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建立时期(1949-1958)
引进前苏联一套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同时也为新 组建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制度。
这个时期的造价管理 只局限于建设项目的概预算 管理。
1、5我国工程造价的历史沿革
2、工程造价管理倒退、调整时期(1958-1976) 1956-1961年的“大跃进”时期,概预算定额与定额管理权
影响造价的因素多、计价依据复杂、种类繁多。主要可分7类:
计算设备数量和工程量依据。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 告、设计文件等。
计算人工、材料、机械等实物消耗量依据。包括投资估算指标、 概算定额、预算定额等。
计算工程要素的价格依据。包括人工单价、材料价格、材料运 杂费、机械台班费等。
计算设备单价依据。包括设备原价、设备运杂费、进口设备关 税等。
工程计价及工程量清单计价
1、4、1工程计价
计价特征:
(1)单件性计价特征 建筑产品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每个工程都必须单
独计算造价。 (2)多次性计价特征 多次性计价是一个由粗到细、逐步深化细化、直 至确定实际造价的过程。
1、4、1工程计价
建设工程多次计价示意图
项可初技施建组
目 建
行 性
步
术
1、5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要求: 设计概算不超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不超设计概算,
竣工结算不超施工图预算。 工程造价控制特点: 以设计时期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 采取主动控制,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采纳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优化设计和施
工方案。
1、6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沿革
计算其他直截了当费、现场经费、间接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依据,主要是相关的费用定额、指标和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