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检验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384.85 KB
- 文档页数:6
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修订本)1 / 40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2002年6月关于颁发《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修订本)》的通知建规固[2002]006号各试点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质检单位:为在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修订期间确保该规范编制组选定的碳纤维加固试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并使试点工程的监理、质检和验收有据可依,我委根据标准规范后续工作的要求,曾于2001年9月1日颁发了《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
该规定经过近10个月的执行,使第一批试点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为了进一步扩大试点工程的规模,取得更多的基础数据和工程实践经验,我2 / 40委听取了各地的意见和建议,又组织专家对该暂行规定做了局部修订。
现批准颁发该规定的修订本,供第二批试点工程使用,对其他非试点工程也可采用。
与此同时,以建规固[2001]008号通知颁发的原暂行规定自2002年6月1日起停止执行。
在本暂行规定(修订本)实施过程中,请继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
若有意见和建议,请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邮编码610081)本委员会《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管理组(联系电话:)。
本暂行规定(修订本)在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发布时自行废止。
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2002年6月1日3 / 40目次1 总则2 材料要求3 施工4 检验和验收5 安全注意事项附录 A 混凝土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拉粘结强度的实验室测定方法附录B 混凝土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施工质量现场检1 总则1.0.1 为确保在混凝土承重结构中采用工程结构新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进行加固的试点工程的施工质4 / 40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注:本暂行规定在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发布时自行废止。
1.0.2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编制组选定的试点工程;其他由正规设计院设计的碳纤维材料加固混凝土承重结构的工程也可使用。
碳纤维加固规范碳纤维加固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加固方法,通过使用碳纤维材料来加固混凝土、钢结构等材料,以提高其强度和承载能力。
然而,为了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质量,有必要制定碳纤维加固规范。
以下是一份碳纤维加固规范的示例,内容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加固材料的质量要求、施工方法等。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 审查设计文件,确保设计符合要求,并满足结构加固需求。
2. 清理加固部位,将油污、灰尘等杂物进行清洁。
3. 对加固部位进行检测,了解其承载能力和损伤情况。
4.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加固方法、加固材料选择等。
二、加固材料质量要求1. 碳纤维布的纤维密度、强度等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
2. 粘结剂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抗拉强度。
三、碳纤维加固施工方法1. 确定碳纤维布的覆盖面积和层数,根据加固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2. 清洁加固面,以确保粘结强度,去除有损伤的材料。
3. 在加固面上涂抹均匀的粘结剂,以确保碳纤维布能够粘贴牢固。
4. 将碳纤维布贴在加固面上,用刮刀或滚筒等工具进行压实,使其与基材之间充分粘结。
5. 当碳纤维布完全固化后,进行后续的收尾工作。
四、质量控制与验收1. 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包括对加固材料的质量检测、工艺参数的监测。
2. 加固完成后,进行结构承载能力的测试,以检验加固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对加固工程进行全面的验收,包括施工质量、加固效果等方面。
五、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工地安全,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
2. 碳纤维加固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加固过程和效果符合要求。
3. 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技术和安全知识。
以上是一份碳纤维加固规范的示例,供参考。
