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个人所得税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职业培训教育网职业人的网上家园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六章第二节讲义2个人所得税六、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掌握)(一)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题1·单选题】在天津一外商投资企业中工作的美国专家(为非居民纳税人)2010年6月份取得由该企业发放的工资收入10000元人民币。
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A.1465元B.1305元C.1200元D.665元[答疑编号2556060501]【答案】D【解析】应纳税所得额=10000-2000-2800=5200(元)应纳税额=5200×20%-375=665(元)【例题2·单选题】(2006年)李先生取得稿酬收入l0000元,则该笔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
A.560元B.1120元C.1400元D.1600元[答疑编号2556060502]【答案】B【解析】应纳税所得额=10000×(1-20%)=8000元应纳税额=8000 × 20% ×(1- 30%)=1120元【例题3·案例分析题】(2010年)上海公民孙某2009年8月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收入情况如下:(1)取得工资收入10000元。
(2)一次性取得演讲收入20000元。
(3)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出版社支付稿酬90000元。
(4)购买福利彩票中奖所得30000元。
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略)(1)2009年8月孙某取得的工资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元。
A.1225B.1305C.1465D.1600[答疑编号2556060503]【答案】A【解析】应纳税额=(10000-2000)×20%-375=1225元。
(2)2009年8月孙某取得的演讲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元。
《税法教程》(第六版)课后习题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B 4.A 5.B 6.A 7.C 8.C 9.A 10.A三、多项选择题1.ABD 2.ABD 3.AC 4.ABD 5.ACD 6.ABD 7.CD 8.AC 9.AD 10.ABD1第二章增值税法一、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D 4.A 5.B 6.A 7.A 8.D 9.A 10.D 11.A(税率调整后,答案应是1600)12.A 13.D 14.A 15.C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AC 3.ABCD 4.ABCD 5.ABC 6.ABCD 7.BC 8.ABC 9.AB10.BC 11.ABCD 12.BCD 13.ABD 14.ABD 15.ABC四、业务题21.甲企业此项业务的计税销售额=5000×80%×80=320000(元)2.赠送液晶电视的销售额=10×5000=50000(元)赠送新型空调的销售额=5×8000×(1+10%)=44000(元)合计销售额=50000+44000=94000(元)3.(1)当月销项税额=[50×8000+5×8000+20×6000×(1+10%)]×16%=91520(元)(2)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70000-(50×1000+50×200+20×800)×16%=57840(元)(3)当月应纳增值税额=91520-57840=33680(元)4.(1)当期销项税额=42×16%=6.72(万元)3(2)当期进项税额=3.68+0.3+42×12%+1.28=10.3(万元)(3)当期应纳增值税=6.72-10.3-0.5=-4.08(万元)期末留抵的进项税额是4.08万元。
第六章个人所得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 AABDA 6-10 CBADD 11-15 CADDA 16-18 DBC二、多选题1.ACD2.AD3.ABCD4.ABC5.ABCD6.AB7.BCD8.CD9.AB 10.AC 11.BC 12.BD 13.BC 14.AD 15.BD三、判断题1-5 ××√××6-10 ××√√×11-15 ××××√四、名词解释1.个人所得税:主要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政府利用税收对个人收入调节的一种手段。
2.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83天的个人。
3.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在内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
4.源泉扣缴:指以所得支付者为扣缴义务人,在每次向纳税人支付有关所得款项时,代为扣缴税款的做法。
五、简答题1.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综合所得税制和分类所得税制相结合;(2)累计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3)费用扣除较宽;(4)采取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纳方法。
2.居民纳税人于非居民纳税人的区别:居民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83天的个人。
居民纳税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其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无论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中国境外都要在中国境内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在内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
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3.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1)工资、薪金所得;(2)劳务报酬所得;(3)稿酬所得;(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5)经营所得;(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7)财产租赁所得;(8)财产转让所得;(9)偶然所得。
考情分析年均分值10分左右。
本章知识点比较“碎”,说它难吧,绝没有企业所得税法和增值税法难;说它不难吧,琐碎的考点有很多,记起来比较烦。
学习中要注意方法。
【预习导引】一、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熟悉纳税人,掌握征税范围。
二、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熟悉基本规定。
