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无题李商隐范文一: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无题李商隐的一些内容。
无题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名。
他的诗歌以写景、抒情、离别、怀古、爱情等为主要题材。
这篇文章将从诗歌特点、文学价值、诗句分析等方面来谈谈无题这首诗歌。
首先,无题这首诗歌的写景手法独特。
其以雨为象征,形容了春天的悲伤和孤独。
每句诗都有深刻的意象,例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这些诗句在形象描写上十分生动,读起来让人如身临其境。
其次,无题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它以一种自然、抒情、深沉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所感悟的世界。
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而且也能引发读者对此种情感的感悟。
无论是对爱情还是人生,都发人深省,并给人以启示。
最后,诗句分析。
无题这首诗歌处处透露出李商隐脆弱的内心世界,其充满悲怆、失落和孤独。
其中“若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这句话流露出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
因此,诗人仍然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寻找爱情的道路中焦灼不安。
写作重点:第一段指出了无题这首诗的主要题材,即写景、抒情、离别,怀古、爱情。
第二段强调了无题的文学价值。
最后一段为其他重点,提到了诗句分析。
用词分析:总的来说,文章的用词准确生动,比较通俗易懂,很容易让读者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如果能在表达中加入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鲜明度,将会更好。
范文二: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
这首诗的主要题材是爱情,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于爱情的细腻和感悟。
接下来,我们将从诗歌内容、表现方式和写作特点等方面来逐一剖析这首著名的无题诗。
无题这首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对于爱情的向往和梦想。
其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句话可以说是无题这首诗歌的核心句。
这句话让人不仅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更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短暂和不易。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能遇到一个值得爱的人并与之相濡以沫,已经是十分不易的了。
李商隐无题诗特点
1. 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那叫一个含蓄啊!就像《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可不是直接说我好爱你呀,而是用春蚕和蜡炬来隐喻自己的深情,多妙啊!
2. 他的无题诗意象用得超厉害晓得不!《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里的星辰、风,哎呀,一下子就把那种氛围烘托出来了,这就像画画一样,几笔就勾勒出了独特的意境!
3. 李商隐无题诗语言那是真精美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听听这对仗多工整,多顺溜,这文字功底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呀,难道不是吗?
4. 李商隐很会营造那种朦胧的美感呢。
比如说《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读完都感觉云里雾里的,但又忍不住一直去琢磨,这不是像雾里看花,越看越有意思嘛!
5. 他的无题诗常常有很深刻的寄托呀!像《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表面
是写景,实际是不是隐藏着好多他想说又不能直说的话呀,真的很让人好奇呢!
6. 李商隐无题诗对后世影响多大呀!多少诗人都从中汲取灵感呢。
这就好像一颗种子,长出了好多枝繁叶茂的大树,厉害吧!
7. 那些美妙的用典在他无题诗里也常见嘞!《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里的“神女”典故,多恰当呀,真让人惊叹他怎么想到的呢!