具体的规范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碳纤维布加固修补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为了确保碳纤维布加固修补结构项目的施工质量,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下是碳纤维布加固修补结构施工及验收的规范。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工程勘察和设计: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勘察和设计,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2.材料准备: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所需的碳纤维布、环氧树脂胶黏剂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要求。
3.环境准备:清理施工现场,保证施工区域干燥、洁净,无杂物。
二、施工工艺:1.表面处理:清除残留的旧材料、松散的混凝土等,并进行研磨、去污处理,以确保基层表面平整、洁净。
2.粘接剂施工:根据施工方案,将环氧树脂胶黏剂按比例混合,然后用滚刷或喷涂的方式,均匀涂抹在基层表面上。
3.碳纤维布铺设:在涂抹好粘接剂的基层上,将预先裁剪好的碳纤维布铺设,确保布料完全贴合,并用刮板压平。
4.再涂胶黏剂:在碳纤维布上再次涂抹一层环氧树脂胶黏剂,使其与基层和碳纤维布紧密结合。
5.涂层处理:根据需要,可以在修补区域进行涂层处理,以提高表面的耐久性。
6.养护:根据环氧树脂胶黏剂的使用说明,进行适当的养护,以确保施工后的结构能够固化和硬化。
三、验收标准:1.施工质量:检查施工区域是否平整、无气泡、无脱落等现象,是否与周边结构紧密结合。
2.碳纤维布:检查碳纤维布是否铺设平整、无皱褶、无破损等现象。
3.粘接剂:检查粘接剂是否均匀、充分涂抹,与基层、碳纤维布紧密结合。
4.养护情况:检查养护是否符合要求,根据环氧树脂胶黏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判断。
5.建设单位应提供有效检测和监控方式、涂层材料的质量检验报告,并在验收前提供。
在施工和验收中,如发现施工质量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应及时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验收。
以上所述是碳纤维布加固修补结构施工及验收的规范,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混凝土中碳纤维掺量的标准混凝土中碳纤维掺量的标准一、前言碳纤维是一种重要的纤维增强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腐蚀、耐磨损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
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碳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弯、抗冲击、抗疲劳等性能,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制定混凝土中碳纤维掺量的标准,对于推广碳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中碳纤维掺量的标准1. 碳纤维的类型和性能混凝土中添加的碳纤维应为高强度、高模量、低膨胀、耐碱性、耐热性、耐腐蚀性好的短切碳纤维。
碳纤维的直径一般为7-10μm,长度为6-25mm,拉伸强度为3000-7000MPa,弹性模量为200-400GPa,线膨胀系数为0.2×10-6/℃,碳纤维应符合GB/T 3003-2013《炭纤维》标准。
2.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掺量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掺量一般为混凝土体积的0.1%-0.5%,具体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设计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3.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掺量确定,应保证碳纤维的分散均匀和混凝土的均质性。
施工应注意掺量的准确性和碳纤维与水泥、砂、骨料的充分混合。
4. 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混凝土中添加碳纤维后,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1) 抗拉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掺碳纤维前的60%。
(2) 抗裂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应明显提高,裂缝宽度应小于掺碳纤维前的一半。
(3) 抗弯强度: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应明显提高,抗弯断裂韧性应大于掺碳纤维前的50%。
(4) 抗冲击性:混凝土的抗冲击性应明显提高,抗冲击能力应大于掺碳纤维前的50%。
(5) 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应满足设计要求,碳纤维不应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5. 混凝土中碳纤维的质量检验混凝土中碳纤维的质量检验应按照GB/T 3003-2013《炭纤维》标准进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热重分析等指标的测试。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碳纤维管检验规范
1. 检验条件:
温度:23℃(+5,-5)
相对湿度:60%(+15%,-10%)
距离:人眼与产品表面的距离为300—350mm 。
时间:检测量面和其它不超过8s ;
每件检查总时间不超过30s (除首件)。
位置:检视面与桌面成45°;上下左右转动15°
照明:100W 冷白荧光灯,电池表面500-- 550mm (照度达500~550Lux )。
2. 检验规范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依据 质 量 要 求 检验方法 检验设备/仪器 缺陷判定
备注 致命 重要 轻微
1 外观质量
企业标准要求 样 品 管壁干净、明亮(呈明黄色),标识清晰完整,泡管内无焊渣等杂质颗粒。
视 检 √。
碳纤维标准
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高强度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为了保证碳纤维制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需要制定碳纤维标准,规范碳纤维的生产、检测、使用等方面。
