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计算详细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15.50 KB
- 文档页数:10
桩基的箍筋计算方法螺旋箍筋计算公式一螺旋箍筋长度:L=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sqrt(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2+加密区间距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sqrt(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2+非加密区间距2)+3×π×(构件直径-保护层×2+箍筋直径)+12.5×箍筋直径SQRT是根号 = 平方根号n: 螺旋箍的圈数p:箍筋间距d:圆直径另计搭接长度圈数=长度/间距螺旋箍筋计算公式二有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根号下(构件周长的平方(减去保护层)+螺距的平方)根数=构件长度/螺距+1螺旋箍筋计算公式三1、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表面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其中 a=√(p^2+4D^2)/4e2=(4a^2-D^2)/( 4a^2)式中 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p——螺距(㎜);л——圆周率,取3.1416;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l=1000/p×√(лD)^2+p^2+лd/2式中 d——螺旋箍筋的直径;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p/d ﹤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l=n√p^2+(лD)^2式中 n——螺旋圈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 ”表示次方的意思。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本文主要说钢筋箍筋的长度计算。
在使用箍筋的时候遇到大箍筋套小箍筋就非常麻烦,专门有一篇文章是写,怎么看钢筋箍筋是几肢箍,箍筋套钢筋布置方法理论计算方法:L=2(b+h)-8bhc*1.9d+2max(10d,75)。
箍筋弯钩长度计算1、对转半圆弯钩180度,为6.25d2、对直弯钩为90度,3.5d3、对斜弯钩为45度,4.9d4、135度箍筋弯钩为11.9d,长度11.9d弯曲值的计算:计算时,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还有《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15)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弯钩度数详详细解释1、18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上面讲得太复杂,如果你是做预算的,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90/18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4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1个180°弯钩中心线长+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8.268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99.61135/135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3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135°弯钩中心线长(135°弯钩中心长度=3π/4*(R+d/2),R=2.5d)+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33.266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29.6箍筋内皮周长长度=2*(H-2bhc)+2*(B-2bhc)=2(H+B)-8bhc(即构件周长-8个保护层)b×h=(构件横截面) 宽×高;c——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的长度计算公式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1. 弯曲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按弯曲部分计算)•公式:L = 2 * π * r * n - ΔL•公式解释:弯曲箍筋的长度等于圆的周长乘以箍筋的数量减去弯曲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半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柱子需要设计弯曲箍筋,箍筋数量为4根,箍筋弯曲引起的长度增加为5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2 * π * 10 * 4 - 5 = 厘米2. 直筋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P / (π * d) * (l + 2 * a) + ΔL•公式解释:直筋箍筋的长度等于弧长与直筋长度之和,再加上箍筋距离两端的超出长度•举例:一根直径为20毫米的圆柱形柱子需要设计直筋箍筋,弧长为50毫米,直筋长度为30毫米,箍筋距离两端的超出长度为5毫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50 / (π * 20) * (30 + 2 * 5) = 毫米3. 