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公共关系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689.50 KB
- 文档页数:58
公共关系实用教程学习辅导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1. 公共关系的概念有几层含义?公共关系概念至少可以归纳为五层含义:(1)公共关系是一种状态。
这是说公共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古就有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会影响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2)公共关系是一种活动。
当人们逐步认识到外界关系的重要性,并主动去调整这种关系时,就产生了一些类似于现代公共关系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视为公关实务的前奏。
但是,尽管它们自古就存在,却都不是自觉的公关活动,而只是一种谋求发展的本能与努力。
只有现代科学的公共关系产生之后的自觉的公关活动才被统称为公关实务。
(3)公共关系是一种职业。
1904年艾维〃莱德拜特〃李(Ivy L.Lee,简称艾维〃李)与帕克合作成立宣传事务所,以收费的形式为企业进行公关策划,公关职业由此正式诞生,艾维〃李也被誉为“公关之父”。
(4)公共关系是一门学科。
1923年,著名公关教育家、实践家爱德华〃伯奈斯(Edward L.Bernays)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公关专著《舆论之形成》(Crystallizing Public Opinion),并在纽约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课。
这是对公关实践的总结与提炼,是公共关系的飞跃性发展与突破。
(5)公共关系是一种意识、观念与思想。
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存在、公关实践的发展与理论的日渐深入人心,使公共关系的观念得以逐步传播。
2. 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什么?一、采集信息,监测环境二、咨询建议,参与决策三、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四、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五、社会交往,组建网络六、教育引导,培育市场七、科学预警,危机管理八、促进组织发展与效益提高3. 如何理解五步工作法?五步工作法内容包括:调查研究、公关策划、论证、传播实施、反馈评估。
五步工作法的意义:1、是根据时代要求对四步工作法的发展与完善。
因为在公关产生初期,策划人受委托全权负责,如同包工制,四步工作可以一气呵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细化、责任的分割,公共关系很难对全局负责。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1、公共关系定义:公共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是社会组织有计划的运用传播、沟通手段,与其相关公众开展的各种活动,是社会组织在其运行中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谋求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殊管理职能。
2、内涵:状态:客观存在——静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活动——动态公共关系:组织机构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去改造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以达到组织自身顺利发展的目的。
公关活动是达成良好状态的手段,而公共状态是公关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3、构成:社会组织、公众、传播媒介主体、客体、信息(传媒)、目标4、特征: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本质是双向的信息交流;目标是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5、研究内容:基本概念与涵义;产生与发展历史;行为主体及功能;公共关系的对象传播媒介;管理程序;实务活动;职业道德等6、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 爱德华·伯纳斯——奠基人拿来主义时期:80S初-1986年:公关部挂牌;公关从业人员出现;国际公关公司;抢登中国市场;自主发展时期:1986-1993年:行业协会辈出;出版物丰硕;培训活跃;理论实践结合;国内外交流成熟发展时期:1993年至今:渗透各行各业;职业公关公司;公关教育立体化;政府公关发展7、未来公共关系发展趋势:职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主体的多元化;理论研究日趋成熟,科学化、系统化;民族化和公关意识的普及化;责任化趋势加强;公关教育逐渐加强、逐步完善8、职能:指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个人与整体社会所担负的职责与所发挥的功能收集信息、咨询建议、沟通协调、教育引导、塑造形象9、原则(公关人员处理公关事务的活动准则)①事求是原则②互惠互利原则③双向沟通原则④全员PR原则⑤长期坚持原则⑥开拓创新原则10、类型:依据业务内容分类:宣传型: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方式宣传自己提升知名度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交际型:不借助媒介,人际交往中开展公关建立感情,建立良好关系服务型:依靠提供各种服务,依靠本身实际行动,不靠宣传靠服务社会型: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活动开展公关活动如纪念会、庆祝典礼征询型: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等,双向沟通,组织决策,公众印象依据行为方式分类:建设型:组织为开创新局面,使公众产生新感觉、新兴趣,开创阶段或新产品推出维系型:组织在稳定发展时期,用来巩固良好形象,公众良好印象的保持防御型:潜在危机时防止公共关系失调进攻型:组织与环境冲突、摩擦,以攻为守,抓时机条件变换决策、迅速调整、开辟新环境矫正型:出现不良影响,采取措施修复形象依据与组织的关系分类:内部公共关系;外部公共关系依据活动主体分类:企业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国际公共关系第二章公共关系行为主体1、社会组织涵义: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人们为了有效达到特定目标,依照一定的形式组建起来的社会团体与机构。
