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十四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模式生物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模式生物□本报记者许琦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真是厉害,头砍掉了立马又冒出一个来。
其实,有一类叫涡虫的动物,跟孙大圣的本领也不相上下——头切掉能新长个头出来,尾巴切掉重新长尾巴,就算将它粉身碎骨成279块,每一块都还能长出完整个体。
涡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能力,主要原因是其体内有一种类似于人类干细胞的细胞,而且这种细胞占涡虫细胞总数的25%。
涡虫具有几乎无限的再生能力,在未受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保持自己身体健康而不会死亡。
这使得它成为科学家开展再生研究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模型。
近年来,一系列涡虫相关的研究工具被陆续开发出来,同时国际上多个顶级科研单位均建立了以涡虫为模式生物的实验室。
相关成果也已登上《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
中国科学家也已从涡虫中发现了近50个参与到再生过程中的基因。
残体再生、长生不老,是人类自远古以来的愿望。
或许找到这一门径的钥匙,就在涡虫身上。
惊人无限的再生能力涡虫能在一周内,重新长出切割掉的肌肉、皮肤、肠道、生殖系统,甚至整个大脑。
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且未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一直保持自身健康而不会死亡。
涡虫是涡虫纲动物的总称,是扁形动物门中营自由生活(不需要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的一类。
它的进化地位并不怎么高级,介于水螅(腔肠动物门)和蚯蚓(环节动物门)之间。
涡虫的体表一般具有纤毛,并有典型的皮肤肌肉囊,以强化运动机能,表皮中的杆状体有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
它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一般比较发达,能对外界环境如光线、水流及食物等迅速发生反应。
感觉器官包括眼、耳突等等。
自由生活涡虫的体表特别是耳突处分布有丰富的触觉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及水流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触觉、化学及水流的刺激。
涡虫具有2条发达的腹神经索,与“脑”形成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涡虫类具有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三角涡虫消化管分为3支(一支向前2支向后)。
涡虫通过体表从水中获得氧,并将二氧化碳排至水中。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二00四年三月前言本实验教学大纲是在现行教学计划的指导下,结合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条件,对原有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
通过调整实验项目,力求使学生掌握传统经典的实验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生命科学技术方法,以实现培养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较强实验动手能力和较好创新能力的生物学人才。
本教学大纲由四个模块组成,第一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一),主要包括生物形态与结构观察和制作技术;第二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二),主要包括生态与环境监测技术;第三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三),主要包括生理和生化研究技术;第四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四),是细胞和遗传研究技术。
此大纲于2003年12月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通过。
从2004级起试行。
今后在试行过程中将根据情况进行修订。
安徽大学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2004年3月第一模块基础生物学实验(一)——形态与结构Basic experiment of biology (I)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相关各专业授课单位:安徽大学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学分:1.5学分总学时:54学时预修课程或相关知识要求: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一、教学目的: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获得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知识的方法,并提高实验中各种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方法和严谨的作风。