支撑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P / (π * d) + ΔL•公式解释:支撑箍筋的长度等于弧长与箍筋距离两端的超出长度之和•举例:一根直径为30厘米的圆柱形柱子需要设计支撑箍筋,弧长为70毫米,箍筋距离两端的超出长度为10毫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70 / (π * 30) + 10 = 米4. 螺旋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π * D * n - ΔL•公式解释:螺旋箍筋的长度等于圆周长与箍筋穿过的圈数相乘减去穿过圈数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直径为40厘米的圆柱形柱子需要设计螺旋箍筋,箍筋穿过的圈数为6圈,穿过圈数引起的长度增加为2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π * 40 * 6 - 2 = 厘米以上是常见的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箍筋形式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相应的公式计算箍筋的长度。
5. 锚固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L1 + L2 + ΔL•公式解释:锚固箍筋的长度等于箍筋的埋置长度和露出长度之和,再加上锚固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需要锚固的箍筋,箍筋的埋置长度为40厘米,露出长度为20厘米,锚固引起的长度增加为5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 L = 40 + 20 + 5 = 厘米6. 引弧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2 * π * R * n - ΔL•公式解释:引弧箍筋的长度等于圆的周长乘以箍筋的数量减去引弧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曲度半径为50厘米的引弧箍筋需要设计,箍筋数量为8根,引弧引起的长度增加为10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 L= 2 * π * 50 * 8 - 10 = 厘米7. 拐角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θ / 360 * π * D + ΔL•公式解释:拐角箍筋的长度等于圆周角占360度的比例乘以圆周长,再加上拐角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拐角为90度的圆柱形柱子需要设计拐角箍筋,圆周长为60厘米,拐角引起的长度增加为5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90 / 360 * π * 60 + 5 =厘米8. 鼓包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公式:L = D * π + ΔL•公式解释:鼓包箍筋的长度等于柱子直径乘以圆周率,再加上鼓包引起的长度增加•举例:一根直径为80厘米的鼓包箍筋需要设计,鼓包引起的长度增加为3厘米,则箍筋的长度为:L = 80 * π + 3 = 厘米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根据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相应的公式计算箍筋的长度。
箍筋L=2*(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11.9d+4d此公式是按照箍筋中心线计算的.(圈梁保护层25mm)L=2*(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11.9d+8d此公式是按照箍筋内边线计算的.与L=2*(梁高-2*保护层+2D=梁宽-2*保护层+2D)+26.5D两种公式的区别是一个加4D,一个加8D。
加4D是按箍筋中心线计算,比较合理。
加8D是按箍筋外皮计算,过于迁就施工方利益,有点牵强。
实际下料长度是按里皮计算的,因为钢筋在弯曲时,只能延伸,不会收缩,所以加4D也要扣除。
故甲方坚持加4D是合理的,施工方要求加8D是额外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能以广联达软件为准。
深圳信息价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非抗震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7.8d抗震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7.8d此处的27.8D实际上相当于加4D。
此问题已讨论多次,大家可参阅以前的帖子。
我认为应当加4D,应按中心线计算。
参见: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我想以下资料对于楼主应该有帮助: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 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即可。
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弯钩长度:180度=6.25*箍筋直径; 90度=3.725*箍筋直径;45度=4.25*箍筋直径.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 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90/18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4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1个180°弯钩中心线长+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8.268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99.61;135/135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3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135°弯钩中心线长(135°弯钩中心长度=3π/4*(R+d/2),R=2.5d)+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 >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33.26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29.6;箍筋内皮周长长度=2*(H-2bhc)+2*(B-2bhc)=2(H+B)-8bhc(即构件周长-8个保护层)。
