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
- 格式:doc
- 大小:592.50 KB
- 文档页数:3
贵阳市艾滋病哨点人群HIV、HCV、TP检测及结果分析目的了解贵阳市男男同性行为者(MSM)、吸毒者(DUS)、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STD)、孕产妇(PRG)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为相应疾病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贵阳市2015—2017年艾滋病哨点人群共有4 296人进行HIV抗体、HCV抗体、TP抗体初筛和复检,使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B)进行HIV确证,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2015—2017年HIV、HCV、TP总感染人数分别为197人、550人、317人,感染率分别为4.59%、12.80%、7.38%;MSM、DUS、STD、TP的HIV感染率分别为24.11%、0.58%、0.41%、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CV感染率分别为0.40%、44.56%、0.7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TP感染率分别为13.77%、14.96%、2.2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贵阳市HIV感染率最高的是男男同性行为者,HCV和TP感染率最高的是吸毒者,在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中要加大对男男同性行为者和吸毒者的监测。
标签: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螺旋体;哨点人群自从美国1981年在男同性恋人群中报告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1],全世界每年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逐年上升,艾滋病(HIV/AIDS)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
贵阳市自1994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至2017年9月30号,累计存活HIV/AIDS 4 350例,累计死亡643例,合计4 993例。
艾滋病哨点监测是AIDS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来源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哨点检测MSM、DUS、STD、PRG样本。
塑堕匿堂迨堑;!!!笙!旦箜!!鲞箜!型里堡!坚型!生!y!!:!!!堕!:!!坚!!:!!!!‘315・458),胶州市为7.75%(10/129),即墨市为3.62%(8/221),黄岛区为o.oO%(o/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1,P>O.05)。
表2青岛市部分监测点2000~2004年鼠密度与鼠带毒监测情况200011702238200168981592002105171292003331043200420204249室内鼠密度为2.12%(628/29574),其中捕褐家鼠289只(占46.02%),小家鼠259只(占41.24%),黑线姬鼠58只(占9.24%),其他22只(占3.50%);检出带毒鼠30只,阳性率为4.78%,褐家鼠和小家鼠阳性率分别为6.92%(20/289)和3.86%(10/259)。
野外鼠密度为o.85%(190/22427),其中黑线姬鼠95只(占50.00%),褐家鼠31只(占16.32%),小家鼠24只(占12.63%),其他40只(占21.05%);检出带毒鼠12只,阳性率为6.32%,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的阳性率分别为7.37%(7/95)、9.68%(3/31)和8.33%(2/24)。
室内与野外鼠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o.7l,P>O.05)。
3讨论青岛市自1974年10月在胶南发现首例HFRS后,疫区由南向北不断扩大。
上世纪70年代,主要发生于胶南和黄岛,至80年代初期所有县(区)出现疫情。
80和90年代分别出现一次大的流行高峰,1986年和1999年为高峰年,发病率分别达到33.34/lo万和14.28/10万。
自2000年以来,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监测表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只出现秋冬季高峰,之后出现春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但以秋冬季高峰为主。
2000年以来,两峰发病数量非常接近,说明疫源地已演变为家鼠型和姬鼠型发病持平的混合型,这与近年来全省以家鼠型为主的特点不同[2]。
凉山州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正文:---------------------------------------------------------------------------------------------------------------------------------------------------- 凉山州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令(第24号)《凉山州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8年6月12日经九届州人民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州长:张支铁二○○八年七月十七日凉山州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保障公民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凉山州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2006年-2010年)》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凉山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凉山州行政区域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三条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组织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定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规划,安排落实艾滋病防治经费和编制,责成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
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
州及县市、乡、村、组、户(县市街道办、社区)实行艾滋病防治目标管理,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第五条县市及县市以上人民政府应成立由卫生、发改、财政、公安、宣传、教育、人口和计生委、民政、交通、旅游、文化广电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成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本辖区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艾滋病防治工作规划的实施、管理和监督。
