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比较研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中美医疗体系对比:差异与启示**Introduction**Healthcare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any socie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being two of the most populous and economically powerful nations, have their unique healthcare systems. While the American healthcare system is often praised for it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he Chinese system is admired for its efficiency and coverage. This essay aims to compare the healthcare systems of both countries, highlighting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nd discussing the implications for global healthcare.**Healthcare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US healthcare system is known for its diversity and market-driven approach. Private insurance compani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with most individuals obtaining coverage through their employers or purchasing private insurance. This system ensures access to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ve treatments, often at the forefront of medical research. However, the cost of healthcare in the US is notoriously high, with private insurance premiums anddeductibles often being a significant financial burden. Furthermore, the system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uninsured individuals, disparities in access to care, and rising healthcare costs.**Healthcare System in China**In contrast, the Chinese healthcare system is more centralized and government-led. Universal health insurance covers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ensuring access to basic healthcare services. This system emphasizes primary care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aiming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improve overall population heal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so invested heavily in medical techn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resulting in improved healthcare outcomes. However, the system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resource allocation, quality of care, and rising healthcare costs.**Comparison and Implications**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lies in their approach to healthcare delivery. The US system relies heavily on private insurance and market forces, while the Chinese system is more centralized and government-led. Thisdifference is reflected in the cost, access, and quality of healthcare services.The US system, while innovative and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faces significant financial challenges. The high cost of healthcare is a major concern, with private insurance premiums and deductibles often being unaffordable for many Americans. This issue is exacerbated bydisparities in access to care, with rural and underserved areas often lacking sufficient healthcare resources.In contrast, the Chinese system ensures universal access to basic healthcare services through government-led insurance schemes. This approach ensure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has access to necessary healthcare services, reducing disparities in access. However, the system faces its own challenges, such as resourceallocation and quality of care.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for global healthcare. The US system, while innovative, needs to address financial challenges and disparities in access to care. The Chinese system, while ensuring universal access, needs to improv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quality of care. Both systems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dopting best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s to improve healthcare outcome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healthcare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approach, cost, access, and quality of care. While each system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there are valuable lessons that can be learned from each other.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se systems, we can gain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of healthcare and how to improve it globally.。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科研大国,其研究生教育体系在发展历程、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通过比较中美研究生教育的差异,可以为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启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发展历程中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美国大学已经开始设立研究生院,推动了美国教育的现代化。
