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的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10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在我国民间舞蹈艺术中,“三道弯”作为一个独特的舞蹈动作,在国内很多民间舞蹈中都广泛存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舞姿指的是舞者在舞蹈中将头、胸、腰、臀、胯、腿等部位扭成一种独特的S型体态,具有别样的美感,让观众赏心悦目。
“三道弯”动作在国内的民间舞蹈中广泛存在,是我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舞蹈动作。
本文就以胶州秧歌和傣族舞蹈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这两种民族舞蹈中“三道弯”动作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二者进行详细比较。
关键词:胶州秧歌;傣族舞蹈;“三道弯”;对比Comparison of Sandaowan in Jiaozhou Yangge and Dai DanceAbstract: In our country's folk dance art, "San Dao Wan", as a unique dance movement, is widespread in many folk dances in China and has a strong artistic appeal. This dance refers to the dancers twisting the head, chest, waist, hips, hips, legs and other parts into a unique S-shaped posture in the dance, which has a different sense of beauty and makes the audience enjoyable. The "three bends" movement widely exists in domestic folk dances, and it is a dance movement commonly loved by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China. This article takes Jiaozhou Yangge and Dai da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udi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hree bends" movements in these two national dances in detail, and compares the two in detail.Key words: Jiaozhou Yangge; Dai Dance; "Sandao Bend"; Contrast引言在我国,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民族舞蹈,在舞蹈形态上和舞蹈风格上展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被本民族的人民所喜爱。
傣族舞与胶州秧歌三道弯的不同之处 2021年文档傣族舞与胶州秧歌三道弯的不同之处-2021年文档傣族舞蹈与胶州秧歌三弯的差异在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同时这也是我国艺术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构成要素。
如今,很多经典的民族舞蹈被各民族广为流传,且经久不衰,这也能够充分反映出我国各民族对于民族舞蹈艺术作品的喜爱程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多文化的国家,内部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舞蹈形态和审美特点。
然而它们在动作形态上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例如“三道弯”这类形态在傣族舞、胶州秧歌、安徽花鼓灯等舞蹈中都有体现。
虽然以上舞蹈类型都含有“三道弯”形态特征,但由于诸多原因,它们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下笔者将通过本文,并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集中对傣族舞与胶州秧歌三道弯的不同之处进行阐述。
一、傣族舞蹈与胶州秧歌“三弯”动态特征的比较分析(一)傣族舞“三道弯”的体态动态特征傣族舞蹈的基本特征是含蓄的情感表达和雕塑般的舞蹈姿态。
傣族舞蹈中也有“单面顺”的姿势特征。
这种姿势特征主要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人在劳动过程中的身体动力学具有“单面顺”的姿势特征。
如果“三弯”和“单面顺”两种姿势高度融合,就会形成具有明显傣族特色的舞蹈类型。
例如,在傣族舞蹈中,更常见的“三下弯”是将头和身体转向统一一方面倾斜,屈膝,并保证出胯方向为反方向,从而形成了一边顺的“三道弯”体态特征。
此外,在另外一些舞蹈造型中也含有“一边顺”的特征,诸如“望月手”、“高展翅”以及“单展翅”等等。
同时,“三横弯”也是傣族舞蹈中一个典型的身体特征。
这种姿势的特点是缩回臀部,保持上身向前,挺直胸部,向后滚动并按压腰部。
对于不同的舞蹈类型,“三个弯”的含义表达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舞蹈《两棵树》中,杨亚萍运用傣族舞蹈中的“横三弯”,完美地塑造了两棵树相互交织、树枝相互依存的状态。
在《孔雀东南飞》的舞蹈作品中,舞者活泼的眼神和身体“三横弯”压到最低点所表现的顽皮特征生动地还原了画面应有的感觉。
2023军队文职公开招录《舞蹈》考前自测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42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舞蹈起源说的是:( )A.劳动说B.自娱说C.育人说2.现代舞必须表现出的基本观念是( )。
A.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对社会矛盾的抨击C.对人生存态度的反思D.对人性的批判3.被誉为中国第一只“白天鹅”的是:( )A.白淑湘B.赵丽萍C.周洁4.现代舞与传统舞最根本的差异在于( )。
A.时间变化B.空间变化C.人物形象变化D.形式变化5.法国的前卫舞蹈是在( )表演的。
A.巴黎大歌剧院B.巴士底剧场C.红磨坊D.群众生活6.下列选项中,属于视觉艺术的是( )A.文学、绘画B.绘画、雕塑C.绘画、舞蹈D.雕塑、戏剧7.华尔兹音乐3/4拍,重音在第( )拍,每分钟三十二小节左右。
A.1B.2C.3D.48.土家族有一种民间舞蹈,方言为“舍巴舞”,下列哪种民间舞即是这一舞蹈汉译名字?( )A.摆手舞B.阿细跳月C.羊皮鼓舞9.诗言“楼下公孙昔擅场,空叫女子爱戎装”,描述的是下列哪位舞人?( )A.公孙大娘B.赵飞燕C.绿珠10.牛仔舞(Jive)典型的美国舞蹈,又称( )。
A. 踢踏舞B.街舞C.吉特巴11.芭蕾舞手臂中一臂弧形上举,一臂弧形侧举是( )位手。
A.4B.5C.6D.712.山东三大秧歌通常是指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什么?( )A.海洋秧歌B.花鼓灯C.花灯13.电视在当代艺术传播活动中作用突出,它属于艺术传播诸要素中的( )A.传播媒介B.传播内容C.传播主体D.传播效果14.中国古典舞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
A.身体母语历时性的回溯B.审美与哲理价值冲突C.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D.历史地域与艺术类型概念混淆15.剧场的改革是随着下面哪一项对语篇要求的改革而改革的:( )A.受众B.舞蹈家C.编导D.表演者16.傣族孔雀舞中手掌掌形的含义是( )。
胶州秧歌的舞蹈浅析--(二):秧歌作为一种中国本土舞蹈艺术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而胶州秧歌以其更专业的舞蹈表现形式、更柔美流畅的身体语言、更内敛含蓄的表演呈现,为人民群众带来与众不同地欣赏体验。
本文主要通过胶州秧歌的起源发展、身体语言、舞蹈风格、表演形式以及胶州秧歌的传承和发展对该舞蹈进行浅析。
