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心理学复习题集1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7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3. 名词解释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感觉、意象和感情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理论学派是( )。
A.机能主义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正确答案:B解析: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的理论,主张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即感觉、意象和情感,并把这种心理学理论命名为“构造心理学”,因此正确答案为B。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 )现象。
A.同时对比B.后象C.适应D.继时对比正确答案:C解析: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有时,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刺激的变化,机体的感受性需要调整。
这种调整就是适应现象。
各种感觉都存在这种现象,例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3.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 )记忆。
A.瞬时B.短时C.形象D.动作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记忆过程的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把记忆划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其容量约为7±2个组块。
因此,正确答案为B。
4.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相邻”概念,对学习邻角、邻边有促进作用,这体现了( )对概念掌握的影响。
A.定义B.定势C.过去经验D.词语的运用正确答案:C解析:当日常概念的含义与科学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时,日常概念会促进科学概念的掌握。
反之,当日常概念的含义与科学概念的内涵不一致时,日常概念就会产生消极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相邻”概念,对学习邻角、邻边有促进作用,这体现了日常概念和日常经验的影响对概念掌握的影响。
5.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称为( )。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选择题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属于认识过程。
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2、注意的两个特点是A、指向性和集中性B、选择性和集中性C、指向性和选择性D、调节性和集中性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心理特征D、认识过程4、是个性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
A、气质B、能力C、性格D、意识5、人的心理实质是A、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6、人的心理现象包括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D、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7、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8、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志B、感知、记忆、思维、想像C、能力、气质和性格D、需要、动机、兴趣、爱好9、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心理状态D、心理过程10、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公元前4世纪B、18世纪C、19世纪11、下列的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A、感觉B、表象C、注意D、思维12、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称作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反应变量13、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称做A、自然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调查法D、访谈调查14、古希腊哲学家写了《论灵魂》一书,该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笛卡尔D、冯特15、在进行心理研究时,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原则。
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16、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这是指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原则。
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17、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叫做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实验法18、研究者将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借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的方法称之为法。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方面?A. 教育方法B. 教育内容C.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D. 教育政策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11岁的认知发展阶段是?A. 前运算阶段B. 具体运算阶段C. 形式运算阶段D. 感知运动阶段3. 以下哪个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统计法4. 教育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A. 动机B. 能力C. 态度D. 情感5.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习的本质是?A. 行为的改变B. 知识的记忆C. 认知结构的构建D. 技能的掌握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
7. 描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说明其在教育中的意义。
8. 解释学习动机的类型,并举例说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10. 分析情感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某班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焦虑,作为教师,你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D4. B5. C二、简答题6.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通过更有经验的他人的指导,学习者可以掌握更高层次的认知技能。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脚手架(scaffolding)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新知识。
7.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教育中,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支持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8. 学习动机的类型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因兴趣或满足感而进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学习。
提高学习动机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等方式。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
二、填空题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被认为是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2.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心理学有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短暂的历史。
4.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6.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应该有三个变量,一是自变量,二是因变量,三是无关变量。
7.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8.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流派,创始人为冯特。
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
冯特首创了实验内省法。
这个理论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继承和发展。
9.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等,强调意识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10.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曾试图引进中间变量,但斯金纳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拒绝中间变量。
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2、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答案:冯特3、看到一辆汽车属于人的——。
答案:知觉4、高中学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答案:意志5、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答案:感觉6、记忆是(——)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答案:经验7、(——)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答案:思维8、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两方面答案: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9、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的心理状态是(——)。
答案:注意10、从学科性质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答案:边缘11、(——)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答案:性格13、有常模进行比较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答案:测验法14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是,最好采用(——)。
答案:观察法16、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答案:个案法17、活动产品分析属于(——)。
答案:调查法18、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