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则是在20世纪初才逐渐兴起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发展历程的不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这也导致了中美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可以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提升。
二、教学理念对此,中国可以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建立起更为开放、自由、创新的研究生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中美研究生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术讨论和实践,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研究和实验。
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估,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实践机会相对较少。
对此,中国可以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吸取经验,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和独立研究,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
四、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中美研究生教育也存在着差异。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鼓励学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扩大学术影响力。
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面向国内的学术评价体系。
中国与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对比和启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教育制度。
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中国和美国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以下是对中国和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对比和启示。
对比:1. 教育体系中国和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是不同的。
中国的医学教育主要由医学院和医学研究生院两个阶段组成,而美国的医学教育则包括四个阶段:学士学位、医学院、实习和住院医生培训。
这种不同可能会影响医学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2. 教学方法中国和美国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
中国的医学教育主要通过讲座、实验和临床实习等方式进行授课,而美国的医学教育则将注重实践和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医疗和科研活动。
3. 学习资源中国和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资源有所不同。
美国拥有一些全球知名的医学院和大型医院,这些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医学资源,包括临床教学和科研机会。
不过,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医学教育资源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启示:1. 重实践教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注重医学学生的实践教学,这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自信和熟练。
因此,在中国的医学教育中,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能力。
2. 促进国际交流医学是一种全球共同的语言,在医学教育方面,国际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医学院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可以让中国的医学教育更具国际化和包容性。
这也有助于推进国内医学教育的发展。
3. 加强临床实践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与临床医院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培训,并让学生更接近现实的医疗工作。
因此,中国应更加注重临床实践,这也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职业素养和医疗水平。
在高等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将注重优化教学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更多有志于医学学习的人士提供更加优质的医学教育。
中国与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对比和启示中国和美国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方法,还对医学科研和医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国与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对比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学术科研。
学生在医学院的学习主要是理论课程的学习,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而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则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技能培养。
美国的医学生在学习期间会参与临床实践,与患者接触并进行实际操作。
这种实践性教学方法使美国的医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真实的医疗环境,培养出更强的临床技能。
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课程的传授,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
而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美国的医学生经常需要读取大量的医学文献和研究论文,并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得美国的医学生具有更强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
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注重应试教育,学生的评价主要依靠考试成绩。
而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则更加注重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临床实践能力、论文写作等。
美国的医学学位评价更加全面,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国应该增加临床实践的比重,培养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中国的医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医学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真实的医疗环境。
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开设研究性课程或者组织学术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和分析。
