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循环结合湿地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8
景观水体循环利用方案
景观水体循环利用方案是指对景观水体进行合理管理和利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和提升景观质量的目的。
首先,要加强对景观水体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建立水体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建立景观水体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范和操作指南,对水体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并建立水体保养档案,保证水体的健康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要推广景观水体循环利用技术和设施。
利用雨水回收技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存储,再利用于浇灌园林、景观绿地等用途。
同时,可以采用人工湿地或自然湿地的方式,对水体进行净化和过滤,降低水体的污染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强化生物优化技术,引入水生植物、微生物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水体的循环利用。
再次,要加强水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规划。
在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要合理安排水体的位置和形式,使其成为景观的点睛之笔,形成独特的景观特色。
同时,要与周边环境进行良好的衔接,形成水体与植物、建筑、道路等元素的有机结合,营造出和谐的景观氛围。
最后,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
通过提高用水效率和减少水的浪费,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例如,在景观绿地的设计中,可以选择耐旱植物或采用滴灌技术,减少水的消耗。
此外,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用水计量、水费结算等制度,推广用
水合同和用水量监测系统,提高用水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景观水体循环利用方案是一项重要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加强监测、推广技术、协调规划和节约管理,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升景观质量,为人们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浅析湿地公园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作者:蒲星燕先丽莎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12期【摘要】: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也逐渐由传统的发展方式向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靠拢,既而转变投入到生态化建设当中。
现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使城市水资源达到平衡的状态,还能够调节城市的生态气候,可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来确保空气质量,能够降解城市的部分污染物和保持整个城市以及城市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环保的生态公园,同时,湿地公园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生态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教育价值。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城生态建设作用可持续发展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含义湿地公园是同时拥有生态修复功能,美化环境,含有历史文化内涵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等诸多功能及作用的湿地景观,拥有特定的面积和邻域。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城市及城市周边区域环境气候的调节、城市的水资源的清洁净化、部分城市污染物的降解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调节等都是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体现。
二、湿地公园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功效(一)净化水质防洪蓄水城市湿地是具有防洪、調节径流、供水和水量平衡功能的天然水库。
湿地因其特殊的土壤结构而像一块巨大的海绵,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和水适应能力,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
湿地特有的生态特性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地的形成起着固碳作用,因湿地会在年降水分布不均和季节降水失调的情况下,通过湿地吸收水分和储存水分的作用对城市中的水量进行一定的调节和控住;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多,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和城市居民产生的生活废水进入湿地,通过湿地特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有机物理和化学处理。
[1](二)大气组分调节功能自然湿地中生存着大量且种类丰富的湿地植物,这些湿地植物在空气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释放足量的氧气,来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
园林景观yuan lin jing guan5湿地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索——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设计建设过程浅析◎安炳宇摘要:湿地景观是现代风景园林逐渐常用的景观表现形式,其在调节城市气候、改善水质、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结合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从生态性、人文性、功能性、景观性等角度出发,总结公园建设过程中湿地景观的应用与探索。