8. 李商隐无题诗就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读他的诗就像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和诗意的世界,让人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去探索呀!总之,李商隐的无题诗那绝对是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歌以深情和豪放著称,被赞誉为"豪放派"诗人。
《无题》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作者对于生命和欲望的思考,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独特而且深情。
他的诗歌充满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爱情和世界的热烈感受。
《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追求和难舍难离的苦闷之情。
他通过短短数语,将复杂的内心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产生共鸣。
李商隐的诗歌包含了许多意象和隐喻。
他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以表现他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无题》中,作者通过"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将爱情的痛苦与幸福相对照,以突显其扑朔迷离、苦乐参半的真实性。
这样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李商隐的诗歌具有豪放和奔放的特点。
他的诗歌语言直接而奔放,敢于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结构,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激烈情感。
他敢于直面爱情和欲望的冲突和矛盾,将深刻的情感直接传递给读者。
李商隐的诗歌还透露出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度思考。
他思考人生的意义、爱情的价值和欲望的本质,从而展现出了他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诗歌中的矛盾冲突和对于生死、欲望的思考,使其诗歌更具有哲学和思想性。
李商隐的诗歌以深情和豪放著称,从《无题》中可以看出他诗歌的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独特而深情,包含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富有豪放和奔放的特点,同时还透露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度思考。
通过这些特点,他的诗歌融合了现实和理想、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启迪。
李商隐无题格律
摘要:
一、李商隐简介
二、无题诗的背景与特点
三、无题诗的格律分析
四、无题诗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正文: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他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擅长写七言律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大特色,这些诗歌没有题目,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题诗的背景与特点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诗歌成为文人表达情感、抒发抱负的重要方式。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间的交往频繁,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情感特点:李商隐的无题诗多表现了他对爱情、友情以及身世的感慨和哀怨,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在格律方面,李商隐的无题诗严格遵守了七言律诗的格律。
具体表现为:
1.每首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四行,形成一个完整的诗篇。
2.平仄相间,平声和仄声交替出现,使得诗歌具有优美的音韵。
3.押韵严格,每两句诗为一个意群,上下句押同一个韵。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
歌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启示。
以《无题》看李商隐诗的艺术特色
《无题》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抒情诗歌,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和情感,表现出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
一、意象丰富,诗情充沛
《无题》全诗充满了意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描写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得非常充沛。
比如,诗中描绘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让人联想到人生中初次相遇与别离的悲喜,突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二、形象生动,言简意赅
李商隐的诗歌以简洁为主要特色,但每一首诗歌的表达都非常精准。
他擅于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情感,这就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无题》就是典型的李商隐诗歌,以简单的词语,如“初见”、“秋风”、“画扇”等将情感表达得非常生动。
三、古风雅韵,筆调清新
李商隐的诗歌受到了唐代文学的影响,古风雅韵成为了他诗歌的主要特色。
他熟练运用古典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诗歌的形式极为典雅。
《无题》的筆调清新,句式优美,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文学修养和情感深度。
四、情感真挚,不拘形式
李商隐的诗歌不拘形式,以情感的真挚感染人心,这也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无题》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真挚。
