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修订版) 第四课
- 格式:ppt
- 大小:6.80 MB
- 文档页数:16
备课笔记课题序号4授课班级13511、135121352、1353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形式情境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授课章节名称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二、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的1.认知: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他人,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运用: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案例、故事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指导素质演练2、学习指导参与践行第一题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哲学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人生观点:人不能孤立封闭的生存和发展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二、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哲学观点: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生观点: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创境激趣:二、新课讲授:活动:猜一猜:这是那个团队?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西游记,唐僧团队内部及唐僧团队与各路神仙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联系是普遍的,每个人都需要和他人进行人际交往。
联系是多样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学会共处,以积极的心态营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哲学观点一】普遍联系的观点(一)洞穴实验P42【学生阅读并思考】蒙特尔的洞穴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每个人都要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马斯洛需要理论,各种人脉【结论一】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二)蝴蝶效应【学生思考】蝴蝶效应给我们什么启发?【教师归纳】物质世界的蝴蝶效应指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第四课广泛联系与人际和睦第一课时用广泛联系的看法对待人际关系●教课内容剖析本课时在知识系统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环绕联系的看法,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广泛性、客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次序是:人无法离开社会集体而独立存在→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实现自己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
本目的要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不可以孤立封闭地生计和发展,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实现自己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二目的逻辑次序是:联系的含义→联系是广泛的→联系是客观的。
最后得出结论:要用广泛联系的看法看问题,从整体上掌握事物的联系,办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掌握事物的客观联系。
第三目的逻辑次序是: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要从社会广泛联系中观察人和认识人→用广泛联系的看法对待人际关系。
●学情简要剖析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工作环境中要办理的人际交往许多。
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必定的唯心主义的基本看法,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看法的学习确定了较好的基础。
学生盼望拥有和睦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教育教课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躲避、激化矛盾等问题。
(联合专业剖析略)●教课目的剖析1.认知目标: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说出联系的含义,能辨别广泛联系、客观联系,能描绘自己的人际交往并辨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能举例说明世界在联系中存在、人生在联系中发展。
2.感情态度看法目标:确定联系的看法,建立整体意识、集体意识,乐于交往。
3.运用目标:能使用广泛联系的看法剖析生活实例,用广泛联系的看法对待人际关系,分解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办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讲堂教课过程【生活情境启示】团队合作游戏:无敌风火轮1.道具要求:报纸、胶带2.场所要求:在教课楼前的空阔场所3.游戏时间: 10 分钟左右4.项目规则(1)各(每 10 人)一在火内站好,由裁判一布口令出;(2)行途中,火必垂直地面 ,不可以将所供给的剪裁、折叠,必密相;(3)所有必在圈内,身体的任何部分不得直接接触地面,若有接触地面的,撤消比格;(4)行程中若火断裂,必在原地修复,在裁判可后才能够行。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的第一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这节课的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着重阐述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为学习这部分有助于帮助中职生用联系的观点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人际关系问题,防止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人际关系,发生偏激行为,有助于他们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
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