二、基本内容:植物生物学方面: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微观到宏观的次序,依次安排了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以及孢子植物(藻、菌、地衣、苔藓、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项目,至于种子植物的系统分类将在专业系统实验部分介绍。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掌握显微镜观察技术。
3. 学习涡虫的解剖和生理实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1. 活体涡虫(Dugesia sp.)2. 显微镜3. 解剖针4. 涡虫培养液5. 生理盐水6.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涡虫的采集与培养(1)采集:在淡水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使用小网具捕捉活体涡虫。
(2)培养:将采集到的涡虫放入培养液中,置于室温下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
2. 涡虫的观察(1)涡虫的形态结构:观察涡虫的外部形态,记录其体长、宽度、颜色等特征。
(2)涡虫的内部结构:使用显微镜观察涡虫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3. 涡虫的解剖(1)解剖工具:解剖针、解剖盘、解剖刀等。
(2)解剖步骤:将涡虫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针轻轻挑起头部,然后沿涡虫体长方向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4. 涡虫的生理实验(1)涡虫的运动:观察涡虫在培养液中的运动状态,记录其运动速度、方向等。
(2)涡虫的消化:在涡虫头部插入一根细管,注入少量食物,观察涡虫的消化过程。
(3)涡虫的生殖:观察涡虫的生殖器官,记录其生殖方式。
四、实验结果1. 涡虫的形态结构涡虫体长约为10-15毫米,宽度约为2-3毫米,呈扁平状。
涡虫体表光滑,有黏液分泌,便于其在水中滑动。
2. 涡虫的内部结构涡虫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1)消化系统:涡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等。
口位于涡虫头部,呈圆形,周围有触手。
咽部较大,内有咽腺。
肠为螺旋状,分布在整个涡虫体内。
(2)生殖系统:涡虫的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具有繁殖器官。
生殖器官位于涡虫的腹部,由生殖腺、卵巢、睾丸、输精管等组成。
(3)神经系统:涡虫的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神经纤维等组成。
脑位于涡虫头部,负责协调涡虫的运动和感知外界刺激。
3. 涡虫的生理实验(1)涡虫的运动:涡虫在培养液中的运动速度较快,方向不定,主要依靠体表黏液分泌和肌肉收缩实现。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 观察涡虫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是研究动物形态、生理和再生等现象的模式生物。
涡虫具有独特的再生能力,能够在受伤后重新生长出缺失的部分。
本实验通过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了解涡虫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三、实验材料1. 涡虫:采集于淡水湖泊或河流。
2. 显微镜:用于观察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结构。
3. 玻片:用于放置涡虫和观察。
4. 实验台:用于操作显微镜和进行实验。
5. 消毒液:用于消毒实验器材。
6. 精细剪刀:用于剪取涡虫部分组织。
四、实验步骤1. 涡虫的采集与准备- 在淡水湖泊或河流中采集涡虫。
- 将涡虫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 用消毒液消毒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清洁。
2. 涡虫的形态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涡虫的整体形态,记录其大小、颜色、形态等特征。
- 观察涡虫的头部、身体、尾部等部位的形态结构。
3. 涡虫的运动观察- 观察涡虫在实验台上的运动方式,记录其前进、转弯、倒退等行为。
- 观察涡虫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4. 涡虫的摄食行为观察- 在涡虫附近放置食物(如细菌、藻类等),观察其摄食行为。
- 记录涡虫的摄食方式、摄食速度等。
5. 涡虫的再生能力观察- 使用精细剪刀剪取涡虫的一部分组织,观察其再生过程。
- 观察涡虫再生组织的形态、颜色等特征。
6.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观察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 分析涡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摄食行为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1. 涡虫的形态结构- 涡虫呈扁平形,大小约为1-2厘米。
- 头部呈椭圆形,具有一对眼点。
- 身体细长,腹部有吸盘,用于附着在物体表面。
- 尾部尖细,无吸盘。
2. 涡虫的运动方式- 涡虫主要依靠身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运动。
