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1
- 格式:ppt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9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第一章:比的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1.2 教学内容:介绍比的概念,解释比的意义,讲解比的读写方法。
1.3 教学活动:(1)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的意义。
(2)讲解比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进行比的字面表达。
(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第二章:比的性质2.1 学习目标: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比的基本性质,解释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3 教学活动:(1)引入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2)讲解比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进行比的比较练习。
(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和大小比较方法。
第三章:比的化简3.1 学习目标: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化简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比的基本性质,解释比化简的方法。
3.3 教学活动:(1)引入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化简的必要性。
(2)讲解比化简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的化简练习。
(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方法。
第四章:比的应用4.1 学习目标:了解比的应用,掌握比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比的应用,解释比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
4.3 教学活动:(1)引入比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讲解比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让学生进行比的运用练习。
(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应用方法。
第五章:比的拓展5.1 学习目标:了解比的拓展知识,掌握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5.2 教学内容:介绍比的拓展知识,解释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5.3 教学活动:(1)引入比的拓展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2)讲解比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让学生进行比的拓展练习。
(3)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的拓展知识。
第六章:比例的概念6.1 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读写方法。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3. 讲解与示范: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与反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评价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教学效果。
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3. 评价内容: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基本性质的示例和练习题。
2. 练习题:设计相关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用。
3. 教学素材:收集生活中的相关实例,用于导入和讲解比的概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介绍比的概念和比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进行练习和总结。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过程中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注:连比如:3:4:5读作:3比4比5
2
、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例:∶20=20
12=12÷20=53=0.6 12∶20读作:12比20 注: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 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 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3)、 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4、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5、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
后项
前项 前项 后项 比号 比值
附: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比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
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
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化简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掌握除法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等知识,这都是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而且六年级学生已具有类比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要根据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并不难,关键是在于应用,即化简比,对学生来说,如何将分数比和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是个难点。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基本概念2.掌握比的基本性质3.能够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比的基本概念2.比的基本性质三、教学内容:1.比的基本概念比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值,表示为a:b,其中a和b是有理数,且b≠0。
在比a:b中,a叫做比的被比数,b叫做比的比数,又有a:b= a/b。
2.比的基本性质(1)两个比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两个比数成比例,即a:b=c:d。
(2)将比的两个比数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数k,所得新的比,仍是原来比的等价比,即ka:kb=a:b或a/k:b/k=a:b。
(这条性质的应用有利于比的化简和比的比较。
)(3)对于同一比的两个比数,如果它们的顺序交换,则所得的新比不变。
即a:b=b:a。
(4)将一个比的比数和被比数同乘或同除一个相同的数,所得的新比和原比相等。
即ka:kb=a:b或a/k:b/k=a:b。
(这条性质的应用有利于比的化简和比的比较。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事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基本概念。
2.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3.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异形比的小故事引入比的基本概念。
2.讲授比的基本概念:学生:老师,什么是比?老师:比是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比值,如2:3、4:6。
学生:那么它和分数有什么区别?老师:分数是一个数的大小分成若干份的某一份,而比是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比如,2:3表示2这个数是3这个数的2/3。
3.讲授比的基本性质:学生:老师,比有哪些基本性质呢?老师:比有以下几种基本性质:两个比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两个比数成比例,即a:b=c:d;将比的两个比数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一个数k,所得新的比,仍是原来比的等价比,即ka:kb=a:b或a/k:b/k=a:b;对于同一比的两个比数,如果它们的顺序交换,则所得的新比不变,即a:b=b:a;将一个比的比数和被比数同乘或同除一个相同的数,所得的新比和原比相等,即ka:kb=a:b或a/k:b/k=a:b。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第一章:比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能够正确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比。
教学内容:1. 引入比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解释比的含义。
2.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包括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表示比。
3. 练习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比,并能够互相比一比。
教学活动:1. 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的含义。
2.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比。
3. 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写出几个数之间的比,并能够互相比一比。
第二章:比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包括比的大小不变性质和比的反性质。
2. 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比的大小不变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的大小不变。
2. 讲解比的反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互换位置,比的大小不变。
3. 练习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2. 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值、求解与比有关的问题等。
第三章:比的运算教学目标:1. 掌握比的运算规则,包括比的加减乘除运算。
2. 能够正确进行比的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比的加减运算规则,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加或相减。
2. 讲解比的乘除运算规则,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乘或相除。
3. 练习进行比的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讲解比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2. 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进行比的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值、比较大小等。
第四章:比的运用教学目标:1. 掌握比的应用,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运用比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进行比例计算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1. 讲解比例的概念,即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即通过交叉相乘求解未知数。
3. 练习运用比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进行比例计算和比较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