关键字:胶州秧歌;舞蹈风格;表现形式;传承发展一、胶州秧歌的起源发展胶州秧歌是流传于胶州湾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的秧歌小戏,又称“跑秧歌”、“地秧歌”、“三道弯”、“扭断腰”、等。
据专业人士考证,胶州秧歌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据说胶州秧歌起源于清朝初期,胶州东小屯的马、赵二人起家闯关东,通过在逃荒路上卖唱乞讨,后将卖唱改进为边舞边唱,从而形成了一种简单的舞蹈程式,等他们回到家乡后,经过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胶州秧歌这种民间曲艺。
现如今胶州秧歌如今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深得山东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群众的喜爱。
1996年胶州秧歌的发源地“小屯村”被中国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如今的胶州秧歌已经被、认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的一员。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胶州秧歌,通过对其资料的采集整理,正式编入并许多舞蹈艺术、民间艺术的教材、书目中,称为舞蹈学院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舞蹈题材。
现在有超百数的胶州秧歌舞蹈队踊跃在全国,而胶州秧歌作为一种通俗异动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主要活跃于民间,从根基上来说,胶州秧歌是一种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通过身体语言与表现形式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精粹。
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带有浓郁地域特征的女性体态特征和文化思想,是一种地域性艺术文化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民俗文化鉴赏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二、胶州秧歌的舞蹈风格我国秧歌主要分为徒步秧歌和高挠秧歌两大类,最突出的特点是“扭”,因而被称为“扭秧歌”。
“三道弯”是扭出来的,主要通过人体的头、腰、膝三个部位来形成曲线,充分展现了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之美。
2023年度军队文职人员招录考试《舞蹈》典型题题库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42题)1.规训形态舞蹈的称谓来自于( )。
A.奥尔夫B.车尔尼雪夫斯基C.形式美学D.福柯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属于戏曲舞蹈中的舞蹈特征?( )A.舞蹈动作服从于人物性格、环境、情节,即舞蹈动态行当化。
B.舞蹈动作的独特性。
C.舞蹈动作的模糊性。
3.现代舞最重要的“审丑”方式是( )。
A.变形B.诙谐C.和谐D.狞厉4.芭蕾舞中的经典造型“鱼儿潜水”首次出现于芭蕾舞剧:( )A.《天鹅湖》B.《睡美人》C.《胡桃夹子》5.中国当代舞的“软肋”在于( )。
A.舞蹈内容不丰满B.舞蹈形式单一C.后期的发展规划不明确D.前期的古典舞与民间舞不完善6.在傣族,下列舞蹈中只能由女子表演的舞蹈是:( )A.象脚鼓舞B.蜡条舞C.鱼舞7.法国的前卫舞蹈是在( )表演的。
A.巴黎大歌剧院B.巴士底剧场C.红磨坊D.群众生活8.“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这种类型划分最初见于( )A.《沧浪诗话》B.《诗品》C.《人间词话》D.《艺概》9.“业身”是指舞蹈用身体表现出对世界的( )。
A.态度B.感情C.认识D.观念10.被誉为中国第一只“白天鹅”的是:( )A.白淑湘B.赵丽萍C.周洁11.世界第一所芭蕾舞教育机构是:( )A.法国皇家舞蹈学院B.俄罗斯芭蕾舞团C.基洛夫芭蕾舞团12.只有从舞蹈欣赏层面发展到( )层面,才能真正意识到舞蹈的价值。
A.舞蹈批评B.舞蹈继承C.舞蹈创新D.舞蹈推广13.欧洲古典芭蕾的“黄金时期”是在:( )A.18世纪初B.19世纪初C.20世纪初14.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魅力飞天B.闻法飞天C.涅槃飞天D.赞法飞天15.被称为“当今世界芭蕾舞台最年轻的大师级人物之一”的是:( )A.本·史蒂文森B.米歇尔·福金C.詹姆斯·库德尔卡16.下列选项中,对“秧歌”含义的狭义表述正确的是:( )A.与“出会”、“闹社火”一词相当,泛指秧歌、高跷、竹马、旱船、花灯、花鼓等舞蹈表演形式。
浅析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以舞蹈“映山红”为例1. 引言胶州秧歌是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劳动人民生活,具有大众性、娱乐性、观赏性等优点,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性和社会价值,深为胶州人民喜爱,在我国的舞蹈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当下,认识秧歌的群众越来越多,但了解胶州秧歌的歌舞背景以及风格来源的人,却少之又少。
本文在众多历史文件与文献资料中,摘取并整理了重要内容,希望可以为传承和发展胶州秧歌尽一份绵薄之力。
2. 胶州秧歌的概述2.1 胶州秧歌的起源关于胶州秧歌的起源,据有关文献资料显示,它的形成有着230多年的历史,最早记载在明末清初。
有关史料中记载胶州秧歌发源于马店乡东小屯,在明末清初逃荒的过程中,有两户人家以卖烟为生,因无法维持家庭温饱不得已闯关东,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开始在大街小巷进行卖唱乞讨,后又逐渐增加了些舞蹈动作及简单的道具等发展而来。
也有不少学者对“卖唱乞讨”起源一说表示怀疑,认为胶州秧歌的规模及特点不是简单的卖唱乞讨可以发展演变的。
但是,不论胶州秧歌起源是何种说法,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胶州秧歌的起源与发展与人们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它在老百姓生活、劳动中形成,受到地理、人文环境影响,是人民集体创造、发展、传承的舞蹈。
之后胶州秧歌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多次进行搜集整理、学术研讨、开展培训。
2.2胶州秧歌的艺术形式六个行当和两种表现形式:六个行当,也就是人物角色,胶州秧歌有六种不同人物性格的角色组成,分别是是膏药客,翠花、扇女、小嫚、棒槌和鼓子。
两种表现形式:小调秧歌和小戏秧歌。
小调秧歌是胶州秧歌中的舞蹈部分,它的舞蹈动作特点是:翠花扭三步、撇扇、小嫚正反三步扭、丑鼓八态等。
“四门斗”、“十字梅”、“两扇门”、“大摆队”是小调秧歌的常用队形,其音乐由打击乐、唢呐牌子、民歌小调组成。
小戏秧歌的舞蹈特点、音乐节奏、表演形式等与小调秧歌大致相同。
根据胶州秧歌的风格,又可分为文秧歌和武秧歌。
胶州秧歌与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异同胶州秧歌和傣族舞蹈是中国的两种传统舞蹈形式,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在这两个舞蹈中,三道弯是非常重要的舞蹈动作。
不过,胶州秧歌和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在表现方式和意义上存在一些异同之处。
首先,胶州秧歌中的三道弯是特定舞蹈动作,通常用于展示舞者的优雅和柔美。
胶州秧歌是山东省胶州市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宋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胶州秧歌中,三道弯是指舞者在舞蹈过程中,利用腰、臂和腿部的动作形成的三个流畅的弧线。
这些弯曲动作既展示了舞者的柔韧性和身体控制能力,也表达了秧歌舞蹈中的秧歌文化和美学追求。
与此不同的是,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更注重身体的协调和表演的力量感。