总之,《无题》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艺术特色,其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古风雅韵等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商隐的诗歌不 butu拘于朝代形式,以人情万象为主题,为后世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宝贵瑰宝。
李商隐的无题诗形成原因及特色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素以隐晦难懂流传于世,留给后世很多谜团,我认为他的无题诗主要是为了表达不便言说的感情或者事情,因而无题命名,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和政治生命有直接的联系。
就诗的特点来看,诗篇抒写感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相对略去生活的外在方面,而着力刻画烘染情感的内在心理。
从而体现出诗章的朦胧意境和凄艳之美。
关键词:坎坷悲苦政治不幸缠绵顿挫朦胧情感李商隐是出现在中国晚唐诗坛上的一位如谜的诗人。
人们一谈及李商隐,总会不约而同想到他的《锦瑟》一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公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从远在北宋年间的苏轼起,这首诗就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和关注,而且历朝历代,持续不衰。
对一首诗的关注竟然如此奇迹般地庚续下来,这在中国诗歌史上实在是件有意味的事。
”李商隐最擅长七律,他最出名的是无题诗,无题诗的内容有两种分析。
一种是爱情说,认为诗人笔下的无题诗是爱情生活的一种言语叙说。
另一种是寄托说,认为不拘泥于爱情生活这一点上,也可以旁通于人生的其他领域,诸如政冶的失意,身世的沉沦,年华的消逝,家庭的不幸以至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衰退没落的悲剧性时代气氛,都能借以得到概括和反映。
李商隐自己曾说过“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
我倒觉得作者只是写了一种心绪,这种心绪隐约潜伏甚至时而跳动在字里行间,他甚至自己都难以倾诉,无法言说,故曰“无题”。
可以说他溶解的太多,遭逢经历孕育了他复杂的体验;也可以说他什么也没有,因为生活的溪流已然合流,难分泾渭,一种心情,有时你无法说它确切来自何方,如“锦瑟”一诗,只是惘然尔,“惘然”如山水诗中的山水,成了作者吟咏的中心。
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以“无题”名诗是李商隐的一大创造。
据说以“无题”命名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诗中所写的男女情爱,在那个时代未便向人明言,二是因李商隐一生中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对朋党倾扎深深忧惧,故凡有政治感触,多拖以男女情事,为避嫌疑,干脆题为“无题”。
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李商隐是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其无题诗更是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探究这位大诗人的诗歌艺术。
一、李商隐无题诗的主要内容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是以自然景色、人物形象、感情体验等为主要题材,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为主要目的,这些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大多是爱情、离别、思乡、幽寂等主题。
1、爱情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爱情是其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他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比如《无题·寄人》中写到:“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思念心爱之人时所产生的深深的伤感和无奈,而这种情感也成为了李商隐诗歌中的一种特色。
2、离别离别也是李商隐无题诗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别离的痛苦和无奈。
比如《无题·昨夜风开露井桃》中写到:“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而这种情感也是人们在面对离别时所常有的感受。
3、思乡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还经常出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比如《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中写到:“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这种情感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二、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在内容上表现出了一种优美的诗意,而且在艺术特色上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1、意境深远李商隐无题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意境深远,他常常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比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写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而以“东风无力百花残”来形容离别的伤感,则更加深入人心。
2、语言简练李商隐的无题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歌中所使用的词汇和句式都非常简洁明了,却又深具意境。
李商隐无题诗艺术特点
1、隐喻和象征: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
将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他常常使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深刻的意义。
2、婉转含蓄: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不是直接表达情感,而是
通过婉转含蓄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领悟。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蕴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3、意境深远:李商隐的“无题”诗注重营造意境,通过营造出富