中国与美国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助力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进一步提升。
通过增加临床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中美口腔保健差异作者:石喆谢苑苑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4期摘要:文章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探讨中美口腔保健差异。
研究通过了解中美口腔保健现状,探究引起中美两国口腔保健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
此外,文章探索改善我国口腔健康现状的方法,以期为中国口腔保健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口腔保健;文化维度理论;中美差异日前,我国口腔健康问题严重,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我国国民牙周健康和口腔卫生状况较差。
与此同时,美国的口腔健康水平明显高于我国,尤其是在慢性牙周疾病方面,其患病率远远低于我国。
口腔保健意识与口腔健康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通过良好的口腔护理能够切实地改善口腔卫生。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国民口腔保健意识也有所提升,但相比较美国来说,我国国民口腔保健情况不容乐观。
社会文化对于国民口腔保健意识的建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研究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探究中美口腔保健差异及其社会文化因素。
研究中涉及的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与医学领域结合的相关研究并不多,但曾有研究明确社会文化体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也有运用跨文化理论研究老年痴呆的先例。
这些都对本次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是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一个框架,并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归纳为六个基本的文化价值观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自我放纵与约束。
(一)权力距离权力距离是指在某一社会中地位较低的人如何去理解权力,并面对其所带来的在社会或组织中的不平等分配。
不同的国家对权力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美国人并不是特别看重权力差距,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更平等。
而在中国,国民对权力注重,地位象征更为重要,权力也更具有约束力。
(二)确定性规避不确定性规避指一个社会受到不确定的事件和非常规的环境威胁时是否通过正式的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
对中美口腔医学本科课目大纲的比较分析
宋红;马秦;陈永进;赵蕊妮
【期刊名称】《西北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6(014)005
【摘要】通过对中国口腔医学院校与美国牙学院校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实习时间等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口腔医学教育从各方面与美国比较既有共同点也有很大不同.借鉴国外的经验,提高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水平,对提高我国口腔卫生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543-544,587)
【作者】宋红;马秦;陈永进;赵蕊妮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2
【相关文献】
1.美国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基于中美两国农业保险情况的比较分析 [J], 程宵;吕季;曾冰心;吴智媚
2.美中聋人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比较分析——以美国高立德大学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本科课程比较为例 [J], 史阳
3.中美货币政策近期变化的比较分析及对中美利率的影响 [J], 董文欣
4.中美英语高级阶段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 [J], 杨婕
5.中荷两所大学口腔医学本科课程的比较分析 [J], 王莉;Leunissen Ron;张倩;尚政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美教育差异探讨论文中美教育发展水平及差异也是相当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底蕴的不同而带来的结果。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教育反映出的是不同社会文化内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美教育差异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美教育差异探讨论文篇一《中美教育观的差异》摘要: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是脆弱的、需要经常鼓励和赞美,他们遵循孩子的天性,主张自由平等、张扬个性,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关注生活经验,引导多元发展,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而中国的家长认为孩子天生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或用训斥的方式就可激发孩子内在的潜力,中国的课堂教学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老师在教学上严谨性强,课堂知识容量大且深,但是灵活性不够强,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之势。
这种教育思想的最终体现在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上。
本文将从中美文化背景、家庭教育观以及学校教育几个方面来阐述中西方教育的区别,从中西方的教育方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希望对我国教育方法上的改进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教育观差异当今世界多元化的发展正稳步向前,国际上的竞争也越演越烈。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要培养优秀少年,教育是关键。
教育从很大方面有得益于文化的传承。
由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国家教育理念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就如美国拥有着并不长久的历史,但它的发展业绩却是每个人所看到的,追根溯源还是在教育问题上,美国教育倡导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自信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产生自己的见解,发明自己的方法。
相反的,在中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典型的好学生,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承着先人思想精髓,同时也使人们被许多传统和习俗所约束着。
古人有“学而优则仕”,以至于出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中美教育对比论文(2)中美教育对比论文篇二《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对比研究》[摘要]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两大教育体系,由于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所以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教育观念、模式和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课程设计方面,以及学校考试制度等方面,对比中美两国在基础教育上的差异。
