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老庄人生哲学及当代价值关键词:老庄;人生哲学;生存智慧;达观态度先秦时代的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二人的哲学主张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
老子以道为体,以德为用,阐发道法自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其目的一为解放人的认知能力,二为解放人的生活心境,在人生哲学方面主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226的弱者生存智慧,带有强烈的朴素辩证法色彩。
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主张清静无为,致力于人生哲学的建设,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2]72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以达观的处世态度来面对生活。
虽历时弥久,但是老庄的人生哲学主张在当下依然可以启发世人的处世之道,为精神家园的重建提供某种借鉴。
一老庄人生哲学产生的原因1.老庄人生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哲学是每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们所处的背景往往决定了这种思想的内容与所指。
原因与目的的合一性,为解决精神困惑提供直接的渠道。
从外部研究来讲,老庄的人生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产物。
据史料考证,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息,战乱不止的时代,自东周开始,王权逐渐衰落,分封制井田制逐渐遭到破坏。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3]23随着制度的瓦解,诸侯王臣人心不稳,政治动荡不安,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种“天下无道”的现象,每个人都有着共同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但在如何应对现实时,有的人选择积极入世,有的人却选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成为那个时代的隐者。
老子作为其中的一员,主张返璞归真,顺应人的本性,处处隐含了弱者的生存智慧。
庄子晚老子几十年,生活在战国时代,其社会环境与春秋末期大都相似。
社会动荡不安,生活不稳定,处处充满危险。
但庄子与老子有一点略有不同,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更像是一个没落贵族对人生的思考。
有史料考证庄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是贵族的后代。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生活不稳定,充满危险的大环境下。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摘要】庄子人生哲学强调自由与自然的关系,倡导感悟生命的无常性,拒绝功利主义观念,以游戏人生。
这一理论基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功利主义的生活方式。
庄子的人生哲学对当代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调整对生活的看法。
通过遵循庄子的人生哲学,人们能够更加自由自在地生活,体验生命的美好和无常。
庄子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被功利主义束缚,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
庄子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引领着人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态度。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理论基底、自由、自然、无常性、功利主义、游戏人生、现实意义、启示、人生态度、调整1. 引言1.1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庄子人生哲学作为中国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哲学意义。
庄子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认识世界、理解自我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人类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探索,为我们指引了一条独特的生活之路。
通过深入研究庄子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滋养,使我们更加尊重自然、珍爱生命,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研究庄子人生哲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启迪我们对当代生活的思考,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和幸福感。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庄子》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观点,强调了自由、自然、无常、拒绝功利主义以及以游戏人生等重要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刻而广泛影响了后世,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对庄子的人生哲学产生了兴趣,试图从中汲取智慧,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实验学院0936007班李镇明学号:6093320714 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摘要:庄子的思想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只有虚无和消极避世。
庄子的思想中有很大一部分对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意义。
作为一个文学家,庄子对后世的审美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一个哲学家,庄子的理念中有很多的为人、处事的学问,对于我们做人做事和心态调节都有启示;作为一个思想家,庄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他的自然本位的思想对当今时代的环保意识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思想;意义;文学;处事;现实正文:庄子的思想历来都有很多争议,大部分人认为庄子思想是避世的、消极的,不愿直面现实的。
另一种立场是庄子是很强悍的思想,因为他表达的是一种态度而非方法,庄子思想是以避世的心态来入世。
庄子把人的思维调整到一个极高的境界来审视宇宙万物和世界上的各种纷争,庄子的这种境界是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因而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影响。
1.对后世审美标准的影响庄子的文学思想影响了后世审美观,对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庄子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认为“道”,即自然规律无处不在,提倡尊重道,追求“应之自然”的艺术本色美,不能以人的主观意志去任意违背。
所以庄子的文学思想提倡自然美,本色美,他主张“无为”,反对人为的雕琢造作。
他提出音乐应该如“天籁”、“天乐”,绘画应该如“解衣般礡”,文学应该“言不尽意”。
人如果在精神上达到和“道”合一的境界,做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使“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那么可以说进入了逍遥之境界,而这也是文学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远眺古代,魏晋时期的两位重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和钟嵘,就深受其影响,并把它贯穿在整个文学理论批评之中。
钟嵘在《诗品》中品评一百二十多位诗人,其衡量优劣的标准亦在于是否符合自然之美。
最初的源头就是庄子的思想。