碳纤维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碳纤维的物理性能标准,包括强度、模量、密度等指标,以检验碳纤维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 碳纤维的化学性能标准,包括耐酸碱性、耐腐蚀性等指标,以检验碳纤维的耐久性是否符合要求。
3. 碳纤维制品的加工工艺标准,包括成型、固化等工艺控制要求,以保证碳纤维制品的成型质量和一致性。
4. 碳纤维制品的检测标准,包括结构检测、力学性能检测等,以保证碳纤维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碳纤维制品的使用标准,包括使用环境、使用寿命等,以指导用户正确使用碳纤维制品。
制定碳纤维标准有助于推动碳纤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碳纤维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碳纤维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 1 -。
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为了规范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工程施工与验收,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采用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新旧建筑物、桥梁、隧道、涵洞、渠道、堤坝等工程。
二、材料选择(一)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的要求,必须通过相关机构的认证并获得合格证书。
(二)胶黏剂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外墙装修用或石材干挂用强力胶黏剂。
(三)加固混凝土表面处理应采用机械或化学法处理,表面必须达到一定的粗糙度和清洁度,确保粘结牢固。
三、加固结构设计(一)加固结构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设计要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项设计机构或专业领域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负责。
(二)加固结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加固对象的现状、受力状况及加固后应承受的荷载和变形。
(三)加固结构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保证加固结构的抗拉、抗剪和抗弯强度不低于原结构的要求。
2.确保加固结构与原结构的协同工作,保证原结构的受力状态稳定,不受破坏的影响。
3.在设计中应尽量减小加固工程对原有结构的影响,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四、加固施工(一)施工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现场培训,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二)应根据加固结构的具体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三)施工中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员安全。
2.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施工区域应严格控制进入人员和杂物。
3.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现场检测、记录,并定期汇总。
五、加固验收(一)加固施工完成后,应作现场质量检验,对加固结构的粘结强度、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二)加固结构应经过技术人员的认真检查验收,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六、安全防范(一)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保证施工场所的安全和施工人员的健康。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布相关标准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布的执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FZ/T《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这个标准规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理化性能检测项目,包括线密度偏差率、线密度变异系数、断裂强度、断裂强度变异系数、断裂伸长率、断裂伸长率变异系数、溶剂残留率、含油率、筒重等10个指标。
2. GB/T 《碳纤维复丝单位质量容重试验方法》。
这个标准规定了碳纤维复丝单位质量容重的试验方法,适用于碳纤维复丝单位质量容重的测定。
3. ASTM D《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CFRP) Materials Using a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这个标准规定了使用单轴压缩试验测量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的试验方法,适用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
这些标准都是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布生产和使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碳纤维盘根执行标准一、高碳纤维盘根的执行标准为了确保高碳纤维盘根的质量和性能,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进行规范。
以下是高碳纤维盘根的执行标准:1.结构规范:高碳纤维盘根的外观、尺寸、结构等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2.材料规范:高碳纤维盘根的纤维比、热胀性、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
3.质量要求:高碳纤维盘根必须经过质量检验,符合相关标准后才能出售和使用。