[关键词]中美基础教育比较[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29-01基础教育是指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为获取知识而在先期需要掌握的知识的教育,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狭义来讲是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来讲来其实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
而目前美国的基础教育指的是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教育,即K―12教育阶段(也是义务教育)。
一至六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小学,七至九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十至十二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
中美基础教育各有利弊,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历史、文化、政策等多种因素,如果避开现实盲目效仿或是盲目摒弃,那样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将失去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或失去借鉴美国义务教育先进之处的机会,也必将失去我们国家的竞争力。
比较中美教育,可以发现两国在以下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美国的各个州自行负责管理基础教育问题。
主要有两类机构负责基础教育管理:一是各级教育董事会,作为民间社会组织,各级教育董事会主要负责社会与政府的联系,其所做决策将交由政府教育部门执行;二是联邦、州、郡、市和学区的教育部门,如教育局、教育部等,它们负责教育经费的分配,但是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管理,而是从总体上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
因此在基础教育方面,美国基础教育宏观管理由政府主要负责,基层和学校负责具体的管理。
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基层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又能够减轻美国政府的教育经费的负担,同时还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与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相比,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具备以下特点:1.以“县”为主,除了大政方针以外,基础教育的管理权限主要由县级政府行使。
美国口腔专科医师教育对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启示探讨作者:何国花舒艳琼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以宾夕法尼亚学院的口腔专科医师教育体系为代表,对比了我国与美国口腔专科医师教育的不同之处,探讨了美国口腔专科医师教育对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启示,并提出了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美国 ; 中国 ; 口腔专科医师教育我国口腔医师专科教育起步较晚,而欧美等国家的相关教育已有过百年历史,且随目前患者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于就医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快专科医师教育的发展具有必要性。
本文以美国专科医师教育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学院为代表,探讨了美国该类教育体系对我国口腔医师教育的启示。
一、口腔专科医师教育在我国中的现状专科医师培养及准入制度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高等教育制度,1993年我国卫生部颁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其为专科医师教育制度提高了基地、人才、机制的基础。
1999年《执业医师法》对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专科医师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007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专科医师培训实施办法,其对专科医师进行了详细、明确的定义[1~2]。
从口腔学科来看,其是一项专业性强的科目,此项学科医师教育属专科医师教育范畴。
但是,综观我国口腔专科医师教育,其起步较晚,没有科学规范的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准入制度及管理制度,故以国外成熟教育体系为借鉴基础,是促进我国口腔医师专科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美国医师专科教育已有上百年历史,美国专科医师教育不仅是牙医学院教育的支柱项目,同样也是牙医学院的主要收入渠道,具备成熟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
二、美国口腔专科教育体系以宾夕法尼亚大学牙髓病可专科医师教育为例。
该学院属于美国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宾夕法尼亚牙学院属于美国排名前三的口腔医学教育机构[3],申请入校就读资格为:本科学位、牙髓专科医师、有医师资格且临床工作经验超过一年。
中美研究生教育差异比较及启示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中美研究生教育日趋国际化。
在双方教育体系的差异性方面,研究生教育在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学术评价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对中美研究生教育进行比较,探讨其差异性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
首先是教育内容方面。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强调理论学习,重视基础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美国,研究生教育更加侧重实践,强调技能培养,重视课程的实用性。
可以说,中美研究生教育的教育内容存在着不同的倾向性。
对此,我国研究生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课程设置方面。
在中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分为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并通常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部分。
而在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更加灵活,课程体系有很高的灵活性,同时也尊重个体化差异性和专业发展方向。
可以说,中美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差异在于其自由度和灵活性。
对此,我国应该探索出更加灵活的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方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给予更多自由度的选择空间。
第三是教学方式方面。
在中国,研究生教育采用传统的授课教学模式较多,学生主要靠阅读大量文献、听课等方式来学习和获取知识。
而在美国,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互动式教学,包括小组讨论、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
可以说,中美研究生教育在教学方式方面的差异在于教学的重点和方法。
我国研究生教育应该更加重视互动式教学,倡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讨,举行研讨会以及实践操作。
最后是学术评价方面。