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负责实施辖区内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进行艾滋病监测和检测、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医学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广州地区吸毒戒毒人群梅毒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戴向农;何婉苹;汤少开;庄锦填;梁容娇;叶兴东【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广州地区吸毒戒毒人群梅毒感染现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便加强对该人群梅毒防治工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组织广州地区吸毒和强制戒毒人员、社区美沙酮门诊戒毒人员,进行面对面健康教育,知情同意后填写结构式问卷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及性行为学信息,采集血液,用TRUST和(或)TPPA检测梅毒抗体,SPSS 17.0分析资料.结果:共调查吸毒戒毒人员473例,发现梅毒感染者41例,梅毒感染率8.7%,梅毒知识知晓率为38.1%.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2.49、95%CI(1.03~6.05)]、职业分布[OR=3.41,95%CI(1.32~8.89)]、偶尔使用安全套[OR=23.24,95%CI(8.90~60.81)]以及共用针具[OR=6.20,95%CI(3.37~11.49)]等4个因素与感染梅毒有关.多因素分析则发现性别、职业分布、安全套使用频率、吸毒方式以及吸毒年限5个因素与梅毒感染相关.结论:广州地区吸毒戒毒人群感染梅毒普遍,感染梅毒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吸毒方式等有关,需要结合实际开展梅毒防治工作.【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8(025)004【总页数】5页(P235-239)【关键词】梅毒;流行;吸毒;危险因素【作者】戴向农;何婉苹;汤少开;庄锦填;梁容娇;叶兴东【作者单位】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广东广州 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预防保健科,广东广州 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预防保健科,广东广州 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预防保健科,广东广州 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预防保健科,广东广州 510095;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广东广州 5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9.1梅毒(syphilis)是由于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性传播感染疾病,在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发病率仅次于结核和肝炎,居第三位[1],梅毒对患者及其性伴的健康可造成严重威胁。
XXX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汇报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艾滋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从2003年开始,全国开展了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
我区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从XXX开诊至今已8个月。
今天,我受XXX美沙酮工作组的委托,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同志汇报我区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
一、我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设立的背景(一)吸毒人群艾滋病的高感染率加剧了艾滋病的流行当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达70万,已经进入了广泛流行期,其主要特点就是艾滋病感染者以吸毒人员为主。
根据艾滋病的流行规律,一旦吸毒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达到5%的关口,将导致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爆发和流行,再由吸毒高危人群向一般普通人群蔓延。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将极为被动和艰难,党和政府确定的到2010年将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控制在150万内的目标将不能实现。
吸毒与艾滋病是一对孪生姐妹,吸毒人员感染者占艾滋病感染者的40%,对吸毒人员的艾滋病干预成功与否是艾滋病能否有效控制的关键之一。
根据2007年公安部登记资料,全国现有吸毒人员约75万,其中约70%为海洛因成瘾者。
同时,禁毒防艾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吸毒人群合并HIV(艾滋病病毒)、HBV(乙肝)、HCV(丙肝)等疾病的数量明显上升:二是吸毒人群合并肺结核及其它感染性疾病增多,三是吸毒人群性病增多,四是吸毒人群犯罪率升高,五是吸毒者的家庭和社会功能丧失,六是戒毒所面临不少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等问题。
这些充分地说明了吸毒与艾滋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全社会共同面对。
XXX于2002年首次检出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两例。
以后发现数逐年增多,特别是2005年以来更加明显,现达152例。
