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级汽车运用与维修3年制人才培养方案(定)
- 格式:doc
- 大小:120.62 KB
- 文档页数:3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一)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二)专业代码:5606707二、入学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全日制3年。
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方向,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现代汽车理论知识以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知识;具有新能源汽车维护、检测、诊断和维修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能胜任汽车技术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1.素质(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2)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166·(3)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与抗挫折能力;(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具备相应职业岗位的基本管理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6)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7)具有一定的信息检索、资料收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8)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2.知识(1)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汽车维修单据、表格处理;(2)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汽车维修成本核算;(3)会使用外语查阅外文汽车维修资料;(4)会阅读和分析汽车电路图,并能拆画部分主要电路;(5)掌握汽车机械部件各个总成的机械原理及工作原理;(6)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检修,并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整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3.能力(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具备专业必须的机械、电工电子、电力电子等技术应用能力;(3)具备正确使用外语专业资料的能力;(4)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和维修诊断知识与技能;(5)掌握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知识与技能;(6)具有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六、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167·表1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表·168·七、主要课程简介(一)专业核心课程描述1.汽车电工电子技术(1)学习目标: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汽车相关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和对汽车电路进行检测的基本操作技能。
汽车修理工工作计划5篇汽车修理工工作计划精选篇1一、概述1。
专业名称及含义1。
1专业名称汽车维修1。
2专业含义本专业主要培养使用工、夹、量具、仪器表主检修设备,按工程机械设计图纸要求对汽车整车和主要总成进行维护、修理及调试、故障论断与排除的人员。
本专业涵盖的职业(工种)为汽车维修工、汽车发动机维修工、汽车底盘维修工。
2。
招生对象技工学校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或已获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嘴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高中毕业生,且身体健康,反应灵敏,无色盲、色弱。
3。
学制3。
1高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
3。
2技工学校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学制为2年。
3。
3已获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根据其工作岗位及再就业的需要,采用弹性学制,以利实施终身教育或再就业教育。
二、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汽车维修的高级技能人才(汽车维修高级工)。
三、职业能力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知汽车维修与检测的各项法规和条例,遵守汽车维修的作业规范和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和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
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能诊断、排除汽车综合故障。
能执行汽车纵合性能检测的程序、项目和技术要求及调试方法。
能进行多工位维修作业。
能组织实施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
能进行过程检验与竣工验收。
四、教学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技工教育的职业特色、行业特色、能力培养特色、技能训练特色及理实一体化的特色;努力实施行为引导教学法、确保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适应岗位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办法、教材改革、设备更新、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作业,具备高级工的技能。
本科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背景车辆工程是一门涵盖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主要研究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种车辆的设计、制造、维护和运行等技术和理论。
车辆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掌握车辆设计、制造和检测、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有一定的车辆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科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掌握车辆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
2. 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车辆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和制造。
3.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多学科交叉合作的工作环境。
4.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5. 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车辆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置本科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基础数学、物理和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
2. 车辆工程设计原理、车辆结构、车辆动力学、车辆控制等专业核心课程。
3.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工程材料、汽车工程制造等专业实践课程。
4. 车辆工程领域的专业选修课程,如车辆安全、车辆环境工程、汽车工程管理等。
5. 车辆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四、教学方法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工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
五、实践环节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工程实习和实践环节,包括校内实验教学、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设计和研究的机会,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本科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等。
汽车维修专业(高技)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汽车维修二、工种及专业代码工种代码:6060102 汽车维修工专业代码:0403—3高级工三、入学要求中专、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四、基本学制两年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汽车检修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汽车检修实践能力,在汽车售后技术服务领域、汽车运输、汽车租赁、机动车保险等行业能从事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质量评价、和汽车制造及相关企业的一线操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六、培养规格(一)综合素质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8、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遵纪守法的相关能力。
9、具有较强的汉语应用能力和一定外语听、说及阅读能力。
