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环境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27.49 KB
- 文档页数:7
•环境问题概念与分类•概念:指全球或区域1.环境中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
•分类可分为两类:1)一是原生环境问题: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2)二是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迅速发展引起的。
• 2.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1)观念落后:不顾后代人的需要,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2)技术落后:环境污染是技术问题。
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创新能力差,电力系统至今大部分没有彻底的环保措施;地方政府全局观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包庇技术落后的企业;3)管理不到位:执法环节腐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地方政府干预。
• 3.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意义是,人们希望寻找到一条能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长期相互协调的发展之路。
它既能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又能满足人类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欲望;在保护好环境使其不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
•1)公平性原则:(1)本代人之间的公平性,(2)代际之间的公平性;1)持续性原则: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3)共同性原则: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和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 4.生态平衡的概念•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则这种状态可称为生态平衡。
也就是说,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 5.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 6.生态修复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环境透支成因分析文献综述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一般而言,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两大类。
生态环境问题始于生态平衡的破坏,而社会环境问题则与社会、文化的失调有着直接的关系。
1试论环境问题及其社会学的阐释模式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2)本文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因为自然变化或者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恶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产业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造成超过自然界净化能力的污染物质与能源进入环境,以及为发展经济而过度利用生态资源所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2论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环境责任叶晓丹)二、环境透支的含义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银行,地球上的环境资源视为银行里的存款,人类提前把地球本年度可供消耗的生态资源耗尽,本年剩下的日子,地球将处于“生态赤字”状态。
就像银行对账单可以追踪收入与支出一样,全球足迹网络利用其国际化的网络追踪人类对于地球自然资3地球透支:人类生态足迹已超年源的需求(即“支出”)和地球的生物承载力(即“供给”)。
度“预算匡春凤”由此可知,环境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它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维持地球的相对稳定状态。
但地球的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所具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当人们在肆意透支环境、消耗资源的同时,也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不可磨灭的灾害。
三、环境透支现状目前,我国正面临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土地荒漠化等多种环境问题。
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多次出现全国性暖冬,导致全国年平均气温逐渐增高、降水紊乱、洪涝和干旱灾害频发;现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有逐渐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趋势;截至 2008 年,全国水系已经为中度污染,其中多条河流及其支流为重度污染,七大水系中 IV 类、V 类、劣 V 类已占 59.49%,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未经治理的肆意排放;固体废弃污染物对人们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损害也不容小觑,因其影响而患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其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的危害程度在逐渐上升;中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已经多达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还多,且荒漠化有上升趋势;各种噪声污染、光污染也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其影响程度在逐渐扩4白仲林.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大。
环境问题知识点总结01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02环境污染与防治2.1(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法》)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3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提出对策和方案,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制度)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环保监督机构的设置和其权限的划分。
)6.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某一类特征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个、同时投产)8.征收排污费: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环保部门向排污的个体、单位征收费用)9.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有关征收排污费的对象、范围、标准以及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和罚则等规定的总称。
10.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总称。
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1. 环境问题呀,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出状况啦!就好比你家里突然变得乱糟糟的,那就是一种问题嘛。
比如那河里的水不再清澈,而是变得黑乎乎、臭烘烘的,这就是个很明显的环境问题例子呀!
2. 环境问题还能分类呢,像空气污染,这不就跟人得了咳嗽病一样嘛!比如说那雾霾天,出门都得戴口罩,这就是空气污染导致的呀!
3. 水污染也是一类严重的环境问题啊!这不就像你每天要喝的水变得脏兮兮没法入口一样吗?那些工厂排污水到河里,鱼儿都没法活了,多可怕呀!
4. 噪声污染呢,哎呀,就像你睡觉时旁边一直有人在大声吵闹一样让人心烦!马路上那些车辆不停按喇叭,不就是噪声污染的例子嘛!
5. 土壤污染也很要命呢!就好像土地生病了,种啥都长不好啦。
像有些农田被农药化肥污染了,长出来的东西能健康吗?
6. 还有生态破坏呢,这就跟把一个好好的家给拆得乱七八糟一样!比如过度砍伐森林,那些动物们都没地方住了,多可怜啊!
