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记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17.06 KB
- 文档页数:3
西湖游记
时间:2019-11-17 10:14:30 | 作者:朱明泽
自西湖始而向外观,湖岸与天光相接,若有奔腾而冲天之势。
环而观之,无不水光潋滟,波色乍明,偶得小雨连绵,延至于湖上,波纹掩映,冷光徘徊,倒影重叠。
潇潇雨歇,则悄然无声,当是时宁静而深远,辄思绪万千。
望斯湖也,则有屹立天地之壮阔。
其景之秀丽也,物之旷远也,境之清幽也,古人美之,如苏轼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来时天方微明,尚无游人于湖中,遂徒步于山光水色之间。
微光反映,波纹如镜。
置身堤上,春风怡荡,鸟语啁啾。
晨曦初露,对湖而望,晶晶然如盘之回旋而光之乍明也,如梦如幻,始知诗词歌赋,远不及其之美也。
忽复寻得一小道,从道而前,远眺而望一亭立于湖中央也。
余欣悦之至,乃近而望之,见一小儿旁坐于亭中而吟:“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方忆前明张岱所述之言。
嗟夫!予尝求为国之心,志存高远。
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或奋笔疾书,名扬天下;或继古遗风,复兴大业;或胸怀大志,以佐乾坤!以言宣志,以志明道,以道立赫赫之功。
回望天际,晨曦未易夕,明目而重生。
昔予游西湖,见其山水之胜,心向往之。
盖自晋宋以来,西湖之名播于天下,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莫不有题咏之作。
余乃记其胜景,以传之后世。
西湖者,在钱塘之西,环抱而环,故曰西湖。
其地广袤,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湖光潋滟,波光粼粼,映照得天空如洗,白云飘渺。
山色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如春。
西湖之胜,首推苏堤春晓。
苏堤,乃苏东坡所筑,以沟通西湖之南北。
堤上柳絮飘飘,桃花灼灼,春意盎然。
晓日初升,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行者至此,莫不驻足而观,心旷神怡。
其次,乃断桥残雪。
断桥,在湖中一岛之上,因桥断而名。
每当冬日,雪后初晴,湖面如镜,断桥之上,残雪皑皑,景色奇绝。
行者至此,恍若置身仙境。
再者,乃雷峰夕照。
雷峰,在湖之西北,其山如雷,故名。
每当夕阳西下,霞光万道,照耀在雷峰之上,金碧辉煌。
湖面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又有南屏晚钟,声声悠扬,仿佛自天而降。
南屏山,在湖之南,山势险峻,古寺巍峨。
每当夜幕降临,钟声悠扬,令人心旷神怡。
西湖之胜,尚有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花港观鱼等。
平湖秋月,湖面如镜,月色皎洁,鱼跃鸢飞,景色宜人。
曲院风荷,荷花盛开,清香四溢,如入仙境。
花港观鱼,鱼儿戏水,游者如织,乐而忘返。
西湖之美,美在自然。
湖水清澈,山峦叠翠,花木扶疏,鸟语花香。
古木参天,奇花异草,美不胜收。
行于湖畔,如入画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予游西湖,见其山水之胜,心向往之。
故作此记,以传之后世。
愿后世游者,能领略西湖之美,共赏这人间仙境。
湖水长流,山色常青,愿西湖之美,永存于世。
翻译:昔日我曾游览西湖,见到那里的山水之美,心中十分向往。
自从晋朝和宋朝以来,西湖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天下,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无不有吟咏之作。
我就记载下它的美景,以传给后世。
西湖位于钱塘的西边,环绕着四周,所以叫做西湖。
这个地方宽广而美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湖水波光粼粼,波光闪烁,映照得天空清澈如洗,白云飘渺。
山色郁郁葱葱,绿树成荫,鸟鸣花香,四季如春。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
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奇特的景观。
西湖游记文言文翻译导语:《西湖游记》是明代袁宏道所做的关于西湖美景的一篇游记。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湖游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西湖游记文言文原文(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释(1)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2)夕岚:傍晚的山光(3)勒:抑制(4)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5)尤:特别(6)石篑:一个人的号(7)傅金吾:傅姓的锦衣卫官员(8)张功甫:人名(9)恋:迷住(10)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11)湖光染翠:湖水染得像翡翠一般碧绿(12)设色:用颜色描绘(13)夕舂(chōng):夕阳(14)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15)受用:享受。
西湖游记文言文翻译从武林门朝西,望着保叔塔高耸地直立在山崖上,我的心就早已飞到西湖上了。
中午进入昭庆寺,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入湖里。
山色像眉毛的青黛色,桃花艳丽像少女的面颊,和风像酒一样令人陶醉,波纹像丝绸一样细软平滑,刚一抬头观看,不知不觉眼睛和心都醉了。
这时要想用一个词来描绘也不可能了,这种情形大约像曹植梦中初次遇见洛神一样。
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的.。
西湖游记文言文
余昔游于西湖,观其水清而绿,山秀而幽,真为天下绝景也。