- 涡虫可以前进、转弯、倒退等。
3. 涡虫的摄食行为- 涡虫通过口部摄食,口部周围有大量的触手,用于捕捉食物。
涡虫涡虫采集涡虫喜淡水生活,特别喜欢生活在阴凉的溪流中,常常隐蔽在水底石块或树叶下面,以捕食水中的小型甲壳类、轮虫、线虫和昆虫幼虫为主。
采集时,应选择林下或背阴处的溪流,翻动水底石块和树叶,常常可以找到涡虫。
由于涡虫身体背部具有黑褐色的保护色,采集中要仔细寻找。
如果寻找不到,可选择鱼鳃、鱼肠和牛肉等动物性食物作为诱饵,放在水中,用石块压好,过几小时或半天以后,检查诱饵,往往可以见到有涡虫在诱饵上取食。
这时,可用毛笔将诱饵上的涡虫刷下,放到盛有溪水的容器中。
诱饵可以重新压好,继续进行诱捕。
涡虫的观察1.观察外形可将涡虫从水中取出,放在载玻片上,仔细观察它的身体形状、体型大小、各部分体色变化、头端和尾端的区别以及口的位置等特点,尤其要了解眼点和嗅觉器官在头端上的位置,因为头端是涡虫身体最活跃的部位。
2.观察运动可利用涡虫取食的机会,观察它的运动。
涡虫能在水中物体上作游泳状爬行。
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它的身体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密生着许多纤毛。
正是纤毛不停地摆动,才产生了涡虫的爬行运动。
3.观察摄食当涡虫取食时,可以看到它将肌肉质的咽从口中伸出,插进食物中,不断吸吮,将食物颗粒吸入体内。
涡虫非常贪吃,吃饱后还会呆在食物上,久久不肯离开。
应将上述观察内容及时进行记录。
采集涡虫做实验七八月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
如果你有机会到山区去旅游,在欣赏祖国大好风光的同时,建议你不要忘记带一只干净瓶子去采集点涡虫。
涡虫是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
它生活在山间小溪或流水的河底。
涡虫特别喜爱干净,当水质遭到污染时,它就受不了,会死去。
因此,我们要找涡虫一定要到无污染的水域中去找。
如果水流中看不到一条涡虫,这条水流很可能已经被污染了。
涡虫很怕光,因此都扒在水中的石块底下。
采涡虫时要不断翻开河底的石头察看。
涡虫喜欢群居,因此在一块石头上常能找到几条涡虫集在一起。
从水中捞起石头,若发现石头底面扒着几条灰黑色的,长约1厘米~2厘米,宽0.5厘米,头呈三角形,扁扁的软软的动物,那就是涡虫了。
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模式生物涡虫:具有再生能力的模式生物□本报记者许琦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真是厉害,头砍掉了立马又冒出一个来。
其实,有一类叫涡虫的动物,跟孙大圣的本领也不相上下——头切掉能新长个头出来,尾巴切掉重新长尾巴,就算将它粉身碎骨成279块,每一块都还能长出完整个体。
涡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再生能力,主要原因是其体内有一种类似于人类干细胞的细胞,而且这种细胞占涡虫细胞总数的25%。
涡虫具有几乎无限的再生能力,在未受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保持自己身体健康而不会死亡。
这使得它成为科学家开展再生研究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模型。
近年来,一系列涡虫相关的研究工具被陆续开发出来,同时国际上多个顶级科研单位均建立了以涡虫为模式生物的实验室。
相关成果也已登上《自然》、《科学》等国际权威杂志。
中国科学家也已从涡虫中发现了近50个参与到再生过程中的基因。
残体再生、长生不老,是人类自远古以来的愿望。
或许找到这一门径的钥匙,就在涡虫身上。
惊人无限的再生能力涡虫能在一周内,重新长出切割掉的肌肉、皮肤、肠道、生殖系统,甚至整个大脑。
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且未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它能一直保持自身健康而不会死亡。
涡虫是涡虫纲动物的总称,是扁形动物门中营自由生活(不需要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的一类。
它的进化地位并不怎么高级,介于水螅(腔肠动物门)和蚯蚓(环节动物门)之间。
涡虫的体表一般具有纤毛,并有典型的皮肤肌肉囊,以强化运动机能,表皮中的杆状体有利于捕食和防御敌害。
它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一般比较发达,能对外界环境如光线、水流及食物等迅速发生反应。
感觉器官包括眼、耳突等等。
自由生活涡虫的体表特别是耳突处分布有丰富的触觉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及水流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触觉、化学及水流的刺激。
涡虫具有2条发达的腹神经索,与“脑”形成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涡虫类具有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三角涡虫消化管分为3支(一支向前2支向后)。
涡虫通过体表从水中获得氧,并将二氧化碳排至水中。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开设本实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1.开设本实验课程的目的:①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②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③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培养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
