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本文概述《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文旨在全面解析中国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污染状况,并探讨可能的环境影响。
重金属,如铅、汞、铬、砷等,因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毒害作用,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农田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重金属含量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包括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污染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还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农产品质量以及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农田土壤污染方面,由于其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近年来,中国学者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许多学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南方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还受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其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等。
铅锌采选行业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防治技术作者:金德辉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4期摘要:通过对江西省铅锌采选企业废水、废气及废渣重金属污染防控水平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对策和建议。
针对不同企业开展尾矿资源的调研工作,鼓励采用先进的选矿和回用工艺,从技术、经济上选择合理废渣综合利用途径。
关键词:铅锌采选;重金属;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185-02前言由于铅锌矿采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地下一定深度的矿物暴露于地表环境,致使矿物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发生改变,将其中的重金属等有毒元素释放到环境中并得到富集,严重时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
江西省属于全国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省份,铅锌采选企业存在点多面广、规模小、装备落后,治污水平不高等问题,加剧了区域重金属污染风险。
一、江西省铅锌矿资源及其企业分布铅锌矿是江西省优势矿产,全省可划分20个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和17个预测区,预测铅锌矿产资源量分别为355万吨和438万吨。
截至2013年年底,江西省共发现铅锌矿产地38处,其中大型锌矿矿床3个,中型5个,小型28个,共探明铅锌储量分别为211.6万吨和270.7万吨,保有储量分别为172.4万吨和235.9万吨。
2013年全省共有铅锌采选企业20家,存在采富弃贫、资源浪费和环境监管困难等现象。
从资源环境禀赋看,具有适当发展有色金属采选业的条件;从生产工艺上看,均采用坑采、浮磨工艺,规模较小,设计生产规模在100~50 000t/a之间,80%的企业实际生产规模小于设计生产规模的50%,甚至不到设计产能的20%,部分企业存在工况不稳定、企业内部环保组织力量和机构欠缺,环保设施无法保证正常运行,产业整合升级条件不足、结构调整及污染治理难度大等问题。
部分铅锌采选企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纳税大户,不易落实关停、淘汰政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
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的特征及来源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气降水中的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因此,深入了解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的特征及来源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气降水中的重金属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重金属在城市地区的降雨中浓度往往高于农村地区。
这是由于城市地区工业、交通和生活废气的排放造成的。
此外,重金属在降雨过程中也会受到一系列气象因素的影响,如风向、温度和湿度等。
因此,不同季节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的含量有很大差异。
其次,大气降水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人类活动中的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重金属,进而进入大气中。
例如,焚烧燃煤的发电厂和钢铁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会使大气中的重金属含量升高。
此外,冶炼、制造和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也会释放出重金属污染。
与此同时,自然过程如火山喷发、风化和沉积等也会导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上升。
再次,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进行。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测定降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形态和空间分布来揭示其来源。
例如,重金属存在于大气颗粒物中的比例较高,表明它们主要来自于空气悬浮颗粒物的沉降。
而同位素示踪则可以通过分析重金属同位素的比例来推断其来源。
不同来源的重金属同位素比例存在差异,可以利用这个特征来判断重金属的来源。
最后,为了减少大气降水中重金属污染,我们可以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减少重金属的排放。
工业企业可以加强治理设施的建设,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气和废水中重金属的排放量。
此外,交通运输部门可以鼓励使用环保汽车,控制汽车尾气污染。
个体和家庭也应加强环保意识,减少使用化学品和有毒材料。
综上所述,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的特征和来源对环境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和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重金属污染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
《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与区域扩散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其城市发展速度迅速,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大气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凸显。
为了深入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并预测其区域扩散趋势,本文综合实地调查与模型分析,力求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二、成都市中心城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1. 污染现状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大气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
其中,铅(Pb)、铬(Cr)、镉(Cd)等重金属元素尤为突出。
这些重金属元素不仅在空气中悬浮,更被人体吸收后,会对健康产生极大危害。
2. 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连续监测与采样分析,我们发现市中心的工业区及交通干道附近的重金属浓度较高,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特征。
尤其是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某些区域,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3.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大气重金属污染的因素众多,包括气象条件、工业布局、交通状况等。
其中,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逆温等会加剧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的积累。
而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及交通拥堵也会使重金属污染问题加剧。
三、区域扩散预测1. 扩散模型选择本文采用大气扩散模型(如高斯模型)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大气重金属进行扩散预测。
该模型能够根据气象条件、污染源强度等因素,预测污染物在区域内的扩散趋势。
2. 模型参数设定在模型参数设定中,我们综合考虑了成都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污染源类型等实际因素。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确定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3. 预测结果与分析根据模型预测结果,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大气重金属存在向周边区域扩散的趋势。
其中,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是扩散的主要方向。
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范围会更广,对周边城市也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大气重金属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排放标准,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重金属废水污染特征及其危害重金属废水来源:重金属废水来源于有色金属生产、电镀、采矿、化工等部门,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废石场淋浸水、选矿厂尾矿排水、有色金属冶炼厂除尘排水、有色金属加工厂酸洗水、电镀厂镀件洗涤水、钢铁厂酸洗排水等。