傣族是中国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傣族舞蹈中,三道弯是指舞者腰部、腿部和颈部的弯曲动作。
这些弯曲动作力图通过舞姿和舞蹈动作的协调,传达出傣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同时,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也借助于身体的协调和投射出的力量感,表达出东南亚地区特有的舞蹈风格和身体表现力。
此外,胶州秧歌和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在舞蹈节奏和舞蹈动作上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它们都强调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动作的流畅性。
胶州秧歌和傣族舞蹈都要求舞者能够灵活运用腰部、臂部和腿部,在舞蹈节奏中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其次,它们的三道弯动作都要求舞者以柔和、流畅的方式完成,以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艺术性。
这种动作的完成需要舞者具备较高的柔韧性和动作控制能力。
综上所述,胶州秧歌和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在表现方式和意义上存在一些异同之处。
胶州秧歌中的三道弯强调舞者的柔美和优雅,而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力量感。
不管是胶州秧歌还是傣族舞蹈,舞者们在舞蹈节奏中灵活运用腰部、臂部和腿部完成三道弯动作,以展示出舞蹈的美感和艺术性。
通过对这两个传统舞蹈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胶州秧歌和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所传递的不同文化内涵。
2021年舞蹈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8一、单选题(共30题)1.白居易在听琵琶女的演奏后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这体现了艺术鉴赏审美效应中的()A:共鸣B:净化C:领悟D:期待【答案】:A【解析】:2.被誉为“古典芭蕾巅峰之作”的芭蕾舞剧是:()A:《天鹅湖》B:《睡美人》C:《胡桃夹子》【答案】:B【解析】:3.中国民间舞具有四个多元、多因素的特点,下列选项中,是其特点之一的是:()A: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观念,在农业民族的民间舞蹈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B:传统文化“三从四德”的观念,在农业民族的民间舞蹈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C:传统文化“男耕女织”的观念,在农业民族的民间舞蹈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答案】:A【解析】:4.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艺术生产过程?()A: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B: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欣赏C: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作品D:艺术欣赏——艺术作品——艺术创作【答案】:A【解析】:艺术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通过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这样一个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最终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5.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在_____书中提出了艺术起源的“劳动说”。
A:《理想国》B:《对话录》C:《伯安百说》D:《没有地址的信》【答案】:D【解析】:普列汉诺夫在其名著《没有地址的信》(或《艺术论》)中,提出了艺术起源的“劳动说”并论述了许多“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就是说劳动先于文学存在,文学的重要起源是劳动。
而恩格斯说过:“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那就是说文学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无从发生文学行为。
视频题目1.视频展现了安徽花鼓灯以下哪个典型步伐?B【1】A 风柳步B上山步C平步2.视频中是安徽地区的哪种舞蹈?B【2】A.傩舞B 花鼓灯C 拍胸舞3.视频中的舞蹈动作来源于安徽花鼓灯哪个角色?A【3】A.鼓架子B 伞头C 兰花4.视频中的动作来源于以下哪个舞蹈?C【4】A.朝鲜农乐舞B.羌族萨朗C. 藏族弦子5.视频中的组合主要取材藏族弦子,以下哪个是弦子的典型步伐?C【5】A.三步一抬B. 前踢步C. 三步一撩6.视频中的舞蹈步伐主要来源以下哪个藏族舞蹈?A【6】A 堆谐B 锅庄C 卓舞7.视频中是哪个民族的舞蹈?A【7】A 藏族B 维吾尔族C 傣族8.视频中的步伐主要来源以下哪个藏族舞蹈?C【8】A 堆谐B 萨朗C 弦子9.视频中是哪个民族的舞蹈?A【9】A 藏族B 维吾尔族C 傣族10.以下哪个说法属于视频中藏族舞蹈的动律特点?C【10】A 艮、浪、俏B崴C颤、屈伸11.视频中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舞蹈?A【11】A 藏族B 维吾尔族C 傣族12.视频中是哪个民族的舞蹈?A【12】A 朝鲜族B 维吾尔族C 苗族13.视频中的朝鲜族舞蹈运用了以下哪个节奏?B【13】A 古格里B 安旦C 它令14.视频中是哪个民族的舞蹈?A【14】A 朝鲜族B 维吾尔族C 苗族15.以下哪个动作是视频中展现的东北秧歌典型动作?C【15】A.三步一抬 B. 鹤步C. 交替花16.视频中东北秧歌的动律主要体现为以下哪点?B【16】A.碾、拧 B. 艮 C. 颤17.以下哪个是视频中出现的东北秧歌典型步伐?A【17】A.前踢步 B. 正丁字拧步 C. 花梆步18.视频中是东北地区的哪种舞蹈?B【18】A.萨满单鼓 B. 秧歌 C. 长鼓舞19.视频中是山东地区的哪种舞蹈?A【19】A.鼓子秧歌 B. 海阳秧歌 C. 胶州秧歌20.以下哪个说法比法符合视频中鼓子秧歌的形态特征?B【20】A.艮浪逗俏 B. 稳沉抻韧 C. 闪、摆、拐21.以下哪个是视频中出现的鼓子秧歌典型动作?C【21】A.前踢步 B. 跌步 C. 跑鼓子22.视频中是新疆地区哪个民族的舞蹈?A【22】A.维吾尔族 B. 锡伯族 C. 乌孜别克族23.视频中的舞蹈来源于维吾尔族的哪一个重要支系?C【23】A 康巴B 土尔扈特部C 刀朗24.视频中是云南地区的哪种舞蹈?A 【24】A.花灯 B. 烟盒舞 C. 嘎光25.以下哪个说法比较符合视频中云南花灯的形态特征?B 【24】A.一惊一乍 B. 崴 C. 溜得起,刹得住26.视频展示的是汉族舞蹈的重要样式——腰鼓,它流传于下列哪个地区?B 【25】A.广东 B. 陕北 C. 云南27.视频展示的是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称号的《残春》,它采用了哪一个民族的舞蹈?A【26】A.朝鲜族B. 鄂温克族C. 达斡尔族28.视频中的组合编排素材来源于西藏地区的卓舞,请问它属于以下哪个民族?A【27】A.藏族B. 蒙古族C. 哈萨克族29.视频中的组合编排素材主要来源于以下哪一个藏族舞蹈?C【28】A. 羌姆B. 萨吾尔登C. 依(弦子)30.视频中展示的是以下哪一个民族的舞蹈?C【29】A. 白族B. 彝族C. 藏族31.视频中的组合编排素材主要来源于一种流浪艺术——热巴,请问这是以下哪一个民族的舞蹈?C【30】A. 基诺族B. 羌族C. 藏族32.视频中的朝鲜族舞蹈运用了以下哪个节奏?A【31】A 古格里B 安旦C 它令33.视频中展示的是以下哪一个民族的舞蹈?C【32】A 汉族B 蒙古族C 朝鲜族34.视频所展示的舞蹈素材来源于农乐舞中的长鼓舞,请问属于以下哪一个民族的舞蹈?C【33】A 汉族B 蒙古族C 朝鲜族35.视频所展示的作品取材于傣族曲艺“赞哈”,请问傣族主要聚居于以下哪个省份?B【34】A 湖南B 云南C 四川36.视频展示的舞蹈取材于傣族曲艺“赞哈”,请问以下哪个说法符合傣族舞蹈的主要特点?B【34】A 绕摆圆B 三道弯C 开绷直立37.