关键词:现代风景园林;湿地景观;探索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居民对于现代园林需求的多元化促使风景园林与环境生态的结合逐渐密切,湿地景观作为一种多包容性的景观形式,开始逐渐被应用。
公园位于历史大南苑范围内。
南苑是历史皇家苑囿,苑内有永定河故道穿过,历史上曾形成大片湖泊沼泽,平地泉涌、河湖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呈现沼泽水淀之景象。
公园现状种植以平原造林为主,一条城市河道横穿而过,园内北侧为再生水厂,南侧为历史苇塘泡子,后被建筑渣土和生活垃圾填平,杂草丛生。
在设计过程中,从生态出发,提出结合现代城市景观,恢复南苑历史陂塘风貌。
为满足城市蓄滞洪区要求,恢复历史水系大泡子,清理建筑及生活垃圾;结合园内荒地区域,营造湿地景观,连通水系,建设湿地保育核;上游水源引自再生水厂,流经湿地净化水质,汇入城市河道。
最终营造森林湿地为主,草地兼而有之的“大自然、真野趣”的南囿秋风景致。
一、公园景观设计中湿地景观对城市和居民的影响(1)城市层面。
众所周知的便是湿地通过水系的蒸发并凝结降雨的方式有效提高区域内的降雨量及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增加氧气释放量,减缓热岛效应。
同时经过缓慢径流,湿地中的大量水生动植物通过自然方式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
(2)生态层面。
在现代园林中湿地景观的另一个主要作用,即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景观不同于一般的水体景观,蕴含着丰富的水生及两栖动植物,湿地系统复杂且稳定,湿地生境营造过程中合理运用生态学和景观学,能够有效地恢复并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摘要: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城市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 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
将城市湿地公园打造为大众游憩场所,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增加人们的参与意识。
本文在亲身参观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后,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关键字:群力湿地公园城市景观作用正文:1.引言湿地是指过度湿润的土地,就科学含义而言,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不仅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
而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
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34.2公顷,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公园在设计上采用了“生命细胞”的先进理念,即将城市湿地公园视为一个大细胞,为防止城市中噪声、车辆、人群对湿地内生命物种栖息的干扰,设计院在人工湿地公园外以乔、灌木相结合种植林带,屏蔽外来干扰,形成了牢固的“细胞壁”。
在原生态湿地外围,防护林带内修建一系列泡状人工湿地,将原生态湿地视为“细胞核”,人工湿地视为“细胞泡”,为原生态湿地提供养分。
同时,对原生态湿地进行局部地势的修整、补种部分湿地植物、补充多种生物物种,以使湿地在未来达到自我调节与修复的功能,长久保存下来。
2.湿地公园对城市景观的作用城市湿地公园是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天然湿地,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它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多样化、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城市表现元素的丰富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1)湿地公园使城市绿地系统的多样化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分而构成的系统。
水对湿地的作用
水在湿地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水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水造就了湿地。
其次,水在湿地中储存和净化,为湿地提供必要的生态功能,如保水蓄洪、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水质、涵养水源等。
这些功能在淡水循环与稳定水资源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是维护湿地生态平衡的关键。
此外,湿地也是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对湿地进行保护,一方面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合理的湿地管理措施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人类对水资源的不断攫取和污染,使湿地面积和质量面临双重风险。
为了真正做到人与水和谐相处,实现良性循环,展现湿地的最大价值,需秉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基于生态系统整体性,改善湿地和水文系统自我调控能力,提高湿地和水环境系统的韧性。
总之,水在湿地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构成了湿地的生态系统,还提供了多种生态功能和服务。
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水资源,也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城市湿地公园的相关内容阐述摘要: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Abstract:Wetland ecosystem hasimportantsignificance to the human.Citywetland isthe most importantcityinthe natural spacelandscapeelements,landscape design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citywetlandpark landscape design.Keywords:Wetland Park;plant landscape;design1.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分类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
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
人工湿地公园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
