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期末考试重点2019 Review
- 格式:pptx
- 大小:342.15 KB
- 文档页数:84
毒理学上半部分总结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需要补充和细化的地方:⑴代谢活化的两相⑵癌基因的分类,具体机制⑶细胞恶性转化后的特点第十六章药物致突变作用的研究及其试验方法一、Ames试验(一)原理组氨酸缺陷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但在加有致突变原的培养基上培养,可产生回复突变,恢复合成组氨酸的能力成为野生型,能在缺乏组氨酸的的培养基上生长成为菌落,通过计数菌落出现的数目就可以估算药物诱变性的强弱。
正向突变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 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野生型)回复突变(突变型、营养缺陷型)S9混合液受试物(二)常用试验菌株菌株名称突变基因附加突变突变类型修复LPS R因子TA97、TA98 hisD △uvrB rfa PKM101 移码突变TA100 hisG △uvrB rfa PKM101 碱基取代TA102 hisG △uvrB rfa PKM101 移码突变、碱基取代注:hisD,组氨酸脱氢酶的结构基因;hisG,磷酸核糖ATP合成酶的基因,TA100和TA98可推荐用于大多数致突变物和致癌物的检测(三)计量设计西药<=5mg/皿,中药可超过5mg/皿,最低剂量1ug/皿或0.1ug/皿,至少五种不同剂量(药物不溶于水可用DMSO或乙醇作溶剂)(四)对照组用溶媒作阴性对照;已知致突变作阳性对照;使用间接诱变物作对照时,注意平行设加S9与不加S9的对照。
(五)代谢活化:S9(经诱导剂处理过的肝脏微粒体酶)(六)试验方法:渗入法;点试法(七)结果判断1、渗入法:当药物浓度达到5mg/皿仍为阴性者,可以认为是阴性。
2、点试法:凡在滤纸片周围长出一圈密集的回变菌落,该药物即为致突变物质,如只在平皿上出现少数散在的自发回变菌落,则为阴性。
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象,选材,剂量,实验设计(理解),结果判定,公式(考试不给))(一)动物1、细胞:中国仓鼠肺细胞(CHL)2、剂量:至少三种不同剂量,高剂量以50%细胞生长抑制浓度,但最高不要超过10mmol/L,中低剂量采用倍量稀释法。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期末考试~ 级王学姐by---10回忆了一下本届考试的内容,不太记得了,说下大概。
答案不一定全对。
考试题型:)分*20一.填空题(1杂质的检查分为: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残余农药检查,黄曲霉1.素检查,二氧化硫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2.取样的基本原则:代表性,真实性,科学性阴性对照溶液是将制剂处方中减去欲鉴定药味后的其它所有各味药材,按制剂方法处理3.后,再以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
:凡例,正文,附录,索引4.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 5.氧化反应,代谢反应为药物代谢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为第二相反应 6.挥发油为混合物,含脂肪族,芳香族,萜类类物质。
-碘化钾,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7.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分)单选题(2*10二.给了药材名其他有选填题,选择题第一题是以下哪项为砷盐检查法,有一题是皂苷的性质,称,让你选鉴别方法,所以要记得药材的主要成分是哪类物质。
)判断题(2*10三.重金属是指能与硫化钠沉淀的物质。
错,硫代乙2.1.取样后的样品要销毁。
错,留样观察。
芦丁与槲皮素4.Hgs。
酰胺,硫化钠。
3.熊胆的主要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朱砂的主要成分中药大。
5.Rf在聚酰胺薄层上芦丁的极性大,所以芦丁的Rf小。
错,芦丁酚羟基比例小,皂苷流动相中加入二乙胺,顺序反过来6.浓酸,稀酸,水。
错,矿物质的处理顺序是混合酸,不记得了,大概是说可以使原本不能分开的有双键等差异的物质分开。
错,加入硝酸银。
7.不含熊磺酸的阴性对照二至丸的鉴别的试剂有二至丸供试品,不含女贞子的阴性对照溶液,溶液。
)简答题(1*8,1*7,1*10四.方法学考察的内容:提取条件的选定;净化分离方法的选定;测定条件的选择;空白试验1.重复性试验;检测灵条件的选择;线性关系考察;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考察;精密度实验;敏度及最小检出量;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药物组成稳定、原料稳定、制备工艺稳定3.类似上述简答题中的第六题。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期末考试笔记整理(版权所有请勿转载)3、湿度和水分的影响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一)影响因素试验1、高温试验60︒C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天、第10天取样,不稳定改为40︒C2、高湿试验在25℃分别于RH75% ± 5%及RH90%±5%条件下放置10天,在第5天和第10天取样。
恒湿条件选NaCl饱和溶液(RH75%±1%)或KNO3饱和溶液(RH92.5%)。
3、强光照射试验4500±500 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在第5天和第10天取样(二)加速试验供试品三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RH(75±5)% 条件下放置6个月。
对温度敏感25℃±2℃、RH60 %±5%条件下进行(三)长期试验取三批样品在25℃±2℃、RH60%±10%条件下放置12个月。
每3个月取样一次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选择)当溶液较稀时,溶液表面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大大高于溶液中的浓度(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填空、简答)毒性(刺激性):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考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起作用的是阴离子,一般供外用脂肪酸烃链R: C11~C17之间,例如: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碱金属皂(一价皂):O/W碱土金属皂(二价或三价金属皂):W/O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二)硫酸化物:主要用作外用软膏的乳化剂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高级脂肪醇硫酸酯: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三)磺酸化物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是阳离子,毒性大,只能外用常用品种: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一)卵磷脂: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二)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脂肪酸甘油酯:W/O型辅助乳化剂(二)多元醇型1、蔗糖脂肪酸酯2、脂肪酸山梨坦(Span):主要亲油型,一般用做W/O型乳化剂,O/W乳剂的辅助乳化剂3、聚山梨酯(Tween):亲水性强,一般用做增溶剂、O/W型乳化剂,Tween80可静脉注射(三)聚氧乙烯型(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商品名普郎尼克,可用于静脉注射,poloxamar188=pluronicF68临界胶束浓度(CMC):形成胶束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名词)胶束: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的缔合体当浓度达到CMC时,溶液表面张力基本达到最低值胶束有各种结构(判断)溶液物理性质发生急剧变化时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CMC(一般拐点)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数值范围:HLB0~40,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0~20,即石蜡为0,聚氧乙烯为20HLB 3-6:W/O乳化剂HLB 7-9:润湿剂HLB 8-18:O/W 乳化剂HLB 13-18:增溶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胶束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浓度达到CMC时,一些水不溶、或微溶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大,形成透明胶体溶液最大增溶浓度(MAC):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g时,增溶药物达到饱和时的浓度CMC越小,缔合数越大,MAC越高(相同剂量的前提下)增溶机理是胶束的形成Kraff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急剧增大的这一温度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浑浊,此现象称起昙,该温度称昙点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增溶剂(抑菌剂或其他抗菌药物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往往被增溶而降低活性,必须增加用量)(判断)2、消泡剂和起泡剂3、乳化剂4、去污剂5、润湿剂6、杀毒剂和杀菌剂液体制剂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而形成的液体状态的制剂。
概述1.药剂学(Pharmaceutics )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 药物剂型(Dosage form )将药物制备成适合某种给药途径的适宜形式,3. 药物制剂 (Preparations) 以剂型体现的药物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
药剂学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safety )2、有效性(effectiveness )3、稳定性(stability )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5、顺应性(compliance )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哪个吸收快? 口服液❖ 溶出速率: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散剂﹤混悬剂Handerson-Hasselbach 公式油/分配系数(P )=油相中药物浓度/水相中药物浓度越趋近于1,最易透过生物膜吸收多晶型:药物常存在有一种以上的晶型,称为多晶型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稳定性三个方面(考区分) [][]HA A pK pH a -+=log [][]++=HB B pK pH a log一级反应半衰期: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k t 693.021=一级反应有效期: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来表示,记作t0.9k t 1054.09.0=一级反应的t1/2 和t0.9在恒温时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一、水解(一)酯类药物的水解酯类药物水解后往往使溶液PH 下降,有些药物灭菌后PH 下降,首先考虑有水解反应的可能代表物:盐酸普鲁卡因(二)酰胺类药物的水解代表物:氯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巴比妥类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一)处方因素1、PH 值的影响2、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3、溶剂的影响4、离子强度的影响5、表面活性剂的影响6、辅料的影响(二)外界因素1、温度的影响(阿伦尼乌斯公式RT E Ae k/-= )2、光线的影响3、空气的影响4、金属离子的影响5、包装材料的影响6、湿度和水分的影响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一)影响因素试验1、高温试验60︒C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天、第10天取样,不稳定改为40︒C2、高湿试验在25℃分别于RH75% ±5%及RH90%±5%条件下放置10天,在第5天和第10天取样。
生药(crude drug):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草药(herbal medicines):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分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提出火试、对光照视鉴别药材的方法《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药典;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诊类本草》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本草,保存了许多失散的本草书籍的内容《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伤寒论》张仲景《寿命吠陀经》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印度古埃及《爱柏氏纸草纪事》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生药的分类法:1.按用药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