视频展示的是一部由贾作光编舞,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称号的作品,请问以下哪个是该舞蹈的名称?C 【35】A.《盅碗舞》B. 《草原儿女》C. 《鄂尔多斯舞》38.视频展示的是一部由贾作光编舞,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称号的作品,请问以下哪个是该舞蹈所属民族?C 【35】A.塔吉克族B. 满族C. 蒙古族39.视频展示的是一部由著名编导陈维亚编创的中国古典舞的作品《挂帅》,请问它取材于以下哪个著名的戏曲故事?B 【36】A.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B. 穆桂英挂帅C. 游园惊梦40.视频展示的是一部由著名编导陈维亚编创的中国古典舞的作品《挂帅》,请问它主要借鉴了戏曲哪项做功?A【37】A.翎子功B. 水袖功C. 甩发功41.视频展示的作品素材来源于海阳秧歌的重要角色乐大夫,请问这个秧歌流传于哪个省份?C【38】A.贵州B. 广东C. 山东42.这是一部以陇东、陕北等地“花灯”为素材编创,并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称号的作品,请问以下哪个是该舞蹈的名称?C 【39】A.《游春》B. 《采茶扑蝶》C. 《荷花舞》43.这是一部由张羽军、姚勇根据《黄河钢琴协奏曲》编创,并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称号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请问以下哪个是该舞蹈的名称?C 【40】A.《东方红》B. 《长城》C. 《黄河》44.这是一部由张继钢编创,并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称号的作品,请问以下哪个是该舞蹈的名称?B【41】A.《女儿河》B. 《黄土黄》C. 《解放》45.以下哪个动作是视频中展现的胶州秧歌典型步伐?C【42】A.三步一抬 B. 追步C. 正丁字拧步46.视频中是山东地区的哪种秧歌?A 【43】A.胶州秧歌 B. 鼓子秧歌 C. 海阳秧歌47.以下哪个说法比法符合视频中胶州秧歌的形态特征?B【44】A.艮浪逗俏 B. 流动中的三道弯 C. 一惊一乍48.以下哪个动作是视频中展现的胶州秧歌典型扇法??B【45】A.团扇 B. 8字绕扇 C. 滚波浪49.视频中的动作素材来源于山东某地区秧歌的女性角色——翠花,这一角色相当于戏曲中的青衣,请问这个舞蹈是哪个地区的秧歌?A 【46】A.胶州 B. 商河 C. 海阳50.视频展示的是一部由门文元编创的经典作品《金山战鼓》,请问它取材于以下哪个著名的戏曲故事?C 【47】A.十八相送B. 苏三起解C.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51.视频展示了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技术技巧旋转,以下哪个说法符合维吾尔族舞蹈特征?B【48】A.欲动先提 B. 脚下不离散,上身洒得开 C. 脚下梗着走,上身风摆柳52.视频展示了蒙古族舞蹈的技术技巧顶碗,请问这个技术来源于哪个素材?C【49】A.萨吾尔登 B.筷子舞 C. 盅碗舞53.视频展示了一种蒙古族舞蹈的技术技巧,请问这个技术来源于哪个素材?B【50】A.萨吾尔登 B.筷子舞 C. 盅碗舞54.视频展示了以下哪个民族的舞蹈?A【51】A.苗族 B.彝族 C. 傣族55.视频展示的是一部由著名编导陈维亚编创的中国古典舞的作品,请问它取材于以下哪个著名的戏曲故事?A【52】A.木兰代父从军 B. 感天动地窦娥冤 C.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56.视频展示的是一部著名中国古典舞的作品,请问以下哪个是作品名?C【53】A.《林冲怨》 B. 《斩经堂》 C. 《秦王点兵》57.视频展示的是一部由著名演员黄豆豆表演的中国古典舞作品,请问以下哪个说法符合中国古典舞的特点?C【54】A.稳马硬桥 B. 开绷直立 C. 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58.视频展示了中国民间舞蹈的重要样式腰鼓,请问这一舞蹈流传于哪个地区?A【55】A.陕北B. 东北C. 华北59.视频中的作品较典型的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形态特征,以下哪个说法比较符合这一特征?C【56】A.稳马硬桥 B. 抬重、落轻、走飘 C. 拧倾圆曲60.视频中展示的是鼓子秧歌,它流传于以下哪一地区?B【57】A.鄂豫皖 B. 鲁西北 C. 晋察冀61.视频中展示了鼓子秧歌的四个主要角色,请问是以下哪一组角色?B【58】A.生旦净丑 B. 伞鼓棒花 C. 四梁四柱62.鼓子秧歌场图深受儒、道两家及军事遗风影响,请问是以下哪一说法比较符合视频所展示的场图特征?A【59】A.对称 B. 散点分布C. 拉手成圈63.视频展示的是一部中国古典舞的经典作品,请问它的名称?A【60】A.《踏歌》 B. 《飞天》C. 《新婚别》64.视频展示的是一部中国古典舞的经典作品,请问它的编导?B【60】A.丁伟 B. 孙颖C. 张继钢65.视频展示的是一部中国古典舞的经典作品,请问它属于中国古典舞的哪一流派?B【60】A.身韵流派 B. 汉唐流派C. 敦煌流派66.视频所展示的舞蹈素材来源于西南某地区的芦笙舞,请问它属于以下哪一个民族?C【61】A.独龙族 B. 羌族C. 苗族67.视频所展示的舞蹈素材来源于传统“假面舞”,请问它属于以下哪一个民族?A【62】A.朝鲜族 B. 鄂温克族 C. 苗族68.请问视频所展示的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A【63】A.维吾尔族 B. 蒙古族C. 瑶族69.视频所展示的作品素材来源于山南地区的卓舞,请问它属于以下哪一个民族?B【64】A.基诺族 B. 藏族C. 土家族70.视频所展示的作品素材来源于某一少数民族的传统戏剧,请问它属于以下哪一个民族?B【65】A.壮族 B. 藏族C. 土家族71.视频展示的舞蹈主要借鉴了戏曲哪项做功?B【66】A.翎子功 B. 水袖功 C. 甩发功72. 视频所展示的舞蹈来源于四川地区某一古老民族的羊皮鼓舞,请问它属于以下哪一个民族?A【67】A.羌族B.汉族C. 土家族73. 视频展现了云南花灯以下哪个典型步伐?B【68】A.风柳步 B. 正崴C. 前踢步74. 视频中的舞蹈素有“无崴不成灯”的说法,请问它是以下哪个舞蹈?C【69】A.陕北莲花灯B. 安徽花鼓灯 C. 云南花灯75. 视频展示的是一部中国古典舞的经典作品《醉鼓》,请问视频中的表演是以下哪位著名演员?A【70】A.黄豆豆 B. 杨丽萍 C. 吕萌76. 请问视频所展示的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B【71】A.维吾尔族 B. 朝鲜族C. 瑶族77.以下哪个动作是视频中展现的蒙古族舞蹈典型动作?C【72】A.8字绕扇 B. 扛手 C. 柔臂78.以下哪个动作是视频中展现的蒙古族典型动作?B【73】A.颤膝 B. 硬肩C. 萨吾尔登。
本科生毕业论文浅谈傣族舞蹈“三道弯”的艺术表现特征目录摘要 (I)前言 (1)1对于东方各国舞蹈“三道弯”现象的阐述 (1)2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体态、动态特征、来源 (2)3傣族“三道弯”与汉族“三道弯”的异同 (3)4 傣族“三道弯”的成因与定义 (3)4.1“三道弯“的发展变化 (4)4.2“三道弯”的艺术表现特色 (4)4.3“三道弯”的肢体表现形式 (5)结论 (6)鸣谢 (7)参考文献 .............................................................................................................................. .8摘要“三道弯”是一种特定的舞姿,特指在舞蹈动作中头、胸和腰与臀、跨和腿以逆反方向呈S型的形态。
以广义上是常见的一种舞蹈形态,由于各民族民间舞中“三道弯”的体态动态来源,及其身体各个部位的高低、劲力的运用、动律与风格上均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同样是“三道弯”,我国民族舞蹈中的傣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有其共同的审美特征,但却有不同的舞蹈形态和动态特征。
关键词:傣族舞蹈;三道弯;舞蹈形态;审美特征傣族舞蹈“三道弯”的艺术表现特征前言在人类自然生活中,人们欣赏美、表达美、追求美是自然的事情,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舞蹈艺术则是美的艺术,而舞蹈艺术中的女性舞蹈具有一种特定形式的美,尤其是中国民族民间舞中所体现的风格迥异的“三道弯”特征,更突显并扩展了女性天成地就的自然曲线,恰当得体地放大了女性自然体态“三道弯”的美韵,使舞蹈艺术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傣族舞蹈是云南省傣族地区的民间舞蹈,其舞蹈优美、朴实,舞姿富于雕塑性,幽静的气质凝聚着东方艺术的线条美。
