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详细)
- 格式:docx
- 大小:29.96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小说等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1.人物形象赏析题一、高考试卷出现的提问方式1.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不超过100字)(09浙江卷)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09安徽卷)3.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各不超过两个词)(08浙江卷)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08江苏卷)二、常见题型1.概括、赏析人物形象题2.鉴赏塑造人物手法题三、常见题型答题模式1.概括题:身份定位+人物性格、思想情感示例: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09安徽卷)答:董师傅是一位普通的木匠。
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2.赏析题:要结合人物言行或情节具体分析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
示例: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
答:贝格斯太太是一位普通的妇女。
她热爱故土、珍视亲情,如她一直珍藏着母亲送给她的魔盒;她纯朴善良、热情爽直,如她积极帮助“我”走出沮丧、伤心的阴影;她观察敏锐、善解人意,如她善于观察“我”的内心与表情的变化。
示例:赏析清兵卫形象。
答:清兵卫是一个热衷于葫芦,并且对葫芦的鉴赏和收藏有着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单纯、可爱又不幸的少年形象。
3.塑造人物手法题:手法+人物思想性格示例:《红楼梦》第五回是怎样描写林黛玉这一形象的?答:肖像描写。
通过描写林黛玉的眉毛、眼睛、姿态等,写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提醒】人物形象分析技巧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2.情节题一、高考试卷出现的提题方式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09安徽卷)2.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主观简答题答题模板一、环境类【常考题型】1.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概括环境的特点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
【常用术语、(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故事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深化作品主题;6.暗示社会环境。
(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在小说的开头,一般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往往用生动的社会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社会环境描写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
故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是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认真考察。
)(三)描写手法知识点梳理:①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②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③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二、情节类【常考题型】常见题型概括梳理情节、分析情节作用、分析线索作用,分析情节特点、探究情节合理性;新式题型探究情节合理性,分析情节如何起波澜,情节如何紧凑,分析线索作用如何体现。
1.小说第一段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做题方法汇总一、标题和主题1、概括主题P94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批判了/颂扬了)……主题/现象(性格/情感/思想)。
2、分析标题含义与作用P96(1)含义P96答题步骤1)指出表层含义:从标题的字面意思入手,指出其显而易见的含义。
标题的表层含义往往是理解其深层含义的基础。
2)挖掘深层含义:深入理解标题,看标题是否有比喻义、指代义、象征义、双关义。
(可从标题的艺术手法来分析)解题方法1)联系全文内容:联系全文,看标题对应文中哪些内容,进而归纳出标题的含义。
2)结合小说主旨:小说标题的深层含义常常指向小说主旨,因此分析标题深层含义时,还可从小说主旨切入。
(2)作用P961)对人物:①交代主要人物形象②暗示人物形象③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④表明人物的情感与态度2)对情节①概括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③铺开情节,呼应细节④结构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严谨⑤暗示情节转折3)对环境背景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②渲染环境氛围③暗示社会背景4)对主旨①含蓄或形象地揭示主旨②深化主旨,寄托情感,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更深刻二、形象P851、概括形象的特点步骤P85(1)(特点+分析)(2)(分条作答)2、分析形象的作用步骤P87第一步,找描写,品特点。
第二步,主题情节形象三角度主要人物从表现主题、关联情节角度,次要人物从陪衬角度、映照角度、线索角度,体会该人物在关联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上的作用。
第三步,用规范的模式回答。
答题模板:文章通过……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主题),或……(情节)等方面起到了……作用。
(1)分析形象作用题答题术语1)主要人物:①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②性格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主导性格揭示主旨④其生活经历寄托作者情感⑤其际遇、命运反映社会现实,引人深思2)次要人物①正衬或反衬主要人物(一个人)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一群人)③充当线索,贯穿或连缀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④与主要人物共同揭示主旨⑤起到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真实性(第一人称“我”)3)物象①烘托人物性格,寄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②充当线索,使小说结构严谨,推动情节发展③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主人公的人生经历④蕴含讽刺意味⑤具有时代烙印,交代背景,营造气氛,暗示社会环境⑥与主要人物命运息息相关,暗示或揭示主旨3、塑造形象的方法步骤P90(2)是什么(哪种方法--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正面/侧面)(3)怎么用(具体表现)(4)何效果(表达效果-刻画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渲染气氛)三、情节(小说的骨架)1、情节梳理概括做题步骤P72(1)时间、地点、事件(2)先,其次,最后(3)主要情节①②③2、情节结构赏析做题步骤(局部/整体,赏析/用意)P74(1)是什么(哪种结构--突转/对比/照应/铺垫/悬念/伏笔)(2)怎么用(具体表现)(3)何效果(表达效果)主旨、形象、情节、环境3、情节作用做题步骤P76(1)开头:①交代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②烘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平为情节展开作铺垫,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④开篇点题(2)中间:①表现人物性格,强化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②呼应前文或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③暗示或深化主旨(3)结尾①表现人物性格,强化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总结或呼应前文,使情节更完整②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③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④卒章显志,深化或升华主旨四、环境(小说的依托)环境特点和作用做题步骤:1、找语句(结合文章具体句子)2、明作用。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睢海英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对这种题型,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揣摩: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一般格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3)开头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 小说考试的命题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1.“理情节”题型:简明概括故事情节,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析人物”题型: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客观公平地评价人物。
3.“看环境”题型: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分析作品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及其好处,分析某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并指出某个物品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5.“讲方法”题型:分析文中运用的表现方法及其塑造形象的作用,分析特有的表达方式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鉴赏画线句子,以及分析人物语言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分析文章的主旨及其社会意义,检查文章前后是否有矛盾。
考点一:小说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可以从修辞角度、写景角度、多种感官描绘、表现手法、选取代表性事物等方面进行。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关于环境的题目,例如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的手法及作用,或者分析一些特殊环境对人物或主题的作用。
例子1:对于小说《乌米》中第5自然段的景物描写,采用了衬托和分层写景的手法,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了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同时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例子2:在小说《二十年以后》中,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则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例子3:在小说《墙》中,墙被拆后,两家合为一院,春意融融,会餐洽洽,这个场面描写的作用是表达和谐、团结的主题。
②注意情节之间的联系和转折,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情节的发展过程;③在概括情节的同时,要注意情节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揭示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产生波澜;2)折射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3)深化主题,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睢海英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举行描写的详细办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对这种题型,普通可从四个方面揣摩:⑴从故事情节的进展变化中掌握人物性格;⑵从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中熟悉人物性格;⑶从描写手法中熟悉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熟悉人物的典型意义;⑸借助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掌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受、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打算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普通作用(一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映衬,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版本店铺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小说阅读超实用答题模板一、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套路及答题规范小说类超实用答题模板一、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二、揣摩人物形象1、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三、注意环境描写1、分析环境描写的技法环境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语文阅读答题套路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专题01 小说阅读【考纲解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小说阅读:“五步阅读法”】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情节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为阅读的下一步作好了铺垫。
第二步:依据情节,把握形象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来完成的。
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来概括分析。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
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步:提炼整合,概括主题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
