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
- 格式:pdf
- 大小:78.54 KB
- 文档页数:2
12经脉之穴:井、荥、经、合、原、络、郄!(附特效穴)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大肠-- 商阳心包-- 中冲三焦-- 关冲心-- 少冲小肠-- 少泽脾-- 隐白胃-- 厉兑肝-- 大敦胆--(足)窍阴肾-- 涌泉膀胱--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八脉交会八穴歌”即“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肺之主大肠客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大肠主肺客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心事妄,疟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腹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真心主小肠客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小肠主真心客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腧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意义。
《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原穴十五络穴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穴原络配穴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郄”(qie)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
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部以下。
十六郄穴六腑下合穴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
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
《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
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十二经井荣俞井合归纳井穴荥穴输穴鱼际太渊二间三间内庭陷谷大都太白少府神门前谷后溪通谷束骨然谷太溪劳宫大陵液门中渚原穴经穴合穴经渠尺泽合谷阳溪曲池络穴列缺偏历郄穴募穴孔最中府(肺)温溜地机阴郄养老金门水泉郄门会宗八会穴太渊(脉)八脉交会穴列缺(任脉)公孙(冲脉)后溪(督脉)照海(阴f脉)内关(阴维脉)外关(阳维脉)肺少商大商阳胃厉兑脾隐白心少冲小少泽膀至阴肾涌泉包中冲焦关冲胆窍阴肝大敦任冲阳解溪足三里丰隆商丘阴陵泉公孙灵道少海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梁丘天枢(大肠)腕骨阳谷小海京骨昆仑委中复溜阴谷间使曲泽膈俞(血)大杼(骨)申脉(阳f脉)阳池支沟天井侠溪足临泣丘墟阳辅阳陵泉光明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蠡沟鸠尾外丘日月(胆)阳陵泉(筋)绝骨(髓)足临泣(带脉)京门(肾)中都期门(肝)章门(脏)章门(脾)膻中(心包)中脘(腑)膻中(气)中脘(胃)巨阙(心)石门(三焦)中极(膀胱)关元(小肠)督长强筑宾(阴维脉)阳交(阳维脉)交信(阴f脉)跗阳(阳f脉)“八脉交会八穴歌”即“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邵上鱼际通过曲池泽龙、两个和三个商阳之间的河谷以及阳西的曲池与太原相连。
银白多为太白脾。
你应该知道商丘的阴陵泉有一段三里之久的历史,就是在内院中沉谷胃,冲阳溶溪。
少冲少傅属心,神门灵道,少海训,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冉谷和太西谷适合于滑动阴谷和肾脏,到达阴通谷绑定北京骨,昆仑委员会称之为北京骨。
钟冲老宫的心被包裹,陵墓之间的使者经过曲泽,关上冲水门、钟柱可乐、杨池支沟和天井绳。
从大屯行健的太极观点来看,中锋曲拳属于肝,巧阴下溪接近泣胆,秋树杨凌泉四大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阳九针歌衙门老宫三阴交,涌泉太极中湾,环跳三里合谷,这是惠阳九针。
马丹阳《天行十二穴治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十二经井荣俞井合归纳井穴荥穴输穴鱼际太渊二间三间内庭陷谷大都太白少府神门前谷后溪通谷束骨然谷太溪劳宫大陵液门中渚原穴经穴合穴经渠尺泽合谷阳溪曲池络穴列缺偏历郄穴募穴孔最中府(肺)温溜地机阴郄养老金门水泉郄门会宗八会穴太渊(脉)八脉交会穴列缺(任脉)公孙(冲脉)后溪(督脉)照海(阴f脉)内关(阴维脉)外关(阳维脉)肺少商大商阳胃厉兑脾隐白心少冲小少泽膀至阴肾涌泉包中冲焦关冲胆窍阴肝大敦任冲阳解溪足三里丰隆商丘阴陵泉公孙灵道少海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梁丘天枢(大肠)腕骨阳谷小海京骨昆仑委中复溜阴谷间使曲泽膈俞(血)大杼(骨)申脉(阳f脉)阳池支沟天井侠溪足临泣丘墟阳辅阳陵泉光明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蠡沟鸠尾外丘日月(胆)阳陵泉(筋)绝骨(髓)足临泣(带脉)京门(肾)中都期门(肝)章门(脏)章门(脾)膻中(心包)中脘(腑)膻中(气)中脘(胃)巨阙(心)石门(三焦)中极(膀胱)关元(小肠)督长强筑宾(阴维脉)阳交(阳维脉)交信(阴f脉)跗阳(阳f脉)“八脉交会八穴歌”即“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四总穴歌肚腹三里领,腰背委中谋,头项寻定喘,面口合谷交。
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直奔,委中分体式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定喘。
合担用法担风险,合截用法封盖,三百六十穴,不出来十二诀。
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十二正经每条经络的9个要穴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的新编总诀一、十二正经的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总诀:手太阴肺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太阴肺原太渊、少商鱼际和太渊,经渠尺泽和列缺、孔最募中府。
注:每条经络9个要穴。
本书编者取名为《十二经九要穴歌》:背诵“十二正经的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总诀要这样按引号中的3句背诵下同:(1)、“手太阴肺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2)、“手太阴肺原太渊、少商鱼际和太渊”,(3)、“经渠尺泽和列缺、孔最募中府”。
手阳明大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阳明大原合谷、商阳二间和三间,阳溪曲池和偏历、温溜募天枢。
足阳明胃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阳明胃原冲阳、厉兑内庭和陷谷,解溪足三里丰隆、梁丘募中脘。
足太阴脾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太阴脾原太白、隐白大都和太白,商丘阴陵泉公孙、地机募章门。
手少阴心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少阴心原神门、少冲少府和神门,灵道少海和通里、阴郄募巨阙。
手太阳小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太阳小原腕骨、少泽前谷和后溪,阳谷小海和支正、养老募关元。
足太阳膀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太阳膀原京骨、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和飞扬、金门募中极。
足太阴肾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少阴肾原太溪、涌泉然谷和太溪,复溜阴谷和大钟、水泉募京门。
手厥阴包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厥阴包原大陵、中冲劳宫和大陵,间使曲泽和内关、郄门募膻中。
手少阳三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手少阳三原阳池、关冲液门和中渚,支沟天井和外关、会宗募石门。
足少阳胆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少阳胆原丘墟、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光明、外丘募日月。
足厥阴肝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足厥阴肝原太冲。
大敦行间和太冲,中封曲泉和蠡沟、中都募期门。
注:按3句背诵,简单明了,终身受益!二、原井荥输、经合络郄募穴的治病作用口诀春井夏荥季夏输,秋刺经穴冬刺合。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腧穴被称之为“特定穴”(specific points),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
特定穴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经穴,掌握特定穴的有关知识,对针灸临床选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特定穴的意义•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十类。
•(二)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1.五输穴•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古人把十二经脉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并将“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分别冠之于五个特定穴,即组成了五输穴。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其经气初出。
“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
“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
“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
“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2.原穴、络穴•十二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