他坚决反对堆砌典故,“文章殆同书抄”的倾向,认为“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借由直寻”,明确提出“自然英旨”的审美原则。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摘要】庄子人生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理论基底深厚,核心观点突出。
本文将探讨庄子人生哲学的哲学基础,分析其核心观点和现实意义,并探讨其在当代的借鉴和实践价值。
结合现实案例,探讨庄子人生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展示其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庄子人生哲学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启示人们如何理解人生、面对困境和实现自我价值,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人生哲学思考方式。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哲学领域,也对当代社会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理论基底、核心观点、现实意义、当代借鉴、实践价值、启示、深远影响、独特价值1. 引言1.1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庄子人生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庄子人生哲学通过对人生、世界和自然的反思,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和观点,帮助人们认识到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指导人们如何在繁杂的世俗生活中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庄子人生哲学强调了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认为个体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放下功利心和执着,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为当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智慧,帮助人们意识到追求物质消费和外在成就并非人生的最终目的,鼓励人们从内心寻找快乐和满足。
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人生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指导人们在纷扰的社会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晰,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升华。
研究和理解庄子人生哲学对于人们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庄子人生哲学的意义庄子人生哲学的意义在于其对人生态度和生活观念的影响。
庄子强调放下执着、追求心灵自由,主张顺应自然、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这对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压力和功利主义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庄子的人生哲学教导人们要超越物质追求,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自由,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自然的变化和转变,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老庄哲学的现实意义
老子四章的现实意义是:告诫大家,要谨慎从事,同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
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也提醒大家到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
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狂妄自负,要有自知之明。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史记》等记载老子
出生于楚国或陈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
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冲指出李姓始祖。
曾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春秋末年,天下
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
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备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就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
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就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发行量最小的著
作之一。
论庄子思想的人生哲学及现实意义一、引言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我们就是背着行囊的途者。
在这其中,我们需要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去参悟一些道理,一场春秋,一念来回,浮华是非。
道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老庄为主要代表。
老子所强调的道是宇宙的本源而生成的万物;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认为自然界的本真是最美的。
而这些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处世方法有重要的影响。
现在这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物欲横流,内心躁动不安,人们需要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庄子面对现实生活的人生哲学,面对生活困境的感悟和态度,可以引导人们积极消除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探索理想生活的新阶段。
二、庄子与背后的时代诸侯纷争,风云变幻,战乱频仍,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
他曾经是一个地位卑微的漆园官,但是当楚王派人来迎接他成为国家官员的时候,他觉得当官会失去人的纯朴自然的本性,还不如清贫享乐,生活更有保障。
庄子思想的中心是探讨在沉重黑暗的社会制度下,个体如何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保存。
他能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社会礼仪制度和道德标准,其实只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在他的思想中,追求世俗的成功和荣誉,只对个人有害,没有意义。
人生的价值在于保持真实,即坚守宇宙本体以达到人生的完美境界。
其实庄子的思想也表现出一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即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存威胁的挑战下,庄子觉得个人无用。
为了避免冲突和危险,不如在世俗的世界里迷茫,为了拯救自己而勉强迁就自己。
然而,在他的思想和想象的世界里,他渴望摆脱一切精神束缚,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
三、庄子“游”的人生得道即逍遥庄子哲学的主要特色就是追求精神自由。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是文学性最强、文学成就最高的。
庄子和他的门徒们兼有哲学家的思维和诗人气质,考虑到的是生命究竟如何有其意义、人生是否能够达到完美的问题。
当人们怀着真实实际的生存感受和激情来发出这一类追问时,诗意与哲理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12中本6班胡怡静2012014626 读老庄,就是读人生,就是读人生哲学。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也不过是一个偏于人生智慧(老子),一个偏于人生态度(庄子),老庄的思想就像永不枯竭的清泉,只要我们把桶放进去,一定可以满载而归。