在中国,研究生的学术评价主要依据其发表的学术成果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
而在美国,学生的学术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多元化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成果以及学习能力等。
可以说,中美研究生教育在学术评价体系方面存在差异,我国应该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能力综合评价。
中美荷牙学院口腔医学教育比较
张敏;李蓝;李继遥;袁鹤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年(卷),期】2022()4
【摘要】中国、美国和荷兰牙学院的口腔医学教育各有特点,文章通过整理文献并结合笔者在美国和荷兰的访学经历,从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学制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对3国牙学院口腔医学教育进行比较,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改革思考。
【总页数】2页(P140-141)
【作者】张敏;李蓝;李继遥;袁鹤
【作者单位】口腔疾病研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
【相关文献】
1.中美高等口腔医学教育比较研究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关于举办2014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研讨会暨全国口腔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授课技能竞赛的通知(第二轮)
3.中美高等口腔医学教育比较研究
4.中荷两所大学口腔医学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5.中荷两所大学口腔医学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年第l2期 中美医学教育之比较 贾皑,陈丽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笔者通过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医学中心(UNMC)留学亲身感受,重点介绍了美国医生培养 制度,并分别从医学生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两方面详细比较了我国和美国在培养医生制度方面存在的异 同,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医学生在成长为合格医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亟需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医学教育;中关比较DOI:10.3969/j.issn.1002—1701.2016.12.006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2.1701(2016)12-0011-02
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UNMC)学习、考察与交流的半年中,笔者深切 感受到了中美两国之间在医学生教育和医学生毕业后教育 方面有着很多的不同点,从对美国医学教育的观察和我国 医学教育的比较中,笔者觉得美国的医学教育有许多值得 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美国医学生与中国医学生培养教育之异同 要成为美国医生,学生首先要读四年普通大学,再读四 年医学院,合格后方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大学生可以毕 业于任何专业,但是一定要有数学、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和 生物学等必修课的学分才有资格来考医学院。大学毕业 后,申请医学院需要考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 College Ad— mission Test,简称MCAT),个人陈述、推荐信、工作经验、社区 服务经历等等都被考虑,竞争非常激烈。因此美国的医学 院相当于中国的研究生院性质,也就是说,至少要有本科的 学士学位才能申请入读。进入医学院之后,前两年学基础, 第一学年(M1)学习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其中第一学期学 习大体(宏观)的解剖、生理等知识,第二学期学习人体功 能、神经科学,上课的形式包括大课和小组讨论,小组学习 主要以整合医学ICE(Integrated Clinical Experience)进行学 习,旨在从开始学习医学知识起让学生们逐渐掌握问诊技 巧,提高和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能将所学的基础知识 和以后将要学到的临床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所以你 无论看到一年级还是二年级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了 作为一个医生角色的扮演,这点是国内医学教育所缺乏的。 而美国的ICE课程的设计正是针对该弊病而设,值得我们 学习和借鉴。第二学年(M2)学生第一学期学习疾病总论、 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系统、耳鼻喉、药理、病理等课程的学 习,第二学期学习神经、精神、皮肤、肌肉骨骼、血液肿瘤等 课程,ICE亦贯穿于整个第二学年,通过理论知识的进一步 学习和ICE反复练习,学生们分析疾病及问诊诊断思维又 有进一步的提高。除了ICE小课外,UNMC的老师还给学生 安排有各种接触真正病人的实践机会,包括看标准化病人 (Standard Patient,SP),标准化病人是由学校花钱雇用并经过 UNMC教辅培训的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不同职业的人群,学 生们通过这些标准化病人,通过实践提高了和患者交流的 能力,在以后真正见到病人后,会更自信更容易取得病人的 信任,从而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还有诸如M2学生在老师 的指导下去社区诊所义务看病人,他们称为分享门诊(Shar— ing Chnic),也是一种锻炼医学生成为真正的医生的学习机 会,学生先去看病人,问病史、查体,向老师汇报病人的情 况,提出自己的诊断以及自己不确定的问题,然后和老师一 起去看病人,在老师指导下处理病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临 床水平。第二学年结束是学生必须通过USMLE(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也就是美国医生执照考 试Stepl考试。后两年进人临床实习,其中第三学年(M3)主 要是到各个临床二级学科进行轮转学习。与我国轮转实习 不同的是,他们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家庭医学科等 专业理论知识都是在各个临床二级学科按小组以小课的方 式进行,在开始上课前,学生们都通过互联网从授课老师处 拿到了讲义,课堂上老师是引导者,主要是提出问题,学生 是主体,就老师的提问,逐一讨论。除了上课以外,学生也 要随带教老师一起去门诊和病房实习,带教老师主要是住 院医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采集病史、查体、观察病情及汇 报上级医师。学生在家庭医学轮转的实习内容是安排学生 去乡村诊所(Rural Clinic)实习,称为M3外出门诊(Outgoing clinic),时间为一个月。实习结束后,要向老师汇报实习的 情况,每个学生都要作汇报(Presentation),老师根据学生的 实习和汇报的表现,给出成绩。等M3学习结束,很多学生 就要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专业方向了,第四学年(M4)学 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转科的科室,每个科室可选择 轮转一个月。其中在第四年学生还要完成临床技能和操作 考试(UNCOM)及通过USMLE step2考试,考试通过后被授予 医学博士学位。读完医学院后就进入住院医生和临床专科 医生培训阶段。 中国的医学生来源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医学生来自高 中毕业生,经过全国统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报考医 学院,医学院根据成绩来录取学生。学校针对录取的学生 ・ l2・ 成绩的不同,又分为三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及八年制等不 同学制。三年制毕业获得大专文凭,五年制毕业获得学士 文凭,七年制毕业后获得硕士文凭。