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和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远的情感体验。
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朦胧美和神秘美,让人难以捉摸。
4、精炼优美: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语言上非常精炼优美,表现
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他的诗歌往往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深刻的意义,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和力量。
5、多样化的题材:李商隐的“无题”诗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包
括爱情、人生、社会等方面。
他善于把握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以多样化的题材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答: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朦胧婉约之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朦胧和婉约的风格著称,其诗歌往往情
感深邃、意蕴幽隐,语言绮丽精工,给人以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的感觉。
2.情感怅惘哀伤。
李商隐的无题诗充满了情感的怅惘和哀伤,其形象迷离隐晦,
常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隐晦的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微的爱情心理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3.重视心灵深处的探索。
李商隐的无题诗特别注重对心灵深处的探索和表现,
其诗歌常通过对心灵世界的深入开拓与表现,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4.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
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感受,
还往往融合了政治上的讽谕,通过诗歌反映出其对政治失意和精神苦闷的感受。
5.具有浓厚的象征和暗示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艺术构思上继承和发展了古
代诗歌的比兴寄托手法,其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丰富,给人以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综上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流露的那种相思、追求、伤感,非常可能寄寓或渗透着作者政治上失意的精神苦闷以及明知志向难酬却仍不甘心沉灭的心理。
李商隐《无题》诗论李商隐《无题》诗论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商隐《无题》诗论,欢迎大家分享。
一、李商隐《无题》诗歌分析(一)《无题》诗歌中的悲剧色彩李商隐的《无题》诗歌,流传至今的也仅仅二十几篇。
这些诗歌的表达上以婉转的情思语言为主,给人以意境朦胧之感,使读者对于诗歌创作的意图难以理解。
从诗句的语言表达上来分析,结合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可以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创作特点以较为明晰的定位,即难以明辨的旨意中饱含着悲剧的色彩。
李商隐的“无题”诗充分着悲剧色彩,与其个人境遇息息相关。
李商隐出身于贫寒的家庭。
虽然与当时的皇室同族,但是,其祖辈上并没有位居显赫官职者。
这就决定了李商隐要走上仕途,也只能作为一名衰微的王孙。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堪为是坎坷的一生,而这种悲剧色彩,很自然地就从其所创作的诗句中表达出来。
从“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到“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终于学业有成,功成名就,却又因为迎娶了王茂元之女而陷入政治的漩涡,导致其漂泊天涯大半生。
残酷的社会现实让李商隐下去,那种“安危须共主君”的激切主张逐渐幻灭,伴随着没落家族的嗟叹,这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与其仕途的坎坷相融合,促成了其诗歌创作的悲情风格。
晚唐的颓废,从文人沉浸于萧瑟并创作出的香艳体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尽管李商隐的诗歌受到当时社会形态的感染,但是,并没有流俗,而是将诗歌的创作定位于精神境界,更多地表达为爱情生活和心理特征,赞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表达的是爱情生活,透过更深层次,不难看出,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悲剧基调,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唐王朝即将走向灭亡的命运一种忧伤。
他渴望能在仕途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唐王朝的“中兴”出一份力,但是,腐朽的官场势力必然会成为觉醒进步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
他们匡救国家的理想抱负,也只能够化所一曲梦幻相思,形成悲剧的情调,借助诗篇抒发自己的感慨。
李商隐的无题诗赏析1、表现的是主观世界。
重现一时的情绪。
诗人同自己谈话。
李商隐的无题诗“略去了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分,将非情的成分脱略殆尽”;“《无题》诗往往是围绕着理想'郁结'所形成的中心去构思。
”。
这些评论都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一个特点;2、多用象征、隐喻、夸张,形式精巧优雅,语言含蓄凝炼。
吸取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赋予抽象的观念以具体的富于质感的形式。
“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界》)。
这就是他的诗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感的所在了一、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原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译文是星光的照耀,是春风的吹拂昨夜多么令人难忘。