《公共关系教案》word版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1.1 公共关系的定义解释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含义强调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重要性1.2 公共关系的目标描述公共关系的目标和作用强调公共关系在塑造组织形象和声誉中的作用1.3 公共关系的功能介绍公共关系的各项功能和任务解释公共关系在组织内外沟通中的作用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2.1 真实性原则强调真实性原则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解释真实性的含义和应用2.2 双向沟通原则介绍双向沟通原则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公共关系中双向沟通的重要性2.3 公众参与原则解释公众参与原则的意义和价值强调公共关系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基本技巧3.1 媒体关系管理介绍媒体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和技巧强调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2 危机公关处理解释危机公关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危机公关的处理流程和技巧3.3 社交媒体运营介绍社交媒体在公共关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强调社交媒体运营的技巧和方法第四章:公共关系活动策划与实施4.1 公共关系活动策划解释公共关系活动策划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公共关系活动策划的流程和方法4.2 公共关系活动实施强调公共关系活动实施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介绍公共关系活动实施的步骤和技巧4.3 公共关系活动评估解释公共关系活动评估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公共关系活动评估的方法和指标第五章:公共关系案例分析5.1 成功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分析成功公共关系案例的背景和过程强调成功案例中的关键因素和经验教训5.2 失败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失败公共关系案例的背景和原因强调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和避免类似错误的重要性《公共关系教案》word版第六章:企业公共关系6.1 企业公共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企业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含义强调企业公共关系在商业环境中的重要性6.2 企业公共关系的目标和方法描述企业公共关系的目标和任务介绍企业公共关系的方法和技巧6.3 企业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分析企业公共关系的成功案例分析企业公共关系的失败案例第七章:政府公共关系7.1 政府公共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含义强调政府公共关系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重要性7.2 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和方法描述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和任务介绍政府公共关系的方法和技巧7.3 政府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分析政府公共关系的成功案例分析政府公共关系的失败案例第八章: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8.1 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含义强调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在其运作中的重要性8.2 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目标和方法描述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目标和任务介绍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方法和技巧8.3 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分析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案例分析非营利组织公共关系的失败案例第九章:国际公共关系9.1 国际公共关系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含义强调国际公共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9.2 国际公共关系的目标和方法描述国际公共关系的目标和任务介绍国际公共关系的方法和技巧9.3 国际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国际公共关系的成功案例分析国际公共关系的失败案例第十章:公共关系专业人士的素质与职业道德10.1 公共关系专业人士的素质要求描述公共关系专业人士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强调公共关系专业人士在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0.2 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解释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含义强调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在行业中的重要性10.3 公共关系职业道德案例分析分析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成功案例分析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的失败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公共关系的定义和目标: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和目标,以及它在组织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大体含义一、公共关系的大体涵义公共关系的大体涵义至少包括着如此几层意思:第一,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彼此关系,其中社会组织是主体,公众是客体;第二,主体与客体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传播活动,这种传播活动具有必然的行为标准,以保证其正常而有效地开展;第三,公共关系的要紧方式与途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主体发布信息给客体,并非断地从客体那里取得信息反馈;第四,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塑造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博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第五,公共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经营治理艺术。
简而言之,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公共关系是信息交流关系,公共关系具有治理职能,公共关系是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这些确实是公共关系的大体涵义。