4.使用注意事项:高碳纤维盘根的使用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设备和使用人员的安全。
5.包装标识:高碳纤维盘根包装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厂家名称和地址,以及符合的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编号等信息。
二、高碳纤维盘根的定义及特点高碳纤维盘根,又称高强度复合纤维盘根,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它采用高强度、高模量、高温耐受的高碳纤维为增强材料,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经过高温高压固化而成。
与传统金属盘根相比,高碳纤维盘根具有以下特点:1.高强度:高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等特性,使高碳纤维盘根具有了比传统金属盘根更高的强度。
2.耐腐蚀:高碳纤维盘根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可以适应恶劣的环境。
3.轻质:高碳纤维盘根比同等强度的金属盘根轻30%左右,可以减轻重量,降低设备负荷。
4.可靠性高:高碳纤维盘根在高温高压等恶劣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三、结语高碳纤维盘根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应用范围广泛,其执行标准的确立对于保障用户的使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碳纤维盘根的性能将会更加完善,并逐步替代传统金属盘根成为重要的设备连接部件。
必须严格执行的18条强制性条文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8 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4 材料4.4 纤维和纤维复合材4.4.1 纤维复合材用的纤维必须为连续纤维,其品种和性能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碳纤维,必须选用聚丙烯腈基(PAN基)12k或12k以下的小丝束纤维,严禁使用大丝束纤维;2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玻璃纤维,必须选用高强度的S玻璃纤维或含碱量低于0.8%的E玻璃纤维,严禁使用A玻璃纤维或C玻璃纤维;注:纤维的主要力学性能列于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
4.4.2 结构加固用的纤维复合材的安全性能指标必须符合本规范表4.4.2–1或表4.4.2–2的要求。
其中,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C=0.99、保证率为95%的要求确定。
表4.4.2–1 碳纤维复合材安全性能指标单向织物(布)条形板类别项目高强度Ⅰ级高强度Ⅱ级高强度Ⅰ级高强度Ⅱ级抗拉强度标准值ff,k(MPa)≥3400≥3000≥2400≥2000受拉弹性模量Ef(MPa)≥2.4×105≥2.1×105≥1.6×105≥1.4×105伸长率(%)≥1.7≥1.5≥1.7≥1.5弯曲强度ffb(MPa)≥700≥600——层间剪切强度(MPa)≥45≥35≥50≥40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MPa)≥2.5,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纤维体积含量(%)——≥65≥55单位面积质量(g/m2)≤300≤300——注: L形板的安全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按高强度Ⅱ级条形预成型板(条形板)采用。
表4.4.2–2 玻璃纤维单向织物复合材安全性能指标项目类别抗拉强度标准值(MPa)受拉弹性模量(MPa)伸长率(%)弯曲强度(MPa)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混凝土粘接正拉强度(MPa)单位面积质量(g/m2)层间剪切强度(MPa)S玻璃≥2200≥1.0×105≥2.5≥600≥2.5,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300~450 ≥40E玻璃≥1500≥7.2×104≥2.0≥500300~450 ≥354.4.3 对符合第4.4.2条安全性能要求的纤维织物复合材或纤维复合板材,当与其他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配套使用时,必须按下列项目重新做适配性检验,且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本规范表4.4.2–1或表4.4.2–2的规定。
文件编号:Q/CQPZ01-2010 产品零配件检验规范制定日期:2010-10-11 修改日期:版本页次制定审核批准A 1 刘源一、目的:为了使产品零配件达到本公司之品质要求而统一判定标准和缺点判定标准。
二、检验工具:A、功率测试仪B、调压仪C、游标卡尺三、抽样计划按GB/T2828.1-2003抽样四、物料种类:B类五、检验项目及判定标准:方式物料检验项目判定标准检验方法CR MA MI碳纤维管检测标准1、外观检查:1.灯管表面清洁无污浊,最多允许有四个小于0.5mm2的黑点存在,管壁上的气线最多允许有两条,气线长度不得超过5mm(每条管上的总气线长度小于10mm);2. 碳纤维管外形规正,石英管不准扭曲、变形,壁厚应均匀。
无涉及安全的外观缺陷存在;3. 灯管上的瓷头要印有电压、功率;4. 石英管的表面不能明显刮花,灯管两头压封位及排气嘴位如有轻微白雾可收。
5、碳纤维与引出线的连接应可靠,碳纤维在石英管内位置应居中。
6、硅胶套应粘结牢固、可靠;胶水不得露出硅胶套,且不允许粘在灯管上。
7、出气孔应在灯管安装面的垂直面上。
且出气孔位置距圆弧端≥45mm。
√目测2、尺寸检测:碳纤维灯管直径应在设计尺寸的±0.05mm,长度应在设计尺寸的±1mm,引出线长度应在设计尺寸的±5mm。
进行装配检验。
√卡尺、手动见技术图纸3、功率检测:将碳纤维管在其额定电压下点亮,用功率仪测试其功率,应在其额定功率的+3%~-8%范围内。
√调压仪、功率仪4、亮度检测:碳纤维管点亮时两根管子亮度接近,发热体应发光均匀,无明显差别,单根碳纤维管亮度均匀且局部不得出现暗点或异常亮点。
√目测5、寿命检测:碳纤维管在额定电压下,使用寿命平均不低于5000小时,个别不低于3500小时。