1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构件(梁或者柱)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2分类:箍筋分为普通箍筋、抗扭箍筋和抗震箍筋
3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
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
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以此类推。
4计算箍筋的根数
(1)箍筋在梁里的排列:一级抗震按下图排列
说明:此处hb为梁高;加密区的长度大于等于两倍的梁高(≥2hb≥500);第一根箍筋从柱的外皮往过放50。
据此可根据其他条件计算箍筋的根数。
(2)一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表:
附:二至四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表
说明:加密区长度按梁高hb×1.5计算,其它与一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相同。
箍筋间距计算
箍筋间距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不同。
对于梁和柱的箍筋,其数量应按照梁的净长或柱子的全高计算,然后除以箍筋的间距,向上取整加一。
具体公式如下:
梁的箍筋数量 = (梁的净长 - 50×2)/ 箍筋间距 + 1
柱的箍筋数量 = (柱高 - 柱子保护层)/ 箍筋间距 + 1
其中,50mm是梁上第一根箍筋距离柱子边的距离,也称作起步距离。
对于一般的箍筋间距,可以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计算。
规范要求绑扎箍筋的间距允许偏差在±20mm的范围内,这可以通过钢尺来进行测量。
在测量时需连续检测三档,然后取最大值即可得到间距的数值。
此外,根据不同的箍筋形式,其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四肢箍,其全高范围内分为加密区和和非加密区,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
而对于双肢箍,其全高范围内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之分,间距统一为100mm或200mm。
总的来说,箍筋间距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如有需要,可以咨询专业工程师或施工队伍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指导。
单肢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一、介绍
单肢箍筋是由细管构成的弹性带,可以用来帮助支持人体肢体,可以提供肢体的稳定性,可以在某些医疗状况下使用。
为了使用单肢箍筋,需要准确的计算箍筋的长度。
箍筋的长度决定了其能否正常工作。
下面将介绍一种快速和准确估算单肢箍筋长度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单肢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二、单肢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单肢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L=2 * C + 2 * ( A + B )
其中:
L 为箍筋长度,单位是厘米;
C 为肢体的周长,单位是厘米;
A 和
B 分别为肢体的上段和下段的长度,单位是厘米。
三、应用实例
要计算一个受伤右臂的箍筋长度,可以按照单肢箍筋长度计算公式计算。
比如有以下信息:
受伤右臂的周长 C=20厘米,上段长度 A=10厘米,下段长度
B=12厘米。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将其代入到单肢箍筋长度计算公式中:
L=2 * 20 + 2 * ( 10 + 12 )=64厘米
因此,受伤右臂需要的箍筋长度为64厘米。
(一)柱箍筋的长度计算案例(一)中已知:KZ1 750*700 24B25 A10@100/200柱保护层为25mmKZ1的箍筋布置图1. 1号箍筋长度计算P 0遙\dP bO O Ckl2号箍筋!号箍筋3号箍筋(图1)4号箍筋保护层bhc 保护层bhc箍筋b边中心钱长度箍筋b边外皮长度b(图2)箍筋计算公式推导1号箍筋长度=(b-2* 保护层+d*2)*2+ (h-2* 保护层+d*2)*2+1.9d*2+max(10d,75mm *2(b+h)*2-保护层*8+8d+1.9d*2+ max (10d, 75mm *2■ ]石*% T Lu g1号箍筋案例(一)中1 号箍筋长度=(750+700) *2-25*8+8*10+1.9*10*2+100*2 =3018mm2. 2号箍筋长度计算IWJ .间距j J 可距j jWl®j 间距j 间距j -----------f - —'~~ ---------------- 2号病筋b 边夕卜皮长度「二厂 —— 一 —一 一 — _ :uqq吱畀童 启q m fe坠「 半迩勺甘曰q縊怕 -b(图3)箍筋计算公式推导2 号箍筋长度=(间距j*2+1/2D*2+2d )*2+ (h-保护层*2+2d)*2+1.9d*2+max (10d,75mm)*2=[(b-保护层*2-D )/6*2+D]*2+ (h-保护层*2)*2+8d+1.9d*2+max (1 0d,75m m)*2案例(一)中2 号箍筋长度=((750-25*2-25 )/6*2+25 )*2+ (700-25*2 )*2+8*10+1.9*10*2+100*2 = 2118mm3. 