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对点突破练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19
文言文阅读专题:断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原则:规律:翻译两个关键点:【专题突破通练】题一:阅读下面文段,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③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
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③然明,郑国大夫,名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①损:②克:③信:④信:2.断句并翻译: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3.翻译: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4.这则故事表现了子产的什么品质?〔答案〕:1.①损:减少,消除②克:能③信:的确④信:相信2.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4.表现了子产善于体察民情,充分尊重民意的从政作风。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
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稍微疏通,使河水疏导;不如我听到(这些意见),把它们当作药物啊。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突破练17自主断句容易忽视的七种句式结构(限时40分钟,赋分38分)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大王亶父居邠,翟人攻之,事之以皮帛珠玉而弗受,曰:翟人之所求者地,无以财物为也。
大王亶父曰:皆勉处矣!为吾臣,与翟人奚以异?且吾闻之也不以其所养害其养杖策而去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节选自刘安《淮南子》)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
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
夫赏赐让与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罚杀戮者,人之所恶也,臣请当之。
”君曰:“善。
子主其恶,寡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笑矣。
”(节选自《说苑·君道》)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
与之。
”邳郑子豹曰:“伐之。
”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考点跟踪突破14断句与翻译一、(2015·泰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注释】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有一字穷.岁月__穷尽,用尽___(2)及.见今人所藏遗稿__到,等到__(3)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__已经__(4)得东坡先生数.诗稿__数篇,几篇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D.何有于我哉(《论语》)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4.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__示例:作文不惮屡改___。
[点拨: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二、(2015·邵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一、语段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译文:(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解析:(1)根据语境,“田野辟”前应补出“只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前应补出“于是我知道”;“左右”应译为“侍候的人”,且“是……也”为判断句,需要翻译成带“是”的语句。
(2)“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前省略“齐威王下令”,且为定语后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烹阿大夫及尝誉左右者”;“强于天下”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天下强”。
参考答案:(1)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2)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
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任务突破练二十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一组考点强化对点练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2021·新高考Ⅱ卷)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
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
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5分)(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5分)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2020·新高考Ⅱ卷)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
因泣下,醵金为敛。
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5分)(2)小民罢市。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5分)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弘玄先生老而贫,日以著述为事;出无舆从,一童子挟书自随,步履如飞。
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
先生以国子上舍生,倅霍邑、夷陵。
今世为官,耻不出进士,不肯为尽力。
人亦以非进士待之,虽有志,终不获见。
故予复述先生为两州之迹,其志有足悲者。
使为进士,岂非世之所称才贤者哉?(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
(5分)(2)人亦以非进士待之,虽有志,终不获见。
任务突破练十九掌握文言断句的技巧与方法(赋分41分,用时40分钟)一、对点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
(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 A.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B.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C.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D.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张孝忠,本奚之种类。
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孝忠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天宝末,以善射授内供奉。
后为偏将,破九姓突厥,先登陷阵,以功授果毅折冲。
(选自《旧唐书·张孝忠传》,有删改) A.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孝忠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B.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孝忠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C.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孝忠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D.开元中以众归国/授鸿胪卿同正/以孝忠贵/赠户部尚书/孝忠以勇闻于燕赵/孝忠形体魁伟/长六尺余/性宽裕/事亲恭孝/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
任务突破练14文言文阅读(翻译题)第一组(赋分48分用时40分钟)一、(2022·山东济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常扌从①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常扌从曰:“子虽不问.,吾将语子。
”常扌从曰:“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过故乡而下车,非谓其不忘故耶?”常扌从曰:“嘻!是已。
”常扌从曰:“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其敬老耶?”常扌从曰:“嘻!是已。
”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扌从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扌从曰:“嘻!是已。
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华②抱足,曾子曰:“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
虽无能,君子务益。
夫华多实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
夫飞鸟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饵也。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魏公子牟东行,穰侯③送之,曰:“先生..将去冉之山东矣,独无一言以教冉乎?”魏公子牟曰:“微.君言之,牟几忘语君。
君知夫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乎?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乎?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乎?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乎?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乎?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乎?”穰侯曰:“善!敬受明教。
”高尚尊贵,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虽智必质,然后辩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
故士虽聪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让;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
此所谓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也。
(节选自《说苑·敬慎》,有删改)(chuāng):古达人,老子师事之。