明确了公共关系的大体涵义,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共关系概念的多种表述,咱们以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借助双向信息传播,增进组织与目标公众之间的彼此了解、信任和合作,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经营治理行为和进程。
二、什么是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作为现代社会组织的重要治理功能和经营艺术,作为一种愈来愈重要的客观实践活动,从本世纪初开始引发人类的重视,并慢慢形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
1.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反映。
2.公共关系学的大体内容公共关系学的大体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公共关系的概念与组成要素;(2)公共关系的起源与进展;(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4)公共关系的对象;(5)公共关系的手腕、方式和途径;(6)公共关系的实务活动;(7)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8)公共关系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
3.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进展的产物,而它的显现又推动了现代社会的进展。
就那个意义上说,任何处于现代社会的国家,它的公共关系学研究都有必然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一、案例导入说明公关的内涵、要素与特征案例导入1:日本东京一家贸易公司有一位秘书小姐专门负责为客商购买车票,客商中有一位德国人,是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经常请她购买来往于东京和大阪之间的火车票。
不久,这位经理发现:每次去大阪时,座位总在右窗,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窗。
这位经理问小姐什么缘故,秘书小姐笑着回答:“车去大阪时,富士山在您的右边;返回东京时,山又到了您的左边。
我想,外国人都喜欢日本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所以我替您买了不同位置的车票。
”德国人听了大受感动,他想:“对这么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家公司的职员都能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于是,他决定把同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原来的400万马拉提高到了1200万马克。
分析:1、这位秘书小姐的行为是公关行为吗?2、请你用一句简明的话给公共关系下一个定义。
案例导入2:《天下粮仓》描写的是乾隆年代的故事,话说乾隆刚刚登基,流年不利,好几个省份发生旱灾,浙江尤其严重,老百姓没有水喝。
当时的浙江巡抚卢焯,在剧中被描写成是一位清廉、勤政爱民的明官。
他因为体恤民众的痛苦,竟然拿着锄头与老百姓一起挖水井,他给自己下了一个规定:每一口井他至少要挖十篮子土,他就这么一口井,一口井地挖,他竟然挖了一万多口,挖的他满手是茧子。
可是这么好的官员命不好,他早年丧妻,而且还留下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儿跟他相依为命。
由于卢焯没有留下任何恒产,又担心女儿无人照顾,更烦恼有人可能为了报复卢焯而对女儿不利,换而言之,卢焯一辈子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双目失明的女儿。
为了让女儿没有后顾之忧,卢焯左思右想,竟然跑去跟浙江的商人借了一万二千两银子。
问题是,大清律例明文规定,严禁官吏向商贾借贷,卢焯在朝围观多年,当然知道这个规定,但是为了女儿,卢焯依然铤而走险,铤而走险的结果,终究还是被朝廷给逮着。
由于卢焯是二品大员,皇上要亲自审理卢焯。
当卢焯迈进乾清宫大门看见皇上,立刻跪了下来,乾隆竟然上前扶起卢焯,当乾隆碰触到卢焯的双手时,发现卢焯满手是茧子。
公共关系学—第1章—公共关系概述公共关系是一门涉及管理组织与其各种公众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公共舆论、形象塑造、媒体关系、危机管理和社会责任等。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建立良好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增强组织的声誉和形象,并提升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公共关系的概念、重要性和基本原则进行探讨。
公共关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年的古罗马时期,当时政治家和军事领袖会利用演讲和写作等手段来影响民众的意见和行为。
这可以看作是公共关系的初步形式,它强调了沟通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关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
公共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社会中,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公共关系的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与其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互动,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声誉和形象,并获得公众的支持和认可。
公共关系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确保组织在媒体上的正面报道和宣传。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透明和诚信。
组织应该与其公众之间保持透明和诚信的关系,及时传递真实、准确的信息,确保双方的信任和互信。
组织应该坦率地面对问题和挑战,并主动采取措施解决。
第二,有效沟通。
组织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与其公众之间进行沟通。
这可能包括在媒体上发表声明、组织公众听证会、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会议和讨论,以及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
第三,关注公众需求。
组织应该倾听公众的声音和需求,根据公众的期望和利益进行自我调整。
公共关系的管理应该以公众为中心,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危机管理。
组织应该制定和实施危机管理计划,为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准备,迅速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第五,社会责任。
组织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这种方式,组织可以提高公众对其的好感和认可,增强组织的社会形象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