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次
- 格式:ppt
- 大小:585.00 KB
- 文档页数:28
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讲义【第一次工业革命】【目录】第四章,1800-1900年整体世界逐步形成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条件。
①制度。
②资本。
③科技。
④劳动力。
⑤原料。
⑥市场。
2.英国。
①棉纺业。
②蒸汽机。
③工厂制度。
3.扩展*。
①法国。
②美国。
③德国。
④其他。
4.影响。
①生产力和经济结构。
②阶级结构。
③制度。
④社会生活。
⑤文化。
⑥国际关系。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殖民扩张。
①扩张方式。
②后果。
2.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①特点。
②影响。
说明:1】编写源自《高三历史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
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
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
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
【内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业的发展、铸铁业的革命、纺织机械的运用、化学工业的创造、煤炭工业的发达和交通手段的进步。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法国美国从19世纪初到60年代,德意志从19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这些都是原发工业化国家。
俄国、、中国等都是使用工业革命成果,或者叫工业革命的扩展。
1.条件。
①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
保护私人产权、专利技术【1623年专利法】,鼓励发明。
②资本。
资本原始积累加速提供丰富资本【圈地运动、海外扩张】。
③科技。
工场手工业发展积累了丰富技术,科学革命促进科学进步【牛顿力学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指导作用】。
④劳动力。
自由雇佣劳动力,圈地运动。
⑤原料。
原料丰富,煤铁蕴藏丰富。
⑥市场。
殖民扩张扩大了世界市场,国家统一统一了国内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美国是西进运动和领土扩张】。
2.英国。
①棉纺业。
1】1733年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知识点【新
整理】
本文档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的知识点汇总,帮助学生系统地研究历史知识。
第一章: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
- 人类历史的几个重要标志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变革
-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 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与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
- 戊戌变法的失败与义和团运动
第三章:近代中国的民主与科技
-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 宪政与民主运动的发展
- 近代科技的变革与发展
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与影响
-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第五章:二战与中国抗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全球影响
- 中国抗战的背景、进程与意义
第六章: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中国的成立与党的基本路线
- 中国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斗争
- 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
第七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基本特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
以上是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全一册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大家根据章节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巩固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就及其失败的原因本章提示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欧洲衰落 , 美、日盛行 , 欧洲主宰世界的场面此后宣告结束. 、2、战争惹起一系列革命.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4、帝国主义开成了从头切割世界、保护战胜国利益和保护战后和平的新序次.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1915 年 9 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 , 成为新文化运动流行的标志 .内容 :1、提议新道德 , 责备旧道德;2、提议科学 , 反对迷信;3、提议新文学 , 反对旧文学 .意义 :1、是财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2、它鼎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 启示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醒;3、为以五四运动为初步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立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限制1、提议者没有揭穿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财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根源因归之于思想文化, 是错误的.2、他们把改造公民性置优先地位, 可是又走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 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公众中去, 可是依赖少许人的呼叫, 其目标就难以实现.3、他们中很多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必定或绝对否认的形式主义偏向 .(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传1、启示 : 经济文化落伍的国家也能够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流传.3、工人和士兵的宽泛发动并由此赢获成功的事实, 明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睁开革命.三、五四运动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时代条件;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公众基础和骨干力量.4、直接导火线 , 是巴黎和会上中外国交的失败.(二)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前一次完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完好性.2、五四运动宽泛在动员和组织和公众, 是一场真实的公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宽泛流传, 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联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初步.四、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其代表中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 其代表中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结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经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表现 :1、马克思主义菱的翻译和初版;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2、注意从中国的本质出发, 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公众相联合的思想.五、中国共产党的创办及其历史特点(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最早组织在上海成立.1920 年 8 月,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2、到工人中去睁开宣传和组织工作.3、进行对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本质组织工作.(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 年 7 月 23 日, 大会经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大纲和第一个决策 . 陈独秀担中间央局书记.