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血液、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在我区已经全部存在,而血液传播主要就是通过吸毒人群共用针管的方式传播,而有在册本地籍吸毒人员168人,其中感染者9例,艾滋病死亡2例,感染率5.36%。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9.26•【字号】合政办[2006]59号•【施行日期】2006.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合政办〔2006〕5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合肥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9-2010年)》(皖政〔1999〕18号),推动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减缓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皖政办〔2006〕41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合肥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一、工作原则(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三)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五)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督。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危害。
(二)具体目标和工作指标到2007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科室,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艾滋病初筛实验室。
本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目的分析戒毒所的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情况,为戒毒所对吸毒人员进行防病毒感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控制及减少吸毒人群病毒感染的情况。
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随机择取本市戒毒所吸毒人员290例,对这290例吸毒人员进行血检,分析吸毒人员的HIV、HCV、HBV、TP的感染情况。
结果这290例吸毒人员中有235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了HIV、HCV、HBV、TP,占比为81.03%,这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接着是HIV的感染率。
结论目前,我市吸毒人员感染HIV、HCV、HBV、TP的形势较为严峻,感染率最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病毒感染会加重吸毒人员的机体功能衰退,因此戒毒所应该加强行为干预与宣传教育,实施有效措施对现状进行控制与改善。
标签: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近些年来,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呈现快速、持续增长的态势[1],并且具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有大于70%的患者均是因通过静脉注射毒品而导致感染[2]。
此次研究主要分析本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丙肝)病毒、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戒毒所吸毒人员的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随机择取本市某戒毒所吸毒人员290例,这290例吸毒人员中有女性吸毒人员90例,而男性则有200例。
吸毒人员的年龄在20~59岁,其平均的年龄为(34.43±10.36)岁。
1.2方法首先,对这290例吸毒人员分别抽取4 ml的静脉血行血清分离。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吸毒人员进行检测,试剂盒来自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酶标仪来自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K201酶标仪进行检测操作。
都匀市吸毒人群HIV、HCV、梅毒检测结果分析目的探讨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及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为有效防治毒品引起的相关传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强制戒毒所内新羁押的402位男性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取其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HIV、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
结果①HIV 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HCV抗体检测阳性245人占60.95%;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23人占5.72%。
②毒品种类以海洛因为主303人占75.37%;未婚青年吸毒221人占54.9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66人占91.05%;离异人员54人占13.43%。
结论低文化程度、未婚和离异人群丙肝感染现状比较严重;梅毒感染比普通人群高。
以后的工作应根据本次调查特征,继续开展同伴教育工作,大力推广针具交换,提高清洁针具使用率;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HIV知识的培训;加强毒品危害及毒品相关传染病的宣传,把低文化程度和未婚青年人群作为重点,强调毒品相关疾病的传播途径,突出强调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提高易感人群对毒品及相关疾病的认识,重视吸毒人群严重的HCV感染现状;提高易感人群对吸食毒品的危险性及毒品相关传染病的认识;减少毒品对身体的伤害及相关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标签:吸毒人群;HIV;HCV;梅毒;检测我市是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每年对强制戒毒所内新羁押的吸毒人群进行监测,对都匀市强制戒毒所内新羁押的402名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HIV)、HCV、梅毒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进行监测,为分析本地艾滋病流行趋势、丙肝、梅毒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都匀市强制戒毒所2015年4月1日~6月30日新羁押的402名吸毒人群进行哨点监测。
1.2调查内容①一般人口学信息;②血清学信息;③行为学信息;④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⑤毒品的种类及吸食途径指口服、吸入和注射海洛因、可卡因、鸦片、大麻、吗啡、冰毒、K-粉、摇头丸、麻古等毒品的人进行问卷调查。
本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
作者:阳国娥欧阳瑞芳阳保华等X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03期
摘要:目的分析戒毒所的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情况,为戒毒所对吸毒人员进行防病毒感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控制及减少吸毒人群病毒感染的情况。