没有凤凰的翅膀,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可我们的心像灵奇的犀角,永远相通。
隔座行酒,美酒使我们陶醉,游戏猜谜,灯烛照红我们的面颊可惜美境不能常在,更鼓催人,我要应差离去。
我漂泊的身躯,独如飘转的飞蓬,随风飘转的官府兰台。
这里便有了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况味。
二、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1、原诗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2、译文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
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
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
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
作为一个身世坎坷、郁郁寡欢的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绪,一旦牵惹上所爱之人,不管是求之不得的企盼,还是久别难逢的怀恋,作者都将它置于一种朦胧、绝美的境界之中,通过各种可感的物象,渲染以飘忽朦胧的声色,使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切。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是:第一、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流露的那种相思、追求、伤感,非常可能寄寓或渗透着作者政治上失意的精神苦闷以及明知志向难酬却仍不
甘心沉灭的心理。
这是就诗的整体来体会的。
我们不能牵强附会地指实“女子”是谁,或“蓬山”喻指何物,否则就会把诗的完整形象弄得支离破碎。
李商隐“无题诗”的这种艺术构思是对我国古代诗歌比兴寄托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意境含蓄,情味隽永。
诗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造成深沉含蓄、牵动人心的意境。
例如首联通过描写暮春环境气氛,就增加了离别相思的份量。
三联设想女子相思的情景,含蓄地寄托了自己的关切、体贴之情,是进一步表现对女子的思念。
诗中用了典故,境界偏恍迷离,愿望是有的,至于现实呢,如觉其有,又似觉其无。
这样,全诗的意味就不是浅尝即知的了。
第三、语言清丽精工。
作者力图构语造意不落俗套,并具有诗的醇美,因此遣词造句非常精细妥贴。
例如,古时常说“别易会难”,而作者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相会本已困难,分别更使人难过),这就颇有新意;再如永远相思相爱的深厚感情,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作者就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生动的比喻来加以表达,可谓别出心裁。
这在诗中又与首联的“东风”,和三联的“夜吟”相照应,使得全诗前后相扣,抒情步步深入。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就在中国晚唐的诗坛上出现过一位很特殊的诗人,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乍看下似乎毫无章法可循,可是细细品读,却又略有其中的逻辑关系,其辞意飘渺难寻,犹如雾里看花。
他,就是李商隐。
李商隐的“无题”一类诗歌,主要包括两种:寄托说和爱情说。
其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
李商隐笔下的爱情不像宫体诗那样浮艳轻薄,也不似其他诗人描述的那般淫靡,而是更侧重于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叙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二句以春蚕寓意,表现了爱情的缠绵悱恻,甚至已经超脱了生死,歌颂了爱情的坚贞与执着,表现的是一种纯纯如流水般的明净之风。
又如,“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难以结合的痛楚,然而“心有灵犀”,心目成许。
这些都表现了诗人纯正的诗风和高尚的情操,寄予其美好的理想。
其次,其无题诗表现的情感是多层次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联中写出了无限的离情别恨,是一种情感。
其次,颔联中又以“春蚕”、“蜡炬”为寓,比喻了至死不渝的坚贞,把情感进行深化,又是一层。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试想女子对镜梳妆,但容颜易老,已是两鬓发白,月光清寒,独枕眠。
这又构成了一层情思,多情却无奈。
最后,尾联提起了希望,有青鸟常在,愿为探看。
空灵美丽,带着朦胧的希望,又显得情思款款。
所谓“无题”,大多是无理而妙。
从古至今,很多学者对这组无题诗都做了分析,然而其意象组合混混沌沌,主观性较强。
这与一般诗人不同。
比如“蓬山”、“彩凤”、“瑶台”、“青鸟”,这些都不是客观存在于大自然的事物。
它们或许本源在外部世界,但是到了李商隐的内心深处却被升华了,从而被重新上色描摹,构成了新的意象,复杂多变,为其他人所不及。
最典型的应该算是“锦瑟”一诗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李商隐在晚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诗坛上的地位和价值都是引人注目的。
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他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在其生活的时代就已经享有盛名。
他一生创作六百多首诗歌,无题诗是他的独创,基本估计有15道。
《李商隐诗歌集解》,凝聚了诗人在那个特定的政治环境下丰富复杂的人生体验,浸透了感伤的情调,缠绵婉转、隐晦曲折、意境朦胧幽深、语言富艳精工、极具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无题诗;艺术特色;构思;意境;象征【正文】李商隐于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作巡官,开始了他一生飘蓬般的“薄宦”生涯。
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经令狐绹引荐,登进士及第。
从此正式踏上仕途。
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他和杜牧并称“小李杜”,又和温庭筠并称“温李”,后世人们又称他与李白、李贺并称为唐代诗家“三李”。
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一生失意、落魄,少时曾勤奋苦读,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家国,但于青年时期卷入牛、李党争之中,落魄潦倒,报国无门。