3 号箍筋长度计算Q O O O O (〕羯筋b 边中心馥长度 箍筋迦外皮长產 b(图4)箍筋计算公式推导3号箍筋长度=(间距 j*2+1/2D*2+2d ) *2+ (b-保护层 *2+2d ) *2+1.9d*2+max(10d, 75mm *2=[(h-保护层 *2-D )/6*2+D]*2+ ( b-保护层 *2) *2+8d+1.9d*2+max (10d, 75mm *2赢5亶径d 」”| 繇JE HI二诫卩一二眾叵二艮回二「KI叵」「舉叵*肆M里©思富案例(一)中3 号箍筋长度=((700-25*2-25 ) /6*2+25 ) *2+ (750-25*2 )*2+8*10+1.9*10*2+100*2 = 2184 mm 4. 4号钢筋长度计算(图5)箍筋计算公式推导a) 单支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o O 4号箍筋/o4 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2+d*2+d*2 )+1.9d*2+max(10d, 75mm *2=(h-保护层*2+4d)+1.9d*2+max (10d, 75mr)i *2b)单支筋只勾住主筋4 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2+d*2 )+1.9d*2+max (10d, 75mm *2=(h-保护层*2+2d)+1.9d*2+max (10d, 75mm *2案例(一)中4 号箍筋长度(只勾住主筋)=(700-25*2+2*10 )+1.9*10*2+100*2 =908mm(二)柱箍筋的根数计算1. 基础层箍筋根数计算基础粱顶面以上纵 筋与箍筋枸造宴敦详见本图注基础板面间距W50&且不 少千两道矩砒封闲箍斓(非臺合SP柱质筋构造(基础扳底部干顶部配畫制筋同〕(图6)基础层基础内箍筋根数计算a ) 柱箍筋在基础内设置不少于两根,间距不大于500;b )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一)柱箍筋的长度计算案例(一)中已知:KZ1 750*70024B25A10@100/200柱保护层为25mmKZ1的箍筋布置图(图1)1. 1号箍筋长度计算(图2)箍筋计算公式推导1号箍筋长度=(b-2*保护层+d*2)*2+(h-2*保护层+d*2)*2+1.9d*2+max(10d,75mm)*2=(b+h)*2-保护层*8+8d+1.9d*2+ max(10d,75mm)*2案例(一)中1号箍筋长度=(750+700)*2-25*8+8*10+1.9*10*2+100*2=3018mm2. 2号箍筋长度计算(图3)箍筋计算公式推导2号箍筋长度=(间距j*2+1/2D*2+2d)*2+(h-保护层*2+2d)*2+1.9d*2+max (10d,75mm)*2=[(b-保护层*2-D)/6*2+D]*2+(h-保护层*2)*2+8d+1.9d*2+max (10d,75mm)*2案例(一)中2号箍筋长度=((750-25*2-25)/6*2+25)*2+(700-25*2)*2+8*10+1.9*10*2+100*2=2118mm3. 3号箍筋长度计算(图4)箍筋计算公式推导3号箍筋长度=(间距j*2+1/2D*2+2d)*2+(b-保护层*2+2d)*2+1.9d*2+max (10d,75mm)*2=[(h-保护层*2-D)/6*2+D]*2+(b-保护层*2)*2+8d+1.9d*2+max (10d,75mm)*2案例(一)中3号箍筋长度=((700-25*2-25)/6*2+25)*2+(750-25*2)*2+8*10+1.9*10*2+100*2=2184 mm4. 4号钢筋长度计算(图5)箍筋计算公式推导a) 单支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4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2+d*2+d*2)+1.9d*2+max(10d,75mm)*2=(h-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b) 单支筋只勾住主筋4号箍筋长度=(h-保护层*2+d*2)+1.9d*2+max(10d,75mm)*2=(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案例(一)中4号箍筋长度(只勾住主筋)=(700-25*2+2*10)+1.9*10*2+100*2=908mm(二)柱箍筋的根数计算1. 基础层箍筋根数计算(图6)基础层基础内箍筋根数计算a) 柱箍筋在基础内设置不少于两根,间距不大于500;b)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
梁箍筋根数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计算的每个细节都关系到之后的施工质量,注重实际情况的结合和专业知识的运用。
一、加密区箍筋根数
1、加密区的长度=max(2*梁截面长边尺寸,500)
2、布筋范围除以间距=(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根据有小数则进1取值
3、箍筋根数=“布筋范围除以间距”+1
4、2个加密区箍筋根数=箍筋根数*2
5、重新计算一个加密区长度=50+“布筋范围除以间距”*加密间距
二、非加密区箍筋根数
6、实际非加密区长度=梁净跨长度-重新计算一个加密区长度*2
7、非加密区布筋范围=实际非加密区长度
8、非加密区布筋范围除以非加密间距=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根据有小数则进1取值
9、非加密区箍筋根数=“非加密区布筋范围除以非加密间距”-1
10、全部箍筋根数=2个加密区箍筋根数+1个非加密区箍筋根数根据《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箍筋重量的计算公式箍筋是在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用于增强混凝土构件的抗剪能力和约束混凝土的变形。
要计算箍筋的重量,那可得掌握一个关键的公式。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箍筋的基本构造。
想象一下,箍筋就像是给混凝土柱子或者梁穿上的一件“钢筋铠甲”,它把混凝土紧紧地包裹在里面,让整个结构更加牢固。
箍筋一般由钢筋弯折而成,形状有矩形、圆形等。
而计算箍筋重量的公式是:箍筋重量 = 箍筋长度×钢筋理论重量×箍筋数量其中,箍筋长度的计算稍微有点复杂。
对于矩形箍筋,长度 = 2×(外包宽度 + 外包长度) - 8×保护层厚度 + 2×弯钩增加长度。
举个例子,假如有一个矩形的柱子,截面尺寸是 500mm×600mm,保护层厚度是 25mm,箍筋采用 HPB300 钢筋,弯钩长度是 11.9d(d为箍筋直径),箍筋间距是 200mm。