近些年学习美国医学 教育体制,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开始设立有八年制,培养医学 博士,而三年制逐渐减少甚至不再设立。在这些学制的基 础上,又有五年制学生本科毕业后,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 再读三年硕士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硕士读完后还可以 再通过博士考试,再读3-6年,获得博士学位。所以在课程 的安排上各个学制各有不同,科目基本相似,但与美国医学 生培养不同的是,我们立足于各门功课的学习,很少有ICE 整合知识的理念。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小课学习主要是老 师演主角,学生是被动的听课者,而美国的学生我们处处能 看到他们更多的是主动性学习,如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及小 组互动的方式学习。但我国的医学教育也有自身优势及特 点,如我们的实习课、实验课安排得比美国的更多,学生可 以有更多机会直接和病人打交道。此外我们有诊断学和实 验诊断学,物理查体方面比国外更重视。 二、中美医师毕业后教育之异同 美国医学生毕业后是不能立即就业行医,而是必须通 过不同的规范化培训项目后,并通过Board考试后才能成 为独当一面具有签字权的通科医生或专科医生。因此医学 生必须通过Step1和Step2考试后通过MATCH(匹配) 1 申 请住院医生规培资格。MATCH是由一个国家非赢利组织 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NRMP)主持。Match的双 方分别是申请住院医生的医学生和具有培训住院医师资格 的临床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审批和监督由AcGME(Ac. 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即毕业生医 学教育认证委员会)机构进行。这个过程中医学生需要到 美国的不同医院参加面试,然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志愿,申 请多个不同医院不同专业(一般15个)的住院医生岗位,给 出排名。而具有住院医生培训资格的临床机构也会根据自 己的需求拟定招生计划,然后根据面试情况及学生的综合 情况给出排名,然后供求双方都将自己的信息输到电脑中, 电脑进行双盲匹配(Match),由NRMP系统通过计算机给双 方一个最优化的配对,使学生尽量能够进入最想去的医院 和专业,医院尽量能够得到最受青睐的学生,Match成功后 就可以做住院医生了。从培训项目来讲,美国住院医生培 训分为基础保健培训项目即基础保健(primary care)(包括全 科医生、儿科医生、普通内科医生、普通外科医生等培训项 目)和specialist即专科培训项目(fellow)两种。美国的规培 项目非常完善,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准入也非常严格,只有通 过全美住院医师培训项目认可的最高权威机构(Accreditati. 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批准,有培养 住院医生资格的医学中心才有资质培训住院医生,他们的 培训制度非常规范、严格。而这些培训中心每年都要向 ACGME基地汇报具体的培训目标、招生数量、拟达到的培 训目标、每位住院医生的培训情况等等,如果ACGME审核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年第l2期 不过,培训基地有可能被撤掉,所以非常严格。 目前我国国内住院医生的培养仍不很规范,将学校教 育与毕业后教育相混淆。国内大多数住院医生的培训只能 是在本院进行,由于各医院学科的发展不平衡,使住院医生 的培养缺乏统一的考核和培养准标。住院医师经过五年培 养其质量也参差不齐。近年各大教学医院开始重视住院医 生的培训,要求不管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均需通过五年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后才可以晋升为主治医师。住院 医生培训在各个医院差别很大,我们要求住院医生每年必 须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申请主治医 师岗位。另外,我们的医学生毕业后缺乏全国统一的住院 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虽然近几年各个教学医院开始实行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但实情是缺乏严格的管理、监督制 度,住院医生在各科轮转的时间、管理的病种、达到的目标、 对代教老师的评价等都没有规定,弹性过大,往往住院医生 没有完成规定的转科学习,就固定在某一专科,过几年就是 专科医生了。所以造成全科知识的缺乏,视野受限,而缺乏 底蕴的医生注定是难以成为优秀的医生的。更有甚者,这 些年医学生毕业后读硕士、博士,又要做科研还要临床导致 二者都不能做好,各大医院留校的先决条件就是博士,事实 上可能该医生虽然是博士,却并没有接受过规范的住院医 生的培训,甚至只是在实验室呆着,压根没上几天临床或时 间很短,所以出现很多博士不会看病的现象,郑家麟教授认 为这都是医学生培养体制问题所致 2。与美国医师不同, 在中国一般不分是专科医师还是prin, ̄q care医师,只是职 称的不同,称呼不同。因为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大 城市大医院往往占有最佳医疗资源,也成为医学生首选的 医院,这就造成我们国家的医生相同职称,不同地区、不同 医院含金量大大不同,能力相差巨大。再加上缺乏规范化 培训的医生培养制度,因此相同级别的医生水平相差巨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两种教学体系,各有优缺点,差距 相对不是太大,最主要的差别是毕业后教育这方面。我们 的毕业后教育培养体系比较混乱,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 要培养合格的医生,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住院医生的规 范化培训,这是医院医生培养的根本和核心。令人欣喜的 是近年来卫生部已相继出台了相关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 政策,全国已通过了不同地区规培基地的认证,未来还会有 更多的专科培训基地得成立,相信随着越来越规范的培训, 我们培训出来的医生也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医生。
中美医疗体系之差异The medical system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exhibi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ir structure, operation, and overall approach to healthcare delivery. While both systems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 comparison reveals profound variations in such areas as healthcare access, cost,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Accessibility and Coverage**In China, th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ensures widespread coverage, with the government playing a pivotal role in providing healthcare services. This ensures that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especially those in rural and underserved areas, have access to basic medical care.By contras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there is a comprehensive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access to care canbe more challenging for those without insurance or those who are underinsured. Additionally, the high cost of healthcare in the US often acts as a barrier to access, particularly for low-income individuals.