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铁道概论课程标准.doc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5
《铁道概论》课程教课纲领第二学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课目的(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经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认识铁道概论的基本观点、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铁道概论”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有关专业课供给必需的基础知识,能够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三)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简要地叙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观点,基来源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经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修业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归纳的认识和认识,特别,要修业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结构、基来源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供给必需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足认识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向、借此开辟眼界和思路,实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3)、感情目标:培育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拥有优秀知识内涵,标准的服务技术较强实质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课环节的构成采纳讲堂理论讲解的教课方法,运用列举法、发问法、教课课件、教课设计等协助教课,启迪式教课,鼓舞学生剖析问题、剖析、思虑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课内容纲领第二章铁路线路(一)教课目的与要求认识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构成、轨道的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课内容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教课要点是线路的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课要点是掌握铁路线路的设计要求,包含桥梁、涵洞、地道等。
铁路轨道的几何形状、水平、轨距等专业术语。
教课难点是掌握铁路轨道设计的注意事项,钢轨连结和防爬现象等。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铁道概论》课程建设方案一、现有基础随着中国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剧增,培养更好的专业人才是各铁路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铁路高校基础课程《铁道概论》的教学应提起重视。
《铁道概论》课程现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及教学设备,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雄厚的师资力量基础之上,应切实做好《铁道概论》课程建设与发展方案。
二、建设目标为增强学生对铁路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铁路专业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现有条件,按照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改课程。
根据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划,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基础、深化改革、注重应用、优化结构、增强优势、注重实践、突出特色。
根据铁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岗位需求,结合课程原有特色和优势,建立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前瞻性的课程体系。
三、建设内容1、课程标准优化。
通过课程标准的改革与调整,使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衔接紧密,课程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进一步明确,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2、课程内容调整。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标准。
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项目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内容,使整个课程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规范性,凸显应用性。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和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不断推进课程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提升和优化,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外引内培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技术强、教学水平优良的教师团队。
4、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铁道概论课程标准(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课程名称:铁道概论适用专业:铁路交通运输类专业1.前言课程定位铁道概论是铁路交通运输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铁路交通运输类的高技术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在铁道交通运输类认知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与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的职业情操。
为日后从事铁路交通运输类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1、根据学习领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目标。
依托铁道运输类岗位职业标准,以铁道运输类岗位技能构建课程内容,针对铁道运输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2、基于一线铁路工作岗位确定学习情景进行职业岗位(群)调研,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把各岗位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设计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
3、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学习任务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来完成。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
考核学生能力,综合评价学生。
2.课程内容和要求3.学习情境设计4.教学资源教材编写按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有以下要求:①有助于典型工作任务顺利实施的;②能促进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学习的;③能指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方法能力;④能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并且这些教学材料可以引导课文或学生工作页的形式出现⑤按照学习情景的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
课程名称:铁道概论授课对象:大学铁路工程专业学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铁路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了解铁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熟悉铁路运输的组织与管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铁路运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铁路发展简史2. 铁路线路与车站3. 铁路车辆与机车4. 高速铁路动车组5.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6. 铁道信号与通信7. 铁路运输组织8. 铁路重载运输9. 城市轨道运输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铁路运输了解多少?2. 引导学生思考:铁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铁路发展简史- 介绍铁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铁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铁路线路与车站- 铁路线路的类型与特点- 铁路车站的分类与功能3. 铁路车辆与机车- 铁路车辆的结构与分类- 铁路机车的类型与特点4. 高速铁路动车组- 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发展历程- 高速铁路动车组的结构特点5.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组成-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运行原理6. 铁道信号与通信- 铁道信号的作用与分类- 铁道通信系统及原理7. 铁路运输组织- 铁路运输组织的任务与特点- 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8. 铁路重载运输- 铁路重载运输的特点与优势- 铁路重载运输的技术要求9. 城市轨道运输- 城市轨道运输的类型与特点- 城市轨道运输的发展趋势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指出重点与难点。
