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7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区域经济一般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
它是一种以某种经济活动或以特定的经济区域为中心的具有宏观经济意义的地域性综合经济体系,是经济区域的实体性内容。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经济。
各级政府一般根据统计局资料对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各发展差异的原因,然后依次对各地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发展指导和规划管理。
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通过对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各政府制定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但由于不同的地方情况不同,不同的时期发展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因时因地的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
二、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其模型为Z = A F + ε(一)样本与指标选取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通过因子得分及排名更直观的看到分析结果。
本文共选取四川省的21个地区作为样本, 分别是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
为了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以《四川省统计年鉴》为基础,选取了9个指标:人口数(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工业总产值(元)。
表1 所选指标情况人口数(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工业总产值(元)成都市1417 .78***** ***** .7*****.65507.9**********.63***** *****. 9自贡市271.32***** *****.07954.8 1215.9*****6067.43***** *****.4攀枝花市123.09***** *****.88727.5 4646.8***** *****.25***** *****.3泸州市425.00***** 8432.47462.6 1948.*****6534.93***** *****.8德阳353.***** ***-*****3.3 2138.***** 8745.85 ***** *****. 市13 .7 9 6绵阳市464.02***** ***** .88212.8 1732. 7***** 8085.50***** *****. 4广元市253.00***** 7613. 15649.4 1060. 86836 5388.83***** 7506.3遂宁市326.77***** 8189. 77488.2 870.8***** 5440.03*****内江市371.81***** 7424. 77602.2 831.8***** 5666.37***** *****. 乐山市325.44***** ***** .97745.6 2163. 3***** 7566.31***** *****. 7南充市630.03***** 7234. 76726.2 839.2***** 6417.79*****眉山市296.64***** 7680. 8236.0 1645. 4***** 5582.88***** *****. 1宜宾市446.00***** 9744. 7771.2 1860. 3***** 6296.12***** *****. 9广安市321.64***** 7921. 7473.5 1019. 83197 4545.94***** 9663.6达州市549.27***** 7821. 27047.3 947.49388 4609.46***** 9907.7雅安市152.65***** 8641. 97186.7 1979. 5***** 4711.86***** *****. 7巴中市330.79***** 4758. 65387.0 606.43986 4066.35***** 3086.6资阳市358.85***** 8178. 47708.2 1135. 1***** 4611.79***** *****. 2阿坝州90.6 7***** 5025. 95770.4 2848. 3454 7738.89***** 8953.3甘孜州112.20***** 4518. 4610.2 1922. 22052 5550.57***** 4197.0凉山州456.10***** 7323.16418.9 2193.818184649.85*****9939.9(二)指标预处理原始指标直接求得综合得分一般不能作为合理的经济解释, 其导致原因是原始指标的量纲或经济意义的不同, 而且原始指标变量数量级差较大, 对综合指标也有很大影响。
大凉山彝族为什么穷1.地理位置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的3个自治州之一,首府西昌市。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与雅安市、甘孜州接壤,南至金沙江与云南省相望,东临云南省昭通市和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西连甘孜州。
解释以下就是大凉山是西南山脉腹地,紧紧挨着成都平原,在历史上凉山也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地方。
不仅仅因为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处,也因为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
不过即使地理位置最重要,也无法改变大凉山与外界的隔绝。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的就是:道路决定走的进多少,走的出去多少。
正如云南比较沿海城市发展缓慢,比起其他地方凉山显得更封闭。
凉山复杂险峻的地势,使得凉山一直以来都很少与外界有来往,也直接导致当很多地方开始发展的时候,凉山还是原地踏步。
2.产业结构和沿海重工业城市不同,凉山第一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主要产业。
虽然有丰富的资源,但技术和眼界还是不足以转变自己的产业结构。
2017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0.91亿元,对于一个幅员辽阔,自身得天独厚的区域,这样的生产总值明显是很低的。
不过看一下凉山主要的产业就可以发现,产业未兴,经济止步。
2017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513.02亿元;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67.37亿元。
工业发展不起来,依靠传统的第一产业也就是农林牧渔为主。
这也是凉山穷的原因之一。
3.交通在近几年之前,凉山的交通也是阻碍发展的原因之一:没有便利的交通,也没有成型的交通网络。
当然这也和当地发展、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
不过同样符合马太效应,穷没有足够的资本去修路,不修路也只能一直穷。
近两年,凉山道路建设迎来新的希望:截至2017年底,凉山彝族自治州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398公里,增长1.75%。
还包括机场、高速公路、数条正在修建的高铁线路,相信这一系列的建设会带来新的增长点。
《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第一篇: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对凉山州17个县的评价,凉山州的转起凉山州17个县一、盐源----富饶的贫困县。
盐源有三大宝。
泸沽湖、平川铁矿、苹果,这三样其中任何一项都是闻名天下的宝贝,可三样都落在盐源,居然是贫困县,有点开着奔驰领低保的味道。
但盐源的确这两年发展很快。
经济总量已在全州前列,相信取消这个贫困县的头衔也是迟早的事。
二、西昌----大脚穿小鞋。
西昌是凉山老大不容质疑,西昌不仅代表凉山甚至超越凉山。
西昌在国内外名声远大于凉山,一个卫星基地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就连超级大国美国也格外关注。
四校合并后本该叫凉山学院,就因为西昌名声太大,不得不叫西昌学院。
西昌也很压抑,西凉合并是否值得争论多年,以西昌的实力不说在四川就在全国设立地级市都是顺理成章。
不过这几年这种声音小了,因为西昌在掏空凉山发展中得到实惠。
各县的精英全跑到西昌,房子好卖,生意好做,学校爆满,医院人满为患,冬旅会又是剥削各县的钱建的。
西昌盛行实用主义,左右逢源。
要投资搞项目我是攀西经济区重要一极,要扶贫开发我是三州州府之一,两边通吃,安逸。
所以留在凉山做将头,远比出去单操做帅尾划算。
三、德昌----西昌的铁杆丘二。
西昌、德昌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原属一地,再加上地理位置接近,上千年来西昌一直管理着德昌,因此上上下下都信服于西昌。
你西昌有权有钱,想咋折腾就咋折腾,几乎不要考虑我的意思。
你在安宁河上整个攀钢钒钛基地也无所谓,你发你的财。
我水源污染了,家里不是有饮水机吗,过滤一下就行了。
实在不行捂着肚皮到西昌燧石回来还可以吃午饭,方便的很,谁让你是我大哥呢。
四、会理------冤死的二头。
