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 格式:ppt
- 大小:572.00 KB
- 文档页数:54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营养学发展1. 动物营养学起源动物营养学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1)早期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组成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提出了“呼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李比希的贡献: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动物营养的有机体理论,即动物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动物营养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等。
同时,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建立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3)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开始探讨营养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3.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营养与基因调控、营养与环境友好型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研究等。
畜牧学概论畜牧学概论绪论一、畜牧学概论的研究内容《畜牧学概论》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重点阐述我国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动物营养原理与饲料、动物遗传与繁育原理以及主要家畜家禽的基本生产方法。
二、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产品:毛、绒、羽、肉、皮、奶、副产品(一)提供生活资料,改善人民生活:吃、穿、住、燃料(二)促进农业持续协调发展:有机粪肥(三)提供工业原料,促进工业发展:食品、纺织、化工、制革、医药、机械制造业等(四)促进出口创汇,支援国家建设三、国内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家畜家禽品种资源:我国有畜禽品种、类群596个,占世界11%;畜禽数量居世界前列:猪、马、驴、骡、绵羊、山羊、鸡、鸭——第一位;牛——第三位猪肉、山羊肉、绵羊肉、禽肉、禽蛋、兔肉、马肉、驴肉、羊皮、羊绒产量、山羊毛——第一绵羊毛——第三(次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牛肉——第三(次于美国、巴西)中国蛋鸡存栏量(2008-2009)四、我国畜牧业生产优势1、人口多,内需旺。
2、劳动力资源丰富。
3、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丰富。
4、饲料饲草资源丰富。
四、我国畜牧业生产存在问题1、养殖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
2、缺乏总体规划意识。
3、资源浪费严重。
4、畜产公害问题突出。
5、标准化程度低。
五、世界畜牧业发展趋势养猪业:→→集约化生产;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肉品质养禽业:→→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提高饲料报酬;提高肉蛋品质养牛业:乳牛→→发展荷斯坦牛,提高牛奶品质和个体产奶量;肉牛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品种→→大型、瘦肉、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养羊业:生产方向由毛用→→毛肉或肉毛兼用;肥羔生产专业化;生产方式由天然放牧→→现代化生产→→回归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第一节饲料与动物体组成一、饲料中营养物质分类按常规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粗纤维(EF)和无氮浸出物(NEE)6种成分。
幻灯片1第四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幻灯片2本章主要内容●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饲料能量营养价值的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饲料中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评定幻灯片3目的要求●明确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重要性●掌握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幻灯片4第一节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一、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发展历史●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意义●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理论依据与方法3.1 理论依据:依据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和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营养效果,定量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
3.2 评定方法:化学分析法和动物试验。
幻灯片5●定义:饲料营养价值是指饲料本身所含营养成分及这些营养成分被动物利用后所产生的营养效果。
发展历史:●第一阶段:从1810年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奠基人Thaer提出“干草等价”到1869年Henneberg和Stohmann创建概略养分分析。
●第二阶段:以可消化营养物质作为评定指标为主要特征。
1874年,Woeff提出“TDN(总消化养分)”的概念。
●第三阶段:以研究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为特征。
幻灯片6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意义●(1)了解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营养特性,以指导人们在生产中尽可能合理利用各种现有饲料资源和开发新的饲料资源。
●(2)了解影响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这对选择合理的加工措施、合理利用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具有指导意义。
