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不同的文体承载的信息也往往不同,在记叙文中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景物描写的作用,情节的发展过程,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即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技法点拨】信息筛选和确认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如著名作家萧乾就在《枣核》一文的结尾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再比如要理清文章的线索,我们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性质的语句;要注意“首先”、“其次”等关联性词语,通过把握这些句子和关联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而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我们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分部分、分层次地把握脉络,概括层意。
例如: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这道题似乎抽象,但结合课文内容解答不算难,文中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三次黄土,三处寓意很明显,一处是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一处是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像黄土一样。
另一处是结尾:我们撒下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所以此题答案为: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2022年安徽省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一、(2020年安徽省名校联盟语文模拟考试卷)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家有女初长成①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
②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
她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搁于椅子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布满阴霾的脸变成了欲雨的天。
③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亲爱的女儿便旋风似地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为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
”女侍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抹布来……”万万没想到,女儿居然说:“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
你去做事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
”女儿的口气十分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
④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⑤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⑥当天晚上,返回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⑦负笈伦敦3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我和先生在大学的假期里不让她回家,我们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
⑧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⑨第一天上工,她便闯祸了。
⑩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精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只要力道稍稍重一点,便会破成一堆晶亮的碎片。
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刚松了一口气,没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趔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变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
”女儿的声音里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还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为她在衣裙上栽种了一季残缺的九重葛。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及记叙顺序鉴赏(原卷版)T知识点讲解1、记叙:使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各方面。
2、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深化文章主旨。
4、议论: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特点】顺叙是按事情发生发展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2、倒叙(先写结果或精彩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PS:记叙文中最常考察内容为插叙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4、补叙: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安徽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0题;共213分)1. (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穿校服的父亲邓迎雪①听说,校门口有个卖凉皮的老头,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稽,特别逗,同学们称他为“凉皮校服哥”。
②作为全年级的尖子生,我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我贫寒的家境,母亲早逝,父亲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掏了高价择校费,我这才进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
父亲又心疼我学校离家太远,就让我住校,一周只回一次家。
③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请我一起到校外吃饭。
我拗不过他们的热情,随着去了。
校门口,吃饭的同学很多,肉夹馍、凉皮、包子、稀饭一应俱全,每个摊点前都围满了人。
这时,不知谁提议去吃凉皮,在一路打打闹闹的笑声里,我们走向“凉皮校服哥”。
④我随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去,那个摊点前围了不少人,透过些微的空隙,发现那个忙碌的身影如此熟悉。
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自己的父亲?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
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
⑤“师哥,今天生意不错啊。
”我听见一个大嗓门男生在跟父亲开玩笑,而父亲居然还好脾气地笑!⑥我的耳朵嗡嗡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他转身逃跑般离开了。
⑦到了寝室,我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着我的胸口。
⑧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他没有计较我的无理,说:“那儿生意好,我故意躲得远一些,离学校还远着呢。
再说你住校,一直在食堂吃饭,遇不见。
”“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我竟然委屈得流出了眼泪。
父亲的表情很复杂,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叹口气,递给我一条毛巾,就到厨房做饭去了。
⑨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在校门口摆摊了。
我隐隐约约听同学说,那个卖凉皮的不在那儿了,找了好几回都没有。
我听了,略略放了心,心想父亲在别处做生意也是一样的。
再回到家时,我和父亲都没有提过这件事。
⑩转眼到了六月,市里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物理竞赛,全校共有十几名学生参加。
那天上午,我和老师、同学一起乘车赶往赛场,因为前方堵车,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减速前行,我就在那儿猝不及防地看见了父亲。
⑪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
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
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凉皮。
