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市蒙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12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全世界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C.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D.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说,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B.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C.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D.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A.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品行名声。
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B.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绳之以法,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
王浚用木材建城,竖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两局部。
第一卷必须涂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1分,共50分)1.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A.金星B.火星C.月球D.太阳2.如下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A.太阳系一木星一金星B.宇宙一太阳系一银河系C.太阳系一地月系一月球D.太阳一地球一哈雷彗星3.如下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昼夜的形成B.日月的东升西落C.长江三角洲的发育D.东京的地方时比的早4.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C.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D.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5.与毛泽东主席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900W,890S B.800E,400NC.00,100S D.1600W,700N6.某点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南为温带,这点的地理纬度是A.23º26ˊN,180ºB.66º34ˊN,160ºE C.23º26ˊS,180ºD.66º34ˊS,20ºW 7.如下图中表示的是长江,江心小岛假设干年后由于泥沙淤积可能与C、D两岸的哪一岸相连(仅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A.AB.BC.CD.D8.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A.赤道上B.北回归线上C.北极圈上D.南回归线上9.当时间〔东八区区时〕12时整,某地地方时是15时,某地的经度是A.140 ºE B.145 ºE C.105 ºE D.165ºE10.如下能源中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A.煤炭 B.地热C.风能D.水能11.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拟,正确的表示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一样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一样,线速度广州大于D.线速度一样,角速度广州大于2014年2月.我国在欢庆马年春节时,太阳发生了一系列爆发活动。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说明: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第I、II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 题。
(9分,每小题3分)历史遗留下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
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
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了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世代相去久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于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绝密★启用前2014-2015学年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8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有学者认为,当“网生代”的观众成为决定电影市场权力支配者的时候,应防止不要过度娱乐走向低俗的偏向,避免出现伦理虚无主义,制止美学的粗鄙化现象。
B .虽然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没有被明确定为校训,但是对之后北大较长时间的办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C .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7日在郁达夫故乡富阳举行,同时本届获奖作品名单、得票数及最终评委评语将在明年第1期《江南》杂志和相关网站上公布。
D .3D 打印机可以使用数字文件打印出实际物品,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进入普通家庭,将极大地改观人们的生活。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
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_________,但他试卷第2页,共11页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 .①④⑥B .①③⑤C .②③⑥D .②④⑤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真是令人_________。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__。
高一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这三部中均设置有较多关于“吃”的情节,但又有所不同。
其中《红楼梦》中所描述的是贵族阶层锦衣玉食的口腹之欲,而《西游记》《水浒传》则反映了中下阶层的饮食状况。
在这两部书所设置的情境下,“吃”成了书中人物非常重要的诉求,同时也成了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要素。
在《水浒传》中,108将虽然上应天星,但一旦跌落凡尘,繁华褪去,或沦为犬马奔走的中下级军官和胥吏,或僻处乡间营营于渔猎,或落魄为城市贫民,过得并非什么“高大上”的生活。
因此在英雄际会时,互通名姓、各抒仰慕之忱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一起吃喝一顿。
鲁达遇史进、遇林冲,宋江遇戴宗、李逵、武松,柴进遇林冲,吴用游说阮氏三雄等,莫不如此。
究其原因,大概一则是满足口腹之欲,二则是通过共饮食示以有福同享、肝胆相照、意气相投。
由此可以想见饮食在书中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因为过于强烈的吃的诉求,书中的英雄形象甚至因此蒙上了灰色。
比如说时迁偷鸡,武松、林冲都曾恃强抢夺别人的酒食等。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武松际遇施恩。
武松与施恩素未谋面,谈不上什么惺惺相惜。
与张都监、张团练等比起来,施管营也绝非正义的代表,他们同样是鱼肉良善、称霸一方的豪强。
但武松入狱之后,因感于施恩所管待的几顿酒食,便心甘情愿供其驱使,沦为豪强争胜的打手。
书中的众好汉之所以投身于江湖,除了少数如鲁智深、林冲那样走投无路,必须借以栖身之外,满足口腹之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很多人投奔梁山的最初目标诉求之一,往往是朴素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正如阮小五所说:“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
某某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周朝时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包括①为天子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C考点:分封制。
①为天子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所负的军事义务,③交纳贡赋是诸侯对周王所负的经济责任,④朝觐述职是诸侯对周王的政治职责,所以答案选择C项。
2.家(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家谱的产生可能与以下哪一制度关系密切?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答案】C考点:宗法制的现实影响。
家(族)谱说明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而宗法制是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等级地位的政治制度,故修订家谱最有可能受到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选C。
3.《史记•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B考点:分封制。