2.开设本实验课程的要求①学生应在指定的时间提前10分钟进入实验室。
②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操作步骤。
③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独力完成实验操作。
④能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科学分析。
⑤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学会利用实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掌握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观察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细胞、组织、器官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掌握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解剖方法与研究方法;掌握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3.本课程开设的实验个数与总时数计划必开实验项目14个48学时,选开实验项目1个3学时。
二、面向专业及年级普通动物学实验面向生物科学专业。
开课时间为第2学期。
三、实验课程标准内容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别学时教学目的教学要求01 原生动物生物学及形态结构综合型 4①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方法;②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生活的动物有机体。
①学习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②掌握原生动物的采集和培育方法;③了解不同原生动物生态环境及分布水域;④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⑤掌握微形动物的观察和生物学研究的方法。
02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观察综合型 3①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的;②认识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主要地位。
①掌握水螅的形态结构及生物习性。
②掌握水螅的采集方法。
03 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的研究综合型 3①学习低等蠕虫形动物活体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②通过实验,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进步性及特征。
2021淡水涡虫的眼点结构与形态发生过程分析范文 淡水涡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涡虫纲(Turbellaria) ,是动物界最早出现两侧对称、三胚层、营自由爬行生活的动物类群,在动物系统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即使是小到虫体1 279的涡虫组织也能够再生出一个完整的个体[1].当涡虫自耳突后切去头部后,1 周内便能再生出完整的头部,包括功能正常的眼点[2].淡水涡虫由于其眼点结构简单,加上其独特的进化地位和极强的再生能力等特点,已成为研究视觉系统的形成、发育及再生的模式动物。
1.淡水涡虫的眼点结构 以淡水涡虫的重要代表---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japonica)为例,其视觉系统非常明显,一对眼点位于头部背侧两侧,仅由两类细胞构成:感光细胞和色素细胞,色素细胞形成半月形的视杯,感光细胞位于视杯外侧,其树突向前延伸到视杯内[3],轴突(视神经纤维)沿着身体背侧中部向后延伸,一部分在腹侧形成视觉中枢,一部分投射到身体对侧形成视交叉以整合双侧光感觉纤维传入的信息[4]. 另外,一些肌纤维伸入到视杯内,根据光线的强弱共同调节视杯开口处直径的大小,从而控制光的摄入量[5](图1A,1B) .涡虫的眼点由于不含有晶状体等复杂的光折射系统,因此,其功能只能感受到光强而不能成像。
尽管如此,它们也和其他高等动物的眼一样,能吸收光能并转化成化学能再进一步转化成电能进而调节其生理活动。
涡虫的眼点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使得它接近于达尔文所提出的“原始眼”[6].它正在成为研究后生动物眼形态发生和进化的模式动物。
2.涡虫眼点的形态发生过程 在正常成体涡虫体内,其眼点细胞的更新是靠体内多能干细胞(neoblasts)的分化[8].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于涡虫视觉系统的形态发生过程研究发现,其再生过程可分为 4 个阶段:(1)自耳突切割后的第 2 天在背部两侧有成团的视觉细胞形成;(2)第 3 天两侧视神经细胞的轴突横向生长,穿过中线相互连接形成视交叉;(3)第 5 天另一部分视神经细胞向后纵向生长延伸至脑神经中枢的视觉中心;(4)第 7 天新形成的视神经细胞聚集形成轴突,形成完整的视觉系统[9](图2A,2B) . 3.涡虫眼点形态发生过程相关基因近几年,借助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关涡虫眼点形态发生过程中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涡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涡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反应和动作。