会理实力在凉山稳居老二,可话语权不大,究其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和资源丰富闯的祸。
上有西昌虎打,下有攀枝花狼压,后面会东老第还要插上一刀。
就象国际上的韩国,虽然经济实力强大,但不过是周边中俄美日的角斗场,养肥了虎和狼自己就是没有好下场,隐退江湖又不行,只好装麻木。
凉山州美姑县论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旅游区域环境分析摘要:区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的选择、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影响以市场导向为原则的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
认清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弱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是我们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凉山州美姑县旅游区域环境引言凉山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东北部,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距州府西昌171公里。
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大风顶4035米,最低处500米。
凉山州美姑县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之一,亦是彝族毕摩文化的发源地,有“毕摩源头在黄茅埂”之说。
千百年来, 毕摩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 世代沿袭, 形成闻名川、滇、黔、桂彝族聚居区中毕摩文化的圣地,故有“不到美姑不算到凉山”的说法。
凉山州美姑县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其中以气势磅礴、古老神秘的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天然奇特的毕古纳龙自然风景最为著名。
而美姑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彝族传统文化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区域环境分析即swot分析,swot为英文strengths(优势)、 weaknesses(劣势)、 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区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的选择、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影响以市场导向为原则的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
认清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弱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是我们制定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一、美姑旅游业发展所具备的优势(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美姑县旅游提供了发展机遇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对中外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受到东部和中部旅游景区有限的承载力以及旅游者求新猎奇的心理需求的影响,必将使国内相当一部分游客向西部分流,为西部旅游城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简述凉山州区域概况凉山州是中国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州级行政单位,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边缘,距成都约500公里。
凉山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凉山州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不平,地形复杂多样。
州境内多为山地和高原,海拔高度从1000米到6000米不等。
同时,该地区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丘陵地区之一,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形成了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
凉山州气候多样,具有典型的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季风气候特征。
该地区阳光充沛,降水充沛,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湿润多雨。
因此,凉山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特别是河流和湖泊。
凉山州是中国民族地区之一,境内分布着多个少数民族。
其中,彝族、藏族和苗族是该地区最大的民族群体。
凉山州的民族文化独特而多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习俗、民族服饰、音乐舞蹈和宗教信仰。
游客来到凉山州,可以欣赏到彝族的独角仙舞蹈、藏族的舞狮表演和苗族的花山大戏等民族艺术表演,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
除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凉山州还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雄伟壮丽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湖泊、奇特的峡谷和茂密的森林。
其中,凉山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雅砻江大峡谷。
这个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它的景色壮观且令人惊叹。
此外,巴颜喀拉山、折多山和太阳山等自然景观也吸引着大量游客。
凉山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该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林业和旅游业。
农业方面,凉山州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和油料作物。
林业方面,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产量较高。
旅游业也是凉山州的重要支柱产业,该地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特别是喜欢户外探险和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的游客。
总之,凉山州是一个独特而多样的地方,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这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为游客提供了探索、体验不同文化和欣赏自然美景的机会。
201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二〇一二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我州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严峻形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坚持“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围绕“总量扩张、质效双增、富民惠民、和谐稳定”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两手抓”、“双提升”战略,着力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全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一、综合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201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122.7亿元,增长13.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8亿元,增长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第二产业增加值587.9亿元,增长1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3%;第三产业增加值316.0亿元,增长1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1%。
人均GDP达到24669元,比上年增长13.4%。