(二)专业知识1、具有识读简单的汽车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能力。
2、具有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诊断设备及维修辅助设备的能力。
3、具有正确识别汽车常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能力,熟悉常用材料的使用性能。
4、具有辨别主流汽车类型、品牌、级别、车辆使用信息的能力。
5、具有利用汽车专用万用表进行电路故障常规检测的能力。
6、具有规范进行发动机总成的拆装作业的能力。
7、具有汽车底盘系统各总成的拆装作业的能力。
8、具有查阅和识读汽车维修技术资料的能力。
9、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技能:1、汽车机修技能具有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的能力;具有对汽车各项使用性能检测的能力;具有车辆故障检查和判断的能力;具有对汽车的简单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中职阶段)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编码0403-4二、专业名称汽车维修三、学制与生源学制:三年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四、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汽车维修的中级技能人才。
五、职业能力与培养规格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知汽车维修与检测的各项法规和条例,遵守汽车维修的作业规范和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
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1、能开展汽车维修接待。
2、能识别和选用常用汽车运行材料。
3、能判断常见系统单项运行性故障。
4、能执行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的程序、项目和技术要求。
5、能进行单工位维修作业。
6、能实施汽车发动机和底盘一、二级维护及汽车零件修理作业。
六、资格证书要求1、考取汽车维修工中级证。
2、学生在学籍有效期内所修课程考核合格,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技工学校毕业证书。
七、专业主要教学内容机械识图与CAD、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常用材料选用、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工艺与焊接工艺、汽车构造与拆装、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安全检测、汽车维护工艺、汽车修理工艺、汽车驾驶技术等。
八、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备注:1、“26”表示集中整周教学按每周26学时计算、×2(3、4)表示该课程为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周数;2、表格中2×18表示:每周2学时×18周;3、表格中2×18,表示按照课程表,进行一体化教学(理论实操一体)周;4、可根据本校实际与地区行业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每学期学时数基本控制在520左右(第六学期顶岗实习除外)。
5、第二课堂选修课程不计入正常安排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6、转段考核课程:语文,计算机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九、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机械识图学习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图示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
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告一、专业基本信息1.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2. 专业代码:XXXX3.学制年限: 学制:3 年;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4.就业领域及岗位:适应在各类机电企业中从事机械零部件生产、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机电产品生产的组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生产的治疗检验与质量管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生产管理等岗位。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机电控制和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护、营销与管理等工作,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综合发展能力,同时具有中初级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三、人才培养要求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见表1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表表四、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结合区域和学校的实际,与企业紧密合作,构建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考核标准,分解职业能力,形成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基本能力、综合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体系。
根据能力目标,形成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和素质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三个课程模块。
并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对应的研究和开发,最终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
模式创新:1.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点专业建设,探索和实践“以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为目标” 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贯通”。
2. 积极推行校企联合。
通过与中国一汽海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金海浆纸厂、琼海玉柴机器有限公司、威隆造船有限公司、广东镇泰集团、金鹿集团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探索并完善工学一体、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汽车维修专业体化课程标准(doc 38页)汽车维修专业(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专业名称:汽车维修专业代码:0403-3、0403-4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起点三年;中级工起点两年一、培养目标(一)中级工培养目标面向汽车维修服务一线,培养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并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汽车维护和常规维修等工作任务的技能人才。
(二)高级工培养目标面向汽车维修服务一线,培养熟悉企业现场管理,能独立完成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组织完成汽车各总成大修作业等工作任务的高技能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一)中级工综合职业能力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汽车维修资料。
3.能根据汽车用户手册或维修手册,熟练进行汽车维护与常规维修作业。
4.能按照岗位工作要求,执行交接、验收等业务流程,并四、课程设置(一)一体化课程编号职业发展阶段(职业资格等级)一体化课程1中级新车检查2 汽车维护3 汽车发动机维修4 汽车底盘维修5 汽车电气维修6 汽车配件库存管理7高级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8 汽车底盘故障诊断排除9 汽车电气故障诊断排除10 汽车发动机总成大修11 汽车底盘总成大修12 汽车配件计划与采购(二)一体化课程描述课程名称1 新车检查教学安排第学期课时时间建议学时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新车在售出之前,进行车辆交付前车辆外观、性能等检查,确认新车是否符合汽车交付要求。
完成该项工作的过程是:按照制造厂家的要求,接受新车检查任务,完成车辆信息收集,准备相关的工具和表格,根据相应的表格内容,实施对应的项目检查,确认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填写表格并签字。
将完成的表格反馈给相关部门,工作过程中遵循现场工作管理规范。
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认识自己的工作环境,对整车有全面的了解,并能进行特定型号的新车交接,具体的:1.能叙述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车间管理制度、废弃物处理等规定。