√调压仪5、抗冲击检测:电压为AC1.27倍额定电压瞬间通电时,灯管的钼片点焊处不得有打火现象;灯管工作在AC1.15倍额定电压下连续老化48小时,不得有异常现象发生(抽查);√调压仪6、性能检测:1 灯管不得有杂物、变色、镍片、钼杆氧化、压封处有裂纹等现象;2、钼片不得有折断、裂口现象,发热体工艺孔平面与排气嘴平面一致;3、压封板内的钼片靠压封口的距离要大于1.0mm(外端口)4、瓦珠与灯管结合牢固,引线上用25N的拉力,引线不得松脱;5、灯管两头的压封板不能易断,可承受10N任一方向的力;6、灯管上排气嘴的高度不应大于4mm;√功率仪7、灯管上的引线根据电压和功率,配置合适的引线(见图纸);8、灯管在额定电压下启动时,100s内达到正常工作状态;注意事项:1.灯管在测试或使用前,应先用酒精将玻璃管表面清理干净;2.在装配过程中请戴手套,同时注意排气嘴避免碰撞损坏;抽样计划按GB/T2828.1-2003,S-4, AQL=1.0注:进货数量在1200以内,抽检20个,Ac(接收数)=0,Re(拒收数)=1;进货数量在1200至35000,抽检50个,Ac(接收数)=1,Re(拒收数)=2;进货数量在35000以上,抽检80个,Ac(接收数)=2,Re(拒收数)=3。
碳纤维片材加固施工质量现场检测2.8.1碳纤维拉拔仪原理目前,碳纤维片材施工质量现场检测方法国内主要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2003)附录B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附录E的拉拔法检测碳纤维施工质量。
拉拔法所采用的仪器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手持水钻构成的切割装置,另一部分为液压拉拔装置及压力传感器组成的拉拔仪,典型的拉拔检测仪构造如图2.8.1-1所示,典型的拉拔仪器见图2.8.1-2。
图2.8.1-1 检测仪结构示意图1.标准块;2.联接螺母;3.万向结;4.大活塞;5.传感器;6.压簧;7.小活塞;8.蜗杆;9.丝杠;10.摇把;11.注油口;12.碳纤维片材。
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与其同轴的蜗杆随之转动,并带动蜗轮旋转,由于蜗轮中心孔内有反扣螺纹,在其旋转的同时也就带动丝杠及小活塞向下移动,将泵体内液压油推向工作油缸内的大活塞,活塞上移又通过万向结带动联接螺母及标准块,对被检测的碳纤维片材施加正向拉力。
液压油的工作压力可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得,检测中随着手柄的转动,油压增高被验拉力数值不断增加,当标准块脱落时.检测仪表可自动记录下此时的拉力值。
手柄反摇时,油泵将油吸回小油缸内,为保证大活塞顺利回位专门设计了回位弹簧,活塞向上移动时弹簧压缩,回程时弹簧推动活塞起到复位作用。
检测前碳纤维片材粘结强度,需在混凝土表面加工出预切缝,深度应从加固表面切割至混凝土基体内部,切入混凝土深度为2~lOmm,缝宽2mm。
为保证预切缝的顺利进行,应采用与检测仪器相配套的切缝机。
按规范要求,标准块直径为40mm,材质为45号钢。
液压拉拔装置压力传感器图2.8.1-2 典型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2.8.2 碳纤维片材施工质量现场拉拔检验(1)检测仪器对粘结强度检测仪的要求,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数显式粘结强度检测仪》(JG 3056)的规定。
1.0 目的:确定检验作业条件,确定抽样水准,明确检验方法,建立判定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2.0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碳纤维产品的检验;3.0 责任:本规范品质部制定及实施和维护。
4.0 检验标准:4.1、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5.0 定义:5.1 缺点分类:5.1.1 严重缺陷(CRI):可能对机器或装备的操作者造成伤害;潜在危险性的效应,会导致与安全有关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规;影响机械或电气性能,产品在组装后或在客户使用时会发生重大品质事件的。
5.1.2 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至于引起危险或不安全现象;导致最终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和装配;客户很难接受或存在客户抱怨风险的。
5.1.3 次要缺陷(MIN):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客户不易发现,发现后通过沟通能使客户接受的。
5.2 问题描述:5.2.1 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碳纤维披锋。
5.2.2 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5.2.3 油漆不良:喷漆过程中导致的颜色差异、麻点异常;5.2.4 变形:模具冷却或加温导致的变形异常;5.2.5 表面凹凸:表面补模不平导致的凹凸异常;5.2.6 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5.2.7 堆漆:喷涂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5.2.8 表面凹痕:由于材料处理不好或内部杂质导致表面形成凹痕5.2.9 乱纹:由于材料或工艺造成的纹路变形或排列不规律6.0 检验内容:6.1 检验条件:6.1.1 检验环境光源:100W 冷白荧光灯,光源距被测物表面 500 mm~550mm ,(照度达500 Lux~550Lux)6.1.2 被检物表面与眼睛距离:300~350mm6.1.3 视线与被检物表面角度: 45 ±15°6.1.4 检验时间:≦10s6.1.5 检验员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 1.0 以上且无色盲注:不适合以上给出时间、距离的,应在图纸图面或《检验规范》中要求。
cfrt材料标准CFRTP,全称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是一种在航空、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
由于其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CFRTP材料的标准。
一、概述CFRTP材料是一种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等优点,而热塑性树脂则具有加工性能好、韧性好、耐冲击等特点。
因此,CFRTP材料具备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