**Costs and Funding**The cost of health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ably higher than in China. This is due to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the private nature of the majority of healthcare services, the high cos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drugs,and the lack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 setting prices. In China, healthcare costs are generally lower, with the government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funding and regulating the system. However, this approach can sometimes lead to a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a pioneer in medic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with many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and treatments originating from US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is has resulted in a higher reliance on technology in healthcare delivery, including the widespread use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dvanced imaging techniques, and innova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By contrast, while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recent years, it still lags behind the US insome areas. However, China's focus 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in healthcare is expected to drive further advancements in the future.**Cultural Perspectives**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lso play a role in shaping their medical systems. In China, there is a strong emphasis on community andfamily in healthcare, with a belief that the well-being of the individual is closely tied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collective. This leads to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thcare, with a focus on preventing illness and promoting health through lifestyle changes and traditional therap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contrast, there is a stronger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and on treating specific diseases or conditions. This approach can sometimes lead to a more fragmented approach to healthcare, with less emphasis on preventing illness and promoting overall well-being.**Conclusion**In summary, the medical system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accessibility,costs,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While both systems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there is no one-size-fits-all approach to healthcare delivery. Instead, the optimal medical system for a given society depends on a range of factors, including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By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medical systems, we can gain insights into how to improve healthcare delivery worldwide.**中美医疗体系差异**中美两国的医疗体系在结构、运行和医疗服务提供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中美教育差异比较论文(2)中美教育差异比较论文篇二《中美教育差异比较》摘要:杨振宁教授在比较美中教育时指出:“美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启发式,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灌输式。
”那么,在教学方面中美之间到底有哪些具体差别?这些差异又有那些利弊?本文会从中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美差异一、基础教育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美国中小学生的课时非常少,课外作业是有时间限制的,周末一般也不布置作业,如果某一门功课作业布置过多,该教师可能被学生或学生家长依法控告。
美国中小学生所学课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要少于中国中小学生,中国初中二年级数理化课本的知识程度与美国一般同类学校的初中三年级持平,美国的高校和中学都推行学分制、选课制和主辅修制,课程实行综合化,理论联系实际,抓好第二课堂,使学生们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比如在语言教育方面,美国学校着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及语言能力,老师经常会出一些讨论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写作业,比如: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要求根据该行业的特点,询问从事过该行业的成人,写出一篇真实可行的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讲述。
所以大多数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在演讲及与人交往上更胜一筹。
我认为最理想的教育是将中美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相融合,使我们的孩子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很高的创造力。
在中美教育差异中,最明显的还是教育观、知识观的差异。
譬如,到底什么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我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是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美国教育的“基础”是指,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的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
中美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比较研究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研
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因而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国的口腔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快,规模较小,正经历着深化改革。