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9.5:52.3:28.2调整为19.5:52.4:28.1。
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24.7亿元,增长16.2%。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75.0亿元,增长4.6%;二产业增加值389.9亿元,增长20.2%;三产业增加值159.8亿元,增长12.4%。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2%。
居民消费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2.6%,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2.2%,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2.7%。
居民生活消费八大分类指数呈“六升两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3.6%,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4%,衣着类上涨1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8%。
工业品出厂价格。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4.4%,其中:轻工业产品下降1.6%,重工业下降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5.4%。
浅析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摘要:凉山州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等不同,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凉山州以独特的形式形成的区域经济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出现了结构不完善,技术性差等问题,另外凉山州的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也日益凸显,这使得凉山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将深入分析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凉山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录前言一、凉山州的区域位置分析1、区域基本概况2、资源环境基础分析地形条件气候特征水能资源生物资源3、经济社会背景分析近期经济工业发展成就二、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特色经济不明显2、政府缺乏支持力度,资金人才短缺3、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4、人口问题严重5、资源浪费严重,未能做到因地制宜6、“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三、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策略1、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2、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3、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和整合发展4、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5、推广人才强凉战略,加强基础教育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转变职能,创新机制8、政策制度支持四、结语五、致谢六、参考文献前言区域特色经济是建立在西方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基础上,在商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需求下,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的国家,尤其是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协调显得尤为突出。
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成为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区域特色经济的理论研究对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为例,利用文献法,实际调查法等方法,在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跨越式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文章从特色经济产生的背景、内涵和特征入手,深入探析了区域特色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
会理区域发展情况汇报会理,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一个美丽而又富饶的地方。
近年来,会理区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下面我将就会理区域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经济发展。
会理区域的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导,近年来,随着政府的扶持和投入,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也在逐渐增加。
同时,会理还积极发展旅游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文化建设。
会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彝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文化建设方面,会理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举办各种文艺演出、传统节日活动等,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民族团结和文化自信。
再次,教育事业。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会理区域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会理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师的待遇,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环境保护。
会理地处高原,生态环境优美,但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为了保护好这片美丽的家园,会理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了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会理区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拼搏、奋进、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推动会理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社会繁荣和生态繁荣。
让会理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让会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_以阿坝州_⽢孜州_凉⼭州为例第28卷第5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5Vo.l 28Journal o fH ube iU niversity fo r N ationa lities(2010年第5期) (Ph il 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s) No .52010收稿⽇期:2010-08-10基⾦项⽬:2009年国家社科基⾦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场化研究 (项⽬编号:09CRK 008);西南民族⼤学2009年社科项⽬: 我国少数民族⼈⼝发展路径研究 (项⽬编号:07S Y B012)。
作者简介:杨风(1972-),男,⼭东平⾢⼈,博⼠,现主要研究⽅向为⼈⼝经济学。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以阿坝州、⽢孜州、凉⼭州为例杨风1,李继红2(1.济南⼤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济南250002;2.西南民族⼤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从经济总量、⼈均经济⽔平、经济增长速度⽅⾯分析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认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从以下⽅⾯⼊⼿:积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强交通⽹络建设、积极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实施倾斜性的扶持政策,以及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制机制。
