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22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态问题。
二、作业内容1、概念阐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生态工程的五个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每个原理的阐述不少于 200 字。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生态工程的实际案例,如沼气池的建设、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城市绿化工程等。
要求学生分析每个案例中所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并阐述这些原理是如何在案例中发挥作用的。
每个案例的分析不少于 300 字。
3、问题解决给出一些生态问题,如草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森林砍伐等。
要求学生运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少于 400 字。
4、拓展思考让学生思考生态工程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撰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短文。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学生将概念阐述、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的答案以书面形式提交。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拓展思考的内容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四、作业评价1、准确性评价学生对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概念阐述是否清晰,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案是否合理。
2、完整性检查学生的作业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涵盖了所有要求的方面。
3、创新性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和拓展思考中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
4、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清晰。
五、作业时间安排本次作业共安排一周时间完成。
第一天:布置作业,学生进行概念阐述的准备。
第二天:学生完成概念阐述的书面作业。
第三天:讲解概念阐述部分,布置案例分析作业。
第四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书面作业。
第五天:讲解案例分析部分,布置问题解决作业。
第六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书面作业,并进行小组讨论准备。
生态工程四个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四个基本原理是:
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
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生态工程练习题一、填空题1、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__、__与__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应用生态系统的__、__并辅以其他__的工程技术,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性措施。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它们为生态工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3、生物多样性包括三层次上的多样性,即__多样性、__多样性和__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6、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__结构。
7、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而引起。
8、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指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9、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__、草原、荒漠等。
10、自然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1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12、食物网是由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即网状结构。
1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__。
1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的原因是: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营养级,因此是单向流动,不可逆转的。
1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在于能够科学地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并通过能量多级利用,使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
1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17、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及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等。
生态工程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填空)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______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____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和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____________。
4.整体性原理:人类处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________,还要考虑到________等系统的影响力。
5.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1.循环往复分层分级2.物种繁多而复杂3.环境承载力4.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经济和社会5.系统学和工程学6.判断正误。
(1)“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2)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是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4)“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遵循的是系统学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5)在建设生态工程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答案:6.(1)×(2)√(3)√(4)×(5)√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生态工程实例(连线)。
答案:1.①-b②-c③-a④-e⑤-f⑥-d2.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填空)。
(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2)发展前景:我们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不但要重视________________,更要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与自然和谐共处(2)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1.(2008`广东卷,16)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解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合理的措施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