如何使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对高层次教育和知识更新的追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作出回答的问题,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做一对比分析以期能有更多的讨论,推动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美国的牙医学教育是基于普通高等教育之上的特殊专业教育(professionaleducation)。
它的培养对象是己经完成本科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学制四年,授牙医学博士学位(docto:of
dentalsdence,dds)。
培养目标是可以独立执业的通科牙医[1]。
我国本科口腔医学的培养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学制5年。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医院的通科口腔医生。
基于培养对象、学制、培养目标的诸多不同,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和美国的牙医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学科体系和课程的具体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牙医学院《口腔预防学》是开设的第一门口腔临床课程,开设时间是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牙学院实行一年四学期制,第一学年3个学期在该学期开设的第二门临床课是《牙体治疗学》第一学年的第三学期开设《固定修复学》。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牙髓病
学》、《正畸学》《牙周病学》,《全口义齿》。
牙科学院的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开始了口腔专业的理论教育和操作技能训练。
还得立刻学会在患者模拟装置旁开展实际的治疗工作。
美国口腔医学教育之所以重视此点,是因为希望学生能从一开始就认识和熟悉牙科诊所中的医疗环境。
在第三个学期时学习重点已经放在仿真头模训练,并要求学生制作简单的牙科技术制成品,以训练他们手指的灵活性。
因此在临床前培训结束时,学生己实习了所有的治疗方法,通过教学模型的帮助,学会了患者的安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原理,器械选择和保养,卫生条件和放射学基本知识。
在指定教学大纲方面,教育者十分重视学生必须学会所有的工作技术和治疗方式,因为这些都是他毕业数年后在自己的诊所中所要应用的,所以最新的工作方法和新技术材料都必须及时纳入课堂学习中去[2]。
我国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现行教学计划共分为为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口腔医学课程和方法能力训练课程。
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课程主要为各种政治课程和体育课程等,公共基础课程主要为英语、物理和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主要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基础医学内容,口腔医学课程包括临床医学课程和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其中临床医学课程488学时,口腔医学专业课程916学时;方法能力训练课程包括手术学基础、计算机、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课程,共计274学时;最后还包括临床医学见习12周,口腔医学实习43周。
现行课程体系设计虽然兼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职业素
质、知识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但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主要集中于第四学年,当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时,前三学年学习的诸多内容可能早已遗忘,或者记忆已经不准确,造成学习口腔专业课程过程中以前所学知识浪费。
同时在前三学年中,虽然名为口腔医学系本科生,但是不具备基本的口腔知识,实际上只能称为医学院学生,更不能作为一名口腔医学生为周围人进行口腔知识宣教。
目前国际上对医生的基本要求由7项标准组成:医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的基础科学:交流能力;临床能力;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评判性思维与研究。
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必须保证毕业生达到以上7方面的核心素质要求[3]。
借鉴美国口腔教育模式,为达到这一标准我国口腔教育体制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课程设置结构应依据口腔医学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等关系性,考虑医学模式的转变,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适当减少某些基础课程课时,鼓励学生自学;适当增加选修课和必修课,如口腔医学史、口腔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等;避免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如材料、微生物、预防与口内,技工与口修相互交叉重叠的内容;根据培养目的的不同,根据不同层次如专科、本科、七年制、研究生,不同专业如口腔医学、技工工艺学、口腔护理学对课程的侧重点不同,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
为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前或在当中,安排一定的临床见习,由研究生或有经验的教师负责讲解,让学生对专业有
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钻研专业的积极性和以后接待病人的能力必然得到提高[4]。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口腔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综合医疗、器械、技工、审
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口腔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核心环节。
针对国内学生动手
能力差、机会少的现状,应增大了参观、见习课的比例,并强化学员的基本功训练。
通过具
体的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相关课程的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员逐步掌握口
腔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经过系列训练,使学生进入口腔专业课学习时,就具备了一定的操
作基础,对专业课的学习大有益处。
树立早期专业意识,实现专业教学全程化。
安排临床参
观见习,使学员早期接触临床,树立口腔医师意识,加上后期的基本操作训练,更增加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操作基础。
从前期口腔基础课程、基本操作训
练到专业课、临床实习,口腔专业教学延续不断,实现了专业教育全程化,构建了新的口腔
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虹,米大丽,罗春芳,等.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一一pbl 法在口内实验教学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
10(9):76-75
[2]易露茜 ,陶立坚 ,卢捷湘. 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j].医学教育 ,2004 ,5:3
[3]贺大林 ,李雁 ,和水祥 ,等.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5 :963
[4]胡水清 ,张玫 ,樊洁 ,等. pbl 教学模式在医学生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j].重庆医学 ,2007 ,36 14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