(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 获取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 , 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模范 , 是依照列宁的建党原则成立起来的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意义 :1、它标志住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刚毅的领导中心.2、中国革命此后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3、交流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 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六、反帝反封建革命大纲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一)反帝反封建革命大纲的制定1922 年 7 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高大纲 :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大纲 : 除去内争 , 打垮军阀 , 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 达到中华民族完好独立;一致中国为真实的民主共和国 .(二)发动工农公众睁开革命斗争1、工人运动方面2、农民运动方面1924 年 1 月,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公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公民革命的流行(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 年 1 月, 公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新三民主义 : 联俄、联共、帮助农工.(二)公民革命的流行1、黄埔军校成立2、孙中山北上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4、五卅运动5、省港大歇工八、北伐战争的成功进展(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1925 年 7 月 9 日, 公民革命军正式北伐. 直接目标 : 打垮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成功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2、北伐军获取广大工农公众的鼎力支持.3、获取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救援.(二)工农运动的宽泛高涨1、工人运动方面2、农民运动方面九、国共合作的破碎与公民革命的失败(一)公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1、1926 年 5 月, 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 .2、1927 年 4 月 12 日 , 上海发动政变 .3、1927 年 7 月 14 日 , 汪精卫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二)公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上 , 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权益的结协力量大大高出刚刚流行的革命结协力量, 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一致战线内部出现强烈分化.2、主观上,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公众、城市小财产阶级和民族财产阶级的领导权 , 特别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历史意义 :1、它深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权益 , 中国人民的觉醒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 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成功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 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大纲, 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浸礼, 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四章)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单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结束;战争引发了一系列革命,国际关系出现新的格局,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简答](1)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①早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②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在人生中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章:意义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是我们成长的见证,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不同阶段。
第一次,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在这些第一次里,我们学会了许多东西,经历了许多事情。
第二章:第一次的分类在人的一生中,第一次的经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首先是第一次爱情,这是最让人难忘的一种第一次。
第二种是第一次职业,这种第一次通常是人们的成年之后迎来的。
第三种是第一次旅行,这种第一次是人们从家里出发去外面看世界的一种体验。
第三章:第一次爱情第一次爱情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
它既可以是甜蜜的开始,也可能会是沉重的结束。
无论如何,第一次恋爱都是教育我们爱情中好的,不好的,以及人性中阴暗面的重要经验。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经历,但无论怎样,第一次爱情都是让我们成长的经历之一。
第四章:第一次职业第一次职业往往是人们进入成年后的一个里程碑。
虽然开始工作并不一定是因为我们想要,但它确确实实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学生时期的打工,还是成为一名职业人士,第一次职业总能让人上一层楼。
第五章:第一次旅行第一次旅行是人们的第一个跨出舒适区的时刻,这也是人们成长的一部分。
旅行可以让人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同的人和风土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无法在家里学习到的。
第六章:总结在人生中有许多的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都是成长和体验的机会。
它让我们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了解了自己和世界的更多方面。
无论是第一次爱情,第一次职业,还是第一次旅行,它都是成长的见证,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
世界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欧洲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全球性战争。
导致此次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了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军备竞赛等因素。
帝国主义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19世纪末,欧洲列强之间相互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使得各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同时,新兴的德国帝国也纷纷参与到这一帝国主义竞争之中,与英国、法国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海外势力范围。
民族主义也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民族主义的兴起导致了各国国内的民族矛盾日益加剧,例如奥匈帝国内部的斯拉夫民族等民族都有强烈的独立或自治的要求。
此外,塞尔维亚政治人物的刺杀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军备竞赛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各国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断地加强军备,导致整个欧洲武装到了牙齿,一旦爆发战争,则会成为世界性的大战。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和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四年之久,最终以德国的失败和盟军的胜利结束。
此次战争给各国带来了极大的困苦和痛苦,也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战争结束后,各国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许多国家的经济受到了巨大的破坏,社会动荡,同时大量的军人和平民伤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痛苦和创伤。
盟军国家在签订《凡尔赛条约》后对战败国进行了惩罚,德国不得不承担战争的全部责任,并遭受了巨额的赔款和领土的削减,这使得德国陷入了极度的困顿和灾难之中。
此外,战争结束后还出现了俄国革命以及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等的解体,使得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深刻的变化。
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非欧洲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了殖民地的重新分配,例如德国的殖民地被盟军国家夺取,向导致了一系列的殖民地独立运动,对整个非洲、亚洲等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