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RAID的详细步骤加图文
- 格式:doc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4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利用多个硬盘并行工作以提升性能、容错性和可靠性的技术。
本教程将手把手教你如何在服务器上配置RAID。
在开始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准备好适量的硬盘和一个支持RAID的服务器。
第一步:了解RAID级别在开始配置RAID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不同的RAID级别,以便选择适合你需求的级别。
常见的RAID级别有RAID 0、RAID 1、RAID 5、RAID 6和RAID 10。
下面将简要介绍每个级别的特点:1. RAID 0: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硬盘上,提升读写速度,但没有容错能力。
2. RAID 1:镜像技术,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硬盘,提供备份和冗余功能。
3. RAID 5: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上,并通过奇偶校验提供容错能力。
4. RAID 6:类似RAID 5,但提供更高的容错能力,可以同时容忍两个硬盘的故障。
5. RAID 10:将RAID 1和RAID 0相结合,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选择适合你需求的RAID级别后,我们可以继续配置RAID。
第二步:进入服务器BIOS首先,启动服务器,并按照显示屏上的提示进入BIOS设置。
具体的按键可能因服务器品牌或型号而异,一般是F2或DEL键。
进入BIOS后,找到“存储”或“SATA配置”等选项,然后进入硬盘配置界面。
第三步:创建RAID阵列在硬盘配置界面,我们可以看到已连接的硬盘列表。
根据你的需求和选择的RAID级别,选择要使用的硬盘,然后选择“创建RAID阵列”或类似选项。
第四步:配置RAID级别和参数在创建阵列的界面,选择你所需的RAID级别,并根据提示设置其他参数,如RAID名称、阵列大小等。
一些服务器还提供高级选项,如缓存策略和读写速度设置,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第五步:保存和退出完成RAID配置后,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界面。
磁盘阵列RAID的建立和系统安装(图解)SATA和RAID在提升硬盘性能方面,确实给用户带来新的性能。
目前Intel、VIA、NVIDIA在各自的芯片组里都加入了SATA和RAID 功能.所以这里偶转帖一个用NVIDIA的RAID做了图,供大家参考。
以后会陆续转帖INTEL和VIA的RAID图片供大家参考。
1、BIOS设置和RAID设置nForce系列芯片组的BIOS里有关SATA和RAID的设置选项有两处,都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边)菜单内。
SATA的设置项:Serial-ATA,设定值有[Enabled], [Disabled]。
这项的用途是开启或关闭板载Serial-ATA控制器。
使用SATA硬盘必须把此项设置为[Enabled]。
如果不使用SATA硬盘可以将此项设置为[Disabled],可以减少占用的中断资源。
RAID的设置项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Onboard Device(板载设备)菜单内,光标移到Onboard Device,按<Enter>进入如子菜单:其中RAID Config就是RAID配置选项,光标移到RAID Config,按<Enter>就进入如RAID配置菜单:菜单的第一项IDE RAID是确定是否设置RAID,设定值有[Enabled], [Disabled]。
如果不做RAID,就保持缺省值[Disabled],此时下面的选项是不可设置的灰色。
如果做RAID就选择[Enabled],这时下面的选项才变成可以设置的黄色。
IDE RAID下面是4个IDE (PATA)通道,再下面是SATA通道。
nForce2芯片组是2个SATA 通道,nForce3/4芯片组是4个SATA通道。
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意图设置,准备用哪个通道的硬盘做RAID,就把那个通道设置为[Enabled]。
下图是设置实例,设置主通道的主盘和副通道的副盘做RAID:设置完成就可退出保存BIOS设置,重新启动。
做RAID的详细步骤加图文(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开机自检过程中出现ctrl+c提示,按ctrl+c进入1、在SAS1064E上回车进入如下菜单●RAID Properties :创建、管理阵列●SAS Topology :查看物理磁盘及RAID配置信息●Advanced Adapter Properties:查看高级属性及其Restore Defaults(此操作不删除raid)2、选择RAID Properties,出现3个选项(如果已经配置了RAID,会出现4个选项,请参阅“其他操作说明1”):●create IM V olume: 创建集成的RAID1,即2块盘镜像,以及1块热备盘●Create IME V olume:创建集成的RAID1E,3到8块盘,包括1块热备盘●Create IS V olume:创建集成Striping,即2到8块盘的条带化3、选择create IM V olume,出现如下create new array--SAS1064E的菜单:光标移动到第一块盘,RAID DISK下方[NO],(配置raid前为No),按空格/减号,弹出一个菜单:●M 保留数据,并迁移到新建的RAID1● D 删除数据,创建一个全新的RAID1选择M,之后返回上级菜单,RAID DISK状态变为Yes4、接着光标移动到第二块盘,RAID DISK下方[NO],按空格/减号,使其RAID DISK状态变为Yes5、按C,创建阵列6、选Save changes then exit this menu。
退出RAID1的配置,同步会自动在后台开始执行。