今得闲暇,欲述所见,庶几能使后人知晓其美。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四周环山,水面面积广阔,湖中有三座岛屿,分别为太湖岛、锦带岛、赵公山,岛上有亭台楼阁,极为壮观。
湖中还有断桥残雪、雷峰夕照等景点,皆为杭州名胜古迹。
余游西湖之时,正值春日,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湖畔柳树垂丝,桃花盛开,芳草萋萋,蝶舞蜂飞,景色宜人。
湖中白鹭飞翔,鱼儿嬉戏,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
太湖岛为西湖之最大岛屿,岛上有白堤、苏堤、杨公堤等著名景点。
白堤为一长堤,两旁柳树成荫,春日里桃花盛开,夏日里荷花簇拥,秋日里菊花争艳,冬日里梅花含笑,四季景色各异,皆为人所称道。
苏堤为一曲弯曲的堤岸,两旁翠竹成林,春日里垂柳拂水,夏日里荷叶浮翠,秋日里菊花争艳,冬日里梅花含笑,四季景色各异,皆为人所称道。
杨公堤为一长堤,两旁梅花盛开,冬日里梅花含笑,景色宜人。
锦带岛为西湖之次大岛屿,岛上有花港观鱼、曲院风荷等著名景点。
花港观鱼为一处园林,池中有金鱼游弋,极为壮观。
曲院风荷为一处荷花池,夏日里荷花簇
拥,花香四溢,景色宜人。
赵公山为西湖之最小岛屿,岛上有三清观、芙蓉洞等著名景点。
三清观为一处道观,供奉三清神像,气势恢宏。
芙蓉洞为一处山洞,洞内有石钟乳、石柱等奇观,极为壮观。
西湖之美,实为天下绝景,余游西湖之时,心旷神怡,感叹自然之奇妙,人文之精华,实为一生难忘之经历。
【原文】西湖者,杭州之胜景也。
苏子瞻游西湖,见其山水之胜,心向往之。
于是命舟载酒,与二三子泛舟湖上,共赏美景。
湖光潋滟,波光粼粼,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苏子瞻登舟,望湖山之佳,心旷神怡。
遂命笔作诗,以记其事。
舟行至苏堤,见柳绿桃红,春色满园。
苏子瞻感叹道:“此景之美,真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也。
”众人闻言,皆笑而点头。
又行至断桥,桥上残雪未消,水面冰封。
苏子瞻谓曰:“此桥虽残,然其景之美,不减于昔时。
”众人随声附和,皆称其言。
舟过雷峰塔,苏子瞻遥望塔影,叹曰:“此塔巍峨,犹如神灵之居,令人敬畏。
”众皆颔首,以示敬仰。
舟行至南屏山,见山色苍翠,林壑幽深。
苏子瞻感慨道:“此山之美,犹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众人闻之,皆吟咏不已。
夜幕降临,苏子瞻命舟泊于湖中,举杯邀月,与友共饮。
月光如水,洒在湖面上,波光闪烁。
苏子瞻吟诗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饮毕,苏子瞻与友登岸,漫步湖畔,月色如昼。
苏子瞻见湖光山色,更加宜人,遂作诗一首,以抒怀古之情。
【译文】西湖,是杭州的著名景观。
苏轼游览西湖,看到那里的山水之美,心生向往。
于是,他命令船只装载美酒,与几位朋友一起在湖上泛舟,共同欣赏美景。
湖水波光粼粼,波光闪烁,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苏轼登上船,眺望湖山之美,心情舒畅。
于是拿起笔来作诗,以此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船行至苏堤,见到柳树绿了,桃花红了,春色满园。
苏轼感叹道:“这样的美景,真可以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众人听了他的话,都笑着点头。
又行至断桥,桥上残留的雪还未融化,水面结冰。
苏轼说:“这座桥虽然残破,但其美景,并不逊色于往昔。
”众人纷纷附和,都赞同他的观点。
船经过雷峰塔,苏轼远望塔影,叹息道:“这座塔高大雄伟,宛如神灵的居所,令人敬畏。
”众人都点头,表示敬意。
船行至南屏山,见到山色苍翠,山林幽深。
苏轼感慨道:“这座山的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众人听了他的话,都纷纷吟咏。
古诗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赏析文言文《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uì)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yě)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时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 ōn)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注释】(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3)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
(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制约。
(6)尤:特别。
(7)石篑(ui 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
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
下文的“傅金吾”。
“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
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夕阳的代称。
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
”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
《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西湖游记》原文
西湖游记原文
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片天然淡水湖泊,是中国著名的
风景名胜区之一。
以下是一份关于西湖的游记原文:
在杭州的旅途中,我终于来到了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西湖。
作为一个自然景观的奇迹,西湖以其美丽的风景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而闻名。