7. 白色污染也不能忽视呀!这不就跟你家里到处都是乱扔的塑料袋一样讨厌嘛!那些塑料垃圾在地里、河里到处都是,怎么能行呢?
8. 全球变暖更是大问题啦!这简直就像地球发烧了一样。
你想想那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多吓人啊!那些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行为,不就是罪魁祸首嘛!
9. 辐射污染也很危险呢!这就好像无形的杀手在身边。
比如一些核设施出问题导致的辐射,可不是开玩笑的啊!
总之,环境问题多种多样,都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啊,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赶紧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呀!。
问题:你认为环境问题有哪些?哪些是当前最重要的?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对于特定区域的环境问题来说,一般采用的监测方案是什么?具体的测试分析方法有哪些?处理/处置方法有哪些?环境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摘要:本文将概述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并着重介绍笔者认为的当下最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情况及其监测、处理方法。
关键词: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监测1.环境问题广义上的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演变、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分为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1.1原生环境问题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这种环境问题由自然界本身所引起,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所参与,一般不能为人所预见和预防,现在所研究的环境问题多为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
1.2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环境的自净能力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现象。
生态破坏则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
1.2.1环境污染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将环境污染分为以下几种。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了有害程度,导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的现象。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环境问题是指自然变化或是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基本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外部世界的全体。
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外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等,又包括经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街道、水库、园林等。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反作用。
环境影响的分类:根据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根据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根据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暂时影响和连续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的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分层体系四层体系: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
(P6:图1-1)三层体系:政策、规划及计划、项目战略环境评价(SEA)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保证开发活动选址与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进程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是法律关于在进行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时,应当事先对该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坏的措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后再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各项规定的总称。
生态环境问题名词解释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释: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
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2. 水污染: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水、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等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水污染会影响水生态系统,使得水中的生物死亡或者无法生存,同时也会危害人类健康。
3.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覆盖减少、土地生产力降低等现象。
土地退化会导致农业生产能力下降、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
4.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眼疾等健康问题,并且也会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平衡。
5.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是指物种数量减少、物种分布范围缩小、生态系统失衡等现象。
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影响人类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6. 能源短缺:能源短缺是指能源供应不足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现象。
能源短缺会导致能源价格上涨、经济发展受限等问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等。
环境问题概念
环境问题是指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或威胁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自然资源的消耗、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的破坏、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概念。
1.气候变化: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问题。
2.大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如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的排放和累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3.水资源问题: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采、水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导致可用水资源的减少和水质的恶化。
4.土壤污染和退化:化学物质、工业废物、农药等对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土地退化等对土壤的影响。
5.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粮食安全、药物来源等。
6.废物和垃圾处理: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包括固体废物、电子废弃物、放射性废物等。
7.可持续能源和资源利用:由于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能源的过度消耗等问题,推动转向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资源利用成为重要课题。
8.环境公正:环境问题和其影响往往不公平地分布在社会群体中,需要关注社会公正和环境正义。
结课作业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B09010405 陈晶晶1.什么叫环境问题?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1.什么是环境问题?概括地讲,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
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态问题。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等。
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过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
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由环境污染还会衍生出许多环境效应,例如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除了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还会造成酸雨。
应当注意的是,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2. 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数量也迅速增长。
人口的增长又反过来要求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如此循环作用,直至现代,环境问题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