任务突破练二十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一组教考衔接对点练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应落实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参考答案: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解析:重要实词:博学(古今异义词,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检验)、省(省察)、知(通假字,同“智”,见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参考答案:(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解析:重要实词:东(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第一个“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减)。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参考答案: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里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解析:关键虚词:乃(于是)、以(把)。
句式类型:介词结构后置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体会直译与意译的翻译原则。
(1)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参考答案:我们家读书很久没有人考取功名了,这孩子取得成就是指日可待的呀!解析:直译时须注意以下三个词语:①“不效”,也可意译为科举上没有成就。
②“儿之成”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③“乎”,语气助词,可译为“吧”“呀”。
(2)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苏武传》)参考答案: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威逼而致屈服,报告了单于。
单于更加想让他投降了。
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中,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解析:直译时须注意以下三个词语:①“愈益”,同义复词,只译出一个即可。
②“绝不”,要把“绝”落到实处。
③“饮食”,注意译的顺序:喝的、吃的,而不是吃的、喝的。
(3)纵一苇之所如。
课时作业(四) 文言翻译重点突破精准对练一利用语境精准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三路籍民为保甲,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
拱辰抗言其害曰:“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
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
纵未能尽罢,愿财损下户以纾之。
”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
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
(1)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
译文:(2)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时方有事燕云①,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
忤时相意,提举太平观。
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②,出知平江府。
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
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
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注] ①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②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1)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译文:(2)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1)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译文:(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2021-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第四节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考点跟踪突破23 断句和翻译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某某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二)某某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龙骧将军、某某刺史、假节。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有仙则名.名:出名B.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C.可以调.素琴调:动词,调理D.无案牍之劳形..劳形:使身体劳累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3.语段(一)中作者为何要写“某某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它们作类比,表达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
4.请结合语段(一),谈谈你对语段(二)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X禹锡品德高尚,所以感觉陋室不陋;吴隐之内心坚定,不受外界诱惑,饮贪泉而不贪。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二)祁奚请老,晋侯问嗣①焉。
2019年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12 断句与翻译一、(2015·泰州)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白乐天诗词,疑皆冲口而成,及见今人所藏遗稿,涂窜甚多。
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蘧①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得东坡先生数诗稿,其和欧叔弼诗云:“渊明为小邑。
”继圈去“为”字,改作“求”字,又连涂“小邑”二字,作“县令”字,凡三改乃成今句。
至“胡椒铢两多,安用八百斛”,初云“胡椒亦安用,乃贮八百斛”,若如初语,未免后人疵议。
又知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于屡改也。
(选自《春渚纪闻》) 【注释】①即本文的作者何蘧。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至有一字穷.岁月穷尽,用尽(2)及.见今人所藏遗稿到,等到(3)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已经(4)得东坡先生数.诗稿数篇,几篇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蘧尝于文忠公诸孙望之处A.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C.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D.何有于我哉(《论语》)3.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疑/皆冲口而成(标在动宾之间)(2)渊明/为小邑(标在主谓之间)4.翻译下列句子。
(1)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
(欧阳修)改正得极好后,方才拿出来给人看。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请你根据选文主要内容为其编写一个文言..标题:作文不惮屡改。
【解析】本文以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三大名家为例,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围绕这一中心来添加标题即可)(用原句或自己语言都可)。
二、(2015·邵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任务突破练二十二概述文意第一组考点强化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3分)[原文](2021·新高考Ⅱ卷)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疋,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有删改) [选项]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分析: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3分)[原文](2019·全国Ⅰ卷)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选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
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分析: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3分)[原文](2018·全国Ⅰ卷)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选项]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分析: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突破练18 文言翻译缺乏采分点意识(限时40分钟,赋分52分)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九月,晋献公卒,里克欲纳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
初,献公使荀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
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将死之。
”里克曰:“无益也。
”荀叔曰:“吾与先君言矣,不行以贰。
能欲复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节选自《左传·僖公九年》) (1)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2)能欲复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
”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
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
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
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王遂胡服。
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
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
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
故寡人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
(2)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韩褐子济于河,津人告曰:“夫人过于此者,未有不快用①者也。
而子不用乎?”韩褐子曰:“天子祭海内之神,诸侯祭封域之内,大夫祭其亲,士祭其祖祢。
褐也未得事河伯也。
”津人申楫,舟中水而运。
津人曰:“向也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部分校2024届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B.《三体》的英文译者刘宇昆被誉为“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的引路人”,这确立了中国科幻小说在国际上的地位。