傣族人民喜爱孔雀,“孔雀舞”便成为他们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
他们除了模仿孔雀的动态,还经常在舞蹈姿态上模仿孔雀的形态,即运用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和胯部的左右三道弯表现高枝孔雀垂尾而立的自然形态。
浅析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点浅析安徽花鼓灯的风格特点成丹(河南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476000)摘要:花鼓灯流传于安徽省淮河两岸。
因为它来自社会阶级的底层,历来不受主流文化的重视,过去虽然曾经在广大民众中广为流传,但很少有专人去记录它,研究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民间艺术的花鼓灯,在当代越来越体现出它应有的艺术魅力。
它流行于战国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方之间,兼收南北之长,形成其特有的风格。
关键词:花鼓灯;楚舞吴风遗韵;体态律动特征;锣鼓特色;舞蹈表现分类花鼓灯流传于安徽省淮河两岸。
因为它来自社会阶级的底层,历来不受主流文化的重视,过去虽然曾经在广大民众中广为流传,但很少有专人去记录它,研究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民间艺术的花鼓灯,在当代越来越体现出它应有的艺术魅力。
它流行于战国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方之间,兼收南北之长,形成其特有的风格。
这里的人民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用它来叙述自己对美好的憧憬,用它来讴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
花鼓灯的舞蹈动作产生于劳动又因长期扎根于民间,使其得到丰厚的营养,所以显得特别纯朴、优美和富有表现力。
一、楚舞吴风遗韵花鼓灯的风格韵味,是在安徽特有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源于河南桐柏山区的淮河横贯于安徽的北部,其干流正好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界线。
因此,花鼓灯得以兼融南、北文化之优长,具有吴歌楚舞的风韵。
安徽寿县古称寿春,是楚国最后一个“郢都”(楚人把都城称作“郢”),盛行花鼓灯的风台,是春秋时代的楚地来邑,蔡昭侯迁来此地后又称下蔡,两地都与楚国有关。
至今,风台农村仍有许多称作郢的村名,如谢郢、童郢、严郢孜等,可见当地习俗受文化影响之深远。
楚人有尚武、知音、细腰等习俗,花鼓灯中的动作和技艺大多是从武术中吸取营养,即尚武精深的体现;受北方的影响,优美动听的花鼓歌,福有表现力的锣鼓伴奏,具有江南的色彩。
而“兰花”“三道弯”“S”型的动态形象,则是细腰的延伸,从而形成既有北方的刚劲古朴,又有南方的灵巧秀丽的风韵。
浅谈胶州秧歌的艺术魅力周美玲(山东省胶州市洋河镇洋河小学,山东青岛266300)摘要:胶州秧歌是一种民间舞蹈,其多变的风格特点和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一直被人们所称赞,本文围绕胶州表演形式展开描述,并通过与鼓子秧歌、海阳秧歌的对比,结合其发展状况,展示出胶州秧歌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胶州秧歌;来源;表演形式;风格特点德智体美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风格特点传承至今并广泛流传着。
自2006年胶州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每年都会在秧歌城举行秧歌节,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民间文化,我将从胶州秧歌的来源、表演形式、风格特点及其与鼓子秧歌、海阳秧歌风格的对比以及它的传承几方面进行浅析,以此来展示胶州秧歌的艺术魅力。
1胶州秧歌的表演形式胶州秧歌有两种表演形式,由大场与小戏两部分构成。
(1)大场。
一般在广场进行,是全体秧歌舞队的集体舞蹈,相当于现在的群体舞的形式。
表演时先是“跑场引人”,在演出开始前敲锣打鼓吸引观众,然后开始围圈跑大场,跑大场开始时所有队员排成两队,一般由鼓子带头从两面跑出,在跑的过程中,扮演相同角色的两个人相遇时要互相对舞,在跑场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舞蹈有特定要求,演员可以即兴表演,但在跑场时只跳不唱,且跑场的时间长短依观众多少而定,如果观众少可以多跑一会从而吸引观众。
(2嫚)小戏。
有六种人物表演,即膏药客、翠花、扇女、小、鼓子、棒槌。
其中膏药客有一人,其余各有两人表演。
胶州秧歌的艺术魅力在其表演形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胶州秧歌人物形象比较全面,六种角色几乎包含了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的人,因此在表演时内容更加丰富,与其他秧歌单一的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多种人物的扮演,也让秧歌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在表演过程中,大场吸引观众,小戏独占噱头的表演也别具一格,让胶州秧歌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2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胶州秧歌主要以女性角色为主,因此主要风格特点是动作婉转细腻,将女性性格和体征之美揉合在动作中。
浅谈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的“三道弯”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审美特征,但在动作形态上有些相似之处的就数“三道弯”了。
由于各民族民间舞蹈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以及身体各部位的高低、劲力的运用、动律与风格上,均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同样是“三道弯”却各有不同。
现在我就以云南的傣族舞蹈和山东的胶州秧歌为例子,对“三道弯”做一个浅谈。
关键词:傣族舞蹈、胶州秧歌、三道弯一、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1、云南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傣族舞蹈是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傣族舞蹈优美、朴实,舞姿有很大的雕塑性,幽静的气质凝聚着东方艺术的线条美,傣族人民喜爱孔雀,“孔雀舞“就成为了他们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
他们除了模仿孔雀的动态,还常常在舞蹈姿势上面模仿孔雀的形态,就是运用了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和胯部的左右三道弯来表现高枝孔雀垂尾而立的自然形态。
因此,“三道弯”便成为了傣族舞蹈最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物资造型。
傣族妇女的短衣,简单的长包裙紧紧的裹贴于身,显出窈窕婀娜的体态,紧身的服装限制着步伐,有胯部提携动作,亭亭玉立小步行路以及高位挑担的生活身影转化到艺术上就是舞蹈中的“三道弯”姿态。
除此之外,傣族舞蹈受服装限制下脚步为保持半蹲状态,在身体以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曲,着也是形成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的原因之一。
2、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胶州秧歌是流传于胶州湾一带农村的秧歌小戏,与“谷子秧歌”、“海洋秧歌”一起,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