二、标准内容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CFRTP材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制造、检验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文件:(1) GB/T 2567-2008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2) GB/T 3398.1-2008 塑料硬度测定方法(3) GB/T 3398.2-2008 塑料耐磨性试验方法(4) GB/T 3398.3-2008 塑料抗冲击性试验方法(5) GB/T 3398.4-2008 塑料耐化学药品性试验方法3. 分类CFRTP材料按其碳纤维类型、增强体含量、热塑性树脂类型等不同分为若干类别。
本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别的CFRTP材料的型号、规格及技术要求。
4. 技术要求CFRTP材料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 外观质量:CFRTP材料应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无气泡、分层、开裂等现象。
(2) 尺寸及偏差:CFRTP材料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力学性能:CFRTP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耐化学药品性:CFRTP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药品性,能在特定环境下保持其稳定性。
(5) 电性能:CFRTP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绝缘性能和导电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使用要求。
目次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技术要求 (4)4.1 总体要求 (4)4.2 材料性能要求 (4)4.3 外观要求 (5)4.4 尺寸精度要求 (5)4.5 刚强度、模态及耐久要求 (7)4.6 环境试验要求 (7)5试验方法 (8)5.1 材料性能 (8)5.2外观 (8)5.3 尺寸精度 (9)5.4刚强度、模态和耐久性能 (9)5.5 环境试验 (14)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的材料性能、外观及尺寸、零件性能试验方法和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车门的材料选择、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447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449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3365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和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GB/T 5258 纤维增强塑料面内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26752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GB/T 28461 碳纤维预浸料GB/T 30969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短梁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 39491 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覆盖部件通用技术要求SAE J2527 使用可控发光氙弧设备进行车辆外饰材料加速暴露性能要求标准(Performance Based Standard for Accelerated Exposure of Automotive Exterior Materials Using A Controlled Irradiance Xenon-Arc Apparatus)3术语和定义GB/T 3949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碳纤维浸渍胶好坏的鉴别碳纤维浸渍胶:顾名思义就是让碳纤维得到最大的浸渍,让胶和碳纤维完全充分的融为一体,粘贴到混凝土表面同混凝土形成同一个受力体从而发挥碳纤维的作用。
而碳纤维浸渍胶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碳纤维的作用大小。
那么鉴别碳纤维浸渍胶的好坏需要从胶体性能、胶的感观、胶的使用*,以及胶的施工成本来评价。
在GB50550-2010的规范要求中,有五项指标是强制检测:抗剪切、正混凝土正拉粘结、耐老化、抗冲击剥离韧性、无毒无害。
这些指标也正是检验胶是否能起到加固意义的标致。
胶体性能:指的是胶体在做成试块后的各项检测数据,这里面最值得提出来的数据就是:弹性模量、伸长率、抗剪切三项指标,国标要求弹性模量为2500、伸长率1.5、抗剪切14,而实际加固设计中,作为设计师首先考虑的是弹性模量的数据高与低,当弹性模量值越大时并配以伸长率和抗剪切值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固,现实的情况则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在9000多,胶则只有2500,非常容易导致应力滞后,所以,胶体的弹性模量越高并配以适当的伸长率和抗剪切值将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加固。
特别是在桥梁加固中,我们建议结构设计师把弹性模量提高到3000以上、伸长率在1.7以上、抗剪切在20以上,这样将有效提高加固的作用性。
不过总的来说如果甲方和监理认真的话,目前,国产胶没有两家真可以用于桥梁碳纤维加固用的。
也希望在复检中必须强调这三个指标。
耐老化问题:耐老化的检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保持80度水温水煮7天7夜然后进行检测,而检测费通常是4000元/组;另一种是在湿热环境中老化90天后做检测,9000元/组。
按理耐老化水煮七天出结果并且价格便宜,所有生产企业都喜欢这样一种检测方法,而不会去接受90天的那种费用又多,时间又长的方法。
其实,关键的问题在于九十天过得了检不等于水煮七天过得了检,所以,生产企业谈到水煮检测都会惧怕。
而耐老化是一个胶品质好坏以及是否真能起到30年加固应力作用最直接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