废水屮重金属离子的种类、含量及* 其存在形态随生产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重金属废水(如含镉、铅、砷、汞、铬)是一类对环境污染最严重和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
大多数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易于被水中悬浮颗粒所吸附而沉淀于水底的沉积层中,长期污染水体。
某些重金属及其化合物能在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体内以及农作物组织内富集、累积并参与生物圈循环。
常见的重金属及其危害性如下:铬(chromium,Cr)在环境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价态(Crdll)和Cr(VI)),其中,CKVI)的毒性比(Mill)高约100倍,CKVI)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致癌变、致畸变、致突变作用,如可以诱发肺癌和鼻咽癌,此外,铬还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可以引起皮炎、湿疹、气管炎和鼻炎。
由于铬的毒性强,且不易被微生物分解,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水溶性Cr(VI)已被列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8种化学物质之一,是国际公认的3种致癌金属物之一。
世界各国普遍把铬污染列为重点防治对象,并且对铬的饮用卫生标准有严格的规定,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都在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铬的最高允许浓度(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 MCL)为0. 05mg/L。
镉(cadmium,Cd)是一种有毒物质,进人人体后的镉主要分布于胃、肝、胰腺和甲状腺内,其次是胆囊和骨骼中,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还可导致骨质疏松和软化。
镉的排出速度很慢,人肾皮质镉的生物学半衰期是10~30年。
长期饮水和从食物中摄取含镉物质,可引起慢性镉中毒。
最典型的例子是发生在日本的富山省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由于镉代替了骨骼中的钙而使骨质变软,患者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最后发生废用性萎缩、并发性肾衰竭而死亡。
论城市灰尘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城市灰尘中存在着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城市灰尘中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研究城市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市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与城市规划及土地利用有关。
研究发现,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施用农药等。
而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布局决定了城市内部各种活动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了重金属的排放和污染程度。
例如,重工业聚集的区域通常会出现较高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而居住区和商业区则相对较低。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过程中,应注重控制重金属污染源的分布,降低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其次,城市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与城市功能区划和人口密度有关。
城市功能区划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和功能需求,将城市划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
不同功能区的人口密度和活动特点不同,从而造成了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变异。
一般来说,住宅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且活动频繁,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高;而工业区和商业区由于活动频繁,但人口密度较低,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相对较低。
因此,城市功能区划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将导致城市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差异。
另外,城市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还与周边环境因素有关。
周边环境包括了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附近有河流、湖泊或湿地等水域的地区,重金属污染物可能会在水环境中累积并进一步污染环境。
此外,城市中的绿化覆盖率、地表水排放、大气污染等也会对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城市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需要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
最后,城市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还与气象条件有关。
研究发现,气象条件对重金属污染的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风向和风速决定了重金属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和浓度。
此外,温度、湿度和降水等也会影响重金属污染物的稳定性和迁移方式。
241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我国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张宝强1,2,3,4(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不同类型污染物严重超过了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对人类的生活、生存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基于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情况,本文深度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为重金属的修复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5-0241-2收稿日期:2019-05作者简介: 张宝强,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界的重金属主要分布在自然界的大气、水体以及土壤中。
大气中重金属的浓度已成为评判大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重金属污染会愈发严重。
大气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呼吸途径直接进入人体,二是重金属颗粒物以迁移扩散的形式在植物叶片中富集,从而通过沉降作用转移到地表土壤以及地表的水体,对地表土壤以及地表水体形成了二次污染,经过长时间的生物化学作用后进入到动植物体内,最终进入人的身体[1]。
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各种形式进入水体内,经过长期的积累,水体中所含有的重金属会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水体中的水质受到极大的影响[2]。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土壤环境中存在较大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对我国土壤的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3]。
因此,当前的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亟待整治解决,早日恢复生态健康。
1 大气重金属大气重金属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依靠自身的重力因素自然降落的颗粒物所导致,其所含重金属元素浓度随着季节和时间的改变呈规律性的变化;由于空间的差异导致大气颗粒物的排放量会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影响其暴露水平;大气颗粒物重金属中所含化学形态不同,影响着其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化学活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气中所含重金属可能产生的毒害效应;不同的粒径决定着大气颗粒物在空气中的含量,粗粒径的颗粒物含量明显不及细粒径的,大气颗粒物的75﹪~90﹪为细颗粒物。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及治理措施摘要: 重金属污染治理问题是我国环境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头等大事,以成为了国家环境保护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特点及危害,针对重金属污染对城镇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治理措施和农业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
供业界人士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来源;特点及危害;修复;治理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重金属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但重金属行业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一些铅、汞、镉、钴、砷等重金属通过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来污染环境,且具有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性高、难以被降解等特点,导致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呈现恶化的趋势,并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寻找合理有效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和修复措施来解决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保证重金属行业的健康发展。