2.能描述派工单中的工作任务及信息。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课证融通实践研究作者:刘冬生来源:《时代汽车》2021年第23期摘要: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1+X”证书制度,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首批参加试点的五个专业之一,为了提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X”证书考证参与率、通过率和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师资能力、实训教学场地和考核评价模式等方面融入“X”证书内容、标准、方法和手段,做到课证融通,保证教学与考证目标的一致性。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Practice Research on “1+X”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of Automobil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pecialtyLiu DongshengAbstract:In 2019,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proposes to implement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of which the automobil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fession is one of the first five majo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ilot. To improve the automobil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fessional “X” certifi cate participation rate, pass rate,and training of more compound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needs to integrate the content,standards,and methods of the “X” certificate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curriculum standards, teacher abilities, training teaching venues, a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odel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 certificates, and to ensure the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and textual research objectives.Key words:automobil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jor, 1+X certificate system,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2019年汽車运用与维修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1+X”证书制度的试点专业之一,我校也是从2019年被海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实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两所中职学校之一,从2019年至今已经实施了4批次的“X”证书考评,考评的“X”证书有“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汽车转向悬架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汽车车身漆面养护与涂装喷漆技术”和“汽车车身钣金修与车架调校技术”5个初级证书,共有504人次参加了“X”证书试考评,平均通过率为96.7%。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X证书制度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析彭桂枝1 范祖庆1 张启森21.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江苏省江阴市 214405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汽车工程分院科研处 江苏省江阴市 214153摘 要: 1+X 证书制度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飞速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分析1+X 证书制度是的内涵,直视目前的现状,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探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能为高职1+X 证书制度实施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高职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件,要求职业教育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
响应教育部等四部门要求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确定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领域做起。
从此“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就拉开了序幕,这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和主旨,也是重大创新。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首批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于2019年4月17日公布,《通知》正式确立了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在内的6个首批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对接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工作,多渠道全方位的进行高职教育的改革,成为新时期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的新模式。
1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内涵1+X证书是指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简称为1,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为X,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生产一线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国营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或个体从事汽车商务、车辆使用、维护、修理等操作、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1. 掌握语文、数学、物理、外语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掌握读图和制图的基本知识。
4. 掌握汽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5. 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机械基础知识。
6. 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在本专业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7. 掌握汽车的构造、性能、使用、维护、修理、检测、技术管理及交通安全等有关理论知识。
8. 掌握一到两个专门化。
(二) 能力结构与要求1. 具有读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零件检测的能力。
2. 具有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3. 学习一门外语,借助工具书能阅读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一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
4. 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
5.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6. 具有汽车维修及汽车驾驶技能,并考取汽车维修工等级证。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 理论教学1. 必修课文化基础课(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0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武汉市交通学校
2017级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082500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向汽车后市场机电维修领域或汽车服务等相关领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了解本专业职业岗位要求、企业生产过程,具有汽车维护、汽车零部件更换和总成修理、典型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岗位)面向与职业资格证书
六、人才培养规格
(一)职业素养
1.具有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2.具有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精神,以企业利益、客户利益至上的责任心;
3.明确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充分认识未来职业涉及领域,形成正确合适的自我期望值,正确的择业观念,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具有初步创业的知识和能力;
4.具有6S管理知识,能安全文明生产和作业;
5.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壮的体格和良好的体能,充沛的活力、有适应从事未来职业需要的身体素质;
6.具备积极探索专业知识的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以及勤于思考的习惯;
7.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汽车维修等法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
1.知识结构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
(2)了解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
(3)掌握英语、计算机基础知识;