●(3)了解和掌握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利用情况、需要量及其变化规律。
幻灯片7三、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内容1.饲料养分组成如何?2.适口性如何?3.消化率如何?4.利用率如何?5.短期和长期饲喂效果如何?6.对畜产品质量的影响?7.对环境质量的影响?8.对人类的影响?9.经济价值如何?幻灯片8A 化学分析●一、分析样本的采集与制备●二、饲料养分的表示方法●三、根据饲料的概略养分含量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四、根据饲料的纯养分含量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五、化学分析的必要性与局限性幻灯片9一、分析样本的采集与制备(一)分析样本的采集与制备的要求采集: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化学分析,消化试验,代谢试验,饲养试验,比较屠宰实验。
饲料养分的表示:⏹百分数(%) 主要用以表示概略养分、常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
⏹毫克/千克(mg/kg) 通常用以表示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养分(有时还用µg/kg)。
⏹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IU) 常用以表示脂溶性维生素等在饲料中的含量。
样品状态(根据饲料的含水量不同,其养分含量的表示基础不同):3种存在状态:⏹新鲜基础:有时称为湿重或鲜重,原样基础的水分变化很大,不便于进行饲料间的比较。
⏹风干基础指空气中自然存放基础或自然干燥状态,亦称风干状态。
该状态下饲料水分含量在13%左右。
⏹绝干基础:指完全无水的状态或100%干物质状态。
用于比较样品成分含量。
概略养分分析法:Weende分析法Henneberg与Stohmann二人创建了该分析方法。
测定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
概略养分: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将这些养分叫概略养分。
由于各类组分并非化学上某种确定的化合物,因此叫“粗养分”。
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础。
Van Soest粗纤维分析方案纯养分分析法NSP :非淀粉多糖,是植物的结构多糖,除了淀粉之外的,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不包括木质素)SNSP :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如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等,粘性增加);INSP :不溶性非淀粉多糖ANF :饲料抗营养因子,有些饲料存在某些能破坏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副作用的物质。
消化实验:动物食入的某饲料养分减去粪中排出的该养分,即称可消化养分。
消化率就是指饲料某养分的可消化养分占饲料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率消化率分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同一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总是低于其真实消化率。
(存在内源性产物,即粪代谢性产物)用真消化率表示饲料养分的消化程度(评定饲料)比用表观消化率更真实、可靠。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方法饲料营养价值是指饲料本身所含营养分以及这些营养分被动物利用后所产生的营养效果。
饲料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一种饲料或饲粮含的营养分越多、而这些养分又能大部分被动物利用的话,这种饲料的营养价值就高,反之,若饲料或饲粮所含营养分低、或虽营养分含量高,但能被动物利用的少,则其营养价值就低。
动物的组织及体外产品都是动物摄取的饲料营养物质在机体内代谢与转化的结果(产物),或者说是饲料养分在动物体内的沉积。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也就必须依据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和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营养效果,定量分析饲料的营养价值。
本章将主要讨论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饲料能量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以及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营养价值的评定。
第一节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近一个世纪以来,饲料营养价值主要通过化学分析、消化试验、代谢试验、平衡试验和饲养试验来评定。
各国学者对评定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已使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成为许多营养实验室的常规工作之一。
一、化学分析(一)分析用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样品采集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即代表全部被检物质的平均水平。
否则,即使实验室分析的仪器和方法先进、科学,也不能得出科学、公证和实用的结果。
饲料样本的制备在于确保样品十分均匀,在分析时,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被检测物质的成分。
根据被检物质的性质和检测项目要求,可以用摇动、搅拌、切碎、研磨或捣碎等方法进行。
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后分别取样。
(二)饲料养分的表示百分数(%):是最为常用的表示方法,即表示饲料中某养分在饲料中的重量百分比。
主要用以表示概略养分、常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
mg/kg:通常用以表示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养分(有时还用µg/kg)。
IU(国际单位):常用以表示脂溶性维生素等在饲料中的含量。
CIU(鸡国际单位,chicken international unit)。
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
2.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3.常规养分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分析方法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分析成本低。
缺点:(1)粗蛋白不能区别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