其他操作说明:1、配置过RAID之后,进入RAID Properties会多出一行选择:View Existing Array:●View Existing Array: 查看已有阵列●Create IM V olume: 创建集成的RAID1,即2块盘镜像,以及1块热备盘●Create IME Volume:创建集成的RAID1E,3到8块盘,包括1块热备盘●Create IS V olume:创建集成Striping,即2到8块盘的条带化选择View Existing Array--〉Manage Array(这里可以看到同步进度)出现如下菜单:●Manage Hot Spare:配置热备盘●Synchronize Array (Y:开始同步,N:放弃同步)●Activate Array :激活阵列●Delete Array :删除阵列2、主菜单:Adpater Properties--SAS1064E描述RAID Properties :创建、管理阵列SAS Topology:查看物理磁盘及RAID配置信息Advanced Adapter Properties:查看高级属性及其Restore Defaults(此操作不删除raid)3、tips:所有黄色菜单可选;白色的菜单不可选,如果选了就会出帮助信息。
一、RAID介绍RAID是Redunde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直译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也简称为“磁盘阵列”。
后来RAID中的字母I被改作了Independent,RAID就成了“独立冗余磁盘阵列”,但这只是名称的变化,实质性的内容并没有改变。
可以把RAID理解成一种使用磁盘驱动器的方法,它将一组磁盘驱动器用某种逻辑方式联系起来,作为逻辑上的一个磁盘驱动器来使用。
RAID的优点1. 传输速率高。
在部分RAID模式中,可以让很多磁盘驱动器同时传输数据,而这些磁盘驱动器在逻辑上又是一个磁盘驱动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达到单个的磁盘驱动器几倍的速率。
因为CPU 的速度增长很快,而磁盘驱动器的数据传输速率无法大幅提高,所以需要有一种方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
2. 更高的安全性。
相较于普通磁盘驱动器很多RAID模式都提供了多种数据修复功能,当RAID 中的某一磁盘驱动器出现严重故障无法使用时,可以通过RAID中的其他磁盘驱动器来恢复此驱动器中的数据,而普通磁盘驱动器无法实现,这是使用RAID的第二个原因。
RAID的分类RAID 0,无冗余无校验的磁盘阵列。
数据同时分布在各个磁盘上,没有容错能力,读写速度在RAID中最快,但因为任何一个磁盘损坏都会使整个RAID系统失效,所以安全系数反倒比单个的磁盘还要低。
一般用在对数据安全要求不高,但对速度要求很高的场合,如:大型游戏、图形图像编辑等。
此种RAID模式至少需要2个磁盘,而更多的磁盘则能提供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RAID 1,镜象磁盘阵列。
每一个磁盘都有一个镜像磁盘,镜像磁盘随时保持与原磁盘的内容一致。
RAID1具有最高的安全性,但只有一半的磁盘空间被用来存储数据。
主要用在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而且要求能够快速恢复被损坏的数据的场合。
此种RAID模式每组仅需要2个磁盘。
RAID 0+1,从其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磁盘上外,每个磁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
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
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软件RAID (软件RAID)● 硬件RAID (硬件RAID)●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 x。
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
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
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
硬件RAI 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
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
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
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
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
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的种类及应用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
基于这两种接口,RA 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 CSI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又可以分为:●软件RAID(软件RAID)●硬件RAID(硬件RAID)●外置RAID(ExternalRAID)·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x。
软件R 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
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
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
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
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
在系统里,硬件RAID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
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
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 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