它蕴含了极其丰富的齐鲁文化,是农民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大型广场舞蹈形式。
山东齐鲁大地滋生出来的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儒教为核心的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一种残酷的肉体上的束缚是缠足,用这种方式来束缚妇女们精神。
由于妇女们缠足之后,走路起来脚步不是很稳,人体移动时发生了偏差而直接影响了步态,于是就出现了“扭”、“闪腰”、“三道弯”这些舞蹈动态。
1.下列民间舞蹈中,哪一种属于山东三大秧歌AA海阳秧歌B花鼓灯C花灯2.山东三大秧歌中的“鼓子秧歌”流传的核心地区是哪里?BA胶州B商河C海阳3.“花灯”要紧流传于我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表演形式,以下说法哪种更贴切?BA说唱B歌舞C戏剧4.被我国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百戏之祖”的传统戏曲是什么?BA京剧B昆曲C南音5.“麦西来甫”是哪个少数民族聚会娱乐、歌舞游戏的民俗形式?CA藏族B傣族C维吾尔族6.“那达慕”意为“娱乐、游戏”,是哪个民族的传统风俗?AA蒙古族B满足C回族7.“三月三”是我国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哪个民族把那个节日也称作“三月歌圩”?AA壮族B汉族C满族8.“英歌舞”是要紧流传于哪个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AA广东B湖南C四川9.“木卡姆”于2005年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要紧流传于以下哪个民族?BA蒙古族B维吾尔族C藏族10.“拍胸舞”是流传于哪个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CA鄂西B湘西C闽南11.“安塞腰鼓”是流传于哪个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AA陕北B皖南C豫北12.以下哪个民族流传有“打歌”这种民间歌舞形式?AA彝族B汉族C满族13.“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民间舞蹈?CA彝族B壮族C傣族14.别称为单鼓的“太平鼓”是流传于哪个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AA京西B陕北C川西15.“弦子舞”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民间舞蹈?AA藏族B汉族C蒙古族16.“赛乃姆”是哪一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形式?BA藏族B维吾尔族C朝鲜族17.“多朗舞”是哪一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形式?BA藏族B维吾尔族C朝鲜族18.“花儿”我国的民歌艺术,号称“花儿之乡”的是哪个地区?AA青海B山西C山东19.“萨吾尔登”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C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蒙古族20.“安代”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C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蒙古族21.“萨吾尔登”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C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蒙古族22.“安代”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C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蒙古族23.“农乐舞”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B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蒙古族24.“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B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蒙古族25.“锅庄”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BA维吾尔族B藏族C蒙古族26.“卓舞”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BA维吾尔族B藏族C蒙古族27.“热巴舞”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舞蹈?BA维吾尔族B藏族C蒙古族28.有些民间舞蹈形式在南方、北方的叫法不同,比如在北方被称“跑旱船”的民间舞蹈样式,在南方称什么原因:CA霸王鞭B打连厢C采莲船29.被称为“打手鼓”的秧歌形式是:BA胶州秧歌B鼓子秧歌C东北秧歌30.被称为“闹社火”的秧歌是?AA陕北秧歌B胶州秧歌C东北秧歌31.云南花灯中的“颠步”吸收了哪一民族的“跳弦”?AA彝族B苗族C傣族32.“马头琴”是哪一民族舞蹈的特色伴奏乐器?CA汉族B藏族C蒙古族33.“都塔尔”是哪个民族的特色伴奏乐器?AA维吾尔族B藏族C蒙古族34.“芦笙”要紧是哪个地区的民族乐器?BA西北B西南C青藏35.“热巴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CA蒙古族B维吾尔族C藏族36.“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传统乐器?CA蒙古族B维吾尔族C哈萨克族37.“热瓦普”是哪个民族的传统乐器?BA蒙古族B维吾尔族C藏族38.民间舞蹈的许多伴奏乐器是从古代波斯西域流传过来的,以下哪种乐器不是来自古代波斯地区?CA唢呐B扬琴C古琴39.“长调”是哪个民族传统的声乐艺术?AA蒙古族B维吾尔族C哈萨克族40.“象帽”是哪个民族传统舞蹈的道具?CA蒙古族B维吾尔族C朝鲜族41.“火把节”为哪一民族的节日?AA彝族B苗族C傣族42.“阿细跳月”是哪一民族的民间舞蹈形式?BA苗族B彝族C傣族43.“舞者双手各持盒盖、盒底,用食指规律的弹着烟盒”描述的是什么舞蹈?BA阿细跳月B烟盒舞C羊皮鼓舞44.以下哪种舞蹈是彝族人民的群众性舞蹈?BA库马拉B阿细跳月C羊皮鼓舞45.在傣族,只能由女子表演的舞蹈是?CA象脚鼓舞B鱼舞C腊条舞46.以下哪一种舞蹈,能够看出宗教文化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妨碍?BA多朗舞B萨玛舞C赛乃姆47.以下关于“雅舞”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BA“雅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劳动生活B如周代的“六代舞”、唐代的“坐部伎”等属于“雅舞”C只有唐代有自己的“雅舞”48.以下关于“俗舞”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A中国古代文献中指来自民间的乐舞B中国古代的宫廷乐舞之一C指宫廷乐舞中的低俗舞蹈49.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戏曲舞蹈的舞蹈特征?BA舞蹈动作是抽象的符号B舞蹈动作是生活动作的提炼、夸张和舞台化C舞蹈动作为增添戏曲的艺术性而设计50.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戏曲舞蹈的舞蹈特征?BA舞蹈动作没有任何意思B模拟动物,象形取意C只用来刻画人物51.以下选项中对“赵飞燕”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CA汉成帝的皇后,汉代闻名舞人B有言描述其“身轻假设飞燕,能做掌上舞”C善为翘袖折腰之舞52.诗言“楼下公孙昔擅场,空叫女子爱戎装”,描述的是以下哪位舞人?A A公孙大娘B赵飞燕C绿珠53.以下选项中对“民间舞蹈”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A在一个民族进展的历史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截了当创作,又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传承,历代沿袭流传至今的舞蹈形式B我们现在的民间舞蹈实际上是指原来的宫廷乐舞C民间舞蹈只是汉族民间舞蹈的简称54.