儒家给我们热情,引我们奋发有为;道家却给了我们境界,教我超然。
这种淡泊与超逸使人胸襟宏大。
庄子提倡“无为”,他揭示: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顺着他自然的天性来运用它。
《圣经》里的魔鬼撒旦是个大坏蛋,但它也有用处,因为他可以测试出一个人可信任的程度和爱的真伪。
所以,尽管他作恶很多,上帝依然让他存在着。
用“无为”定位人的品性,就是质朴。
质朴是人的一种禀赋,是一种由内及外的美好品性。
衣着修饰的质朴,往往别有一种美韵。
但是,衣饰之类的朴素,并非是判定一个人禀赋质朴的可靠标志。
违反人的爱美的天性,拂逆自己的性情,只是出于某种意念和精明的打算,而蓄意地艰苦朴素,这种人的内心其实并不质朴。
灰姑娘穿上华丽的公主裙装,并没有消泯她内心的质朴;她的质朴和丽服相辉映,前者使后者更彰显清纯的高雅。
服饰新奇不如天生丽质;才华横溢,不如品德出众;常保富贵不如常保真心。
只要保持仁爱的天性,即使没能建功立业,写不出千古文章,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人。
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真心,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不做不应该做的事,追求“无为之境”。
庄子追求“逍遥”,“逍遥”二字,犹如庄子人生哲学的题解,古往今来,凡是痴迷于庄子思想的人,无不醉心于“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只是一种境界,境由心造,要想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摆脱名缰利索,超越现实的局限,有一个淡泊的心态。
对于我们这个追求中庸、适度的民族来说,“逍遥游”具有无法言说的精神魅力,那种悠游自在、徜徉自得的心境,让生活在压力与责任中的人们,不断有想过和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的渴望。
人这一生,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复杂与简单,只是对人生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
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味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人生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他的思想产生于2000多年前,但其中的一些观点仍然具有现代意义。
本文将探讨庄子人生哲学的现代意味。
首先,庄子重视自由与个性的发展。
他认为人应该摆脱社会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期待所困扰,为了应付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人们往往迷失了自我。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真实的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其次,庄子主张顺应自然。
他认为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的规律生活。
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意义。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反思我们对自然的态度,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且保障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
第三,庄子注重内心的平静与有度。
他强调心境的修养,认为人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心境的平和。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工作压力、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等都会造成人们的心理负担。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放下烦恼,保持内心的平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压力,并且获得心灵的宁静。
第四,庄子注重生命的意义和目标。
他认为人生无需追求权势和财富,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为了追逐物质的满足而疯狂追求,却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生活的真谛。
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反思我们对生活的态度,追求真实的内心体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最后,庄子的人生哲学还强调智慧与理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应当通过自身的智慧和理性来认识世界和生活。
在现代社会中,智慧和理性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智慧和理性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判断和决策,避免错误和困惑。
收稿日期:2010-11-19作者简介:陈晓晨(1985-),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对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解读陈晓晨(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学滨150025)在中国传统各派思想家中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怎样才能从各种束缚、羁绊、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并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庄子的人生哲学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的。
它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模式,引导人们不必采取激烈的发泄,就可以在内心消除外界所给予的一切精神压力。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主体是对自然和个人、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人类精神现象中的一个经常发生的、具有危机性质的方面。
所以,庄子在这方面提供的个体体验,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在今天对于人们摆脱精神折磨,安顿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安身立命,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一、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庄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可以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最早和最全面地展开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探索。
庄子对于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探讨,最终落脚点在人生,因此,“庄学”可以说是一部人生哲学。
从生命困境中超脱出来实现心灵的绝对自由,则是其人生哲学基本的理论方向。
庄子人生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在中国社会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动荡带来残酷的人类争夺,给高尚的人带来更强烈的冲击,使其深感忧惧不安;一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在寻求变法革新,招揽人才。
社会变迁和各国战争,为士人猎取政治功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战国时代的社会生气勃勃,文化空前繁荣。
但公元前4世纪—3世纪,大规模战争频频发生,加之水旱灾害、统治者不顾农时抽调力役,使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在战祸连绵的战国时代,危机感是普遍存在的,庄子对这极端情境的深切而敏锐的感受,是形成避世态度的根本原因。