2.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含苷类生药。
3.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教材为此分类法)4.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法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期末重点绪论药物分析性质: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任务: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意义:药物研制过程中的眼睛;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研究的科学;临床药学研究的手段;常规药物分析检验的手段。
采用灵敏、专属、准确、快速、自动化、智能化的药物分方法。
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应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外药典USP-NF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The National Formulary)美国药典一美国国家处方集32版BP (British Pharmacopoeia)英国药典2009版JP H木药典第十五改正版Ph. Eur (European Pharmacopoeia)欧洲药典 7. 0 版Ph. Int (The International Pharmacopoeia)国际药典 3 版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药品经营质拍: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 GS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药品质量的内涵真伪、纯度和品质的质量要求,集中表现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一章药典概况中国药典(凡例、正文、附录、索引)一部: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位制剂等二部:1化学药物、抗生素、生化药物、放射性药品;2药用辅料三部:生物制品《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凡例解释和正确使用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把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
第2章可移动的遗传因子1 转座子是谁最早从什么物种中发现的?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玉米2 掌握转座子的概念和分布。
概念:细胞内的可移动遗传因子,指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基因组内或一个细胞的基因组从一个位点移动到另一位点的DNA片断。
(广义的概念,凡是细胞内可以移动的因子,都叫转座子)分布:病毒、真核生物、原核生物(质粒&基因组)3 掌握转座子的分类和各类的特点。
➢非复制型转座:转座时,转座子DNA作为一个整体,从原来的供体位置被切割下来,然后转移到染色体的另外一个位置。
➢复制型转座:转座时,原来的转座子DNA不从原来的位置被切割下来,而是在转座的过程中原来的转座子DNA得到复制,并转移到染色体的另外的地方。
原来的拷贝“原件”没有发生位移。
➢逆转录转座子:将转座的片段转录成RNA,再通过逆转录酶将RNA反转录成cDNA,插入寄主染色体中。
4 所有转座子都具有的结构特征和共同特点是什么?➢转座子都具有的结构特征:都有一个保守序列、一个或多个开放阅读框,两侧是反向末端重复序列(反向重复序列为转座子所必须,是转座酶识别的底物)➢共同特点:1 两端具有末端反向重复序列2 转座后靶位点重复是正向重复3 编码一些与转座有关的蛋白4 可以在基因组中移动5 最简单的转座子的结构特征。
➢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有任何的宿主基因,常被称为插入序列(IS),这种插入序列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
➢ IS的结构特征:DNA的两个末端是反向重复序列(又称倒置重复序列),中间是一个阅读框,编码一个与转座有关的转座酶基因。
除此之外,IS序列中没有其他的基因。
6 什么是复合转座子。
➢复合转座子的概念:是一类比较复杂的转座子, 带有一些抗药性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其两端多数是高度同源的或相同的IS序列(反向重复区)(少数是正向重复序列)。
PS: IS序列插到某个功能基因的两端就产生了复合转座子。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考点整理(适用于期末、研究生考试)第一章药典概况一、药典内容:凡例、正文、附录、索引1.凡例:解释和使用药典的基本原则,并规定共性咨询题标准品、对比品系指用于鉴不、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治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备、标定和供应。
标准品系指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ug)计,以国际标准品举行标定;对比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质)举行计算后使用。
2.正文: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
按笔画顺序罗列,单方制剂在其原料药后,药用辅料集中编排。
3.附录:制剂通则、通用检测办法、指导原则。
4.索引:中文按拼音排序,英文按字母排序。
二、药典发展与国外药典1.共8版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05版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纳入,列为三部2.美国USP(32)-NF(27),英国BP,欧洲Ph-Eur,XXX药局方JP三、药品检验工作基本程序:取样、鉴不、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第二章药物的鉴不试验一、概述:判不真伪,检验是否为标示药物,别能赖以鉴不未知物。
二、鉴不试验项目1.性状: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熔点、比旋度、汲取系数)2.普通鉴不试验:依靠阴阳离子及官能团,证实是某一类,别能证实是哪一种。
3.专属鉴不反应: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选用特有的灵敏定性反应,鉴不真伪。