3. 掌握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门,是一种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的小型生物。
涡虫的身体扁平,呈柳叶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涡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无肛门。
涡虫的神经系统简单,包括脑和神经索。
涡虫的运动主要依靠腹部纤毛的摆动。
三、实验材料1. 涡虫:取自淡水或海水中的小型涡虫。
2. 实验容器:玻璃容器、塑料容器等。
3. 实验工具:镊子、解剖针、显微镜等。
4.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酒精、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涡虫的形态特征(1)将涡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身体形态、颜色、眼点等特征。
(2)用解剖针轻轻挑起涡虫,观察其背腹扁平、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
2. 观察涡虫的生活习性(1)将涡虫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容器中,观察其在水中的运动方式。
(2)改变涡虫所处的环境,如光照、水温等,观察其反应和动作。
3. 观察涡虫的再生能力(1)将涡虫剪成两段,一段完整,另一段剪断。
(2)将剪断的涡虫段放入生理盐水中,观察其再生过程。
4. 观察涡虫对光的行为反应(1)将涡虫置于光照条件下,观察其身体收缩或转动头端的行为。
(2)逐渐增加光照强度,观察涡虫的反应。
五、实验观察与记录1. 涡虫形态特征- 身体扁平,呈柳叶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 体长1~1.5厘米,体色为灰色、褐色或黄色。
- 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2. 涡虫生活习性- 涡虫在水中呈游动状运动,依靠腹部纤毛的摆动。
- 改变环境条件后,涡虫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和动作。
3. 涡虫再生能力- 剪断的涡虫段在生理盐水中开始再生,逐渐恢复原有形态。
4. 涡虫对光的行为反应- 在中等强度的电刺激下,涡虫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属于先天性行为。
- 经过多次强光电刺激后,涡虫在强光的照射下,身体收缩或转动头端,属于学习行为。
六、实验结论1. 涡虫具有扁形动物的特征,如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无肛门等。
实验十四涡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继腔肠动物之后,动物界发展演变中重大关键性变化的主要标志是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由固着或漂浮生活过渡到自由爬行生活,并相应出现形态结构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扁形动物首次出现了两侧对称体制和中胚层;与此关联,,身体结构出现了器官系统的初步分化,从而标志着动物界系统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涡虫是扁形动物中自由生活的蠕形动物。
涡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反映了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而且有助于理解扁形动物进化特征的出现为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条件。
一、目的与要求:
1. 学习对低等蠕形动物进行活体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
2. 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进步性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二、材料与用品:
活涡虫、涡虫示神经系统整体装片和涡虫示生殖系统整体装片玻片标、涡虫横切面标本;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10ml烧杯、滴管、毛笔、吸水纸、黑纸、精密pH试纸(pH值范围0.5-5.0和5.0-7.0);食盐、硫酸镁结晶、洋红粉末、0.02%、0.04%、0.1%醋酸、熟蛋黄
三、操作与观察:
用毛笔在培养缸内挑选一条活涡虫,置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1. 外部形态:用放大镜或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涡虫体扁长,背部微凸,灰褐色;体前端呈三角形,两侧略突起称耳突,前端背面、耳突内侧有一对黑色眼点;体后端稍尖。
用解剖针将虫体翻至腹面向上,可见其腹面较扁平,颜色较浅,密生纤毛,腹面近体后1/3处有口。
#为什么说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体型?虫体的背、腹面功能有何分化?
2. 运动:观察涡虫在载玻片上滑行运动,用镊子头挡在涡虫行进方向的前方,涡虫如何行进?#涡虫的运动有方向性吗?涡虫的运动方式与其两侧对称体型有何相关性?有何进步意义?
3. 涡虫对刺激的反应:注意观察涡虫应答刺激的运动方式。
用解剖针轻触虫体的前端、后端和其他部位,观察虫体不同部位对刺激的反应。
#说明什么?