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不同。
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娱乐休闲和污水净化需要。
城市湿地公园按其功能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2.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与意义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公园雨水调蓄和利用方面采取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雨水的自然排水系统逐渐被建筑物、道路和其他人工设施所代替,导致雨水无法有效渗透到地下,而是直接排入排水系统,容易引发城市内涝等问题。
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并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公园雨水调蓄和利用成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中,公园雨水调蓄和利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在减缓城市雨洪压力的同时实现雨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一、绿色屋顶在公园建设中,绿色屋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之上,成为雨水调蓄和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
绿色屋顶利用植被和土壤层构建而成,能够吸收和保留雨水,并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逐渐释放。
这种绿色屋顶能够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减少雨水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为城市防洪提供保障。
绿色屋顶中的植被还能净化雨水中的有害物质,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
二、雨水花园公园雨水调蓄和利用的另一种措施是雨水花园的建设。
雨水花园通过合理设计和规划,利用植被和微地形的结构,让雨水在地表自然慢行,并逐渐渗透到土壤中,达到延缓和减少城市雨洪的效果。
在雨水花园中,多样的植被构成不仅增加了公园的观赏性,还能够有效地净化雨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程度。
在雨水花园的规划和建设中,还需要考虑植物的选择、排水系统的设计等因素,并且需要定期对雨水花园进行维护,以保证其长期有效性。
三、生态湿地公园内的生态湿地也成为公园雨水调蓄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湿地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同时起到了净化雨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生态湿地在设计和建设中,需要根据雨水的入流量和出流量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雨水在湿地中的停留时间足够长,达到净化和调蓄的效果。
生态湿地的建设还需要考虑植被的选择、水质的监测等因素,并且需要结合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尽可能还原原始湿地的自然功能。
四、地下蓄水系统除了地表的雨水调蓄和利用措施外,地下蓄水系统也成为公园雨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蓄水系统通过地下管网和地下蓄水设施,将雨水暂时储存起来,以应对雨水短时间内的大量入流。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浅析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必要性1.生态功能: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水质净化、水体保持、洪水调蓄、自然保护、生态修复等。
在城市区域,湿地公园可以起到重要的生态平衡和涵养作用,对于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2.文化功能:城市湿地公园还可以成为一个优美的景观和文化遗产,丰富城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体验。
湿地公园景观与建筑设计的创新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休闲功能:城市湿地公园可以提供一个优美的空间供游客和市民休闲娱乐。
游客可以通过在公园中观赏自然景观、进行户外活动、尝试新的体验而得到身心的放松。
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要点1.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设计时要注意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不应对原有的湿地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
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土、气、环境质量的完整性与稳态。
2.功能结构的统筹: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各项功能之间的协调和统筹,为公园设计一套可行的功能结构方案。
尤其要注意公园和周边建筑的景观协调和一体化,达到整个城市景观的整体统一。
3.场地布局的合理:要注意场地布局的合理性和场地的灵活多变性,绿化率应该达到实用高效的标准,密度适宜、比例协调。
4.建筑形态的协调:在设计建筑物的形式时应根据场地自然环境特点,选用符合环境标准的材料,同时考虑周围景观的影响,建筑形态要符合环保、可持续的设计要求。
5.景观创新的引导:在公园规划设计中需要强调景观的创新和引导,引进先进建筑、美学、文化等方面的动态因素,推动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的不断完善。
三、结语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不仅是满足人们日常娱乐需求的场所,同时也是保护自然生态、保证生态平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和湿地功能水是赖以生存的物质,是维持整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循环作为自然界的重要循环之一,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湿地作为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有的生态功能也使得其成为维护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和湿地功能进行探讨。
一、水循环的概念和组成水循环是指在地球上水分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化过程。