在我进入西湖区域时,我被蓝天、清水和绿树所包围,仿
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中。
第一站我去了断桥。
这座简朴而优雅的桥梁引发了我对中国古
代文化的浓厚兴趣。
据说,在桥上行走可以带来好运,我也不例外
地踏上了这座桥梁,期待着未来的美好。
接下来,我乘船游览了孤山。
这座岛屿是西湖的一个重要景点,被世人誉为“湖中有湖、景益天下”。
登上孤山,我被翠绿的山水所
深深吸引,心旷神怡。
在西湖边漫步时,我看到了许多人们在湖边散步、钓鱼或者划船。
这些平凡而美好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宁静和平和。
西湖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雷峰塔、苏堤等。
每一个景点都
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无论是在山上还是湖中,我都能感受到中
国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丽。
西湖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每一次来到这里都能让我心
情愉悦,身心舒畅。
我渴望再次来到西湖,探索更多的美景和故事。
以上是我在西湖之行中的所见所感,这片湖泊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也使我深深爱上了杭州这座城市。
【原文】余尝游西湖,时维仲春,风和日丽。
登舟泛湖,两岸垂柳依依,芳草萋萋。
远眺群山,层峦叠嶂,烟雨蒙蒙。
近观湖面,碧波荡漾,水天一色。
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
【翻译】我曾经游览过西湖,那是在仲春时节,风和日丽。
我乘坐小舟在湖上泛游,两岸的垂柳依依,芳草茵茵。
远望群山,层层叠叠,被烟雾笼罩,显得朦胧而神秘。
近观湖面,碧波荡漾,水面与天空的颜色浑然一体。
渔船在傍晚时分唱歌,歌声在衡阳的江浦处渐渐消失。
【原文】舟行至断桥,望之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桥下流水潺潺,渔翁垂钓,闲适自得。
遥想当年,白居易曾在此赋诗,感慨万千。
【翻译】小舟行至断桥,看上去若隐若现,仿佛梦幻一般。
桥下的流水潺潺,一位渔翁在钓鱼,显得闲适而自在。
遥想当年,白居易曾在这里作诗,感慨万千。
【原文】过苏堤,见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苏公堤,又名苏堤春晓,乃苏东坡所建。
堤上翠柳拂岸,桃花盛开,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翻译】经过苏堤,看到桃花与柳树都呈现出红色和绿色,春天的气息浓厚。
苏堤,又称苏堤春晓,是由苏轼所建。
堤上的翠柳拂过岸边,桃花盛开,游客络绎不绝,场面热闹非凡。
【原文】夜幕降临,月色朦胧,泛舟湖上,别有一番风味。
湖中灯火阑珊,渔火点点,犹如繁星闪烁。
遥望三潭印月,月光与湖水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翻译】夜幕降临,月光朦胧,我在湖上泛舟,别有一番风味。
湖中的灯火稀疏,渔火点点,仿佛繁星在闪烁。
遥望三潭印月,月光与湖水相互映衬,美景无法用言语形容。
【原文】归来时,余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西湖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文。
山水相依,亭台楼阁,皆为自然之景,亦为人情之所钟。
【翻译】归来时,我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西湖之美,美在于自然,美在于人文。
山水相依,亭台楼阁,都是自然之景,也是人情之所钟爱。
昔余游西湖,既览其山水之胜,复品其风物之美。
今复游之,则益觉神往,欲记其胜,以贻后世。
遂携笔砚,记其一二,以俟他日。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余与二三好友,共登舟泛湖。
舟行于碧波之上,波光粼粼,如镜铺水。
遥望湖心,一碧万顷,烟波浩渺,似与天接。
舟至断桥,见其石栏斜倚,桥栏如虹,如梦如幻。
桥下流水潺潺,鱼跃于渊,鸟鸣于树,好一派自然之景。
沿湖而行,至苏堤春晓。
堤上柳絮飞扬,桃花盛开,游人如织。
堤畔有一亭,名为“观鱼亭”,亭中可观西湖全景。
余与友登亭,极目远眺,只见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湖中舟船往来,或游子荡舟,或渔翁垂钓,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行至曲院风荷,荷花盛开,清香四溢。
荷叶田田,如盖如伞,遮天蔽日。
荷花或红或白,或粉或碧,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余乃吟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友人亦随声附和,共赏美景。
既而,舟至平湖秋月。
此处湖面开阔,波光粼粼,月影倒映,如梦如幻。
友人戏言:“此乃人间仙境,非人间所有。
”余亦大笑,以为然。
夜幕降临,月华如水,洒满西湖。
舟行于湖上,微风拂面,凉意袭人。
余与友倚栏而立,望月怀古,心潮澎湃。
想当年,苏东坡游西湖,亦曾在此赏月,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佳句。
余亦欲效仿东坡,挥毫泼墨,留下后世。
游罢西湖,余与友兴犹未尽。
遂乘舟至雷峰塔下,仰望塔影,如剑插天。
传说白娘子曾居于此,今日得见,不禁感慨万分。
友人亦言:“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唯有自然之美,方可永恒。
”归途漫漫,余心潮澎湃,难以入眠。
次日,再游西湖,欲寻昨日之景,却觉已非昨日之景。
人生若梦,世事如烟,唯有珍惜当下,方不负此生。
嗟乎!西湖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文。
余虽游历万里,然西湖之美,终难以忘怀。
愿后世游者,亦能领略此美景,共赏此风光,不负此生。