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陈胡公妫满于陈。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A宗法制是根据血缘的亲疏关系划定等级地位的政治制度;C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D是西汉的地方制度。
故选B。
4.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以上材料说明A.赢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答案】B考点: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并规定皇帝一人才能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
这些特有的称谓都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专制权威。
故选B。
5.下列秦汉的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①太尉②尚书台③御史大夫④刺史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考点:古代的监察制度。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卷(无答案)意事项:1.本试题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本试题的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审“有文化”张振涛当代中国人依然朦朦胧胧地把传统观念中的“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作为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这是古代培养精英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讲,是钦定的科举标准,而非判断其他行业人才的标准,但却被毫无怀疑地放之四海,套用到所有职业上。
判断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常以能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来判断,不管是鲁班、庖丁,不管是韩娥、阿炳,只要不“识文断字”,就统统属于“没文化”之列。
一刀切下去,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承的行业,农夫商贾、绣工木匠、操弦乐师、戏曲艺人,总之,除了“士”之外“农工商”的所有“下九流”,就都被隶定在“没文化”之列了。
把大范围缩小到音乐界,文字上的“识文断字”与音乐上的“通晓音律”,确认方式如出一辙,音乐界也有另一翻版,是否“认谱”无疑是“识文断字”书面认定的延伸。
不识字、不识谱的人,可以背诵大段大段戏文,集“唱念做打”功夫于一身,连续几个晚上演连台大戏,弹着三弦说数十本“平安书”,端着唢呐吹每套不少于一小时的“八大套”,人们还是不认。
在手工操作中展示出骄人灵性和技艺,一口气唱数千行、上万行叙事诗《玛纳斯》、《格萨尔王》的游吟艺人,用手中剪刀裁出与毕加索图案一般无二的剪纸的村妇,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几乎让世界把“瓷器”与“中国”看作一回事的工匠,通过肢体表现不可重复的整套仪式,集“巫、舞”于一体的傩戏、萨满、释比,全不算数!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一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 – Do you mind if I take this seat?-- ______________A. Yes! Please sit down.B. I’m not sure.C. Sorry, the seat is taken.D. Get lost!2. The news _____ his anxiety.A. added toB. adding toC. added up toD. adding up to3. He was upset _____ the result of the exams.A. onB. inC. aboutD. that4. Anne wanted the diary itself _____ her best friend.A. beB. to beC. beingD. been5. His parents are _____ his health.A. concerned inB. concerned atC. concerned withD. concerned about6. The hard time he has _____ makes him stronger.A. gone overB. gone againstC. gone outD. gone through7. It is not easy for a Chinese person to speak English as _____ as an American.A. fluentlyB. fluentC. frequentlyD. frequent8. This is the second time that he _____ the national championship.A. winsB. has wonC. had wonD. win9. There is no _____ thing _____ you have mentioned.A. so…asB. such…asC. so…thatD. such…that10. The small house, _____ stands on the top of the hill, belongs to my uncle.A. thatB. whoC. whichD. where11. The opening ceremony had to be put off _____ the bad weather.A. becauseB. sinceC. asD. because of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蒙自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四月月考试卷高一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这三部中均设置有较多关于“吃”的情节,但又有所不同。
其中《红楼梦》中所描述的是贵族阶层锦衣玉食的口腹之欲,而《西游记》《水浒传》则反映了中下阶层的饮食状况。
在这两部书所设置的情境下,“吃”成了书中人物非常重要的诉求,同时也成了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要素。
在《水浒传》中,108将虽然上应天星,但一旦跌落凡尘,繁华褪去,或沦为犬马奔走的中下级军官和胥吏,或僻处乡间营营于渔猎,或落魄为城市贫民,过得并非什么“高大上”的生活。
因此在英雄际会时,互通名姓、各抒仰慕之忱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一起吃喝一顿。
鲁达遇史进、遇林冲,宋江遇戴宗、李逵、武松,柴进遇林冲,吴用游说阮氏三雄等,莫不如此。
究其原因,大概一则是满足口腹之欲,二则是通过共饮食示以有福同享、肝胆相照、意气相投。
由此可以想见饮食在书中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因为过于强烈的吃的诉求,书中的英雄形象甚至因此蒙上了灰色。
比如说时迁偷鸡,武松、林冲都曾恃强抢夺别人的酒食等。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武松际遇施恩。
武松与施恩素未谋面,谈不上什么惺惺相惜。
与张都监、张团练等比起来,施管营也绝非正义的代表,他们同样是鱼肉良善、称霸一方的豪强。
但武松入狱之后,因感于施恩所管待的几顿酒食,便心甘情愿供其驱使,沦为豪强争胜的打手。
书中的众好汉之所以投身于江湖,除了少数如鲁智深、林冲那样走投无路,必须借以栖身之外,满足口腹之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很多人投奔梁山的最初目标诉求之一,往往是朴素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云南省蒙自市蒙自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
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3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
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
英国物理学家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
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 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
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
名人效应带连锁反应。
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
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支持该活动。
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
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
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小。
④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
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
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看,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
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
“冰桶挑战赛”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它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使得未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⑤“刻奇(Kitsch)”一词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自媚”。
因昆德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
后,“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