包括水从地面转移到大气中的蒸发、水在大气中凝结成水滴及云朵、水滴在云中聚集形成降水、降水落在地面上向下渗透形成地下水或从河流湖泊向海洋流去等。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循环之一,其中包括了大气、陆地、海洋、河流、湖泊等多种环境。
水循环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地球上水资源的来源和分配方式,为维持地球上的生命,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水循环的组成包括了气相、液相和固相三大状态,各种状态的元素通过大气维持平衡,地球上无处不在,但是其状态的转化在不同的环节中受到了不同的自然条件的限制。
在地球上,水循环成为自然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指一种生态系统,其特点是水体处于较高的位置,地面常年或部分时间被浸润,形成了湖泊、沼泽、河流、海滩、潮间带、泥炭沼泽和稻田等多种地貌类型。
湿地具有独特的生物环境和生态功能,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生物区之一。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以下重要功能:1、防洪和蓄水作用:湿地可以在长时间内蓄水,并将水源释放出来,为周边地区提供足够的水资源并减轻洪涝灾害的风险。
2、生物多样性维持作用:湿地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是重要的物种繁衍和孵化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之一。
3、生态水净化作用:湿地中有许多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分解有害微生物、有机废弃物和危险物质等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
4、气温调节和负氧离子输出作用:湿地中植物所释放的氧气可以形成负氧离子,具有调节气温、净化空气和改善气候等多种功能。
水循环工程利用方案1.雨水收集与利用:在建筑物顶部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
雨水可用于灌溉、景观绿化和冲洗马桶等非饮用水需求。
同时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减少了雨水径流,减轻了城市的内涝问题。
2.生活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将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固体废物,使其满足再利用标准。
再利用后的水可用于洗涤、冲洗马桶、消防供水等非饮用水需求,减少了对地下水和自然水源的依赖。
3.工业废水处理与再利用: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利用。
再利用后的水可用于冷却循环水、生产用水等工业用途,减少了对自然水源的需求,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4.湿地保护与恢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的净化能力和水资源保护能力。
湿地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固定碳源和维持水肥平衡的作用,通过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可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5.集中供热与供冷:通过集中供热与供冷系统,利用再生能源和余热能,提供城市的供热和供冷需求。
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个体供热与供冷方式的大量用水和能源浪费,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6.地下水补给与保护:通过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采和管理措施,保证地下水的补给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强地下水保护,避免地下水污染,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7.城市排水系统优化: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排水能力和排水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排水管网,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和水耗,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8.水资源管理与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水环境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综上所述,水循环工程通过改善水资源利用、治理和再循环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解决城市水资源供应紧缺、水污染和水环境问题。
各种利用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保护水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浅谈城市湿地景观公园设计摘要:城市湿地景观公园设计是为了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其设计的相关内容,旨在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湿地城市湿地景观公园生态湿地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可以使杂乱无章的生活环境得到梳理,能够让置身于其中的人们感受到舒适的环境,给人美好的精神享受,同时还能起到保护湿地的宣传作用。
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
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在城市湿地景观艺术设计中大量的绿化种植与水景观的合理结合以及适当的设施设置,可以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还能使生活在喧嚣都市中的人们得以亲近自然,是城市与自然衔接的桥梁,也可以给城市提供回归自然的场所,满足现代生活中人们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为广阔、自由和完善。
今年五月起正式实施由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可见对于湿地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
湿地景观环境可以改善周边的气候环境,对生态系统进行一定范围的保护和调节。
譬如湿地中出现的大面积的水域和植被环境,可以进行吸尘、降低噪音、调节环境湿度等等,都从多方面改善环境,提升环境的舒适程度。
