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3 比较与分类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14
《总复习》精品教案单元说明: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四个小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建议如下:1.要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与代数【课题名称】第1课时数与代数【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1页~8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1”的含义,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使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体会对应的思想。
3.使学生领悟基数(表示几个)和序数(表示第几)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教学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的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品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师: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呢?预设:①0~10各数的认识②10以内数的加减③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一下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数与代数)【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总结对于数有哪些认识,从而过渡到新课题,数与代数,以及数的相关知识的整理。
二、知识梳理知识点一:0~10各数的认识1.数的认识(1)数不同物体的数量时,要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将物体分类;再用点数法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有几个。
(2)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3)在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就是第几个。
2.回顾与交流师:(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举例说一说,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加减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计量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 加减法:100以内加减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几何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
4. 时间和计量: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的关系,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认识人民币,掌握元、角、分的换算。
5.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几何图形的识别,时间和计量单位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运用,时间计算和人民币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课件、挂图、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或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入复习内容。
2. 复习:按教材顺序,逐一复习所学知识,可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方式进行。
3. 巩固: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和指导。
4. 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总复习(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分阶段展示板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4.1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
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合作进行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通过学习学生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有进一步的体会,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4.2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4、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具准备:PPT。
第三单元整理与分类单元说明:本单元知识点由“整理房间”与“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组成的。
本单元开展的分类活动十分简单,仅要求学生把一些原来无序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但却渗透着分类思想的启蒙教学,它对学生后续认识数、发现数的特征、认识图形的特征及正确认识统计图都有重要的迁移作用。
建议如下:1.整理与分类在“整理房间”的情境活动中,主要通过学生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体会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在“一起来分类”的情境活动中,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分类的思想,同时又引出了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情境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设计各种具体的活动,如整理书包、整理书柜、整理房间等,使学生逐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
2.关于复习。
复习时要放手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逐一归纳回顾本单元知识点。
按照先梳理知识点,再进行相应的练习的方法进行。
此外,要注意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当中,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意识。
3.1整理房间【课题名称】第1课时整理房间【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3页~44页。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一定的标准将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3.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与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房间”的故事情境,体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房间的习惯。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品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我的家是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小家,这是我的房间。
我喜欢我的房间,你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交流自己的家的样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的小家整理得井井有条吧!(板书:整理房间)【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创设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整理房间的课题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