三、鉴不办法1.化学法:呈群反应、沉淀生成反应、荧光反应、气体生成反应、使试剂褪XXX、测定生成物熔点2.光谱法:紫外(专属性别如红外)、红外、近红外、原子汲取、核磁共振3.X射线粉末衍射4.群谱法:薄层群谱、高效液相、质谱5.生物学法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一、概述1.来源(1)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在合成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原料别纯或未反应彻底、反应的中间体与反应副产物在精制时未能彻底除去而引入杂质。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学复习重点生药(crude drug):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草药(herbal medicines):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药物著作:《神农本草经》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分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提出火试、对光照视鉴别药材的方法《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药典;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诊类本草》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本草,保存了许多失散的本草书籍的内容《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伤寒论》张仲景《寿命吠陀经》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印度古埃及《爱柏氏纸草纪事》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生药的分类法:1.按用药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
2.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含苷类生药。
3.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绪论药物分析性质:研究化学结构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物制品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任务: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意义:药物研制过程中的眼睛;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研究的科学;临床药学研究的手段;常规药物分析检验的手段。
采用灵敏、专属、准确、快速、自动化、智能化的药物分方法。
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应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外药典USP-NF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The National Formulary) 美国药典—美国国家处方集32版BP (British Pharmacopoeia) 英国药典2009版JP 日本药典第十五改正版Ph. Eur (European Pharmacopoeia) 欧洲药典7.0版Ph. Int (The International Pharmacopoeia) 国际药典3版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 GS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药品质量的内涵真伪、纯度和品质的质量要求,集中表现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一章药典概况中国药典(凡例、正文、附录、索引)一部: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位制剂等二部:1化学药物、抗生素、生化药物、放射性药品;2 药用辅料三部:生物制品《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凡例解释和正确使用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把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
生药(crudedrug):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材,统称为“生药”。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TCMs):指中医用以治病的药物,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草药(herbalmedicines):一般指局部地区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
中草药(Chineseherbalmedicines):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的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监控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其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药物着作:《神农本草经》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着作,分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提出火试、对光照视鉴别药材的方法《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我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药典;首次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诊类本草》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本草,保存了许多失散的本草书籍的内容《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着;我国十六世纪以前医药成就大总结,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着作;按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伤寒论》张仲景《寿命吠陀经》人类最早记载植物治疗作用的文字资料印度古埃及《爱柏氏纸草纪事》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1.按用药部位分类法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海洋药。
2.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有效成分或主成分分,如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类生药、含苷类生药。
3.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界、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教材为此分类法)4.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法按功效或药理作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