湿地在保护物种多样性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其中众多物种的共生构成了一个生态环境结构,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众多的资源,形成强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
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要以各种湿地类型的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依托,充分利用和挖掘湿地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一步促进湿地保护。
遵义市东部新区新蒲湿地公园工程—水环境与湿地方面的建议四川农业大学—罗鸿兵(Email:hbluo@; QQ: 987243985)一、水源净化措施二大功能:⏹外入水质净化(如污水、面源污染等)⏹湿地公园内部水环境净化(主要功能是解决湿地公园内部水环境恶化时的净化与修复(如水体富营养化))。
1.叠水区域----为降解内部水净化的核心地带为以后湿地水质恶化时采样,以及湿地管理园区废水的降解时使用,平时作为湿地景观。
◆采样不同的人工湿地类型(潜流式、表流式)◆构建过滤池、植物塘、植物床等,呈梯级分布。
◆人工湿地---零排放示范区:拟实现对废水的零排放区域和净化废水。
(1)预处理设施主要为水调节池,通过泵或重力流进行收集湖水或废水,调均水质后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入口。
数量:修建废水调节池1个;水泵系统2套(1套备用);搅拌设备1套;隔渣配水系统1套。
(2)人工湿地塘床(以本地净化植物为主)建成多个植物塘床对污水进行降解,出水达到景观和农业灌溉水标准。
数量:多个人工湿地床和植物塘。
植物塘床布局: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结合,垂直分布30cm左右,水平分布每个塘床面积15~50平方米的左右,注意水流方向、每个塘床入水口和出水口的合理布局。
人工湿地植被主要有芦苇、美人蕉、水葫芦、风车草、菖蒲、香蒲、菱、芦苇、黑藻、金鱼藻、凤眼莲、满江红、槐叶萍、睡莲、水葱等。
(3)水循环沟渠(4)计量设施安装废水流量计以准确测量所用水量。
数量:2套(1套备用)。
(5)水回用设施中水回用,主要用于生态观光和绿化用水。
数量:1-2套。
2.水边布局--- 沿水水岸滨水带→缓冲带10米左右(根据实际水面调整)✷滨水植物为污染降解性强的植物✷构建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构建自然河岸(尽量自然、不要混凝土和硬性材料)3.水面上布局—生物浮岛:水体生态和水环境治理主要功能是污水净化和景观。
经济角度看,人工生物浮岛一体化技术维持管理费用低,人工浮岛上种植经济作物和景观植物,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作为生态观光景点。
水循环系统中景观设计的探讨1 定义以水循环为导向的景观,指的是利用水的循环过程,引导人们去观察整个循环流程的一个功能型景观。
设计中把水循环的每个重要技术工艺作为引导路线的关键点,通过了解水循环过程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这里,景观设计不单单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更多的是辅助性设计,通过功能来决定形式。
2 结合水循环再利用的景观设计的意义和切入点2.1 水循环再利用与设计结合的思考水循环再利用是将某些特殊的水,例如雨水、受过污染的水等,经过专门的环保技术处理,然后再重新循环使用的过程。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现今有很多国家在不断尝试把高科技的环保技术融入到与环境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们不断在思考:如何能把环保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完美结合,同时满足精神上的愉悦感受,也就是在重视环保技术的同时兼顾美学价值和公众效应。
在当今的水循环再利用中,多采用雨水收集和人工湿地的做法。
通过自然渗透、生物净化设施等来完成水的循环处理,使轻度污染的水源还原为洁净的水,并且能重新利用回人们的生活当中,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技术不再单纯的工业技术,更多的其他学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例如人工湿地常常给设计成一个美学价值很高的生态系统或者是雨水收集系统成为广场或者其他大型的一个场地的景观规划等。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外的做法,例如日本为了整治水患问题,使得城市发展继续下去,采用把这个方案与土地利用规划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规划。
日本的洪水灾害是比较严重的,对于这样的一个情况,日本政府采用了三管齐下的方法来疏导洪水来时造成的水患问题。
第一,将原本自然界的雨水急留,如带水的自然区域,逐步调理恢复;第二,在在城市中的地面材料中,使用容易蓄水的材料或结构等使得地面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功能;第三,把原本的扩展河道的做法改成分洪蓄水的人工湖泊、湿地等。
虽然日本政府这样的做法所花费巨大,但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抑制了日本的洪水危害,并且综上所述的地区又成为有机的城市公园体系。
浅谈水循环结合湿地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摘要:城市公园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采取必
要的措施,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公园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
本
文对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公园建设背景、基本概况、人工湿地结构组成
等方面分析研究,提出建设人工湿地公园对科学利用水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打造特色园
林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循环、湿地、公园
一、项目概况
暨阳湖生态园位于张家港市区南部,总用地面积441.45hm2,水域面积79.1hm2,其中湖
面面积68.7hm2。
该公园是张家港市根据沿江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取土的实际情况,因地
制宜,开创性地提出在确保高速公路用地的同时,利用取土后的坑塘建设人工湖。
湿地主要
位于湖面的西部,主要考虑暨阳湖水系水体的净化需求。
生态园利用园区内水循环系统和湿
地的自我净化功能,分步降解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利用人工过滤、生物降解等手段相结合的
手法,提高水体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同时截污纳管,减少周边地区的污染物排入,从而实
现区内水环境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水循环系统结合湿地设计理念