C.不但我们能够降低空气PM2.5的浓度,而且能打造“青山绿地、蓝天碧水”的环境。
D.在广州市中小学生系列阅读活动过程中,不少学生养成了探究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
2.下面情境下,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哈尔滨各部门联合发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倡议书,倡导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坚决打好舌尖上的战“疫”。
小明和家人在饭店就餐,妈妈用自己的筷子给小明夹菜,小明理解妈妈的疼爱,但此时应该说:“”A.妈妈,您不要给我夹菜了,我自己能夹,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再说,多不卫生啊!B.妈妈,谢谢您。
但您自己吃吧,不要给我夹了。
C.妈妈,谢谢您。
但我们应响应号召,用公勺、公筷夹菜,这样更安全、更卫生,您说呢?D.妈妈,我们要响应号召,不要用您的筷子给我夹菜了,既不卫生又不安全。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聪慧.拮.据(jié)与日俱.增手不释.卷B.愧怍.慰藉.(jiè)重峦叠嶂.莫名.其妙C.鄙薄.蓦.然(mù)粘.轻怕重眼花缭.乱D.热忱.魁梧.(wú)前瞻.后顾栩栩..如生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嘌.呤/漂.泊椽.子/缘.木求鱼瘦骨嶙.峋/鳞.次栉比B.迤.逦/逶迤.勉强./牵强.附会置若罔.闻/惘.然若失C.蒙.骗/蒙.昧游弋./枕戈.待旦断壁残垣./烜.赫一时D.舟楫./编辑.奴婢./大有裨.益穷兵黩.武/买椟.还珠5.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对点突破练————————————————————————————————作者:————————————————————————————————日期: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项对点突破练(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题组一文言断句一、(2015·汕尾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任判馆事。
六年,使沧州定民租。
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B.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C.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D.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解析】选C。
注意这里的“初”是“初年”,不是“当初”,所以应断句为“周广顺初”。
关键词“迁”“领”“旋”“以”都是断句的标志。
附【译文】后周广顺初年,升为比部员外郎,统领三司推官,不久任知制诰。
周太祖征伐兖州,命令薛居正跟从前往,因为功劳加任都官郎中。
显德三年,升为左谏议大夫,被提拔为判馆事。
六年,出使沧州核定民租。
不久,他因为有才干扬名朝廷,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二、(2015·天水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累迁奉先尉。
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
”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六》)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B.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C.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D.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解析】选C。
“女弟”在古汉语中是固定词语“妹妹”,不能拆开。
“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根据语境推测文意为: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不能做到,就投井而死。
附【译文】窦参多次升官担任奉先尉,县里有个叫曹芬的人,名籍隶属北军,曹芬平素凶暴,因为喝醉酒殴打他的妹妹,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不能做到,就投井而死。
窦参拘捕审理曹芬兄弟判处死罪,众官都请求等待他们守丧期满再处决,窦参说:“儿子因为父亲而生,父亲由于儿子而死,如果因守丧而延缓处罪,这是杀父而不获罪。
”于是正法而杖杀他们,全县畏惧敬服。
三、(2014·浙江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解析】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
本题借助断句的语言标志是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发语词“且”,可先行断开。
再利用文言的四字句式断开“动不逾节”“常公之知”。
本段话有两处是可断可不断的。
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每断对两处得1分)附【译文】当时,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
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
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
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
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
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
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
四、(2014·重庆卷)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选自《六韬·盈虚》) 【解析】“所憎者有功必赏”与“所爱者有罪必罚”句式结构类似,“存善天下鳏寡孤独”与“振赡祸亡之家”结构类似,“其自奉也甚薄”与“其赋役也甚寡”结构类似,最后是总结性句子。
答案: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断句正确2~3处1分,4~5处2分,6处3分。
)附【译文】(君王)对于自己所憎恨的人,有功一定奖赏;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有罪也一定惩罚。
抚养好天下的鳏夫、寡妇、孤儿、老年丧子之人,赈济赡养发生灾祸、死去亲人的人家。
他自己的薪俸很微薄,他征收的赋税和要求的劳役很少,因此天下的百姓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之色。
五、(2014·北京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解析】答题时首先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画线句子介绍了作者认为该写此记的三个理由,然后抓住标志性的词语,据“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再看文言虚词,比如“而”“者”等都有助于分析句间关系,顺利断句。
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每断对一处得0.5分,错断一处扣0.5分。
)附【译文】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
在朝廷急需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重用过。
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
他深思熟虑周密谋划,不用花太多的力气而收到成倍的功效,这种做事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人仿效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该写此记的理由。
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考虑到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把(它)废弃,这是我第二个该写此记的理由。
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记下这个功劳,这是我第三个该写此记的理由。
因为有这三个该写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题组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六、(2015·大庆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
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
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
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
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
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
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
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
”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5分)译文:(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5分)译文:(3)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5分)译文:(4)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5分)译文:【解析】关键实词:(1)句,累、耗、不肖、振;(2)句,侧目、交、罪;(3)句,请、罢、嘉美、以为;(4)句,部、岁、给。
关键虚词:(1)句,于、则、且。
(2)句,所以、之、也。
(3)句,遂;(4)句,耳、曾、之。
关键句式:(1)句,“一累于物”被动句式。
(2)句,“不之罪也”宾语前置。
(3)句,“帝改容嘉美”省略句式。
(4)句,“所部”固定结构“所”字结构。
答案:(1)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累、耗、不肖、振”、被动句式各1分)(2)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侧目、所以、交、罪”、宾语前置各1分)(3)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
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请、罢、嘉美、以为、遂”各1分)(4)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造一栋住宅的费用。
(“部、岁、给、曾、所字结构”各1分)附【译文】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中。
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
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
”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
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
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
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怎么能不预先计谋?”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