庄子的人生哲学又与他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
随着战国中期经济的变革、阶级的改组、知识分子阶层也在分化,有的坚守着领主贵族的立场,有的依附于新兴地主阶级,而庄子处于痛苦、迷惘,不愿依附于任何集团的尴尬地位,他饱尝了人间的忧患坎坷后,冷静地探索着人生,“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思考着个体生命在特定情境中应有的抉择。
浅论庄子《逍遥游》理想人格及其现实意义庄子,名周,字子休。
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
庄子做过蒙城漆园小吏,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因崇尚自由,拒绝楚王千金相邀为相,安居陋巷著书立说。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其代表作品为《庄子》。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气势磅礴、想象奇特,寓意深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一、庄子的人生哲学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
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
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简述作者:陈源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4年第01期【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庄学”的核心思想,其立足于“道”,并从各种人生困境出发,提出了要从人生态度、人格精神及处事态度三个层面入手,从而达到庄子人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逍遥”。
直至今日,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庄子;人生哲学;逍遥文章编号:1673-0380(2014)01-0160-01庄子之学被认为“其要本归于老子”,正因为他如老子一样,以“道”为最高范畴;同时也因为,他和老子一样,发现经验世界和经验事物存在着大量的矛盾性问题,所不同的是老子所发现的这种事物的矛盾性,往往被他转化为为人处世的一种智巧,而庄子则是为了暴露事物存在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在庄子看来,经验事物在性质和功能上的种种区分都是在相对待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带有不确定性和可变动性。
那么在本然意义上说,在未落入对待的情况下,它们实际是齐同、齐一的。
而这种自然本然性的存在,并不像老子指称的那样为实存性的本源,而纯属与一种精神境界,也就是说庄子的“道”与老子不同是境界性的,并是以回归自然为特征的一种精神追求。
庄子的人生哲学正是基于这种对现实经验世界的感悟而由之产生的对自然本性和自然本真的一种精神诉求。
(一)庄子基于“道”而产生的人生哲学的基本观点(1)庄子道所展现的豁达的人生态度庄子的道消除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万物的对待与区别,他所要消除的是人的所有认知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人们所普遍重视的生死的超越。
庄子在这里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独特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庄子认为'道是无始无终的,并且是超越生死之上的。
如果人们看清楚了这一点,认识了道的真正含义就会看淡生死。
既然,生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之变,那么,生“时也”、死“顺也”,生死之为自然状态,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正是因为庄子看透了这一点,面对妻子去世这种事情,他竟能“鼓盆而歌”。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12中本6 班林天黎11 号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道家哲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批判的思想家。
“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品格是道家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起源的特性”集中体现。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道”作为哲学范畴而给予系统化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老子的“道”的思想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道家学的现实意义(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
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
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
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
“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有更好的发展。
庄子人生哲学的理论基底及现实意义庄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作为庄子思想核心内容的人生哲学,其理论基底一个是庄子对人生困境思考的现实基础,分别为死生困境的问题、命运困境的问题和情欲困境的问题;另一个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即“道论”思想。
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当下社会出现的问题和世人面临的生存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庄子;人生哲学;理论基底;现实意义庄子作为我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理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观庄子的思想体系,他的人生哲学思想无疑对当时社会出现的问题和世人面临的生存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此,作为庄子思想核心内容的人生哲学,指向着现世的生存困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故,将庄子人生哲学思想和现今社会面临的现实与人生困惑结合起来,是本论文的立论之基。
一、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理论基底1.对人生困境思考的现实基础庄子哲学思想指向的内容基本上都不在社会层面上,不关乎所谓的伦理、道德和政治等,而是关乎人的生存。
因为时代大环境下人们的生存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因此庄子人生哲学思想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悲悯情怀就全部投射到了人现实中所面临的困境,希望使其能够超脱而获得一定的自由人生。
因此,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产生,无疑就是针对人的生存困境而发起的。
一是死生困境的问题。
庄子哲学思想中所形成的生死观,无疑是他所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的生死困境所引发的。
这样的社会现状,促使着庄子开始进行人生拷问,最终形成了庄子那超越生死困境的生死观。
即在认知世界里的生死等同看待,再到现实生活中的生不如死,之后再是人生层面中的不知生死,最终达到对生死困境的超越。
二是命运困境的问题。
对于人生命运的裹挟,庄子只能在“安命”的道路上引领着世人前行。
在他眼中,这种安命其实就是要自我主动地顺应世间大道,把命运所安排的一切都能坦然视之,不喜不悲。
老庄哲学的精华和意义老庄哲学穷究天理,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主干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十几年前美国《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思想家之首绝不是偶然的。
今日的老庄哲学,已受到西方的普遍推崇。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以为自然是人、地、天、道的规范。