暨阳湖公园充分利用现状湖面及河道,以暨阳湖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科学确定湖水面
标高,合理规划水的循环系统。
园区内湖水成自循环系统,以暨阳湖为中心,水流向东、西、
北三个方向流动,形成三条相对独立的水循环系统。
分别为湿地保护区水循环系统、景观游
览区水循环系统、北庄别墅区水循环系统。
其中,湿地保护区系统水循环系统水系经三角洲
运河,至湿地展示区,再经湿地保护区过滤,最后流回暨阳湖,是园区内最重要的水循环系
统,也是典型的湿地系统。
生态湿地位于三角洲社区以南,三角洲社区以及周边的地区可以直接将雨水排入湿地,
生态湿地同时服务于游客和社区居民,使人们可以观赏和了解到湿地净化水质的生态过程,
湿地物种以及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生态湿地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作为自然的水渗透和水质净
化系统。
包括湿地展示区-湿地景观湖与探索中心和湿地保护区。
(1)、湿地展示区-湿地景观湖与探索中心
该区位于湿地公园最西侧,面积14.8hm2。
利用探索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展科普教育活
动。
通过各类生物观察平台等多种群众参与的方式,让游客了解湿地的基本知识。
同时,利
用现场体验、模型演示等多种展示手段,展示湿地公园内水循环与水净化的过程,使游客通
过科普教育了解湿地的功能性。
本区既是一处集游览、教育、科普为一体的重要景区,也可
成为青少年科普基地。
(2)、湿地保护区
本区包括湿地20hm2,外围防护带40hm2,共分为六个小区及外围防护林带。
在充分利
用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梳理水系,修整岸线,使之形成凹岸、曲流、河心岛、浅滩与沙
洲交替错落的湿地景观意向。
并对区内植物进行梳理,分区种植特色湿地植物。
区内限制游
客数量,为湿地植物的生长与湿地生态环境的繁衍提供保障。
ⅰ沼生湿地林
在蜿蜒曲折的山石溪流之间,种植如柳树、水杉、湿地松、水松等耐水湿树种,形成湿
地密林景观。
湿地树种或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或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
形成水中有
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
ⅱ湿地柏小岛
水系在此或宽或窄、时放时收,局部形成若干小岛。
在岛上种植湿生林,林下种植湿生
花卉,形成林下流水潺潺,岛上花开满满的景观意向。
ⅲ矮木/灌木湿地
水系由窄变宽,局部形成池、塘等小水面。
驳岸均为自然驳岸,岸边种植低矮灌木。
植
物类型以灌木、草本为主,水边设置游步道,供游客近距离接触自然生态的湿地景观。
ⅳ低地湿地
该区由若干个浅水池组成,地势低洼,局部地区呈半干半湿状态,成为湿地草塘。
在各
个浅水池之间,筑有多层土坝,起到过滤杂质、净化水质的作用。
ⅴ莲花湖
水边在此豁然开朗,形成较开敞的水面空间,在湖岸边设置多处水下观景平台,平台之
间设置栈道。
水面种植睡莲、荷花等挺水、浮水植物。
ⅵ暨阳湖三角洲沼泽
该区是湿地保护区与暨阳湖的过渡区,利用沼泽环境内的湿地植物降解、过滤污染物,
并隔离湿地保护区,使其免受外界干扰。
湿
地
沼
生
林
湿
地
柏
小
岛
矮
木
\灌
木
湿
地
低
地
湿
地
莲
花
湖
三
角
洲
沼
泽
湿地景观湖
与探索中心
暨阳湖
三角洲运河
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收集雨水
补充水源
三、水生植物的应用
水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最明显的生物特征,也是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
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吸收利用、吸附和富集作用,氧的传输作用,为微生物提供栖息
地,维持系统的稳定,有机物的积累作用,另外还具有美观可欣赏性、可以通过收割回收以
达到一定经济效益、可作为介质所受污染程度的指示物、有助于酶在湿地系统的扩展等作用。
但湿地中有些水生植物生长不良,影响净化污水的效果,另外,水生植物的越冬也是个
问题。
因此,对于人工湿地而言,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显得尤为重要。
在河流岸边的浅水带,
应种植有观赏价值的喜水植物,靠其直接吸收和根区净化能力进一步改善水质。
可以选择水
生美人蕉、黄菖蒲、萱草、水葱、香蒲、千屈菜等。
除在河岸或近水岸种植水生植物外,在
较大的水面上可布置漂浮载体,又称“生物浮岛”或“生物浮床”,以水培法在载体内种植
美人蕉、旱伞草、水雍菜及水芹菜等,减少进入水体的光通量,抑制浮游藻类的产生,增加
水的透明度;同时,又兼美化景观作用。
水中可放养些滤食性、草食性的鱼类,以及螺蛳、
蚌等底栖动物可以大大提高净化水质的作用。
另外,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与其根系的发达程
度和茎叶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根系越发达,湿地系统的去污效果越好,如芦苇、
席草、灯芯草等。
结合水生植物防止水底的沉积物再悬浮,抑制藻类大量生长,可起到污染
防治、改善和保护水质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水生生物连接了食物网的各个环
节,完善生态系
统结构,使得水系能够形成一可自我维持、达到良好循环、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
四、结语
通过内循环的方式来使水体流动,提高净污能力。
根据湖体形状分析,设抽水泵站,利
用园区内三条水循环系统让湖区和支流水体流动。
在水体内,选择适当的部位,布置植物浮
岛和种植水生植物,如睡莲、莲藕、香根草、黑藻等挺水和沉水植物,吸收水体内污染物质,
提高水环境质量。
经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调查研究,暨阳湖生态园的水系统每
星期循环1-2次,从感观上分析,整个系统的水色均为湖绿色到灰绿色,是一个生态比较健
康的水系。
水质测定结果显示,除了暨阳湖出水口的TN略高于(0.59mg/L)Ⅱ类水外,整
个系统的水质均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说明暨阳湖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有机污染,
而经过湿地循环净化后取到了较好的净化效果,整个系统的生态较稳定、健康。
加强暨阳湖湿地的保护,维护城市公园的水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
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
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李健,谢有奎,谢朝新,冯孝杰.人工湿地在城市公园的应用现状研究[J].江苏环境
科技.2007(12)
吴建强,阮晓红,王雪.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和选择[J].水资源保
护.2005(01)
刘真,章北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分析与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