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504.60 KB
- 文档页数: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第五课文化创新考情透析指明方向考点考情详查命题规律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门路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2017 年 T22 单项选择2017 年 T21 单项选择2014 年 T23 单项选择2014 年 T34 简析 ,趋向剖析:本节内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命题时主要经过显现国家或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鲜活资料,考察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及有关内容。
备考指南:在 2019 年高考可能联合文化创新的详细事例,考察为何进行文化创新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知识整合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夯基固本考点一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1 ________ 。
(1)人类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建出人类所独有的文化(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2 ____________;①社会实践中不停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停创新。
②社会实践发展为文化创新供给更为丰富的资源。
(3) 文化创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能够推进 3 ________的发展。
考点二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门路1.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创新可推进 4 __________ 的发展。
①推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5 __________ 。
②推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查验文化创新的 6 ____________。
(2)文化创新能够促使 7 ____________的繁华。
①只有在实践中不停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活力,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
②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裕凝集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的门路(1) 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8 ____________ ;(2) 继承传统,9 ______________: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
①我们不可以走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②文化创新要表现时代精神。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高考真题及解析一、判断题1.(2020年7月)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目的。
2.(2019年4月)传统文化中能满足人精神需要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3.(2019年1月)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4.(2018年11月)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2017年11月)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6.(2016年10月)6.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就可以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
二、选择题1.(2020年7月)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合理成分,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
有人据此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这一观点①忽视了古代教育思想的消极作用②理清了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④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0年7月)文字和书写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编撰和阅读书籍成了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累积、传承、增长的重要方式。
这说明A.书籍一直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B.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载体和媒介C.经验和知识的累积离不开文字和书籍D.书籍的产生是人类进人文明时代的标志3.(2020年1月)越来越多的外国年轻人正在接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2019年10月,来自众多国家的乐队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共同演绎了别有风味的中外曲目。
由此可见①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最主要内容②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③保持文化民族特色才能提升其影响力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扩大了影响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③④4.(2020年1月)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亮相世界舞台。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课标分解考纲细化考题预测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本部分考题集中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等内容,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一般不太难。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关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影视等作品。
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②正确。
答案选A。
3.(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第25课文化创新[考点展示]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核心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提示 可以结合哲学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3.文化创新的主体及要求(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提示 可以结合哲学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来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及其要求。
命题揭秘:命题时主要通过展示国家或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鲜活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意义和主体,以选择题为主,也可能是主观题。
热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典例1 (2016·海南高考)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
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不选;②说法过于绝对,不选;“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表明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③正确;“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说明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④正确。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课标分解考纲细化考题预测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本部分考题集中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的途径等内容,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一般不太难。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关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艺术、影视等作品。
考点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 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 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②正确。
答案选A。
3.(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 A【解析】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本题材料中“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体现了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故答案选A。
4.(2014·重庆高考)“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
”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考向 2 文化创新的意义【考向梳理】文化创新的意义(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高考典题汇编】5.(2017·课标卷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①错误。
文化具有多样性,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并不具有统一性,③表述错误,题干并没有体现文化的差异性。
②④表述正确,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
答案选C。
6.(2017·课标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
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
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
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答案】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7.(2014·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
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
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
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
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答案】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解答首先要依据教材,准确答出文化创新的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教育创新作为文化创新的一种形式,对学校文化、人才培养的具体作用。
考向 3 文化创新的主体【考向梳理】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于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高考典题汇编】8.(2015·海南高考)“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
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考点二文化创新的途径【考向梳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要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4)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5)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特别提醒】关于文化创新要注意以下两点:(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而基本途径一是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2)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前后两个发展过程。
【高考典题汇编】1. (2018?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