1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各相关行业重金属危险废物产生量最大的为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占总产生量的60.3%,其次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占总产生量的28.4%。
铅、镉、铬、汞、砷作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其重点防控行业有:①有色金属冶炼和含铅蓄电池制造业是主要的涉铅行业。
其中有色金属冶炼铅尘产生量占铅尘产生总量的36.6%,电池制造铅尘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63.4%;②废气中的镉主要由常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产生;③皮革鞣制加工行业是废水中总铬产生及排放的主要行业,金属表面处理业是废水中六价铬产生及排放的主要行业。
金属表面处理行业铬产生量占67.9%,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铬产生量占32.1%;④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是废水中汞和砷产生及排放的主要行业。
2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及危害重金属污染是通过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来污染环境的,其主要特点为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性高、难以被降解。
随着农业集约化生产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重金属通过污水灌溉、大气烟尘沉降、垃圾填埋处理等途径进入土壤和水体。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及污染特征分析摘要阐述了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类型及迁移性质,介绍了重金属迁移规律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污染特征。
关键词重金属;水体;存在形态;迁移规律;污染特征1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1.1存在形态的类型要分析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首先就要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以何种形式存在以及各存在形态之间的关系,对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也不例外。
汤鸿霄提出“所谓形态,实际上包括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4个方面,有可能表现出来不同的生物毒性和环境行为”,这里所分析的存在形态主要指重金属在水体中的结合态。
水体中重金属存在形态可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即用0.45μm滤膜过滤水样,滤水中的为溶解态(溶解于水中),原水样中未过滤的为颗粒态(包括存在于悬移质中的悬移态及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的沉积态)。
用Tessier等[1]提出的逐级化学提取法又可将颗粒态重金属继续划分为以下5种存在形态:一是可交换态,指吸附在悬浮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有机质或铁锰氢氧物等表面上的重金属;二是碳酸盐结合态,指结合在碳酸盐沉淀上的重金属;三是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指水体中重金属与水合氧化铁、氧化锰生成结合的部分;四是有机硫化物和硫化物结合态,指颗粒物中的重金属以不同形式进入或包括在有机颗粒上,同有机质发生螯合或生成硫化物;五是残渣态,指重金属存在于石英、黏土、矿物等结晶矿物晶格中的部分。
1.2迁移性质不同存在形态的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性质不同。
溶解态重金属对人类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是人们判断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常用依据之一。
颗粒态重金属组成复杂,其形态性质各不相同。
可交换态是最不稳定的,只要环境条件变化,极易溶解于水或被其他极性较强的离子交换,是影响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酸盐结合态在环境变化,特别是pH值变化时最易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铁锰水合氧化物结合态在环境变化时也会部分释放;有机硫化物和硫化物结合态不易被生物吸收,利用较稳定;残渣态最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释放到水体中。
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价。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我们分析了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并探讨了评价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展示了实际情况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在我们总结了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本研究旨在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评价方法,案例分析,未来研究方向,影响,建议,措施,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金属污染是当前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垃圾填埋、化肥农药以及交通尾气等生活和生产活动所排放的重金属已经严重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
重金属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残留性和生物富集性,一旦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不仅会对植物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环境介质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于土壤和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影响的关联性研究相对较少。
有必要开展土壤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研究,深入探讨重金属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行为规律及相互作用,为有效治理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方法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全面了解重金属污染的状况,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探讨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以揭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实现以下目标:深入了解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分布规律,为未来的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探讨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为环境监测提供指导;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为相关行业提供实用建议;最终,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表聚性特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残留于土壤耕层,很少向土壤的下层
移动。
这是由于土壤中存在着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它们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和螯合能力,限制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
工业来源:工业能源大都以煤、石油类为主,它们是环境中汞、铅、镉、铬、
砷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在采矿、选矿、冶炼、锻造、加工、运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污染。
排放的废水、废渣等直接进入水体及土壤中,废气中的重金属经沉降也进入土壤等环境中,从而使得环境中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
农业来源:在农业生产中,污水灌溉、农药、劣质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是重
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
以磷肥为例,生产磷肥的磷矿石成分复杂,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如锌、铬、镍、铜、镉、铅等,因此如不合理的使用,劣质化肥中的重金属杂质会直接导致土壤被污染。
城市来源:城市日益变成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污染过程主要包括污
水处理中产生污泥的堆放、垃圾渗滤液的泄漏、含铅汽油的使用以及汽车交通等。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者灌溉,会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城市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灰及堆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中的重金属通常也会严重超标。
含铅汽油的燃烧是城市铅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汽车轮胎添加剂中使用的锌也导致城市土壤的锌污染。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标准参
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单项污染
指数计算公式为
Pip =Ci/Sip
式中:
Pip :土壤中污染物i 的单项污染指数;
Ci :调查点位土壤中污染物i 的实测浓度:
Sip :污染物i 的评价标准值。
根据Pip 的大小, 可将土壤污染程度划分为
五级: Pip ≤1 Ⅰ级,无污染;1 < Pip ≤2 Ⅱ级,轻微
污染;2 < Pip ≤3 Ⅲ级,轻度污染;3 < Pip ≤5 Ⅳ
级,中度污染; Pip > 5 Ⅴ级,重度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