关键词: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 123.3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4-941(2010)05-0153-04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和发展的⼀项战略任务[1]171。
促进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是构建和谐四川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路径选择。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四川民族地区主要包括阿坝藏族羌族⾃治州(简称阿坝州)、⽢孜藏族⾃治州(简称⽢孜州)、凉⼭彝族⾃治州(简称凉⼭州)、马边彝族⾃治县、峨边彝族⾃治县、北川羌族⾃治县等地。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发展与建设构想
四川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四川省提出了五大经济区的发展与建设构想。
一、成都经济区
成都经济区是四川省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成都经济区以成都市为核心,包括了成都、德阳、绵阳等多个城市。
该经济区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
二、川南经济区
川南经济区是四川省南部的经济重镇,包括了泸州、南充、内江等地。
川南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是四川省的能源基地。
川南经济区以能源、化工和冶金等传统产业为主导,加快推进石油化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
四、川北经济区
川北经济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包括了广元、达州、广安等地。
川北经济区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农业资源,是四川省的农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川北经济区以农业、装备制造和物流仓储等产业为主导,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五、西部大开发经济区
西部大开发经济区是指四川省境内的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了阿坝、甘孜、凉山等地。
该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
西部大开发经济区以旅游、农业和特色产业为主导,加快推动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发展与建设构想是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等措施,力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四川省的综合竞争力。
凉山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姓名:4545学号:6班级:一班凉山州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等不同,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区域及其发展条件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差异性。
(一)、全凉山州总体概要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著名的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主体部份。
总人口为402.4万人,其中汉族占53.78%,彝族占42.61%,人口密度为67人/平方公里。
土地总面积9611万亩,人均23.9亩,其中耕地1.2亩,非耕地22.7亩。
全州共辖17个县市,按地形、地貌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地形区,即西昌、冕宁、德昌、会理、会东、宁南等五县一市为主的中部、南部丘陵河谷平坝区;雷波、美姑、金阳、昭觉、布拖、普格等六县为主的东部、东北部大小凉山山原区;木里、盐源、甘洛、越西、喜德等五县为主的西部、西北部高山峡谷区。
境内地表起伏悬殊,海拔绝对高度相差5634米(最高的木里县夏俄多季山峰海拔5959米,最低的雷波县金沙江河谷大岩洞海拔仅325米)。
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全州从低山河谷到中山丘陵、高山依次呈现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的不同气候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全州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
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4.5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33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60.3%。
财政收入达到14.42亿元,年均增长12.94%,与1995年相比增长61.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5元。
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1999年实现增加值33.85亿元,已占到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的25.2%,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64.4%。
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全州250万贫困人口中,已有170万越过“五八”标。
全州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根据凉山州2000——2009年间的人均GDP,按照人均水平的大于150%、100%-150%、50%-100%、小于50%,将凉山州各县市划分为经济很发达,发达,不发达,很落后四种类型。
在2009年会理县成为了经济很发达城市,发达地区数量便有所下降,落后地区有所增加。
由此可见,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间的贫富差距逐年扩大,西昌市与周边城市的发展差距扩大,这必将影响凉山州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二)、县域产业经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全州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
州委、州政府实施“两烟”(烤烟、卷烟)、“两色”(有色、黑色金属)战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一三一”战略,即强化一个基础--农业;实施三项重点--“两烟”、“两色”、“两线”(成昆铁路线与108国道线两侧地区);坚持一个目标--扶贫的经济发展战略。
各县市因地制宜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补充、完善,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形成了“一县一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推进了全州整体经济的发展。
全州县域经济的发展虽然表现出了整体经济的较快增长,但因其基础低,而绝对增长量却相对较小,更为突出的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和“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凉山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9年凉山州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39.8:28.3:31.9,而同期全省的比例调整为25.4:41.9:32.7,全国的比例调整为17.3:49.7:33.0,其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已经显而易见。
各县市经济结构之间的差异性也相当明显。
我们以西昌、甘洛、昭觉为例,其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22.1:30.7:47.2;27.1:56.9:16.1;58.4:10.6:31.0。
可见昭觉第一产业和甘洛第二产业比重过大,而西昌其增长速度自然表现出较快的步伐。