答案:调查法19、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这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答案:系统性20、(——)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答案:认知心理学21、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答案:皮亚杰22、杜威属于(——)心理学派答案:机能主义23、(——)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答案:格式塔24、(——)心理学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思现象。
答:精神分析心理学25、詹姆士是(——)心理学的创始人。
答:机能主义2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的是(——)心理学。
答:认知心理学27、(——)心理学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答:人本主义心理学28、正是建立认知心理学新方向的是(——)。
在职考研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 描述行为B. 解释行为C. 预测行为D. 控制行为答案:D2. 以下哪个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受以下哪个结构的驱动?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答案:C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卡尔·罗杰斯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莱昂·费斯汀格D. 弗洛伊德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惊讶答案:D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习得主要通过:A. 观察学习B. 模仿学习C. 直接经验D. 遗传答案:A7. 以下哪个是记忆的三个阶段?A.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B. 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C. 永久记忆、短时记忆、感觉记忆D. 感觉记忆、永久记忆、长时记忆答案:A8. 以下哪个是人格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A. 弗洛伊德B. 荣格C. 艾森克D. 马斯洛答案:C9. 以下哪个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提出者?A. 班杜拉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马斯洛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动机理论的分类?A. 生理动机与社会动机B.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C. 积极动机与消极动机D. 以上都是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的领域?A. 发展心理学B. 临床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答案:A, B, C, D12.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变量?A. 自变量B. 因变量C. 干扰变量D. 调节变量答案:A, B, C, D13. 以下哪些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工具?A. 问卷B. 心理测试C. 观察记录D. 实验设备答案:A, B, C14. 以下哪些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问题解决D. 社会支持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人本主义D. 精神分析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考研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学习B. 教学C. 评估D. 管理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习动机B. 学习风格C. 学习策略D. 教育政策答案:D3.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5. 以下哪个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提出者?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让·皮亚杰C. 布鲁纳D. 弗洛伊德答案:A6.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A. 情绪反应B. 认知评价C. 行为倾向D. 能力评估答案:D7. 以下哪个不是学习动机的分类?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成就动机D. 情感动机答案:D8. 教育心理学认为,以下哪种学习风格与视觉学习者相关?A. 听觉型B. 视觉型C. 动觉型D. 语言型答案:B9. 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强调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合作学习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教学策略、评估与评价、个体差异、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教育技术等。
2. 描述自我效能感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评估。
在教育过程中,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可能设定挑战性目标,面对困难时更有韧性,更愿意采取积极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一章心理学旳对象、任务和措施一、填空选择1、心理现旬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998年填空题)3、个性心理特性是在个体身上体现出来旳比较稳定旳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名词解释)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旳(论灵魂)一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旳著作。
5、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旳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西比大学建立心理学试验室开始旳。
(1999年、填空题)。
6、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均有关系旳(边缘)科学。
(填空题)7、人在心理活动中还伴伴随一种心理状态,即(注意)。
8、探索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环境原因、机体原因、心理原因旳变化与(心理变化)确实定关系。
(填空题)9、人旳心理实质是:心理是(脑)旳机能、是对(客观现实)旳反应。
10、试验法可分为试验室试验法和(自然试验法)。
11、调查法可分为:谈话、部卷和(活动产品分析)几种详细方式。
12、在平常条件下,对某些原因加以控制或变化去研究人旳心理旳措施叫(自然)试验法。
13、(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滨第一种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冯特)。
14、对心理现象旳研究必须在各个原因旳前后联络、互相作用旳关系中去分析认识,这是心理学研究旳(系统性)原则。
15、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旳选题、使用旳措施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者旳身心发展,而应当符合教育旳原则,尤其是当被试是小朋友时,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这是由心理学研究旳(教育性)原则决定旳。
(选择题)16、对单一研究对象旳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旳措施,称作(个案研究)法。
(选择题)17、影响人心理旳原因诸多,概括起来有三类:环境原因、机体原因和(心理)原因。
18、最简朴、最低级旳心理现象是(感觉)。
19、听到一首音乐,这属于(知觉)20、理解行为旳自然状态或对某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佳采用(观测法)21、下列属于间接搜集旳措施有(调查法)22、活动产品分析属于(调查法)23、下列现象只有(思维)属于认识过程(选择题)24、科学家为了攻克科技难关而废寝忘食,这是(意志)旳详细体现。
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学习者的心理特征B. 教育者的心理特征C. 教学过程的心理学规律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习动机B. 学习策略C. 教学方法D. 学校管理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以下哪位心理学家对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马斯洛D. 斯金纳4. 学习风格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偏好和倾向是:A. 先天决定的B. 后天培养的C. 环境影响的D. 以上都是5. 在教育心理学中,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A. 学生的认知结构B. 学生的情感发展C. 学生的社会行为D. 学生的道德判断6.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学习是一个个体内部的过程B. 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C. 学习是一个完全自主的过程D. 学习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7.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罗杰斯C. 马斯洛D. 斯金纳8.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心理学中的教学设计原则?A. 学生中心B. 教师主导C. 目标明确D. 反馈及时9. 元认知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指的是:A. 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B.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C. 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适应和调整D. 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反思10. 在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项是促进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A. 外部奖励B. 内部动机C. 竞争压力D. 惩罚措施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法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A. 个人兴趣B. 成就感C. 同伴影响D. 教师期望3. 教育心理学中,认知策略包括: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精细加工策略D. 元认知策略4.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以下哪些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素?A. 学习者的主动性B. 知识的结构C. 学习环境的设置D. 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阶段5. 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些是有效的教学策略?A. 合作学习B. 个别化教学C. 直接教学D. 探究式学习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7、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
