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调查与研究

院系:

专业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成绩评定:

关于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

调查与研究的调查报告

前言: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发展前进的使命,更应不断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崭新的形象来迎接这个新的时代。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民族的未来,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新时代的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矗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创新就要面临被汰,被消灭的危险。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缺乏创新精神,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所以说,勇于创新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新素质。

创新精神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活动是创新精神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延续。创新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创新必须应用于实践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研究和创造活动中,才能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创新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上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考试,从小学到中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格局。以旧的教学容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改变这种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题研究,回应和反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是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初步了解现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状,以及做建议性的指导。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的基本信息: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16.11.25-2016.12.05

调查地点:大学校园

调查主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状

调查的主要方法:1、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结果概括:

1.学生对实践的意识及理解

通过问卷调查表分析可知,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都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从调查的第六题可以看出,选择C选项(没必要)的同学仅有5%,第七题选择D选项(无所谓)的同学为0%,说明同学们的对实践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国家这些年对创新实践的宣传力度达到了一定的成效,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才能找到创新的源头,激发我们创新的灵感。但是主动去寻找实践机会的同学并不算多数,只占到调查人数的20%,说明现在的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的主动性。社会永远不会因为某些人和某些事而停止进步,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加强学生实践的主动性至关重要。

2.学生参与创新的程度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大部分学生,尤其大学生在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对实践的态度较从前有较大的改观,更热衷于参与到实践中来。但是从调查表中第八题可以看出,只有17.5%的同学选择喜欢创新,更多的同学则选择了没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的缺乏是整个社会面临的迫切的问题。而大学生是在未来的若干年成为建设祖国的中流砥柱,对大学生加强创新意识的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关键。同样,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容乐观,从表中第八题、第九题的结果可以看出,仅有少数同学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多数同学也只能是望洋兴叹。究其原因从调查的资料和调查表中可以看出,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办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创新教育,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以至于学生缺少创新的机会,尤其是职业教育中,老师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家庭对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误区,认为这全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家庭只是做好学生的后勤工作,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没有做到必要的引导。同时社会对创新的扶持力度不够,过重的追求产品的产量,而忽视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多数实践证明,创新教育离开了社会的扶持就是无源之水。

3.我国教育机制对创新实践的影响

我国教育历来以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素质,虽然这样的评价方式能非常好量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学生创新实践上却留下了很大的诟病。学生过分的注重学习的成绩的好坏,却忽视了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从调查表十五题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缺乏完整的系统让学生创新和实践,而十七题更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我们高等教育的教育机制有很大的不满意,存在众多弊病。因此,我国应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对大学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分析: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竞争的社会,需要依靠创新,其中创新型人才更是核心和关键。当代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越强,国家创新意识的精神动力就越充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把我国当代高校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既是必要也是很迫切的。

1、创新素质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柱的经济,其核心是科技,其关键是人才,其基础是教育,其灵魂是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决定了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质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2、创新素质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教育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缺点: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思维,摧残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人格,这与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大潮相冲击、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极不适应。针对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 年就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决定》规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素质作为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此可以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涵。

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现状

在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创新的思维;另一方面,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学习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开展创新探索实践中,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

1、大学生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知度高、参与度低。大学生们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认识比较充分,而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方面却比较少,知、行反差较大。大学生大都有创新能力的行动倾向,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尚不尽人意。大学生对创新的崇尚意识与参与创新活动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一方面在认识上追求创新,体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又在行动上存在着信心不足、决心不强、恒心不够等消极状态。

2、大学生对高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满意程度不高。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欠缺,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良好的软文化氛围和提供充足的硬件设备,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导致一些有创新实践想法和能力的同学可能因为这些原因而失去了原有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