三、税收优惠:预习阶段飘过。
四、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预习阶段飘过。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基本功也是本章核心。
六、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处理:本章难点,注意归类总结。
七、征收管理:掌握熟悉基本规定。
【征税范围】一、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提示1】工资、薪金所得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动所得,强调个人所从事的是由他人指定、安排并接受管理的劳动、工作,或服务于公司、工厂、行政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主除外)。
【提示2】年终加薪、劳动分红不分种类和取得情况,一律按工资、薪金所得课税;津贴、补贴等则有例外。
【提示1】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不纳个税的项目:(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5)外国来华留学生,领取的生活津贴费、奖学金,不属于工资、薪金范畴,不征税。
【注】误餐补助是指按照财政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
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助、津贴不包括在内。
【提示2】公司职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
【提示3】军队干部津贴、补贴总结二、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用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
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知识点:个人所得税概述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纳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规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知识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按照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分为居民和非居民。
居民,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提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
非居民,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且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仅就来源于境内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题·单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是()。
A.合伙企业中的自然人合伙人B.一人有限责任公司C.个体工商户D.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个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属于法人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例题·单选题】居民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的个人。
A.183B.180C.360D.36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居民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
【提示1】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提示2】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1)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2)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3)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申报与纳税实务操作指南第1章个人所得税概述 (3)1.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 (3)1.2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和税率 (3)1.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3)第2章个人所得税申报流程 (4)2.1 纳税人识别号申请 (4)2.2 税务登记与信息报告 (4)2.3 个人所得税申报途径 (4)2.4 申报期限与延期申报 (5)第3章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5)3.1 综合所得计算方法 (5)3.2 经营所得计算方法 (5)3.3 特定所得计算方法 (6)第4章常见所得项目及其税务处理 (6)4.1 工资薪金所得 (6)4.1.1 计算方法 (7)4.1.2 税率与速算扣除数 (7)4.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7)4.2.1 计算方法 (7)4.2.2 税率与速算扣除数 (7)4.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8)4.3.1 计算方法 (8)4.3.2 税率与速算扣除数 (8)4.4 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8)4.4.1 计算方法 (8)4.4.2 税率 (8)第5章税前扣除与专项附加扣除 (9)5.1 基本免税额与起征点 (9)5.2 基本扣除 (9)5.2.1 标准扣除 (9)5.2.2 实际扣除 (9)5.3 专项附加扣除 (9)5.3.1 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9)5.3.2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9)5.3.3 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9)5.3.4 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 (9)5.4 其他扣除 (10)5.4.1 捐赠扣除 (10)5.4.2 税延养老保险扣除 (10)第6章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10)6.1 免税优惠政策 (10)6.1.1 工资、薪金所得免税项目 (10)6.1.2 个体工商户所得免税项目 (10)6.2 减税优惠政策 (10)6.2.1 工资、薪金所得减税项目 (10)6.2.2 个体工商户所得减税项目 (10)6.3 暂免税优惠政策 (11)6.3.1 股息、红利所得暂免税项目 (11)6.3.2 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暂免税项目 (11)6.3.3 个人所得税过渡期优惠政策 (11)第7章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 (11)7.1 汇算清缴的基本概念与适用范围 (11)7.2 汇算清缴的计算方法 (11)7.3 汇算清缴的办理流程 (11)第8章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12)8.1 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职责 (12)8.2 纳税人的义务与权利 (12)8.3 税收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13)第9章个人所得税纳税实务操作 (13)9.1 纳税申报表的填写与报送 (13)9.1.1 申报表的获取 (13)9.1.2 申报表的填写 (13)9.1.3 申报表的报送 (14)9.2 税款缴纳与退税 (14)9.2.1 税款缴纳 (14)9.2.2 退税 (14)9.3 税务咨询与争议处理 (14)9.3.1 税务咨询 (14)9.3.2 争议处理 (14)第10章个人所得税筹划与风险防范 (14)10.1 合理避税与税务筹划 (14)10.1.1 税务筹划的定义与原则 (14)10.1.2 税务筹划的方法与策略 (14)10.1.3 个人所得税筹划实例分析 (15)10.2 税收风险识别与防范 (15)10.2.1 税收风险的种类及表现 (15)10.2.2 税收风险识别方法 (15)10.2.3 税收风险防范措施 (15)10.3 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安全 (15)10.3.1 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15)10.3.2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 (15)10.3.3 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16)第1章个人所得税概述1.1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所得,按照法定税率缴纳的一种直接税。
第6章个人所得税
一、判断题
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6.错
7.错
8.错
9.错
10.对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D
5.C
6.C
7.A
8.D
9.D
10.D
三、多项选择题
1.CD
2.AC
3.BC
4.ACD
5.BC
6.CD
四、计算题
1.应纳税所得额=(23520+3400)-12×1600=7720元
应纳税额=7720×10%-250=522元
2.甲:①稿酬应纳税所得额=5000×(1-20%)=4000元
应纳税额=4000×20%×(1-30%)=560元
②国债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
乙:稿酬应纳税所得额=2500-800=1700元
应纳税额=1700×20%×(1-30%)=238元
丙:①稿酬所得不到800元,应纳税额为0
②红利所得应纳税额=200×20%×50%=20元
3.①工资、薪金应纳税额=(2000+3000-1600)×15%-125=385元②劳务报酬应纳税额=60000×(1-20%)×30%元-2000=12400元
该公民应纳个人所得税=385+12400=12785元
4.①工资、薪金应纳税额=(5000-4000)×10%-25=75元
②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3000+14000)×20%×50%=1700元
③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130000-80000-5000)×20%=900元
该外籍专家本月应纳个人所得税=75+1700+900=2675元
5.①工资、薪金所得不到1600元,应纳税额为0
②稿酬所得应纳税额=(2800-800)×20%×(1-30%)=280元
③红利所得应纳税额=500×20%×50%=50元
该公民应纳个人所得税=280+50=330元
6.演员甲应纳税所得额=5000×4×(1-20%)=16000元
演员甲应纳税额=16000×20%=3200元
演员乙应纳税所得额=8000×4×(1-20%)=25600元
演员乙应纳税额=25600×30%-2000=5680元
7.境外所得应纳税额=(20000-1600)×20%-375=3305元;
原单位薪金未达到扣除限额,不征税;
刘教授每月实际应缴的个人所得税=(20000+1500-1600)×20%-375=3605元
因此,刘教授每月还应补缴个人所得税1105元(3605元-2500元)。
8.①A、工资收入应纳税额=(1500-800)×10%-25=45元
B、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税额:
计算商数=3000÷12=250元/月
250元/月所对应的适用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额=3000×5%=150元
②稿酬所得应纳税额=(900-800)×20%×(1-30%)+(1200-800)×20%×(1-30%)= 14+56=70元
③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50000×(1-20%)×20%=8000元
④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所得额=30000×(1-20%)=24000元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24000×30%-2000=5200元
林某在2003年度共纳个人所得税=45+150+70+8000+5200=13465元
9.3-6月应纳税额=(200×15-800)×20%×4=1760元
7月应纳税额=50000×(1-20%)×30%-2000=10000元
此演员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760+10000=11760元
10.①工资、薪金应纳税额=(20000+3000-800)×25%-1375=4175元
②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③稿酬收入所得应纳税额=(1000-800)×20%×(1-30%)=28元
④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2500―400―800)×10%=130元
汪某2003年在我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4175+28+130=4333元
11.①教授自己负担讲课期间开销:
应纳税额=50000×(1-20%)×20%=8000元
税后收益=50000-8000-10000=32000元
②企业负担讲课期间开销:
应纳税额=40000×(1-20%)×20%=6400元
税后收益=40000-6400=33600元
12.18000÷1.5÷12+900-800=1100 故适用所得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
李某当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8000+900-800)×10%-25=178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