(4)知晓机械识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常用材料等专业基础知识;
(5)理解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维护、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使用等专业知识;
(6)知晓现代企业管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汽车运输、配件、现代汽车新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英文专业资料阅读基本能力;
(2)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及专业软件应用的基本能力;
(3)具备运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等专业基础知识,分析汽车机械构造的基本能力;
(4)具有解决汽车机械故障、电控系统故障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6)具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获取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7)具有从事汽车运用和检修的能力;
(8)具有在企业基层管理的基本能力。
七、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进校前个4学期进行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即选修课程的学习。
到第5学期按定向班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跟岗实习;第6学习期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八、主要续接专业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本科:车辆工程专业
九、课程体系结构
4
十、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6
7
8
9
10
(二)专业核心课程
十、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安排(一)课时比例
十一、课程设备与学时分配表
21
22
23
24
十二、毕业条件
满足以下条件的学生准予毕业:
(1)修满126个学分;
(2)取得汽车维修工等级证;
(3)无记过等违纪处分记录。
十三、教学实施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程目的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努力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其课程教学目标要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确立,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点和知识需要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调整,规避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现象,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概念、抽象理论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合理,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实践尝试淡化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接线,增强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效果。
(二)专业核心课程
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主,采用项目教学,可结合情境、案例、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法,促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中,以达到激励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目的。
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注重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直接对接“品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求,根据企业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根据企业课程标准及要求来培养学生专门化能力并渗透企业文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四)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专业技能课程的横向拓展,多以实验课程为主,多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角色扮演、案例等教学方法。
选修课程主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意在培养学生兴趣,拓展其专业能力,扩展学生就业途径和就业领域。
十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方式
以企业调研为基础,根据企业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活动教学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二)评价方式
结合现代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要求,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企业共同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考试标准。
构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过程,凸显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为主要价值取向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过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按照国家统一的考试标准及评价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最终的教学考试。
2.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
(1)理实一体化课程
总评成绩=实践总评*30%+平时总评*50%+结业考试*20%
平时成绩按照作业40%、态度20%、情景问答10%、测试20%、实习报告10%的比例和计算得出;
实践总评以实习项目或任务为单元,按每个项目学生自评的30%+学生互评的30%+教师评价的40%组成该项目实践成绩,课程实践总评成绩为累加各项目实践成绩,取其平均值作为本课程学生实践的最终成绩。
如涉及到第三方参与评价(企业或鉴定机构),第三方抽取实践课题,其实践成绩通常由抽取实践课题中学生自评的10%+互评的10%+教师的30%+企业的50%组成。
(2)理论课程
考试评价方式由平时总评和期末考试组成,其总成绩权重分别60%和40%;平时总评由作业、学习态度、测验、实习报告,所占比例分别为40%、10%、10%、40%;期末考试成绩以学期末理论考试为依据。
(3)实践课程
总成绩由考试性评价和平时总评两部分组成各占总比例的50%,其平时总评成绩由30%的作业成绩、20%的学习态度(含6S管理)、20%的课题测验成绩和30%实习报
告成绩组成。
十五、实施保障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室(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主要实训室(中心)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维护、汽车检测技术等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二)校外主要实训室基地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外顶岗实习企业有近50家,企业类型主要是以武汉地区的一些修理厂、4S店为主为学生提供汽车机电维修、汽车前台接待等实习和就业岗位。
在这些实训基地中,不乏一些外资、合资的知名汽车制造、维修企业,其中合作时间较长、市场效应较好且带有就业性质的企业有: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合作企业一览表
十六、专业师资
(一)专业专任教师的要求
1.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专业领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获得本专业相关工种中级以上职业资格;
4.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5.具有“双师”素质,能独立承担1-3门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6.具有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能力。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一览表
1.通过教学培训,具备教学能力;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3.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技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实训教学指导任务,具有实训设备维护维修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4.具备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双师”素质;
5.能独立承担1-3门实训课程的实训指导工作,独立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
6.具有指导学生参加专业领域的技能大赛的能力。
(三)校外企业兼职教师的要求
1.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力资源主管、生产技术主管、技术开发人员、一线生产技术骨干;
2.具有3年以上的企业工作年限,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或实训指导工作;
4.热心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企业兼职教师一览表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