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向狼借路ppt-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上册PPT优选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20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向狼借路教案教科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故事《向狼借路》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
2. 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科书。
2. 相关故事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类似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和狐狸》等,让学生对寓言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2. 介绍故事《向狼借路》的背景和作者。
3.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推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中的细节描述。
2. 培养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的隐含意义。
2.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推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科书。
2. 相关故事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通过细节推断出的寓意。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寓意。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推断能力。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角色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同情心。
教学重点:1.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2. 培养同情心。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同情心。
教学准备:1. 教科书。
2. 相关故事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特点和动机。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角色的内心感受。
3. 分享学生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同情心。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角色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不同角色的理解和同情心表现。
第四章: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4.《向狼借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参加这个活动,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向狼借路》。
《向狼借路》这篇课文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勇者无惧”。
这是一篇外国作品,故事发生在1857年的冬天,文中的作者只身一人去深山旅行,当他经过霍普河谷的时候,遇到了那里的六只森林狼。
他深信如果他掉转身体往回走,或者加快脚步逃跑,那么整个狼群就会在顷刻之间将他扑倒,撕得粉碎。
所以他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向狼借路,凭借着对狼的了解和作者的机智、勇敢,最终成功地借到了路。
课文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勇敢无畏的精神具有震慑一切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战胜凶残的动物。
结合课文内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3、体会作者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畏精神。
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体会一些语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上。
难点是:让文章牵动人心,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紧张、恐惧和勇敢。
这节课我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和对比法进行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森林狼,走进作者的内心。
用“狼的可怕”和“作者的勇敢”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理解在危险中怎样保护自己。
在设计这节课前,我们团队曾有过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整节课提出两个大问题,一个是这是一只怎样的狼?作者是怎样做的?然后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
另一个思路是按段进行教学,三次反复强调狼的恐怖和作者的勇敢。
最后,我们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教学思路,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心情。
下面我主要说一说教学设计的流程这个环节。
首先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学生初读课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然后精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重点放在课文的2——5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我与狼进行了哪几次的较量这个问题展开研读,体会描写狼的行为和我的表现的句子,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抓住这条大的主线感知课文,不用设计过多过细的问题打乱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
《向狼借路》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主动认识6个生字、会写出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勇者无畏”的含义。
3.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二、过程与方法这是一场与狼斗智斗勇的无声较量,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
只有真正的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处境,从而感受到“我”的勇敢。
故事本身的悬念和教学设计中的从距离体会狼的招数和技量引起学生的读文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通课文,体会文中的我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胃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硬着头皮”“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等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1.让学生体会“我”的紧张、恐惧、勇敢。
2.理解勇敢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授法、自主探索法。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视音频、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
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猜一动物。
“毛皮大衣风雪帽,屁股挎着指挥刀,东郭老人曾相救,遇到小羊它不饶。
”(狼)出示狼的图片,学生简介狼。
问: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狼留给你什么印象?过渡:这么凶狠的动物,如果你碰到它怕不怕?有一位从小就怕狼的美国作家丹.德.奎尔在一次深山旅行时就碰到了一群森林狼,想知道他的结局吗?让我们跟随丹.德.奎尔一起走近这个惊险的历程。
板题:向狼借路齐读课题。
二、新课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发现狼群,初尝恐惧。
1.师:丹德奎尔为什么向狼借路?这又是一群什么样的狼啊?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
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
2.汇报:在我眼里,这些狼个头高大、瘦骨嶙峋、皮毛蓬松,前面那只狼身上的毛足有一英尺长。