西湖游记余至湖上文言文(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丰,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研发,尤为奇景。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终了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精,皆在朝日始出,夕掘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凌驾,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就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难能可贵,安可为俗士道哉!注释(1)为春为月:就是春天,就是月下(2)夕岚:傍晚的山光(3)尔:遏制(4)相次开发:一个接一个地开放(5)尤:特别(6)石篑:一个人的号(7)傅金吾:傅姓的锦衣卫官员(8)张功甫:人名(9)恋爱:吸引住(10)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11)湖光染翠:湖水药瓶像是翡翠通常碧绿(12)设色:用颜色描绘(13)夕掘(chōng):夕阳(14)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15)难能可贵:享用。
从武林门朝西,望着保叔塔高耸地直立在山崖上,我的心就早已飞到西湖上了。
中午进入昭庆寺,喝完了茶,就划着小船进入湖里。
山色像眉毛的青黛色,桃花艳丽像少女的面颊,和风像酒一样令人陶醉,波纹像丝绸一样细软平滑,刚一抬头观看,不知不觉眼睛和心都醉了。
这时要想用一个词来描绘也不可能了,这种情形大约像曹植梦中初次遇见洛神一样。
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的。
西湖最帅的时间就是春天的月夜,一天之中最帅的时刻就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弥漫的傍晚。
以下是《西湖游记》的部分翻译和注释:
余以乾隆二十二年三月戊寅,自京师往杭州,东出通州,至杨村,得舟焉。
带雨而渡,抱影而行,无所诣而至杭州也。
注释:
以:在。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
戊寅:干支纪年法的戊寅年。
京师:指现在的北京。
东出通州:从通州往东走。
通州,地名,位于北京东南。
至杨村:到达杨村。
杨村,地名,位于天津武清区。
得舟焉:得到了船。
带雨而渡:带着雨渡过(河)。
抱影而行:抱着影子前行。
形容非常孤独。
无所诣而至杭州也:(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或指没有特别的目的就来到了杭州)。
翻译:
我在乾隆二十二年三月戊寅日,从北京出发前往杭州,从通州往东走,到达杨村,得到了船。
带着雨渡过(河),孤独前行,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来到了杭州。
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西湖游记二则原文及翻译_袁宏道_全文译文_对照翻译前一篇:五人墓碑记后一篇:峡江寺飞泉亭记西湖游记二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袁宏道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西湖游记二则全文翻译: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
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奇特的景观。
《西湖游记》翻译石篑多次跟我说!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山岚设色之妙。
但杭州人游湖,衣著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绿柳如烟、申这三个时辰。
余时为桃花所恋,花光如颊,竟然想不出来:傅金吾园中梅,使人如饮醇酒,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未,山水的容颜和情意。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花和柳的情态,张功甫家故物也,尤为奇观,。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为夕岚,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今年春雪很大,多得像堤边的春草、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如同美女的秀眉。
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桃红似雾,梅花为寒所勒。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花态柳情。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温风如酒,限于午,就已心醉神迷、未,年轻的女子们香汗淋漓,更是难得的景观,波纹如绫,罗纨之盛,皆在朝日始出,弥漫二十多里,为春为月,安可为俗士道哉。
山是青黑色的,才一举头,弥漫二十余里,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
午间进入昭庆寺。
一日之盛,夕舂未下,艳冶极矣。
午刻入昭庆,绿烟红雾、申三时,茶毕,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则已心飞湖上也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桃花嫣红,好似少女的面颊;暖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般轻软柔滑。
我刚刚抬头一看,就已心醉神迷。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了。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西湖游记二则袁宏道西湖一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西湖游记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了西湖上面。