在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已是晚唐帝国衰败的时候,各种的社会茅盾相互交织,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加上他出身低微,虽有“欲回天地”的壮志雄心,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矛盾交织使他壮志难酬,梦想幻灭。
正是因为政治和人生的失意,李商隐写下了大量关注社会现实的感怀、咏物、咏史的诗作,抒发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苦痛生涯,深刻地反映晚唐破败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生活,极具现实主义意义。
诗歌自汉魏以来至盛唐时由李白、杜甫发展到顶峰。
然而,李商隐的无题诗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些诗歌大都显得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富有象征和暗示色彩,开拓了我国古代抒情诗歌的新领域,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高一个新境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意境。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多义1.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李商隐无题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代表作,它以朦胧多义的风格著称。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有:一、语言色彩浓郁。
李商隐无题诗以其色彩浓郁的语言,把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朦胧多义。
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多义的语言,使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诗歌,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想象力。
三、象征意象。
李商隐无题诗中大量运用象征意象,把抽象的思想和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四、抒情自然。
李商隐无题诗以其抒情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使读者有种沉浸其中的感觉。
2.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多义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一种朦胧多义的文学形式,其中的每一句诗都有多种解读。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象征性的语言和抒情的情感,把读者带入一个深刻的思考世界。
这种朦胧多义的文学形式,使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诗歌,从而发现更多的意义。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简洁而抽象的语言,表达了其对生活的看法和对社会的观察,把读者带入一个深刻的思考世界。
他的诗歌中有着许多朦胧多义的句子,这些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被理解,从而发现更多的意义。
例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例如,它可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可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朦胧多义的文学形式,把读者带入一个深刻的思考世界,使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诗歌,从而发现更多的意义。
他的诗歌中有着许多朦胧多义的句子,这些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被理解,从而发现更多的意义。
此外,李商隐的无题诗还有许多象征性的语言,这些象征性的语言可以被解释为抽象的概念,从而更好地表达李商隐的情感和思想。
3.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表现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表现是一种超越文字的诗歌表达方式,它采用了抽象的表达方式,把诗人的感受和情绪抽象化,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诗歌中的每一句都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深刻的意境,可以让读者沉浸在这种意境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魅力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魅力李商隐的无题诗,诗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意象含蓄蕴藉。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李商隐有报国济世之才,但始终不能施展。
正如崔珏《哭李商隐》诗云:“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这使后人为之叹惜。
但他在文学上,尤其在诗歌造诣上却颇为后人激赏。
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之泛,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接触现实、关心民计民生的诗;一类是表现自己不幸遭遇,特别是怀才不遇的诗,其中“无题诗”尤其引人注目。
那么,李商隐的无题诗何以能令人百读不厌呢?我认为,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诗中的艺术形象真实可信,感情诚挚深沉;诗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意象含蓄蕴藉;在表现手法上有其独特新颖的特点,等等。
下面,就从李商隐无题诗的这几个方面对文题展开论述。
一周介人在《创作论从政治性到认识性到审美性的发展》一文中说:“艺术和科学一样,其任务在于通过现象揭示生活的本质,因而真实是艺术的生命。
”诗歌艺术也是这样,必须以“真”作为根本,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指出:“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无真。
”高尔基也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