从各县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我们同样选择西昌、甘洛、昭觉进行比较,其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37.78亿元、6.44亿元、3.33亿元,如以昭觉县为1,则西昌市为11.34,甘洛县为1.9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6947元、3686元、1700元,仍以昭觉县为1,则西昌市为4.09,甘洛县为2.17。
无论从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上看,县市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与此同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科技术如航天航空与落后的生产力技术如人背马驮、广种薄收相伴,在凉山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
全州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就必然打破经济发展策略上的平衡推进,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正确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三)分区域分析评价根据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依据,我们将全州17个县市划分为三个区域(参看附表三,“三区域划分主要经济指标表)。
三个经济区域的基本情况、经济总量、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有着较大的差别,现分述如下:1、经济领先地区:括西昌、会理、会东、宁南、德昌、冕宁五县一市。
全区幅员面积18770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31.2%,全区人口198.2万人,占全州的50.3%,其中:汉族占80.67%,彝族占16.97%。
1999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91.98亿元,占全州的69.4%,人均达到4642元。
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州处于领先地位。
特点:本区地处安宁河流域中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一是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该区的安宁河流域平坝区面积达80多万亩,是攀西地区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已被列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试范。
二是以冶金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颇具规模。
该区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4种,其中占攀西地区94%的铜矿和69.8%的锡矿储量分布在会理;49.40%的铅锌矿储量分布在会东;稀土矿集中在冕宁,资源量高达195万吨,是全国第二大稀土矿床。
此外,会东、会理的富铁矿也十分丰富。
依托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以采、选、冶为主的“两色”工业已成为本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构成部份和支柱产业。
三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开发潜力大。
境内主要景点有:由现代高科技支撑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誉为“川南胜景”的邛海、泸山;螺髻山有保存完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温泉、溶洞、瀑布等自然景观;会理金沙江皎平渡、冕宁彝海的红军长征遗址,已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是科技、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
全区有4所高等院校,8所中等学校,本区劳动者素质相对较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达到一定水平。
五是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
西昌城市规模框架初步形成,为发展成中等城市提供了必备条件;会理、会东、宁南三县处于凉山州南大门,与攀枝花市、云南省相连,具有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
六是交通、通讯、能源条件进一步改善,为本区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境内成昆铁路、108国道贯穿南北,泸沽至黄联高速公路已通车;西昌青山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全区现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BP寻呼、传真、可视会议电话、光纤传输;西昌、会理、宁南、德昌、冕宁农村初级电气化已实现达标。
一个以西昌为中心的对内对外辐射的交通、通讯体系已基本形成。
2、经济发展地区:包括盐源、甘洛、越西、喜德、普格、雷波六县。
全区幅员面积19626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32.6%,总人口120.5万人,占全州的30.6%,其中,汉族占36.76%,彝族占60.44%。
1999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52亿元,占全州的20.8%,人均2282元。
特点:本区大都处于二半山区与高寒山区之间,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区域。
区内资源较为丰富。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洋芋、荞子。
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水果、油菜、大麻、蚕桑、花椒、核桃、桐油、生漆、竹笋和茶叶,名贵药材有天麻、三七、牛夕、当归、杜仲、麝香、党参。
矿产种类多,但分布不集中,主要有铅锌(主要分布在甘洛)、盐、铁(主要在盐源)、铜、煤、磷、石灰石等。
区内过境河段多,水位落差大,水能理论蕴藏量达430万千瓦,其中雷波县境的溪洛渡可开发建设大型水电站,现正抓紧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区内有泸沽湖、马湖等著名自然风景区,适宜发展旅游业。
工业以资源加工型为主,采掘业所占比重过大,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
“九五”期间,区内交通、通讯、能源、城镇建设等有较大改善。
3、经济落后地区:包括昭觉、布拖、美姑、金阳、木里五县,全区幅员面积2171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36.10%,总人口75.2万人,占全州的19.1%,其中,彝族占81.56%。
木里为藏族自治县。
1999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3.0元,占全州的9.87%,人均1733元。
特点:本区5县均系国定贫困县,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整体经济水平发展滞后。
地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基础建设落后,能源、交通、通讯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农业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水平低下;工业起步晚,基础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对于新的科技增产措施接受能力弱。
但本区土地资源极为丰富,其耕地面积仅占全区总面积的3.3%,可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特别是二半山及以上地区适宜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和种草养畜。
从以上基本情况可以看出:经济领先地区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其经济总量远高于其它类型区,具备超前发展的现实和潜在条件;经济发展地区作为一个中间层次,其经济总量、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分布状况明显低于经济领先地区而高于经济落后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科技教育、劳动者素质等方面与一、经济发展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将其列为一个经济区域类型是符合我州经济发展实际的。
附表一三区域划分主要经济指标单位:平方公里、人、万元、元<TD项目类型县别幅员人口GDP 人均GDP工业产值农业产值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全州60115393934213440873429 772424 804966 134810 42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