四、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参观铁路现场,了解铁路运输的实际操作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铁路运输模拟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铁路运输发展的论文。
课程名称:铁道概论适用专业:铁路交通运输类专业1.前言课程定位铁道概论是铁路交通运输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铁路交通运输类的高技术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在铁道交通运输类认知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与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的职业情操。
为日后从事铁路交通运输类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1、根据学习领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目标。
依托铁道运输类岗位职业标准,以铁道运输类岗位技能构建课程内容,针对铁道运输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2、基于一线铁路工作岗位确定学习情景进行职业岗位(群)调研,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把各岗位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设计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
3、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学习任务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来完成。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
考核学生能力,综合评价学生。
2.课程内容和要求3.学习情境设计4.教学资源教材编写按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有以下要求:①有助于典型工作任务顺利实施的;②能促进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学习的;③能指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方法能力;④能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并且这些教学材料可以引导课文或学生工作页的形式出现⑤按照学习情景的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校本教材(2)多媒体课件(3)教学录像(4)互联网、局域网网络课程(5)工作任务真实装备(6)仿真设备5.其它说明实际使用时可不断更新课程资源,校企做到真正合作,双方互赢。
13级机车车辆专业、动车组检修专业
《铁道概论》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1.2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准确描述铁路运输系统的组成、特点及作用;能够准确地位自己所学专业定位;形成善于分析、勤于思考、自主学习、概括汇总的学习能力。
2.1知识
●掌握铁路线路的等级,平面与纵断面,以及轨道的组成;
●掌握车站的分类以及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的作用;
●掌握铁路车辆的分类与车辆的基本构造;
●掌握机车车辆与动车组的构造与基本维修知识;
●掌握铁路信号的作用、分类与设备;
●掌握铁路运输的条件与内容;
2
4.1
●
●
●
4.2
●
●
●
●正确引导学生,在提高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
4.3教学条件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建议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并结合现场教学。
4.4课程资源
●不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加强课程资
4
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
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
●
4.5
●。
铁道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铁道概论英文名称: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s of Virtual Devices学时:46 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电气化铁道供电课程类别:理论课课程性质:专业类必修课教材:《铁道概论》赵小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铁道概论”是铁路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2、知识要求: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3、能力要求: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学时分配:三:具体要求项目一铁路概述【目的要求】(1)了解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作用。
(2)熟悉世界铁路发展的各个时期。
(3)掌握我国的铁路规划,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
【教学内容】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现代交通运输的作用、世界铁路的发展、我国铁路的规划与发展。
【重点难点】世界铁路的发展、我国铁路的规划与发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时】2项目二铁路轨道【目的要求】(1)了解铁路的等级,熟悉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
(2)熟悉铁路线路的平面及平面图,了解铁路线路的纵断面及纵断面图,能识别铁路线路的标志。
(3)熟悉铁路轨道的组成,熟悉铁路限界的相关规定。
(4)掌握铁路线路养护与维修的相关规定。
【教学内容】铁路轨道概述、铁路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铁路轨道的组成、铁路轨道的结构、铁路限界、铁路线路的养护与维修。
《铁道板论》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6 - 201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铁道概论所属系部:制定人:鲁婷婷合作人:制定时间:2016.10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使学生可以建立铁道运输整体概念,了解铁路各专业之间的关系,为学习有关课程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 能力目标:(1)能准确的为自己所学专业定位;(2)有能力参加铁路知识竞赛;(3)能够准确全面的应付用人单位的基本面试内容。
2. 知识目标:(1)掌握铁路路线的等级,平面与纵断面,以及轨道的组成;(2)掌握车站的分类以及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的作用;(3)掌握铁路车辆的分类与车辆的基本构造;(4)掌握机车车辆与动车组的构造。
3. 素质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做事的条理性,以及公平竞争、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主体间交往,培养学生的独立开拓思维和人文关怀素质。
三、课程内容设计: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2铁路线路铁路的组成及铁路的界限熟悉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路基工程主要由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水设备3部分建筑物组成;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
轨道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是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和道岔等设各组成的。
无缝线路就是将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为长钢轨的轨道。
我国一般采用25m 的钢轨先在焊轨厂焊成200~300m 的长轨条,然后再运到铺轨地点,而焊成1000~200Qn 的长轨条或按设计长度进行铺设。
轨道几何形位是指轨道各部分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和基本尺寸。
从轨道横断面上来看,轨道的几何形位包括轨距、水平、外轨超高和轨底坡;从轨道的纵断面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采用视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未来工作的了解思考:铁路如何分类?什么是限制坡度?3铁路车辆铁路车辆构造中的行走部及制动51 士罢衣£以及车辆的基本知识运送旅客私货物的乘载工具。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s of Virtual Devices)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铁道概论”是铁路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2、知识要求: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3、能力要求: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学时分配:各章学时分配表2、具体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铁路运输是我过国民经济大动脉,具有高度集中,半军事化,大联动机性质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合理地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为完成运输任务应具有必要的运输设备。