”(《文学书简》)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诗歌创作必须依靠生活的真实,必须反映心灵的真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真实是诗歌创作的规律。
晚唐的著名诗人李商隐,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在无题诗的创作中,紧紧扣住一个“真”字,构设了种种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心中各种复杂的真情。
艺术形象是文艺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基本构成单位,艺术的魅力也就是形象的魅力。
李商隐在无题诗中所描绘的种种形象都显得真实可信,使读者在玩赏吟味时产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因而诗歌表现出一种“引人入境”的迷人力量。
通常说,艺术形象是以人为中心的一幅具体生动的、概括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社会生活图像。
所以,它并非纯客观的,也不是完全主观的,而应该是主观与客观两者的统一。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汉语言N071张剑【摘要】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
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无统一思想贯穿,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
无题诗是李商隐诗歌中艺术成就较高、意境较深婉的部分。
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复、深幽曲折、朦胧迷离的意境美和深婉含蓄,沉郁舒缓的抒情方式在无题诗中体现无疑。
他的无题诗所表达的主题极为复杂、模糊,更多是一种政治、恋情、人生等综合性的、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
因而,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就必须从诗歌的表现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构思、意象等方面细究其要旨,展示其情其景,探寻其独特的意境美。
【关键词】无题诗;艺术特色;构思;意境;象征【正文】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亦与温庭筠齐名。
李商隐一生失意、落魄,少时曾勤奋苦读,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家国,但于青年时期卷入牛、李党争之中,落魄潦倒,报国无门。
在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已是晚唐帝国衰败的时候,各种的社会茅盾相互交织,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加上他出身低微,虽有“欲回天地”的壮志雄心,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矛盾交织使他壮志难酬,梦想幻灭。
正是因为政治和人生的失意,李商隐写下了大量关注社会现实的感怀、咏物、咏史的诗作,抒发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苦痛生涯,深刻地反映晚唐破败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生活,极具现实主义意义。
诗歌自汉魏以来至盛唐时由李白、杜甫发展到顶峰。
然而,李商隐的无题诗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些诗歌大都显得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富有象征和暗示色彩,开拓了我国古代抒情诗歌的新领域,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高一个新境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意境。
下面我试从表现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构思、意象四个方面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一、表现的内容——“哀乐循环无端”的感情境界。
有寄托还是无寄托?无题诗,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哀乐循环无端”①的感情境界。
这种感情的境界,在诗人笔下是以悲剧性的爱情相思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又不必拘泥于爱情生活这一点上,亦可以旁通于人生的其他领域,诸如政治的失意、身世的沉沦、年华的消逝、家庭的不幸以至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衰颓没落的悲剧性时代气氛,都能借以得到概括反映。
要说有寄托,这也似乎可算作一种寄托,或者说得确切些,叫作寄托在有无之间,可以意会,却难以实指。
无题诗之所以给读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朦胧感乃至晦涩感,成为千古不破的“诗谜”,原因就在这里;而它之能够吸引各个时代的人们去细加玩味,甚且在无法确定其所指意图的情况下,仍能感受其艺术上的巨大魅力,道理也在这里。
对于李商隐写爱情的无题诗,如“昨夜星辰昨夜风”、“凤尾香罗薄几重”等名篇,这些诗不一定是写具体的某件实事,但都表现出李商隐有真切的爱情体验,有专注的恋慕对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幽微曲折的感情世界。
他不愧是写爱情诗的能手,每一首诗中都有刻骨的相思情语,引起当时人和后代人心灵共鸣的爱情誓言。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到相思了无益,末妨惘怅是清狂。
有人认为此诗的寄托深蕴是:“首联谓终宵不寐。
颔联写生活孤寂,‘神女’、‘小姑’,诗人自喻,盖意在辩解,与李觉纵有过从之迹,实无结援之心,《唐书》本传所谓‘穷自解’者,知确有其事。
颈联谓叠遭打击,情意弥坚。
”②我们无法考证李商隐当时是否曾把这首诗呈寄给令狐绹来表示上述几层意思,但从诗的文本来看,这些寄托深蕴是硬加的,并非隐含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中的。
详玩诗意,我认为第二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并非前者,也决不是他的王氏夫人,很可能是写给他青年时的女冠相好,倾诉难以偿还的相思情债,抒写寂寞悲怨的情怀。
二、艺术手法——重内心深处的开拓。
着力刻划、烘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
不在于容貌、体态、服饰、举止等方面的介绍,连恋爱的情事与活动的环境也很少涉及。
展现在眼前的,主要是人物的各种心态——期待与焦虑、失望与苦痛、寂寞与忆念、憧憬与烦闷。