“刻奇”的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
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
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必须懂的10条做人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现。
(摘编自2014年8月21日《中国青年报》)1.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冰桶挑战”规则非常简单,挑战者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
B.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发起了“冰桶挑战”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
C.“渐冻人”病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只有2至5年,让世人对这种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之一。
D.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名人效应又带连锁反应,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名人的参与为ALS协会带了更多的捐款。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段介绍“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及起,指出了“冰桶挑战”活动所承载的公益性。
B.③段指出“社交网络”有力推动了“冰桶挑战”的迅速传播,表明由于名人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媒体给予关注,多方助推使得“冰桶挑战”成为热门话题。
C.④段提出舆论对于“冰桶挑战”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单从宣传角度看,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其传播方式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D.⑤段紧承④段,提出“刻奇主义”一词的及含义,并借此指出“冰桶挑战”是一场网络媚俗,表明作者对这场活动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冰桶挑战”搭载近年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快速在社交网络中传播,尤其是借名人效应,使得它在短时间内成为热门话题。
B.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举措实则是一种最符合“冰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法,值得我们称赞。
C.从“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看,它实则是以一种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主义”,尤其是名人,一旦被点名,便身不由己。
D.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这类网络现象中的“刻奇”表现是虚假的崇高和灵魂的虚肿。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江公皋传[清]蓝千秋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
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nié疲倦之意)多盗,逋赋①日积。
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
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
”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
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
柳僻南服,俗犷悍。
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
公白大府,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愿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饷应期至,军乃戢。
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
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
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
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
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
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
”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
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
”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
”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
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
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
②渠魁:首领。
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仰视木顾使者曰顾:回头看B.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籍:凭借C.使者采木且及柳且:将要D.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趣:催促5.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B.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C.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D.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
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他的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 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
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粤西山中采集巨木。
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江皋能体谅民情。
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D.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
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7.(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
(5分)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丑奴儿令 (促养直①赴雪夜溪堂之约)康与之冯夷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③。
著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
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
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
注:①养直:苏庠,字养直,号后湖病民,能词。
②冯夷:河神名,又称“河伯”。
③同云:云成一色,天将下雪之景,一称“彤云”。
8.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6分)9.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1)曾子曰:“,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十则》(2)陶渊明《饮酒》一诗中“,”,告诉我们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东西往往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去感受。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黄毅①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
一条河流在哪里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
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②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
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
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
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
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
③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
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
④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
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