”理解“个头高大”、“瘦骨嶙峋”。
指导朗读。
师:谁还找到了其它描写狼的句子?相机出示:“它们全身筋强骨健,皮毛厚重,还能像鸟儿一样飞快地在雪地上一掠而过。
红星小学向狼借路优秀课件红星小学向狼借路优秀课件教材分析《向狼借路》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勇者无惧",《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本文以极为生动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悬念,讲述了一个"向狼借路"的故事,说明勇敢无畏的精神,具有威慑一切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战胜凶残的动物。
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体会作者的勇敢。
学情分析这是一场与狼斗智斗勇的无声较量,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
只有真正的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处境,从而感受到"我"的勇敢。
故事本身的悬念和教学设计中的从距离体会狼的招数和技量引起学生的读文兴趣。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3.体会文中的"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并使学生受到熏陶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硬着头皮""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等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难点:让文本牵动师生的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体会"我"的紧张、恐惧、勇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板演一个"借"字,谈话:同学们,你向谁借过什么?(生答)你们知道吗?我跟你们谁都不一样,我曾经向狼借过路,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向狼借路》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书三到)。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本文出现了很多四字词语,你能读准它们吗?(一)表现作者"我"和狼的词语心惊胆战井然有序全身发颤大声嗥叫丧魂落魄阴森恐怖勇敢精神畏葸不前1.读的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如果能用你的读让大家感受词语的意思就更好了!2.引导分类:观察左右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分类,感受作者我和狼的表现的不同!(设计男女生对读)(二)描写森林狼的词语个头高大瘦骨嶙峋皮毛蓬松筋强骨健皮毛厚重面目可憎又野又凶3.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14.《向狼借路》教案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体会文中的我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胃的精神。
2.能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3.主动认识6个生字、会写出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我”的紧张、恐惧、勇敢。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狼是凶狠的动物,美国作家丹德奎尔在一次深山旅行时就碰到了一群森林狼,想知道他的结局吗?让我们跟随丹德奎尔一起走近这个惊险的故事。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了解。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再读课文,找出文章描写借路过程的段落。
三、理解课文。
1.读课文,体会我前后的心理活动。
2.再读课文,说一说哪些情节吸引人。
四、品读课文。
1.读第二自然段。
说一说这时我们距离狼大约是多少?狼是怎么做的?从狼的这些行为上看,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狼?它们要干什么?应该怎样去读呢?看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是怎么做的?找同学读。
你怎么理解“硬着头皮”?从中能看出丹德奎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不逃跑,那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走到离狼群只有25米到30米时,狼又是怎么做的?(找学生读一读)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嗥叫的声的?它们在吼什么?丹德奎尔把自己当作了什么?将军是怎样一个人?他真的威风吗?不害怕吗?从中能看出丹德奎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齐读第四自然段。
4.“群狼一动不动地蹲着,看着我,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它们要干什么?从中你感觉到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狼?丹德奎尔通过狼群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步态,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机智)5.小结:课文讲述了一个“向狼借路”的故事,对狼的描写抓住行动,行动之中又透露出狼心理的分析与判断。
对“我”的感觉和心理描写细致生动,真实可信。
6.作者究竟是凭借什么成功地向狼借路的呢?第二课时一、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
重点围绕第1、2题进行。
14.《向狼借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参加这个活动,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向狼借路》。
《向狼借路》这篇课文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勇者无惧”。
这是一篇外国作品,故事发生在1857年的冬天,文中的作者只身一人去深山旅行,当他经过霍普河谷的时候,遇到了那里的六只森林狼。
他深信如果他掉转身体往回走,或者加快脚步逃跑,那么整个狼群就会在顷刻之间将他扑倒,撕得粉碎。
所以他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向狼借路,凭借着对狼的了解和作者的机智、勇敢,最终成功地借到了路。
课文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勇敢无畏的精神具有震慑一切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战胜凶残的动物。
结合课文内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3、体会作者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勇敢无畏精神。
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体会一些语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上。
难点是:让文章牵动人心,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紧张、恐惧和勇敢。
这节课我在教学方法的安排上,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和对比法进行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森林狼,走进作者的内心。
用“狼的可怕”和“作者的勇敢”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理解在危险中怎样保护自己。
在设计这节课前,我们团队曾有过两个思路,一个思路是:整节课提出两个大问题,一个是这是一只怎样的狼?作者是怎样做的?然后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
另一个思路是按段进行教学,三次反复强调狼的恐怖和作者的勇敢。
最后,我们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教学思路,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心情。
下面我主要说一说教学设计的流程这个环节。
首先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学生初读课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然后精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重点放在课文的2——5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我与狼进行了哪几次的较量这个问题展开研读,体会描写狼的行为和我的表现的句子,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抓住这条大的主线感知课文,不用设计过多过细的问题打乱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