先计算外包宽度 = 500 - 2×25 = 450mm,外包长度 = 600 - 2×25 =550mm。
然后,箍筋长度 = 2×(450 + 550) - 8×25 + 2×11.9d 。
这里的 d 假设是 8mm ,那2×11.9d = 2×11.9×8 ≈ 190.4mm 。
箍筋长度 = 2×(450 + 550) - 8×25 + 190.4 = 2090.4mm 。
钢筋理论重量可以通过查表得到,比如直径 8mm 的 HPB300 钢筋理论重量约是 0.395kg/m 。
那每米箍筋的重量就是2.0904×0.395 ≈ 0.826kg 。
柱子高度假如是 3m ,箍筋间距 200mm ,那箍筋数量 = (3000 ÷200) + 1 = 16 个。
最后,箍筋的总重量= 0.826×16 ≈ 13.216kg 。
圆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摘要:
1.圆箍筋的概念及作用
2.圆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3.圆箍筋长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4.结论
正文:
一、圆箍筋的概念及作用
圆箍筋是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于固定梁、柱等构件的圆形钢筋。
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构件的抗弯、抗扭能力,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二、圆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圆箍筋的长度计算公式为:L = 2π(D/2 + d) + 4C
其中,L 为圆箍筋的长度;D 为圆箍筋的直径;d 为纵向钢筋的直径;C 为保护层厚度。
三、圆箍筋长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1.计算圆箍筋长度时,需要考虑保护层的厚度。
保护层是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距离,一般取值为25mm 或30mm。
2.圆箍筋的直径应根据构件的截面尺寸、钢筋规格以及设计要求来确定。
3.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参照相关规范进行计算。
例如,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中的规定,圆箍筋的长度应为梁宽的2 倍,再加2 倍保护层厚度。
四、结论
圆箍筋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直径、保护层厚度、构件截面尺寸等。
L=2x(梁高-2x保护层+梁宽-2x保护层)+2x11.9d+4d此公式是按照箍筋中心线计算的.L=2x(梁高-2x保护层+梁宽-2x保护层)+2x11.9d+8d此公式是按照箍筋内边线计算的.与L=2*(梁高-2x保护层+2D=梁宽-2x保护层+2D)+26.5D两种公式的区别是一个加4D,一个加8D。
加4D是按箍筋中心线计算,比较合理。
加8D是按箍筋外皮计算,过于迁就施工方利益,有点牵强。
实际下料长度是按里皮计算的,因为钢筋在弯曲时,只能延伸,不会收缩,所以加4D也要扣除。
故甲方坚持加4D是合理的,施工方要求加8D是额外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能以广联达软件为准。
深圳信息价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非抗震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7.8d抗震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7.8d此处的27.8D实际上相当于加4D。
此问题已讨论多次,大家可参阅以前的帖子。
我认为应当加4D,应按中心线计算。
参见: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我想以下资料对于楼主应该有帮助: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 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箍筋计算详细解析
一、箍筋计算基本概念
箍筋计算是一种结构计算的工作,是为了验证结构的可靠性而对结构
的荷载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
箍筋计算既包括承受拉力的箍筋的配置和计算,也包括拉筋及箍筋的连接详细计算,本文将以此为核心,以此为基础,详细介绍箍筋计算的工作流程和计算步骤。
二、箍筋计算的步骤
1、分析结构的荷载、结构构造和材料
首先,需要分析结构的荷载情况,以及结构构造和材料的细节,分析
结构的受力特性,以便后续的计算。
2、确定箍筋布置位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确定结构受力特性以及箍筋的繁杂情况,确定结
构箍筋的布置位置以及数量。
3、计算箍筋直径
根据结构的受力条件,计算箍筋的最大承载力,以及箍筋的最大直径,得出最适合的箍筋直径。
4、箍筋与拉筋的接口处理
箍筋与拉筋的接口计算是箍筋计算中一个很重要也是比较复杂的部分,需要经过详细的计算,并确定最合适的接口处理方式,以确保结构承载力
不变。
5、箍筋的安装
安装箍筋时需要考虑到箍筋形状,以及箍筋与拉筋的连接,安装时应注意箍筋配置的整齐和准确度。
暗柱箍筋要计算长度和根数,长度的计算方法我们在《算量就这么简单》框架实例篇框架柱一节已经讲过,但因2010 规范保护层变化,当时推导的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有所变动,这里将变动部分重新推导给大家,至于135°弯钩的延伸长度1. 9 d 的推导过程仍按《算量就这么简单》一书进行计算。
( 一) 箍筋长度计算
我们仍以复合箍筋5 ×4 为例, 在老规范公式的基础上来推导新规范各种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1. 外围封闭箍筋1 ( 2 ×2) 长度计算公式
( 1) 老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老规范因保护层为主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外围封闭箍筋1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19 所示。