民间舞蹈的传承进展有三个要紧因素,以下哪个选项是其进展因素之一?AA和人们的劳动生活、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B只和人们的劳动生活紧密结合C只和人们的传统观念紧密结合55.民间舞蹈的传承进展有三个要紧因素,以下哪个选项是其进展因素之一?BA具有鲜亮的民族风格B具有鲜亮的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C具有鲜亮的中原地域的色彩56.民间舞蹈要紧有五大特色,以下选项中属于其五大特点之一的是?A A传承性B连续性C阶段性57.以下选项中,关于民间舞蹈“适应性”的正确解释是?CA民间舞蹈和宗教是截然分开,毫不混淆的B任何宗教都不需要民间舞蹈为其服务C不同的宗教曾利用它的形式弘扬教义58.“秧歌”要紧有三大文化特点,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A汉族传统文化的传承B对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C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吸收59.“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分为三部分,属于第一部分的是?AA大场B首场C一场60.以下选项中,关于“地秧歌”表述正确的选项是?BA是农村地区迎新娶亲时表演的舞蹈形式B是年节时在广场上表演的群众性舞蹈形式C是农村地区发丧送葬时表演的舞蹈形式61.以下选项中,哪一文化因素是在藏族民间舞蹈中保存着的?CA海洋文化的色彩B高原文化的色彩C农牧文化的色彩62.以下选项中,哪一文化因素是在藏族民间舞蹈中保存着的?CA绿洲文化型的“古格里”B农耕文化型的“艮”C农牧文化的型的“卓”63.以下选项中,哪一文化因素是在藏族民间舞蹈中保存着的?BA舞蹈中祭祀妈祖的色彩B舞蹈的宗教色彩与“羌姆”C舞蹈中的海洋文化色彩64.以下哪一选项属于苗族鼓舞?CA蹩鼓B猴儿鼓舞C胸鼓舞65.傣族民间舞蹈有20多种,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傣族舞蹈?CA孔雀舞B象脚鼓舞C甩头舞66.以下哪一选项是中国古代的乐舞机构和场所?CA校场B大理寺C教坊67.以下选项中,跟舞蹈起源有关的是哪个?BA健身B图腾崇拜C御寒68.以下选项中,属于舞蹈起源说的是?AA劳动B表演C竞赛69.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CA白族B苗族C傣族70.交响芭蕾编舞法的创始人是?CA马里于斯·彼季帕B米歇尔·福金C乔治·巴兰钦71.被誉为“现代芭蕾之父”的芭蕾舞编导大师是?BA马里于斯·彼季帕B米歇尔·福金C乔治·巴兰钦72.被誉为百年不衰的“圣诞芭蕾”的芭蕾舞剧是?A《天鹅湖》B《睡美人》C《胡桃夹子》73.被誉为“古典芭蕾之都”的城市是?AA圣·彼得堡B莫斯科C巴黎74.被誉为“古典芭蕾巅峰之作”的芭蕾舞剧是?AA《天鹅湖》B《海盗》C《胡桃夹子》75.被誉为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创作《饥火》等作品的舞蹈家是?C A戴爱莲B陈爱莲C吴晓邦76.中国舞蹈家协会最早成立于?AA1949年7月B1950年7月C1949年10月77.被人们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早期现代舞奠基人是?AA鲁道夫•拉班B露丝•圣丹尼丝C伊莎多拉•邓肯78.被誉为中国第一只“白天鹅”的是?AA白淑湘B陈爱莲C杨丽萍79.芭蕾舞中的术语要紧是哪种语言?BA英文B法文C意大利文80.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欢迎的舞蹈《荷花舞》是的编创者是哪位?AA戴爱莲B贾作光C吴晓邦81.“手舞足蹈”是一个常用成语,它来自于哪一部古代文学作品?CA《史记》B《论语》C《诗经》82.吴晓邦所认为的舞蹈三要素为舞蹈表情、舞蹈构图和什么?BA舞蹈动作B舞蹈节奏C舞蹈造型83.古典“芭蕾”最早起源于以下哪个国家?BA法国B意大利C俄罗斯84.训练前的预备活动,俗称热身,能够使身体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从而预防和减少损伤。
浅谈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的————————————————————————————————作者:————————————————————————————————日期:浅谈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的“三道弯”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审美特征,但在动作形态上有些相似之处的就数“三道弯”了。
由于各民族民间舞蹈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以及身体各部位的高低、劲力的运用、动律与风格上,均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同样是“三道弯”却各有不同。
现在我就以云南的傣族舞蹈和山东的胶州秧歌为例子,对“三道弯”做一个浅谈。
关键词:傣族舞蹈、胶州秧歌、三道弯一、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1、云南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傣族舞蹈是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傣族舞蹈优美、朴实,舞姿有很大的雕塑性,幽静的气质凝聚着东方艺术的线条美,傣族人民喜爱孔雀,“孔雀舞“就成为了他们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
他们除了模仿孔雀的动态,还常常在舞蹈姿势上面模仿孔雀的形态,就是运用了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和胯部的左右三道弯来表现高枝孔雀垂尾而立的自然形态。
因此,“三道弯”便成为了傣族舞蹈最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物资造型。
傣族妇女的短衣,简单的长包裙紧紧的裹贴于身,显出窈窕婀娜的体态,紧身的服装限制着步伐,有胯部提携动作,亭亭玉立小步行路以及高位挑担的生活身影转化到艺术上就是舞蹈中的“三道弯”姿态。
除此之外,傣族舞蹈受服装限制下脚步为保持半蹲状态,在身体以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曲,着也是形成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的原因之一。
2、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动态来源胶州秧歌是流传于胶州湾一带农村的秧歌小戏,与“谷子秧歌”、“海洋秧歌”一起,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
它蕴含了极其丰富的齐鲁文化,是农民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大型广场舞蹈形式。
山东齐鲁大地滋生出来的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儒教为核心的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一种残酷的肉体上的束缚是缠足,用这种方式来束缚妇女们精神。
由于妇女们缠足之后,走路起来脚步不是很稳,人体移动时发生了偏差而直接影响了步态,于是就出现了“扭”、“闪腰”、“三道弯”这些舞蹈动态。
民国以后,禁止了缠足的做法,表演者们便踩着跷板来模拟缠足以后的形态。
所谓的跷板,就是特别制成带有假小鞋型的鞋,穿上以后只用前脚掌着地,裤子中只漏出小脚,以模拟缠足妇女的步态。
今天的胶州秧歌中的“三道弯”就是舞蹈专业工作者从中提炼出来的。
二、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动态特征1、云南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动态特征云南傣族舞蹈中舞者下体多半保持半蹲的状态,身体和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造型,并且在舞蹈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这种造型,具有相对静止的雕塑性特点。
