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P系统的西方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3.94 KB
- 文档页数:2
全球价值链下提高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探讨作者:洪途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9期摘要:现今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各国在国际的分工地位。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深入剖析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国际分工本质的不公平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同时,以e-WTP贸易区的构建为例,说明抓住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机遇,对我国打破这种不公平现状,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地位;跨境电商的发展;e-WTP的构建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29.0201 相关文献综述对于我国国际分工地位低的原因,众多学者观点一致,认为主要是我国发展加工制造业所造成。
谢思燕、陈利晓(2018)提出国际分工地位是由一国产品贸易增加值决定,而不是贸易总量,并指出我国发展加工产品,贸易增加值低。
唐运(2019)也提到由于传统发展模式,廉价丰裕的社会劳动力是我国制造业基础,这使我国主要集中在加工和装配阶段,产品主要是从组装、加工等手续费中获利,附加值低。
对于如何转型升级制造业,提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Humphrey,J.&Schmitz,H.(2002)、Poon,T.(2004)指出,要加大对生产型制造业技术的投入,通过创造新产品,升级制造业。
Azmeh,S.&Nadvi,K.(2014)认为,对于当前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国内的企业应该参与有更多功能价值链上其他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低端加工制造业。
我国学者李国鹏、王绍媛(2018)指出,随着跨境电商的推广,网络化制造对推动产业升级也有帮助。
本文以探讨当前资本主义主导下国际分工的不公平对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并且从跨境电商角度,分析如何打破这种不公平现状,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提高我国国际分工地位。
2 全球价值链下国际分工的不公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对全球价值链这一概念做出了如下的定义:全球价值链是指为了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
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随着经济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实践需求的增加,实验教学逐渐被引入经济学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过去几十年中,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学教育的革新。
随着全球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换代,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之一。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更具竞争力的经济学人才。
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其背景介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来源和发展轨迹,为后续内容的探究和研究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经济学知识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模拟实验或经济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达成共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实验教学往往存在多种解决方案,学生需要进行思辨和选择,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2. 正文2.1 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定义是指通过模拟真实经济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经济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方式。
【摘要】《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学科的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经济思维以及思考、理解并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课程的培养目标与OBE 理念较为一致。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
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基于OBE 理念的《西方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OBE;翻转课堂;西方经济学一、引言《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学科的入门课程,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学生通过对这些理论内容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对现实经济社会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当前,《西方经济学》的授课方式仍然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不注重,同时,这也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对所遇问题的科学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解决能力,成为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目标。
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以OBE 理念为导向,通过课堂翻转的方式授课,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加强对学生应用、分析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能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理念概述1.OBE 理念OBE,即成果/需求/目标导向教育,英文全称为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Spady 于1981年提出的理念,目前是英美等国家主要应用的教育理念。
该理念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成果为目标导向,授课之前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获得能力。
因此,与现在的教学方式相比,OBE 理念无论是对于授课过程中,还是课前备课、课后教学反思的模式都是巨大的突破。
OBE 理念以学生最终能力作为评价标准,将导致西方经济学的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做出相应的改变。
2.翻转课堂设计理念翻转课堂是通过学生在非上课时间,自主获取课程相关的知识及内容。
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研究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中,价值理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经济学家们通过分析和研究价值的产生、交换和分配等过程,试图解释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并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理论建模。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研究,并解析其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和理论框架。
一、劳动价值论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是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力的使用量和时间来决定的,并且价值是通过劳动力的交换来实现的。
1.2 劳动价值论的批评然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尤其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如杰文斯和门格尔等人,认为劳动并不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唯一因素。
除了劳动时间外,市场需求、稀缺性、个人感知等因素也会影响商品的价值。
二、边际效用理论2.1 杰文斯的边际效用理论杰文斯是边际效用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根据消费者对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的。
换句话说,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和满足程度。
2.2 边际效用理论的发展边际效用理论随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其他经济学家,如巴斯托、帕累托等,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曲线等概念,进一步解释了个体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变化。
三、主观价值理论3.1 门格尔的主观价值理论门格尔是主观价值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费者主观评估所决定的。
根据主观价值理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和满足程度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
3.2 主观价值理论的发展主观价值理论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扩展和细化。
其他经济学家,如卢森堡、邓宁等,提出了边际效用边际成本平衡和心理价值等概念,进一步推进了主观价值理论的研究。
四、比较优势理论4.1 里卡多的比较优势理论里卡多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不仅受到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影响,还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资源分布的差异影响。
西方经济学实验(课件)(多场合应用)西方经济学实验(课件)一、引言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之一。
然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使得许多经济学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
为了更好地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实验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二、西方经济学实验的基本概念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指通过模拟市场经济环境,设计出符合实验目的的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环境、实验时间和实验数据等因素。
2.实验实施:实验实施是指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实验评估:实验评估是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实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西方经济学实验的方法1.计算机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实验验证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模拟各种市场环境,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实验验证,具有操作简单、实验结果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2.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指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实验验证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控制实验环境,减少外部干扰,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现场实验:现场实验是指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实验验证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检验经济学理论在实际市场环境中的适用性,但实验结果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实验难度较高。
四、西方经济学实验的应用西方经济学实验在经济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下面以几个常见的实验为例,介绍西方经济学实验的应用。
1.供需实验:供需实验是指通过模拟市场经济环境,研究商品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供需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商品价格和数量,观察市场供需变化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供需理论。
2.拍卖实验:拍卖实验是指通过模拟拍卖市场环境,研究拍卖机制对市场价格和成交量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一个文献述评
胡健;董春诗
【期刊名称】《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19)005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主流学说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总结了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从静态比较优势到动态比较优势的基本转向,最后讨论了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总页数】5页(P5-9)
【作者】胡健;董春诗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陕西,西安,710061;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相关文献】
1.MIS领域应用媒介丰富度理论研究的文献述评 [J], 朱梦茜;颜祥林;袁勤俭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文献述评 [J], 庞永健
3.关于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理论研究的文献述评 [J], 张黎鸣;李张琼;何继宏
4.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实证研究——中外柑橘国际竞争力的文献述评 [J], 何劲
5.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理论研究:一个文献述评 [J], 杨照东;史智宇;王劲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