二、填空题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论灵魂》被认为是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2.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心理学有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短暂的历史。
4.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6.应用实验法进行研究时,应该有三个变量,一是自变量,二是因变量,三是无关变量。
7.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8.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流派,创始人为冯特。
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
冯特首创了实验内省法。
这个理论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继承和发展。
9.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等,强调意识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10.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曾试图引进中间变量,但斯金纳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拒绝中间变量。
认为强化和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结果。
11.行为主义完全否定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
12.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惠特海默等,后期的代表任务是勒温,强调心理的整体性。
13.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被视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强调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5.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
16.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科学。
三、问答题1、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答: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2、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答: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3、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答:①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②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③系统性原则,即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应该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和相互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④教育性原则,研究的选题、使用方法和程序不应该损害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2、突触: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
3、大脑中枢:人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大结构,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大脑半球表面有三条重要的沟裂: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这三条沟裂将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大区。
4、听觉中枢:位于颞叶。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
5、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6、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吃梅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8、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它是人所特有的。
9、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
10、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二(1)扩散和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止不动的,而是要向临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布,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
扩散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
(2)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11、相互诱导(负诱导):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就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相互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
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相反,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二.填空题1.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2.轴突通常又称为神经纤维。
3.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以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4.神经细胞的膜有一定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它不让正离子进入,也不让负离子出去,保持膜内外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
5.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型神经。
6.人的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能力。
7.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称为大脑皮层。
8.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
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
9.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
通常把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
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占很大比例,它由灰质和白质相混杂而成。
10.间脑被称为在脑的中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11.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
他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
12.抑制过程可以分为非条件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和条件抑制(又称内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三、简答题1、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分为哪几种?答:①正确的反应每次都予以强化②定比间隔强化③定时间隔强化④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⑤不定时间隔强化。
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
2、工具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答:共同点: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
不同之处:①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②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③反应方式不同。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
在工具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练习过程中形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工1、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感应性: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映,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3、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二、填空题1.动物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感1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2.人类心理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一是劳动,二是语言。
3.人类心理发展的条件是: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②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③人的内在需要与外界环境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4.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概括性(凡这样必那样)、目的性(预见性)(要那样就这样)、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
三、简答题1、简述人类心理发展的条件。
答: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②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第一、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第二、教育可以使个体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可以通过教育,弥补个体某些遗传素质的不足③心理发展的动力。
2、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提出哪些主张?答:①反对统一标准②反对体罚儿童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④对幼儿养护的要求⑤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3、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答:①口唇期(0~1岁)快感主要来自那些咬和吞嚼等活动②肛门期(1~3岁)性感区集中在肛门周围,初期快感主要来自粪便的排出,晚期快感主要来自对粪便的控制③前生殖器期(3~6岁)性感区集中到生殖器区,这个阶段决定一个人未来对异性的顺应情况,此阶段男孩出现恋母情结,女孩出现恋父情结④潜伏期(6~11、12岁)这是个非常平静的阶段,儿童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
前几个阶段出现的矛盾冲突完全消失,性的发展处于停滞⑤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一方面是他们成熟的标志,一方面又会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