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此阶段从人类出现开始直到产业革命,跟后两个阶段相比,是一个漫长的时期。
在该阶段,人类经历了从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生活到以耕种和养殖为生的定居生活的转变。
随着种植、养殖和渔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人类从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转变到自觉利用土地、生物、陆地水体和海洋等自然资源。
人类的生活资料有了较以前稳定得多的来源,人类的种群开始迅速扩大。
人类社会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扩大物质生产规模,便开始出现烧荒、垦荒、兴修水利工程等改造活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问题。
但此时的人类还意识不到这样做的长远后果,一些地区因而发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退化。
较突出的例子是,古代经济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灌溉,后来变成了不毛之地;中国的黄河流域,曾经森林广布,土地肥沃,是文明的发源地,而西汉和东汉时期的两次大规模开垦,虽然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可是由于森林骤减,水源得不到涵养,造成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土地日益贫瘠,给后代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但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局部的,没有达到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程度。
(2)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此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到八十年代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为止。
工业革命(从农业占优势的经济向工业占优势的经济的迅速过渡称为工业革命)是世界史的一个新时期的起点,此后的环境问题也开始出现新的特点并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
十八世纪后期欧洲的一系列发明和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人类开始插上技术的翅膀,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开采和消耗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
新技术使英国、欧洲和美国等地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先后进入工业化社会,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
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高度城市化。
这一阶段的环境问题跟工业和城市同步发展。
先是由于人口和工业密集,燃煤量和燃油量剧增,发达国家的城市饱受空气污染之苦,后来这些国家的城市周围又出现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工业三废、汽车尾气更是加剧了这些污染公害的程度。
在后来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普遍花大力气对这些城市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搬到发展中国家,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发达国家环境状况的改善,发展中国家却开始步发达国家的后尘,重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路,城市环境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生态破坏。
(3) 当代环境问题阶段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洞"开始,人类环境问题发展到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这一阶段环境问题的特征是,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征兆,目前这些征兆集中在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上。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一些国家的贫困化愈演愈烈,水资源短缺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其他资源(包括能源)也相继出现将要耗竭的信号。
这一切表明,生物圈这一生命支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支撑已接近它的极限。
这还表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长远性。
环境问题已经愈演愈烈,像前段时间电影《2012》所描述的那样,虽然电影里显得很夸张,天崩地裂,还造出了个诺亚方舟,显得有些耸人听闻。
但目前气候的变化,气候的怪异,足以说明地球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破坏程度也足以引起我们人类的高度重视,不然2012真的早晚有一天会来临。
2.何谓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
例如,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
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
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
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
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
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很多,可归结为自然和人为两类因素。
自然因素的影响,主要指自然环境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剧烈变迁。
如火山喷发、地震、山洪、海啸、泥石流和雷击电引发的森林火灾等。
这种事件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在地理分布上有局限性和特定性。
有些人为因素可能会加速这些事件的发生和加剧平衡破坏的程度。
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加速自然变迁的各种行为如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过度开发水利资源(可引起地面沉降);对野生生物的滥捕、滥杀,导致生物种群减少、失调,自然生态生物结构改变等。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废弃物排放,农药、化肥施用可污染环境,不仅对人类健康及其后代发育直接带来严重危害,而且对生物种群的繁衍也带来影响。
3.何谓"温室效应",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哪些?全球气候变暖有哪些危害?温度升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就是二氧化碳,还有氟氯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等。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
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
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高而降低。
4.可持续发展观对人类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和创新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自人类诞生以来,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处理两大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人类的历史,可以说,就是处理这两大关系的历史。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既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的结果,也是对人与人的关系进行反思的结果,必然会促使人们对各个领域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使一系列传统观念逐步获得更新。
1.1)在自然科学中,过去许多学科只单纯地从"自然"考虑问题,以人类以外的自然事物作为研究对象。
可持续发展观使科学家们转换研究的出发点,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获得一种新的视角,达到一种新的认识和新的境界。
例如,地球科学本是以认识地球为目的,以揭示地球自身的形成、组成、构造和演化的科学,现在则应把地球科学理解为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科学,这就必然给2l世纪的地球科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再如土壤学,过去主要研究土壤本身的组成和性质,如今着眼于可持续农业和人类的环境与资源,则需要研究土壤怎样参与全球的物质循环,探讨土壤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使这一学科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拓展。
又如地质科学也正在超越其传统的研究范围,开始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研究资源、环境等问题,就使地质科学获得了新的起点,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研究任务。
2)在社会科学中,过去一些单纯地从"人"出发考虑的问题,需要改换成新的出发点。
例如,伦理学本来是关于人的道德的科学,只讨论人际之间的道德行为,现在则需要扩大伦理观念,还要考虑人应该怎样善待自然,并把人的利益看作更大的生态系统利益的一部分,从而展现出伦理学研究的新视野,这样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过去,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都是单纯地从人的需要或人的利益出发的,现在则不仅考虑人的需要,同时还应该探讨怎样"满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