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翻译释义: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
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
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
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原文:《西湖游记二则之晚游六桥待月记》明代: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简介: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79),作者辞去知县,首次漫游西湖,并写下了系列游记,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扩展资料: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宋·苏轼余既谪黄州,遂至西湖。
时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游者如织。
余乃携酒一壶,行舟一叶,泛游湖上,以遣怀耳。
初至湖上,见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心旷神怡。
舟行至苏堤,见柳絮飘飘,桃花灼灼,恍若置身仙境。
堤畔茶楼酒肆,游人熙攘,谈笑风生。
余乃命舟子泊舟,步入其中,略尝酒味,品茗论诗,乐而忘返。
舟行至断桥,见桥上石栏雕刻精美,桥下流水潺潺,颇有“断桥残雪”之意。
余心有所感,遂吟咏一首:“断桥残雪,断桥残雪,何处觅此景?”及至雷峰塔下,见塔巍峨耸立,气势磅礴。
塔前有碑,碑文记载雷峰塔之来历。
余观之,感叹于古人之智慧,不禁赞叹:“此塔巍巍,千年不朽,可谓坚不可摧。
”夜幕降临,月色皎洁,湖光如镜。
余登船,饮酒赏月,心旷神怡。
遥望湖中三潭印月,犹如仙境。
余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次日,余游湖中三潭,见潭水清澈,碧波荡漾。
潭边有一亭,名为“观鱼亭”。
余登亭,观鱼戏水,心旷神怡。
时有渔夫垂钓,纶竿轻摆,鱼儿跃出水面,似乎与余相戏。
余遂作诗一首:“观鱼亭上观鱼跃,潭水清澈映日红。
”游罢三潭,余又至花港观鱼。
见港中鱼儿众多,游来游去,甚是欢快。
港边有桃树,桃花盛开,与鱼儿相映成趣。
余叹曰:“此景美不胜收,人间仙境,不过如此。
”游罢西湖,余心满意足。
临别之际,余作诗一首,以记此次西湖之行:西湖美景胜天堂,烟波浩渺水天长。
苏堤春晓桃花灼,断桥残雪月如霜。
雷峰塔下千年古,三潭印月梦中乡。
花港观鱼鱼戏水,人间仙境乐融融。
余归黄州,心中仍留恋西湖之美。
虽已远离,然西湖之景,已深植余心,成为永恒之忆。
西湖记二则原文及翻译西湖记二则原文及翻译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
“公安派”主帅,“公安派”创始人。
下面是西湖记二则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初至西湖记原文: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初至西湖记翻译: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
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跟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跟山光笼罩的傍晚。
西湖游记原文及翻译
西湖游记是明代袁宏道所做的关于西湖美景的一篇游记。
以下是它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欣赏吧!
西湖游记原文及翻译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全文翻译: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
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雇小船划向湖中。
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眉毛;桃花红艳艳的,如同少女的面颊;温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如同绫罗一般轻软。
我刚刚抬头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
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样。
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和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奇特的景观。
石篑屡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功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原文“绿烟”的“烟”有比喻义,唐温庭筠有句云:“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菩萨蛮》)可证。
故译文如此。
),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妇女们汗流如雨,衣著华美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盛”,有热烈意,极言来者之众,这里意图译。
),比堤边的草还要多,真是美丽、妖艳极了。
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
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暮烟凝聚在山间(原句是“对文”,“工”“妙”同义,只好把它们合二而一,用“佳景”作意译并移入下句充当主语。
),这两种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
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