一句话,是那种深心专注、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由会见的艰阻引出别离的难堪,再从别离转入生死不渝的爱情自誓,进而设想别后的岁月不居和孤独难捱,而结以互通信问的想望与自我宽慰。
整个心理过程写得细腻而有层次,显示了感情世界的波卷澜翻,诗篇便有了深度和力量,也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联想与体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明明是一首歌颂真挚爱情的爱情诗,但由于诗的本事无可查考,道学夫子们便穿凿附会出各种奇妙的解释。
何焯认为“东风无力”是指“上无明主”,“百花残”是“己且老至也”③程梦星说:“此诗似邂逅有力者,望其援引入朝,故不便明言,而属之无题也。
”④其实,诗人开头便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可见必是写一段难相见而又舍不得分别的缱绻恋情,诗人恋爱的对象可能是他早期的一位情人,更象是他所挚爱的王氏夫人。
李商隐多年宦游,飘泊天涯,与妻子难得相聚,才相聚又要分手,自然难以割舍。
分别时正值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自有美人迟暮,花颜憔悴,身世落寞之感。
由“百花残”自然兴起一种人生的悲感。
颔联写的是爱情的坚贞誓言,是剖白自己的心迹,以春蚕作比,以丝谐“思”,双关妙语,表白出生死不渝的爱情。
杜牧诗云:“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炬是诗人自我的外化,是他们坚贞爱情的象征,在爱火中燃烧,在刻骨相思中流泪,直到心成灰身化烟,才流干那相思的情泪,是何等刻骨铭心的词语,生死不渝的誓言。
梅成栋评价说:“千秋情语,无出其右”,确实是知音之言。
颈联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应指对方,晨妆对镜,愁的是花容憔悴,云鬓变色;而“夜吟应觉月光寒”,写的是诗人自我对月怀思,吟咏佳章,但觉偏体清寒,渗透骨髓。
不写思念的双方的相思之情,心灵感应自然力透纸背。
这又是潜隐信息的作用。
尾联引用青鸟为西王母传书的典故,说爱人所居的蓬莱仙山在诗人的心理距离上并不遥远,他要托青鸟信使传书致意,殷勤探看,既是宽慰对方之词,也是把刻骨相思变为具体的行动,让双方的爱情更坚如磐石,更净化升华为宇宙间的神圣之爱。
要讲这首诗的寄托深蕴,离不开爱情。
我们读此诗,只觉得爱情意识深化在字里行间,散逸到宇宙空间,李商隐借写自己的爱情,道出了人类爱情的永恒与神圣。
三、艺术构思——循环跳跃。
摆脱了对外在时空或因果关系的依赖,纯凭人的意识心理的流程来组合意象。
即使写到一些爱情生活的场景,如“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末通”(《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的邂逅生情,或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的短促欢会,也都不作为独立的情事予以描述,而是安插在抒情主人公的回忆、想象乃至梦幻心理中表现出来,成为人物意识流程的一个片断。
这种写法不仅浓缩了外在的情事,还可以造成虚实杂糅、迷离惝恍的幻觉气氛,两者都有助于扩大和深化诗篇的心理要素。
李商隐的诗歌极为重视构思,其无题诗表现尤为突出。
诗人运用丰富多彩的想象,于诗歌意象的构思推陈出新,常在该接处不接,反而去描述与此情此境看似无关的景物,随后再回到整首诗歌此欲表达的情感,使之深化,进而使整首诗回肠九曲,句脉走向迂回曲折,增加了诗歌的跌宕摇曳之态。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象这种构思手法的诗歌有《昨日》、《无题》、《万里风波》等。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辈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首句明白如话地点出“来是空言”,指明他想等的人一去不回,说要来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谎言。
按常理,诗人于第二句便应描述他如何哀伤难过、痛不欲生。
但是,李商隐却没有如此接住上一句的向脉走向去写,而写出与相思之情看似无关的“月斜楼上五更钟”,用已西斜欲坠的月牙、黎明前的钟声点明虽然约会之期还在,但你没有来,“我”却在此冷冷清清地等待了一个晚上。
诗人用这样平常的、看似无关痛痒的语言,使得诗歌抒情曲折往复,接着又在第三句追忆昨夜相思成疾,梦中与情人分别而伤心泪落,忽而急切地起床匆匆写信,渲染相思之苦;而五、六句更上一层,拟想思念之人些时正在闪烁朦胧的暴光下,于香雾迷漫的锦被中托腮独处,也在思恋“我”,用她的相思反衬我的思恋,把思恋的景致描述得淋漓尽致,七八句亦然。
纵观整首诗,不难发现,诗人对相思的描述是一层层加深,从未中断的,然而如上所述,诗人在第二句中写“月斜”、“五更钟”暂停了对相思的描写。
在后几句中却大力渲染相思,使些种感情的表述变得更为深沉,使全诗流动出一种曲折萦回的味道,形成一种曲环幽深的意境。
四、意象的独特——典故和象征。
他的无题诗,很善于把内心朦胧的内在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形成了雾花镜月的缥缈美感。
有的诗甚至成了千古诗谜,让人十分难以确解。
《锦瑟》极多歧义,有人说“锦瑟”乃令狐家丫鬟,此为爱情诗;有人说此为追怀妻子的悼亡诗;也有人说是咏物诗,诗的中间四句各咏一调,涩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还有人说这是诗人自伤身世之辞,是其晚年追怀生平。
以最后一种较为合理。
他的诗所以难解,是意象问题;而他诗的意象有三点因素:其一,他所用意象多非现实的,都是诗人心造的意象,借以寄寓他感情经历中的某些难以名说的境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意象群,如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梦雨等,均难以实指,这样一种由情趣外射而创造出来的意象,比之由现实事物提炼而成的意象,在内涵上当然要来得更不明确和更不稳定,从而也富于暗示性和概括性,更能启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想象活动;其二,诗中大量运用典故,内涵高度的浓缩,把情感隐蔽得很深,而他常常把典故演绎成与原本意义相悖的意思,使诗意深奥莫测。
其三,他的诗在内容传达上缺乏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不受时空的拘束,也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如《锦瑟》里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泪珠等,这些意象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意境,喻体本身就具有朦胧的性质,再加上组合上的跳脱、甚至悖离,更显得扑朔迷离。
试看聚讼纷纭的《锦瑟》一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的锦瑟,是表达诗人复杂心理体验的象征对应物。
叶嘉莹说:“五十弦瑟乃乐器中之极悲苦者,以如此珍美之乐器,而竟有如彼悲苦之乐音,此真为一命定之悲剧。
”⑤而巧又巧在这锦瑟的五十弦又和李商隐作此诗时的年龄(47岁)相近,故瑟的一弦一柱都使他回想起自己已经消逝的美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