好处是外置的存储往往可以连接更多的硬盘,不会受系统机箱的大小所影响。
RAID 0/1组建详细教程在了解了RAID的基本知识和一些选购方面的经验后,我们将在本章中详细探讨RAID0和RAID1是如何组建的,以及在安装使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RAID 0的详细安装步骤(RAID 0的存储读写方式有助于提高磁盘读写性能)1.准备工作:在做任何RAID阵列之前,我们最先要备份好硬盘中的数据。
创建RAID对数据而言是一项比较危险的操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毁掉整块硬盘的数据,尤其是对RAID0这样的模式在内。
一些比较粗心的个人玩家很容易忽视这个步骤,结果会导致硬盘上原先的数据都被擦掉,甚至包括硬盘分区表在内。
因此,有条件的话,我们最好要准备一张带Fdisk与Format 命令的Windows 98启动盘(光盘也可),以备不时之需)。
2.磁盘设置:在组建RAID0之前,需要将两块硬盘的跳线设置为Master(SATA硬盘一般不需要另做设置),随后连接到硬盘上的IDE或者SATA接口上。
如果是通过PCI或者其他扩展槽连接出的磁盘阵列卡,那么硬盘也应当稳固的与之相连。
由于RAID 0会重建两块硬盘的分区表,我们就无需考虑硬盘连接的顺序(这和之后要介绍的RAID1是有很明显差别的)。
3.主板设置:开机,进入BIOS进行设置,打开ATA RAID CONTROLLER。
不同主板对于RAID 的bios 菜单选项都不一样,大家需要细致的找一下。
如果发现设备识别错误,可以再检查下磁盘连接是否正确。
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可启动软盘或者光驱作为优先第一启动设备,保存退出。
(开机时可以在post界面看到raid设备的基本信息,以及进入设置菜单的快捷键)4.RAID 0设置:重新开机后,2颗硬盘会在POST界面后被南桥芯片或者板载RAID芯片所识别,这个时候应该快速按下快捷键,不同规格的RAID 卡有其特定的进入命令或方式(如“Ctrl”+“H”或者“Ctrl”+“I”)。
(在设置RAID0后,会有红色警告窗口弹出,提示2个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将被删除)进入RAID BIOS设置界面后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Create RAID”创建RAID阵列。
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RAID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
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
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
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
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 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
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
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
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
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
开机自检过程中出现ctrl+c提示,按ctrl+c进入LSI Logic Config Utility v6.10.02.00
1、在SAS1064E上回车进入如下菜单
●RAID Properties :创建、管理阵列
●SAS Topology :查看物理磁盘及RAID配置信息
●Advanced Adapter Properties:查看高级属性及其Restore Defaults(此操作不删除
raid)
2、选择RAID Properties,出现3个选项(如果已经配置了RAID,会出现4个选项,请参阅“其他操作说明1”):
●create IM V olume: 创建集成的RAID1,即2块盘镜像,以及1块热备盘
●Create IME V olume:创建集成的RAID1E,3到8块盘,包括1块热备盘
●Create IS V olume:创建集成Striping,即2到8块盘的条带化
3、选择create IM V olume,出现如下create new array--SAS1064E的菜单:
光标移动到第一块盘,RAID DISK下方[NO],(配置raid前为No),按空格/减号,弹出一个菜单:
●M 保留数据,并迁移到新建的RAID1
● D 删除数据,创建一个全新的RAID1
选择M,之后返回上级菜单,RAID DISK状态变为Yes
4、接着光标移动到第二块盘,RAID DISK下方[NO],按空格/减号,使其RAID DISK状态变为Yes
5、按C,创建阵列
6、选Save changes then exit this menu。
退出RAID1的配置,同步会自动在后台开始执行。
其他操作说明:
1、配置过RAID之后,进入RAID Properties会多出一行选择:View Existing Array:
●View Existing Array: 查看已有阵列
●Create IM V olume: 创建集成的RAID1,即2块盘镜像,以及1块热备盘
●Create IME Volume:创建集成的RAID1E,3到8块盘,包括1块热备盘
●Create IS V olume:创建集成Striping,即2到8块盘的条带化
选择View Existing Array--〉Manage Array(这里可以看到同步进度)出现如下菜单:
●Manage Hot Spare:配置热备盘
●Synchronize Array (Y:开始同步,N:放弃同步)
●Activate Array :激活阵列
●Delete Array :删除阵列
2、主菜单:Adpater Properties--SAS1064E描述
RAID Properties :创建、管理阵列
SAS Topology:查看物理磁盘及RAID配置信息
Advanced Adapter Properties:查看高级属性及其Restore Defaults(此操作不删除raid)
3、tips:所有黄色菜单可选;白色的菜单不可选,如果选了就会出帮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