涡虫的趋性:
a.盐度影响:在载玻片上涡虫滑行前方的水中放一小粒盐,观察涡虫有何反应?
b. 酸度影响:用滴管吸取一条涡虫,连水滴于载玻片上。
用另一滴管取0.04%醋酸滴一滴在涡虫水滴旁,两液滴间由液桥连通。
观察涡虫的运动,用pH试纸检测涡虫水滴和醋酸pH值。
#涡虫对酸的趋性如何?
c.光照的影响:将数条涡虫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分布均匀,再用黑纸(或黑塑料)将培养皿的一半遮住,将培养皿置光下片刻后,观察涡虫的趋光反应。
#在涡虫生活的水环
境中,白昼时对应于何处找寻涡虫?#你还能设计出其它涡虫对刺激反应的相关实验吗?涡虫的消化系统
(1)取一条涡虫置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将少许硫酸镁结晶缓缓投入载玻片上水滴中,可见涡虫逐渐麻醉,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一管状结构从口中伸出体外,此即咽。
一半盖住,将培养皿置于光下片刻后,观察涡虫的趋光性反应。
#在涡虫生活的水环境中,白昼时应于何处寻涡虫?
(2)取饥饿数日的涡虫于小烧杯中,将熟蛋黄粉末混匀后投喂涡虫。
1-2h后肉眼观察可见虫体内部已显红色。
取出涡虫于载玻片上,置低倍镜下观察已呈红色的肠管分支状况。
#涡虫的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有肛门吗?
涡虫的排泄系统
取饥饿数日的涡虫,置载玻片上水滴中,待虫体伸展时,加盖盖玻片,随即用铅笔的橡皮头轻压虫体,使虫体被均匀展开。
此时有破碎组织外溢。
置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虫体两侧有一系列不规则闪烁亮光。
选取较清晰处转高倍镜观察,可见闪烁处有细管道分支,其中有液体不停地定向流动。
流动液体的边界即原肾管管壁,闪烁亮光则为原肾管分支末端焰细胞内纤毛摆动所致。
涡虫整体装片玻片标本的观察
1. 神经系统:低倍镜下观察示神经系统的涡虫整体装片,可见体前有一对神经节组成的"脑"。
由此沿身体两侧后行有2条纵神经索,索间有许多横神经连接,似梯形,"脑"发出神经到眼、耳突各部。
#涡虫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比较集中和发达,与其生活方式及两侧对称体性有何相关性?
2.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取显示生殖系统的涡虫整体装片玻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
(1)雌性生殖系统:虫体前端两眼后方有1对卵巢,深色,圆形。
两卵巢各有1条输卵管沿身体两侧向后行,在咽后方汇合通入生殖腔。
生殖腔前方有一椭圆形的受精囊也通入生殖腔。
两输卵管外侧还有许多颗粒状的卵黄腺。
(2)雄性生殖器官:虫体两侧与输卵管平行有许多圆球形精巢,每精巢由一输精小管(不易清)通入1对输精管,输精管在咽两侧膨大成储精囊;储精囊在生殖腔前方汇合成阴茎,阴茎通入生殖腔。
生殖腔有生殖孔通体外。
#固定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的形式有何进化意义?
涡虫横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取涡虫横切面玻片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
涡虫横切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为三胚层无体腔动物。
1.外胚层:为体壁最外一层排列紧密的柱状上皮细胞,其间夹有的色深、条状结构为杆状体,#杆状体有何功能?此外,还可以看到一些向里层(中胚层)深入的囊状、含深色颗粒的单细胞腺及其通向体表的部分管道。
转高倍镜观察,可见腹面表皮细胞具有纤毛,表皮
细胞的基底为一薄层基膜。
2.中胚层:中胚层形成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
镜下可见紧贴基膜内侧底环肌,环肌内侧为纵肌,它们与表皮共同构成体壁即皮肌囊。
#皮肌囊有何功能意义?此外,在横切面的背腹体壁间还可见背腹肌纤维。
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充满呈网状、含有许多黄色小泡的结构,为中胚层实质组织,无体腔。
#实质组织有何功能?中胚层出现有何意义?
3.内胚层:切片中间可见到几个小空腔,即为肠腔,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是内胚层形成的消化管。
#根据横切面上所见到的肠的断面的数目,能否确定所观察的涡虫横切面取材于身体的何部位?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