这种特点的产生与其信仰的佛教和生活环境有关。
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热爱自由、性情憨厚、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生活在亚带气候的环境,这种环境决定了他们喜欢平稳、安静的节奏。
这种生活习性使他们的舞蹈风格充满了安稳轻盈、悠然自得、秀丽灵巧的风韵。
傣族舞蹈情感含蓄,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进行时膝盖均匀的颤动,上身随之左右摆动,但摆动的幅度不大,脚后跟向后踢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盈安稳,这也是傣族舞蹈的基本动律,这个动律充分的显示了傣族舞蹈的动态美与韵律美。
这种舞蹈动律与他们信仰的小乘佛教也有一定的关系,教义所宣扬的的“唯我独善”,以佛祖为榜样的积德行善,形成傣族人民和平、善良的性格,也把这种民族性格贯穿于舞蹈动律和表演之中。
在傣族舞蹈中还有一种“一边顺”的体态特征,这种形态特征主要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他们劳动时的步态和形体动态中,就有一边顺的特点。
于是,把“三道弯”和“一边顺”两种体态融合起来,便形成了具有傣族特色的舞蹈造型。
如舞蹈中常见的“順倒三道弯”体态,就是头和身体向一个方向順倒,屈膝,反方向出胯,形成一边顺的“三道弯”体态。
另外,在一些舞蹈造型中也有“一边顺”的特点,如“单展翅”、“高展翅”、“望月手”等等“横向三道弯”也是傣族舞蹈中典型的体态特征之一,即收胯翘臀,上身前倾、腆胸、后卷、压腰。
不同的舞蹈,“横向三道弯”表达的的涵义也就不同。
例如杨丽萍的作品《两棵树》,是运用了傣族舞蹈中的“横向三道弯”的体态特征塑造了两棵树互相缠绕、枝干相依的树。
再如独舞《孔雀飞来》,作品通过“小孔雀”天真活泼可爱的眼神,以及头在身体的“横向三道弯”压到最低点的时候调皮地使劲上扬,像是一个孩子探寻着周围奇妙的世界,展现了傣族小姑娘美丽而灵动的天性。
2、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动态特征如果云南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被称之为静止的“三道弯”,那么,山东胶州秧歌中的“三道弯”就应该称之为流动的“三道弯”。
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是“拧、碾、抻、韧、扭”。
这五种动律特点几乎是所在动作中都有集中统一的体现。
它们循环反复,连绵不断,充满活力,富有内在的激情和动作力度,是胶州秧歌的神韵之所在,是舞蹈动感特点的源泉。
“拧”、“碾”在胶州秧歌中是紧密相连的,是形成“三道弯”体态特征的关键追所在。
“拧”是以腰为轴,向外拧转成“三道弯”体态。
“碾”是在形成或移动重心的过程中,膝盖推反射在脚步的旋力。
“三道弯”是由舞蹈者在动作过程中以动力腿的脚掌或者是以碾动做动作而形成的。
例如:正丁字拧步,强调持续不断的拧碾,即在胯腰的扭拧带动下,脚向下踩碾,自上而下形成“三道弯”体态。
提拧步强调动力腿抬起时大腿和膝部向内侧拧动,同事主力腿脚跟有控制的提起,动力腿一方的腰肋上提,落脚时,要有控制的先落脚跟,再落脚缘,膝部再向外侧拧动,腰转动向另一边上提。
这些动作都要形成“三道弯”的体态、“扭”在汉族舞蹈中处处都有,一个“扭”字,便把汉族民间舞蹈气势的形式形象地勾勒出来了。
各种各样的扭,各个地方的扭,彼此之间都有所不同。
人们所说的“扭断腰”就是胶州秧歌“扭”的典型特征,它主要是有脚、膝、腰的拧碾扭动的,每一拍的流动部分形成了三道弯的体态,在配合双臂的交替横八字,便形成了全身性地“扭”的感觉。
例如:“丁字三步”,在民间也称“扭断腰”,即身体随步伐前合后仰向两边拧,全身始终在圆润的划“8”字形,形成上下身连动8字扭动律,呈现出流动中特有的“三道弯”形态。
现在越来越多的舞蹈编导都才用了胶州秧歌“三道弯”的动态形态元素进行舞蹈编创。
无论在舞蹈内容上还是在舞蹈形式上都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美。
例如:作品《一片绿叶》的编导就是采用了山东胶州秧歌“三道弯”的元素,通过“扭”、“拧”的动作特点,清晰地刻画了像绿叶一样娇嫩的女子的柔弱。
还有另外一个作品《扇妞》,运用了“脚拧、扭腰”的动态,持续的拧、碾、抻、韧的动作变化,以流动中的“三道弯”展现出了汉族女子的俊俏与顽皮。
三、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现象分析1、云南傣族舞蹈中“三道弯”的现象分析——静止中的“三道弯”体态三道弯主要体现在以S状造型做为基本体态特征的舞种中,它具有相对静止的“雕塑性”特点,是在舞蹈动作过程中身体保持相对静止的三道弯姿态,如傣族舞蹈在表演过程中舞者开始始终保持三道弯的体态造型,在民间舞蹈中,最能体现体态三道弯体态特征的也许就是我国的傣族舞蹈。
傣族居住在云南群山坏白的河谷平坝地区、多姿多彩的亚热带,植物和冬去是傣族民族舞蹈姿态造型的源泉。
在傣族舞蹈中模拟鸟兽的舞蹈居多,如“孔雀舞”、“鱼舞”、“蝴蝶舞”、“鸡舞”等。
最具有代表性的“孔雀舞”其基本动作就是三道弯的造型,即运用了腰部和胸部的前后三道弯和胯部的左右三道弯表现高枝孔雀垂尾而立的自然形态,这使傣族舞蹈中的造型具有较明显的相对静止的“塑造性”特征,也是凸显了;人们姿态的曲线美。
以三道弯作为基本体态的民族民间舞,一般在动律上较舒缓、柔软。
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三道弯体态与柔软起伏的“三边顺”舞姿、舞步动律,使傣族民间舞蹈以柔美、纤细、典雅的风格而著称。
2、山东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的现象分析——流动中的“三道弯”胶州秧歌被老百姓称为“扭断腰”和“三道弯”,舞者通过调动全身各个部位“拧”、“碾”、“抻”、“韧”循环往复连绵不断的舒展而灵巧的动作,形成流动中的“三道弯”。
例如:舞蹈动作“小曼扭”,通过脚及膝部的拧碾和其腰部的扭动,每一拍都行成“三道弯”的动态特征,在加上其节奏快、变化快,“扭断腰”的这个称谓似乎也不为过。
流动中的“三道弯”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胶州秧歌中的“三道弯”是要以腰为轴,以肩和脚的反方向拧动而形成的,脚下的“拧”、“碾”、“扭”作为动作发力点,从而使胶州秧歌形态线条弯曲而柔和,舞蹈动作轻柔,但也不失劲健挺秀、奔波洒脱。
四、云南傣族舞蹈和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1、云南傣族舞蹈中“三道弯”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傣族的民间舞蹈有二三十余种之多,其实最能体现“三道弯”在舞蹈中的运用的是孔雀舞。
孔雀舞,在傣语中称作“嘎洛拥”、“烦喃若”等等。
过去表演者多为男子,内容多半表现孔雀漫步林间、水边嬉戏、开屏抖翅等,各种舞姿都要有足够的臂力和手腕的功夫。
而今天在我们课堂上所学的孔雀舞,更多体现的是女子如水的温柔和孔雀的灵性。
“三道弯”灵活地运用到手、胳膊与体态上。
如:孔雀开屏展翅的动作,舞者多保持半蹲的舞姿,左腿旁侧点地,双膝微靠,这里的头和熊,腰和臀,胯和腿均以相反的方向呈现S型的体态,表现了孔雀的优美、温驯的形象。
2、山东胶州秧歌中“三道弯”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胶州秧歌是上冻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秧歌之一。
胶州秧歌的基本体态特点是明显的“三道弯”,就是拧碾中的“三道弯”,也就是说它是由于步法的拧碾而形成的,这里的“三道弯”是在流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美。
胶州秧歌的基本动律可以是小曼扭的过程来勾画,先是提抬起步,经过一个拧动换另一只脚起,先落脚跟,再落脚外边,经过脚外缘的滚动来完成重心的过渡,垫后脚来支撑,再换另一只脚提抬起步。
这里的“三道弯”是通过肋部的力量促成腰部的转动,形成泼辣、舒缓、婉转的特点和拧、碾、抻、韧的动律。
结语“三道弯”是指在舞蹈动作中的头和胸、腰和臀、胯和腿以及逆反度呈“S”状的形态;从广义来讲,“三道弯”是全世界各名族舞蹈中的典型姿态之一,它来自山峦的逶迤,它来自水波的涟漪,它来自云雾中里的龙蛇,它来自摇曳飒爽的花影,它来自东方五千年文化的审美心理定势,它来自亚细亚大地五千年的生态动力定型,它来自弯弯的月亮,它来自清清的小河,它来自回旋的清风……此时此刻,它更来自己我们婀娜多姿的女性本身。
从地域来讲,位于中国文化内东西南北各文化板块的民间舞蹈汇成了多种舞姿的“三道弯”,比如山东的胶州秧歌,云南的傣族舞蹈,东北的满族舞蹈,安徽的花鼓灯等等,都呈现出纷繁的“三道弯”舞姿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