图2. 5. 19 老规范外围封闭箍筋1 ( 2 ×2) 长度计算图
注:上式中b 为截面b 边尺寸,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主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直径
2. 新规范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在老规范的基础上减去8 d , 就是新规范2 ×2 外围封闭箍筋1长度的计算公式, 如图2. 5. 20所示。
图2. 5. 20 新规范外围封闭箍筋1 ( 2 ×2) 长度计算图
注: 上式中b为截面b边尺寸,h为截面h边尺寸, c为箍筋保护层厚度,d为箍筋直径。
2. 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 长度计算公式
( 1) 老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老规范因保护层为主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21 所示。
( 2) 新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22 所示。
图2. 5. 21 老规范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 长度计算图
注: 下式中b 为截面b 边尺寸, 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纵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纵筋直径, d 为箍筋直径, n 为b 边钢筋根数, x 为箍筋2 的b 边所占的钢筋间距数。
图2. 5. 22 新规范非外围封闭箍筋2 ( 2 ×2) 长度计算图
注: 下式中b 为截面b 边尺寸, 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纵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纵筋直径, d 为箍筋直径, n 为b 边钢筋根数, x 为箍筋2 的b 边所占的钢筋间距数。
3. 非外围封闭箍筋3 ( 2 ×2) 长度计算公式
( 1) 老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老规范因保护层为主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非外围封闭箍筋3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 23 所示。
图2. 5. 23 老规范非外围封闭箍筋3 ( 2×2) 长度计算图
注: 下式中b 为截面b 边尺寸, 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纵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纵筋直径, d 为箍筋直径, n 为h 边钢筋根数, x为箍筋3 的h 边所占的钢筋间距数。
( 2) 新规范推导出的计算公式
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外皮到构件外皮, 非外围封闭箍筋3 ( 2 ×2)长度计算公式如图2.
5.24 所示
图2. 5. 26 新规范单肢箍只勾住纵筋箍筋长度计算图
注: 上式中h 为截面h 边尺寸, c 为主筋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直径
( 2) 单肢箍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情况
①老规范推导出来的计算公式
单肢箍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情况, 老规范推导出来的计算公式如图2.5.27所示。
图2. 5. 27 老规范单肢箍同时勾住纵筋和箍筋长度计算图
②新规范推导出来的计算公式
单肢箍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情况, 新规范推导出来的计算公式如图2.5.28所示。
图2. 5. 28 新规范单肢箍同时勾住纵筋和箍筋长度计算图
(二) 箍筋根数计算
暗柱箍筋根数计算分插筋保护层厚度> 5 d 和柱外侧插筋保护层厚度≤5 d 两种情况, 下面分别讲解。
1. 插筋保护层厚度> 5 d 情况
插筋保护层厚度> 5 d 时, 暗柱箍筋根数计算又分机械( 或焊接)连接和绑扎连接两种情况, 下面分别讲解。
( 1) 机械(或焊接) 连接情况
机械( 或焊接) 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如图2. 5. 29 图2. 5. 29 暗柱机械( 或焊接) 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图所示。
( 2) 绑扎连接情况
绑扎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如图2. 5. 30 所示。
图2. 5. 30 暗柱绑扎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图
注:1. min 是取小值的意思;
2. max 为取大值的意思;
3.d 为纵筋较小钢筋直径
4.计算根数时取整一般采用向上取整
2. 柱外侧插筋保护层厚度< 5 d 情况
柱外侧插筋保护层厚度< 5 d 时, 暗柱箍筋根数计算分机械( 或焊接) 连接和绑扎连接两种情况, 下面分别讲解。
( 1) 机械(或焊接) 连接情况机械( 或焊接) 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如图2. 5. 31 所示。
图2. 5. 31 暗柱机械( 或焊接) 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图( 2) 绑扎连接情况
绑扎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如图2. 5. 32 所示。
图2. 5. 32 暗柱绑扎连接情况箍筋根数计算图注:1. min 是取小值的意思;
2. max 为取大值的意思;
3. d为纵筋较小钢筋直径
4.计算根数时取整一般采用向上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