《道德经》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以为“无”是宇宙里的最高境界。
因此他主张无为、无欲、无私、无我。
主张处弱居下,主张返朴归真,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归根复命,回到人类原来的根源和本性。
一个人如能无私无我,则必能为而不争、功成而不有。
一个人如能为而不争,则“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一个人如能功成而不有,不把创造的成果据为已有,则社会必无纷争。
庄子师承老子思想而加以发扬光大。
他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强调“无”是万物之本源,是道之所由起。
又说:“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与老子所说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几乎相同。
庄子生于一个强凌弱、众暴寡、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但他对于人世事物有一套洒脱的看法。
他主张人要从无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去体验生命,存其真我,不为形役,才能不受世俗羁縻。
逍遥在海阔天空的自由境界,才能“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
”一、有无之别《道德经·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车轮中的直木叫辐,古时定为三十根,取法一个月有三十天。
车轮中心穿轴安插车辐的部分叫毂。
毂是空的,才能安放车辐,车轮才能滚动,有车毂的中空,方有车的作用。
埏是合。
埴是粘土,揉合粘土,做成器皿,因为器皿中空,才能盛物,有器皿的中空,才有器皿的作用。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9卷 总第32期) Journal of Inne r Mongoli a Agric ul tura l Unive rsit y(Soc ia l Sc ie nce Edi tio n)N o.2 2007(V ol.9 Sum No.32)论庄子的人生哲学及其现实意义*郑少群(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 要:面对来自自然的生与死、来自社会的命与时,以及来自自我的情与欲等各种人生困境,庄子认为,只要顺乎自然,并真正理解了事物的自然本性,人们就不仅能获得相对自由,而且也能达到绝对自由逍遥游。
庄子的这种人生哲学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庄子;人生困境;逍遥游;相对自由;绝对自由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7)02-0018-02先秦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极为灿烂的时期,其中道家学派独树一帜,在源远流长的华夏传统文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睿智超群的文学家、思想家,更是一位深闳而肆的哲学家。
一、人生的困境在中国思想中,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最早地和全面地开始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1]通过对当时人们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情况的观察和分析,庄子深深地感觉到人生的局限性各种人生困境。
在庄子看来,人生的困境可分为自然的、社会的和自我的三个方面。
1.自然之局限生与死古往今来,生与死的问题就是人生面临的一大问题。
庄子也把解决人的生死问题作为其人生哲学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对于生死问题,庄子主要是从生命的诞生,以及生命的归宿这两个角度来进行思考的。
!大宗师∀篇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达生∀)这里说的是,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由#大块∃(自然)支配的,人是自然的附属物,自然是人的生命之母。
论庄子人生态度思想在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摘要:审视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我们就会发现它教授我们许多道理,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以淡泊为大,他能使人超越功名利禄,感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庄子思想能使我们在纷繁喧闹的世间认清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本性,以淡泊自然的态度面对世间的困惑,保持一颗健康、恒久的心.庄子思想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本文仅就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对个人人生发展、对社会两方面有何指导作用作出探讨。
关键词:庄子思想庄子指导人生任何伟大的学问,都有其普遍性与指导性。
作为“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的《庄子》一书,是庄子思想哲学的精髓。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人类社会前途和走向,人的欲望与现实冲突,使人类陷入高文明时代下的困惑病。
抑郁、焦虑、自杀等心理病态正困扰些现代人类的生活。
现代人的利义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颇,人们时常会感到内心无法平衡,精神的压力也越来越严重。
人类茫然无措,渴望一种承受这些烦恼的生存框架,让心灵解脱。
而庄子"不为物役"的思想就是关于如何获得精神解脱的,强调的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对于缓解现代人们的精神压力,保持我们心境的平静有着一定的价值。
(4)乐死人生当今社会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高学历人群,由于竞争压力过大而不堪重负轻生者大大有之。
而庄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会给我们以更多启示。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知北游》)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聚与散而已,是很自然的事情。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大宗师》)大自然给我以生命,是要我劳作一生,只有到年老体衰时才得安逸,最后又以死亡使我安息。
因此,生与死都是自然的造化,不应厚此薄彼。
唯有正确地对待死,才能真正体悟出生命的真谛。
庄子将死,弟子们欲厚葬。
他以其特有的豁达口吻,解释道:“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与天地万物为伴、慷慨赴死,是多么彻底的浪漫主义精神!当弟子们又担心乌鸦老鹰会啄食时,庄子宽厚地回答道:“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这是何等坦然无余的自然主义!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庄子哲学的当代意义郜捷(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4班,陕西汉中723001)指导教师史继东[摘要]庄子的哲学思想穿越几千年而不朽,并且对于当今现实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庄子继续发扬了道家崇尚自然法则,顺应天命,自在无为的思想。
就整个社会来看,庄子的自然哲学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存在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构建整个社会的和谐秩序,不搞盲目的生产和建设。