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主题。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林森两次看病,而魏力的态度和表现前后却截然不同,前一次原来是“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后一次则是因为以步行代车终招来“撤职”或“停职审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特征。
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产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权意识被重新唤醒。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抓住魏力前后两次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以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小说中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似乎与主要情节“看病”关系不大,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使魏力的前恭后倨变得更为自然,同时也为下文写林森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2小说阅读具体方法和技巧: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一、小说阅读“四步法”: 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小说情节类 (一)概括情节脉络和情节线索 1.梳理、概括情节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②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感脉络); 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答题模式: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 人”“做何事”更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概括线索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②小说的明暗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答题方法: ①如何找出线索:可以作为小说线索的事物很多,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物象线索、人 物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等,有时线索不止一条,还有双线(明暗两条)。
一般而言, 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就是线索,有的标题就是线索,有时线索在开头或结尾交代出来。
②线索有哪些作用:a.从情节的角度回答,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b.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回 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
c.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丰富。
3.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③ 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2)答题的四个角度: ①线索。
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
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特 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 等。
②叙述视角和方式。
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种是无限 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
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 “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
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 插叙及平叙中哪种(些)方式,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平叙等方式,然后再分析。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亨利笔法”等。
(二)分析概括情节的作用 1.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小说第××段有什么作用?学习必备欢迎下载②某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文中写了××内容,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④××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2.思考角度 3.结合位置说作用结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构 角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度 铺垫)内容 对环境角 的作用度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对人物 的作用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 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 丰富主题等。
对读者感受的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作用者思考。
分析某处情节(句段)的作用与其在文中的位置密不可分。
①小说开头常见作用: 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情节作用: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人物作用: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主题作用:开篇点题。
读者作用: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小说中间常见作用: 情节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转折;形成照应或埋下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 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 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 精巧,前后呼应。
人物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强化人物情感。
主题作用:深化主旨,突出(暗示)主题。
③小说结尾常见作用: 情节(结构)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戛然而止;使情节更完整;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主题作用:卒章显志,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
读者作用: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
小说环境类 (一)概括景物特点(寓意) 1. 常见的提问方式: 文中画横线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特点?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答题方法:分析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 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
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 语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 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做这类题时要特别注意审题,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要求答的 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二)环境描写的手法 1. 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指出文中某处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方法。
②文中某处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2.鉴赏环境描写手法题的三大角度: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 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 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
3.答题模式: 根据题干要求,先判定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
具体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 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色+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 1.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作用环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境 方②暗示社会环境;面 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 ①烘托心情;物 方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面 ③暗示命运。
情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 节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方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使文脉更清晰或有起伏波折; 面 ④相互照应(照应标题或开头或结尾等),文脉更加紧凑完整。
主 ①揭示主题;题 方②深化主旨;面 ③暗示社会本质特征。
2.根据位置判定其作用位置作用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开头在结尾 在人物出场前①引出下文内容;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为下文做铺垫; ③与结尾相呼应。
①呼应上文内容,使结构严谨; ②揭示主题或深化主旨。
引导人物出场。
在小说的某个情节中 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在人物的描写中可能是揭示人物性格。
3. 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本文某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本文多次出现对××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③请阅读第×段的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4.答题模式: ①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
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小说形象类 (一)整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题 1.常见提问方式: a.作品中的×××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b.作品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c.概括文中×××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d.请概括文中×××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答题模式: a.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 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 论证分析。
b.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二)分析人物形象作用题 1.常见提问方式: ①小说中“××(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④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2.规范答题: (1)次要人物作用题:自身作用+情节作用+人物作用+主题作用+环境作用 ①“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 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②“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③“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
④“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⑤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
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2)主要人物形象作用,则重点看三点:a.表现主题的作用。
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b.推进情节的作用。
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c.体现社会意义。
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
(3)物象作用题: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作用+主题作用①“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②“环境作用”,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③“人物作用”,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
④“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
⑤“主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艺术技巧类1.叙述艺术叙述艺术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人 称第一人称叙述 第二人称叙述 第三人称叙述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方 式倒叙 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