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随机择取本市戒毒所吸毒人员290例,对这290例吸毒人员进行血检,分析吸毒人员的HIV、HCV、HBV、TP的感染情况。
结果这290例吸毒人员中有235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了HIV、HCV、HBV、TP,占比为81.03%,这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接着是HIV的感染率。
结论目前,我市吸毒人员感染HIV、HCV、HBV、TP的形势较为严峻,感染率最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病毒感染会加重吸毒人员的机体功能衰退,因此戒毒所应该加强行为干预与宣传教育,实施有效措施对现状进行控制与改善。
关键词: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近些年来,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呈现快速、持续增长的态势[1],并且具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有大于70%的患者均是因通过静脉注射毒品而导致感染[2]。
此次研究主要分析本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丙肝)病毒、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戒毒所吸毒人员的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随机择取本市某戒毒所吸毒人员290例,这290例吸毒人员中有女性吸毒人员90例,而男性则有200例。
吸毒人员的年龄在20~59岁,其平均的年龄为(34.43±10.36)岁。
1.2方法首先,对这290例吸毒人员分别抽取4 ml的静脉血行血清分离。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吸毒人员进行检测,试剂盒来自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酶标仪来自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K201酶标仪进行检测操作。
检测的指标为HBsAg、Anti-HCV、Anti-HIV、梅毒。
其中阳性的判断是HBsAg、Anti-HCV以及梅毒抗体重复两次为阳性,而Anti-HIV如果经重复两次检测显示为阳性则送往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结果确认。
此次操作的所有试剂盒均为有效期之内,相关操作则按试剂盒要求进行。
1.3观察指标统计病毒的感染率,感染了HIV、HCV、HBV、TP中任何一种均纳入统计数据。
1.4统计学处理将参与此次研究的290例吸毒人员患者的相关情况数据,于此次研究结束之后,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软件中做数据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表示。
2 结果
这290例吸毒人员中有235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了HIV、HCV、HBV、TP,占比为81.03%,这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接着是HIV的感染率。
具体的数据情况,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据本市戒毒所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市吸毒人员呈现显著上升的表现,其中梅毒螺旋体(TP)、丙肝病毒(HCV)、乙肝病毒(HBV)的感染传播渠道与艾滋病病毒(HIV)一致,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3]。
本研究结果显示,这290例吸毒人员中有235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了HIV、HCV、HBV、TP,占比为81.03%,这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HCV,为59.66%,TP的感染率其次,为17.24%,接着是HIV的感染率,占2.41%,最后是HBV的感染率,占比为1.72%。
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了HCV、TP混合感染的人数最多,占比为11.03%;而感染了HIV的7例患者中,其混合感染HCV、TP的比例为100.00%,占比为2.41%。
此外,笔者对同类研究也进行了分析,早在2010年,韩小娟等人就针对贵阳市吸毒人员感染HIV、HCV、HBV、TP病毒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也得出了HCV的感染率最高,达到了60.00%[4]。
这说明丙型肝炎病毒应该作为重点的防控目标。
以上的研究结果说明,毒品不仅会造成精神障碍与变态,还会对身体造成毒性作用,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对各种传染病毒的免疫能力[5],而HIV、HCV、HBV、TP均能够经体液进行传播,吸毒导致HIV、HCV、HBV、TP在吸毒人员中相互影响,进而加重了病毒的传播、扩散,严重危害健康[6]。
此次统计数据相较于几年前我市吸毒人员感染HIV、HCV、HBV、TP病毒的比例又有所增加,并且男性吸毒人员占比更高,女性病毒感染占比更高。
针对这种情况,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吸毒人员进行戒毒的行为干预,同时对他们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缓解我市吸毒人员病毒感染的严峻现状,加强戒毒所的工作监测。
综上所述,目前,我市吸毒人员感染HIV、HCV、HBV、TP的形势较为严峻,感染率最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病毒感染会加重吸毒人员的机体功能衰退,因此戒毒所应该加强行为干预与宣传教育,实施有效措施对现状进行控制与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宗辉,何永,赵明才,等.静脉吸毒人群HIV、HCV、HBV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1):62-64.
[2]潘国新,郭宁晓.2010-2013年广州市海珠区吸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5,31(8):1065-1067,1070.
[3]练德峰,王勇.潜江市美沙酮健康门诊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肝、丙肝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5,36(4):80-80-81.
[4]韩小娟,徐艳霞,蒋红梅,等.贵阳市300例吸毒人员中HIV、HBV、HCV和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2):116-119.
[5]李庆平,杨昌伦,戴乾,等.安顺市吸毒人群HIV与肝炎病毒及梅毒感染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26-126.
[6]孔维茹.安徽省淮南市2014年吸毒强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4):2153-2155. 编辑/罗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