对于社会中的个体而言,虽然崇尚自然与逍遥,渴望安于天命的庄子哲学显得好似在逃避现实,是消极的表现,但这样的思想与当代社会盛行的,也是大众所追求的物欲膨胀的思想形成了制衡,让人能够释怀和减轻压力,庄子“齐生死,等万物”的人生观启迪我们不要过分计较得失成败,而是用相同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这也使我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庄子的哲学思想蕴含于他的寓言之中,他非常善于将深刻的道理隐喻于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让读者从浅显易懂的文字中探究出许多人生感悟,而后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庄子哲学思想当代意义自然哲学社会人生哲学个人当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渐趋浮躁的社会,人类在享受了自然带给我们的丰富资源之后,能够征服自然的渴望开始越来越强烈。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体的物质欲望也在不断膨胀,人们渴望功成名就的心理远远战胜对于悠闲自在生活的享受。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随之被激化和扩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显得越发脆弱,在种种不和谐的事件粉墨登场之后,另一种倡导人们价值观念转变以及发展模式转变的声音呼之欲出。
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就为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
在他流传于后世的著作《庄子》一书中,分别以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论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通过对世界之本原“道”的辩证思考,阐明了人与自然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以及人与自然应该以怎样的关系和谐共处;又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子“齐物”的哲学世界观。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12中本6班林天黎11号
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
道家哲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批判的思想家。
“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品格是道家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起源的特性”集中体现。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道”作为哲学范畴而给予系统化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老子的“道”的思想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道家学的现实意义
(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
“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
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
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
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
“自
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有更好的发展。
因此,“道法自然”最一般的涵义,用今天的哲学语言来解读,就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
显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人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所预设的根本价值原则,它深刻地反映了道家哲学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的思想主旨。
(三)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
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足知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欲)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非常可贵而独特的价值取向。
《老子·四十四章》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兵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名声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身体和财富哪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身体哪个更有害过分地爱惜名声必定造成很大的精力耗费,过分地贮藏财货必定导致惨重的损失。
因此,知道满意知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危险。
这样,就可以长长久久。
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在道家哲人庄子看来,社会上出现的人为物役,包括“以物易性”、“以身殉利”“去性从心”等等社会乱象,关键是没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财货、名利”等有形或无形之“物”的关系。
人生有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这正是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赖以繁衍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为此人类产生许多欲望,比如食欲、物欲、占有欲,并由此派生出诸如金钱、名利、地位、权力、美色,等等。
而且当某种欲望实现了,又会产生新欲望,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是无止境的。
在《庄子·在宥》篇中指出:“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
”这里,庄子以治国作喻,认为能够支配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的统治者,就能统治天下。
人、物之辨在区分人与物的同时,明确地拒斥了人的物化,它的内在意蕴在于肯定人自身的存在价值。
可见,庄子“物而不物”的思想强调的是“人”对“物”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身虽处于“物”中,却不为“物”役,以此启示人们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不能本末倒置,不应把功名、利禄等外在之“物”,当做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载体。
唯此,才能真正做到“人”与“物”的和谐,也才能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五)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
在《庄子·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于天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庄子认为,法天,就是法自然,自然是真实的存在,它从不说谎,人要法天,就是要真诚地坦露自身的真性情,真性情的敞开就具有感人的力量,反之则不然,不真不诚则不能动人。
庄子在这里所强调的,是关乎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问题。
内心情感激越,既使表面平静,人们也能感受得到;相反,内心毫无波澜,愈是假装,愈是让人反感。
“法天贵真”是道家哲人用来揭示生命与生存内涵的思想主张。
在一个人性被世俗的情欲、名利、财货所牵引,以致于物欲横流、虚伪丛生的社会里,如何安顿生命和生存,是道家哲人思考与关注的重心。
现代人往往不敢以真面目示人,他们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包裹起来,行事完全背离了自已的真性情,所谓“法自然”
在如今的时代成了奢望。
可见,道家关于生命和生存要“法天贵真”,内在地具有反对世俗之“伪”,守护人“真”性的价值诉求。
三、结语
老子的“道”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开端,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哲学的发展,其“道”的思想又为现代人们提供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在中国哲学史上别开生面,只有批判的继承,“道”学价值可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发,真正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