(2)粗纤维中各成分的营养价值差别大,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较易消化,木质素不能被消化,测定偏低。
(3)粗脂肪是真脂肪、色素及脂溶性物质的混合物。
(4)无氮浸出物是计算值,偏高。
(5)不能分析特定养分。
4.动植物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较大。
(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钙磷少。
异: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变异:动物小,植物大。
第二章1.影响消化率的主要因素:(1)水温,水温越高,肠道排空速度越快。
(2)不同生长阶段:粗蛋白随动物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3)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相互间的相互作用。
(4)加工工艺:粉碎粒度。
(5)饲料调制。
(6)投饲频率:投饲频率越高,消化率下降。
2.水的营养作用:(1)水是动物机体主要组成成分。
(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3)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
(4)调节体温。
(5)润滑作用。
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4.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1)对能量的需求低:鱼虾为变温动物,不需耗能维持其体温。
(2)对蛋白质需求高。
(3)对糖的需求量较低,利用能力也较差,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所致。
(4)鱼虾对脂肪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
(5)对维生素的需求:Vc、VB6、Ve及烟酰胺等大,Vd低。
(6)一般对饲料中的矿物质需求低,可从水中直接吸收利用某些矿物质。
5.水产配合饲料的特点:(1)原料粉碎粒度:40目、60目筛上物不得超过10%(2)水稳定性:配合饲料应维持在水中不溃散,且要求减少溶蚀率。
《饲料学》课程笔记绪论一、饲料业发展概述及发展趋势1. 饲料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饲料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产量和产值逐年增长。
2. 饲料业发展趋势:(1)饲料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满足动物生产需求;(2)饲料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注重可持续发展;(3)饲料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4)饲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5)饲料安全监管加强,保障食品安全。
二、饲料概念与分类命名1. 饲料概念:饲料是指为满足动物生长、生产和健康需要,供给动物食用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统称。
2. 饲料分类:(1)按来源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微生物饲料;(2)按形态分:粉状饲料、颗粒饲料、液态饲料;(3)按营养成分分: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4)按用途分:全价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精料补充料。
三、配合饲料的概念和分类1. 配合饲料概念:配合饲料是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添加适量的饲料添加剂,制成的一种全价或半全价饲料。
2. 配合饲料分类:(1)全价配合饲料:含有动物所需全部营养的饲料,可以直接用于喂养;(2)浓缩饲料:含有动物所需主要营养的饲料,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3)添加剂预混料:含有高浓度的饲料添加剂,需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合使用;(4)精料补充料:用于补充动物特定营养需要的饲料。
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一、样品采集、制备和物理性状评定1. 样品采集:(1)采集原则:具有代表性、真实性、随机性;(2)采样方法:根据饲料的种类、形态和包装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和方法;(3)采样数量:根据饲料的批量、变异程度和检测项目确定;(4)采样注意事项:避免交叉污染,保持样品原始状态。
2. 样品制备:(1)样品预处理:去除杂质、粉碎、混合均匀;(2)样品分装:将制备好的样品分装到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饲料与饲养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饲料营养价值一.选择题1.能够被动物提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是( B )。
A.日粮B.饲料C.饲粮D.饵料2.全面供给动物营养的饲料混合物是以下哪种( B )。
A.饲料B.饲粮C.日粮D.养料3.吸收时显著受碳酸钙影响的微量元素是( D )。
A.铁 B.锌 C.碘 D.铜4.维生素A的测定不包括以下哪种方法( A)。
A.同位素示踪法B.分光光度法C.荧光分析法D.色谱法5.厚壁组织具有的功能是( D )。
A.保护作用B.嫩组织支撑C.输导水分D.强力支撑6.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不包括以下哪一类( C )。
A.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C.核酸D.维生素7.单糖共同的化学分子式为( C )。
A.C5H10O5B.C12H22O11C.C6H12O6D.C6H11O68.酯类的主要代表是( B)。
A.脂肪B.中性脂肪C.酸性脂肪D.碱性脂肪9.碳水化合物含有哪三种元素( A)。
A.C H OB.C H NC.C O SD.H N P10.核酸的结构单位是( D )。
A.脱氧核糖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C.磷酸D.核苷酸11.饲料有机物中另一重要组分是含氮化合物,一般称之为( B )。
A.蛋白质B.粗蛋白C.淀粉D.纤维素12.动物用来维持生命的净能称为( C )。
A.生产净能B.增重净能C.维持净能D.产脂净能13.饲料的净能等于( B )与体增热之差。
A.消化能B.代谢能C.净能D.生长净能14.干扰( C )吸收的主要因素是纳和氯的供给不合理。
A.硫B.镁C.钾D.铁15.粗纤维包括纤维素、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以及( A)。
A.果胶物质B.部分纤维素C.粗蛋白D.碳水化合物二.填空题1.饲料有动物性、植物性和矿物性三种来源。
2.为测定饲料营养物质或能量的消化率,需用动物进行消化试验。
3.通过代谢试验可测定饲料代谢能、营养物质代谢率。
4.能量在机体内的转化过程完全遵循热力学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