天太热,行人逃也似的匆匆而过,没人向摊点张望一眼。
父亲没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大着嗓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烤化的柏油路,让人揪心。
⑫车子很快就走过去了,把父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汽车空调“咝咝”地吹着冷气,竟然吹出了我的泪,我愧疚极了。
是不是自从被我从校门口撵走后,父亲就一直在这儿摆摊?在这个长长的炎热的夏季,再苦再累再难,他从不在我面前提一个字。
我把成长的疼痛留给父亲,可父亲给我的依旧是浓浓的爱。
⑬那天考试后,我回到家,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天太热,别出去摆摊了,等凉快了还去老地方吧,同学们老念叨你。
”父亲有些吃惊的望着我。
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
( 选文有删改 )(1)本文以“我”对父亲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请从⑤-⑫段中找出表现“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2分)埋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愧疚(2)请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进行赏析。
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
(3)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位怎样的中学生?(4)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
(5)文章结尾写道“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此时“我”的心理会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20分)(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什么是锁何君华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旅行者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旅行者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
旅行者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光。
旅行者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这一等就是一天。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旅行者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
旅行者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旅行者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旅行者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连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旅行者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主人的话让旅行者彻底震惊了。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已经走到21世纪,竟然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锁。
旅行者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
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
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
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旅行者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
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旅行者。
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旅行者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旅行者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
“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
”阿拉坦乌拉比画着说。
“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旅行者不解地问。
“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
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是赐福给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
”主人生起了火,问旅行者:“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好。
谢谢!”旅行者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
”吃晚饭的时候,旅行者还是不甘心——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
”主人不解地反问。
“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
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
”主人哈哈大笑。
看起来,他对今天的伙食很满意。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旅行者失眠了。
旅行者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旅行者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说的那样,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旅行者彻底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
很快,旅行者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
一时间,更多的旅行者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旅行者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私入牧宅________———等待主人求谅解———主宾交谈________———客人留宿夜无眠———明日再访________(2)请品析画线句,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光。
②“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
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
”主人哈哈大笑。
(3)说说题目中“锁”的含义。
(4)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续写故事结尾,并说说你这样设计的意图。
3. (25分) (2019七上·柯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冬日的忧伤肖培东“东,那,娒儿(温州方言,小孩的意思)找到了没有?”母亲站着,轻轻地问。
我停下筷子,摇摇头,嘴里含着一口饭。
隔壁县一个11岁的男孩失联三天了,我忍不住告诉给我的老母亲,谁知她竟然把自己整个地蜷缩进这个事件里。
“娒儿找到了吗?”母亲又问了一遍,她的脊背努力地向前弓。
中午的阳光恣意地涂抹着,母亲的脸上却阴着一层忧郁,看得出来,她的眼窝凹下了一层。
我难过地笑了一笑,还是摇摇头。
母亲不说话了,呆呆地坐在门口,重新瞅着路上的行人。
“蘑菇头,尖尖的脸型,又瘦又黑,头发也不多。
”偶尔她会这样断断续续地说给自己听。
那个叫黄政豪的乐清虹桥男孩就这样和母亲的时光恍恍惚惚地捆绑在一起。
“娒儿,别调皮哦,早哩回家哦,家里人会担心哦。
”母亲会要求我打开手机,显示出这个男孩的图片。
她苍老皱缩的手指一遍遍地抚摸着手机屏幕,缓缓地在男孩的脸部位置摩挲着,最后用食指点着男孩的鼻子,说:“娒儿,你怎么就找不到了呢?你长得那么活泼,千万别给坏人给拐走了,妈妈爸爸,阿公阿婆,不知道有多么揪心啊!他们怎么会睡得下吃得下哦?”那个语调,我很熟悉。
我不敢看她的眼窝,急急地扒了口饭,就逃出了母亲忧虑的心事。
风忧伤地吹起冬日的尘埃,吹乱了母亲的白发。
她坐在门口,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从街道那头驶过来的汽车,从巷子深处钻出来的三轮车,从拐角处跳出来的背着书包的男孩……她眯缝着昏黄的眼睛,一个一个地瞅着,深远而入神。
“蘑菇头,尖尖脸,又瘦又黑,头发不多。
”她能唱成调的歌谣竟然属于远方那个隐隐约约的男孩。
我多少有些后悔,她原本就是极会忧虑的人,她在冬天的大街上寻找六六的哭喊声曾经惊动了多少夜宿在枝头的鸟啊……“东,找到了,找到了……”第五天晚上,我一进门,母亲就哑着嗓子说。
A“娒儿掉到下水道里了,不是,掉到井里——”母亲一脸难过,说,“隔壁阿婶说的,娒儿没了。
”母亲的声音越来越低。
“妈,那都不是真的,公安局都说还没消息。
”我加重了声音,努力让母亲听得清楚。
灯光映照着母亲瘦小的身体,母亲的眼里开始有了亮色。
她又要了我的手机,又叫我找男孩的照片,又开始说给夜色听:“蘑菇头,尖尖脸……”……我是快要天明的时候知道这事的真相:乐清失踪男孩黄某已于12月4日22时48分找到,警方确认其人身安全和基本健康,初步查明,其“失联”是该男童某位家属故意制造的虚假警情,系妈妈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