[教学内容]铁路史、中国铁路、铁路运输业的作用和特点[重点难点]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运输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中国铁路特点,铁路现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作业]1、如何理解铁路运输企业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2、归中国铁路特点3、试述铁路现状4、铁路运输主要设备指哪些?[课时] 2第3章铁路线路[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教学内容] 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路基工程主要由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水设备3部分建筑物组成;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明渠、隧道等。
轨道是列车运行的基础,它是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和道岔等设各组成的。
目录第一章绪论..........................................................................................。
l 第一节现代交通运输的作用、性质和种类 (1)第二节铁路运输业 (4)第三节和谐铁路的建设.................................................................................。
/复习思考题................................................................................................ib 第二章铁路线路 (16)第一节概述.................................................................................一...‘lb 第二节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1。
7 第三节路基、桥隧建筑物和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 (23)第四节轨道……………………………………………………………………………z9第五节限界……………………………………………………………………………拍第六节工务工作 (39)复习思考题 (4)第三章铁路车站 (42)第一节概述.....................................................................................一42 第二节中间站 (48)第三节区段站………………………………………………………………………………bu第四节编组站………………………………………………………………………………皑第五节铁路枢纽……………………………………………………………………………列复习思考题……………………………………………………………………………………6z 第四章铁路车辆………………………………………………………………………………叫第一节概述……………………………………………………………………………嘣第二节车辆构造......................................................................................./z 第三节车辆检修制度 (89)第四节车辆检测系统 (94)复习思考题................................................................................................%第五章铁路机车 (98)第一节概述……………………………………………………………………………9子第二节内燃机车 (99)第三节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 (103)第四节电力机车………………………………·………………………………………一lU6 第五节机车运用与检修……………………………………………………………………¨l复习思考题……………………………………………………………………………………1]0第六章铁路动车组……………………………………………………………………………11 E 第一节概述……………………………………………………………………………1]E第二节国外高速列车简介……..……………………………………………………….11 6 第三节国内动车组发展………….………………………………………………………..11 Q 第四节“和谐号"CRH动车组…………………………………………………。
《铁路工程概预算》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造价员等岗位开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造价员岗位的识图能力、定额应用能力、编制造价能力,要求学生掌握铁路工程造价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铁路路基施工与维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等,后续课程有《毕业综合实训》。
2.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编制铁路工程概预算和进行铁路工程定额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通过市场实际调研、编制可行性报告和目标规划,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参与工程实践、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1)能熟练运用定额;(2)能熟练运用编制办法;(3)能独立编制铁路工程造价文件;3.课程设计本课程以铁路工程中的桥梁工程施工图为载体,针对造价员岗位任职要求,与本专业的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和设计了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桥梁工程作为学习情境;根据造价员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将铁路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铁路建设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也就是说,先获取技能,再体验知识。
以造价员岗位任职要求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表1学习领域的内容与学时分配表2课程总体设计4.教学设计表3学习情境设计5.课程考核给出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考核标准及评价办法。
(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有条件的可采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考核学生的能力。
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课程名称:铁道概论
适用专业:铁路交通运输类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铁道概论是铁路交通运输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铁路交通运输类的高技术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在铁道交通运输类认知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与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的职业情操。
为日后从事铁路交通运输类打下基础。
1.2课程设计
1、根据学习领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目标。
依托铁道运输类岗位职业标准,以铁道运输类岗位技能构建课程内容,针对铁道运输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2、基于一线铁路工作岗位确定学习情景
进行职业岗位(群)调研,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把各岗位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设计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
3、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学习任务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来完成。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
考核学生能力,综合评价学生。
2.课程内容和要求
3.学习情境设计
4.教学资源
4.1教材编写
按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有以下要求:①有助于典型工作任务顺利实施的;②能促进学生有目的的主动学习的;③能指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方法能力;④能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并且这些教学材料可以引导课文或学生工作页的形式出现⑤按照学习情景的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
4.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校本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教学录像
(4)互联网、局域网网络课程
(5)工作任务真实装备
(6)仿真设备
5.其它说明
实际使用时可不断更新课程资源,校企做到真正合作,双方互赢。
教师为铁路相关专业教师,能够了解铁路运输组织的相关概念,并且具有铁路运输全局观念,能够将机、车、工、电、辆融为一体,为学生介绍最全面的铁路运输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