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神秘的影子主题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光和影”,具体内容为“神秘的影子”。
本章详细介绍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如何观察影子,以及通过手影游戏探索光与影的奇妙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初步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生活中光影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光与影的关系,手影游戏的操作。
教学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的光影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多媒体课件。
学具:白纸、剪刀、画笔、手影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在白布上投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讲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手影卡片,用手指和卡片摆出不同的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4. 手影游戏(10分钟)教师示范手影游戏,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手影造型,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影子是如何形成的?2. 光与影的关系3. 手影游戏:探索光影的奇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光影现象,画一幅影子画。
答案:影子画,内容为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光影现象。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玩手影游戏,记录下有趣的影子造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手影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初步理解了光与影的关系。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对光影现象的观察,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更多有关光影的活动,如影子剧场、光影摄影等,丰富幼儿的科学学习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手影游戏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关键环节。
《影子》说课稿(精选12篇)《影子》说课稿1一.说教材《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欲望"。
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探索影子的秘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幼儿亲自去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
因此,针对幼儿这一活动特点,我设计了《有趣的影子》这一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我们也知道,幼儿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
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
因此,结合大班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感知影子的变化。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根据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目标2中的影子产生的原因: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以及不同角度的光照产生不同的影子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知识方面的准备: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玩过踩影子游戏。
物质方面的准备:1.投影仪,操作音乐。
2.故事背景,小鸟玩具,立体实物若干。
3.手电筒、操作材料每人1份。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整个活动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方法。
1.游戏法。
在导入活动中,我通过手影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2.探索教学法。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自主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及不同角度光照后影子的变化,满足了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3.操作记录法。
在活动第三个环节中,我要求幼儿把通过探索后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记录。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主要围绕第四章“光与影”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小玩具、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小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
(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形成影子?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影子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源、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影子与光源的距离、角度对影子大小、形状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自己的影子戏。
(2)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2)强调观察、思考、表达、合作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
5. 拓展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开展“影子画”创作活动,鼓励幼儿用影子创作有趣的画面。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影子现象的观察记录。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培养其科学探索能力。
2. 幼儿反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影子现象产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拓展延伸: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024年大班主题神秘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主题课程,教材为《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手册》中的“神秘的影子”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影子与光线的关系、影子游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参与影子游戏,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影子与光线关系的掌握。
重点: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参与影子游戏,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胶带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导学生观察影子。
(2)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影子与光线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教师简要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观察影子的变化。
(2)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影子游戏:(1)学生分组,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影子道具。
(2)各组展示影子道具,进行影子表演。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光线照射物体,物体遮挡光线,形成影子。
2. 影子与光线关系:光线角度变化,影子长度变化;光线方向变化,影子位置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描述。
(2)设计一个影子游戏,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
2. 答案:(1)记录描述家里的影子现象。
(2)设计并分享影子游戏的玩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影子观察活动。
(2)开展影子画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观察影子活动。
2024年大班的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手册》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神秘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探索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的关系,培养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和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小玩具、不透明物体(如书本、盒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户外阳光下的影子,提问:“你们发现影子有什么特点?它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明白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手电筒和物体制造影子。
(2)实践操作:每组幼儿利用手电筒、物体和画纸,制造出不同的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3)分享交流: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发现。
5. 创意活动:鼓励幼儿利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创作出独特的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光与影的关系(3)影子变化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利用家中的手电筒和物体,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完成一幅“我的影子画”。
答案:幼儿需上交一幅反映影子变化的画,并在画作旁边简要描述影子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探索影子的奥秘。
(2)组织一次户外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体验光与影的神奇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光和影”,围绕“神秘的影子”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五章“影子的奥秘”,包括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及影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到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联。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影子的形成过程,学会观察和描述影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室内关灯,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导幼儿探讨影子的形成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投影仪、手电筒等,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剪刀等学具,制作自己的影子戏。
4. 影子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影子追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影子的变化。
5. 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教师展示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电影、皮影戏等,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实际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秘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3)影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关于影子的手工作品,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影子手工作品为一个小狗影子,小狗的影子特点是四肢修长,尾巴翘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影子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影子》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影子》(通用6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影子》篇1一、教材内容分析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太阳光下有影子,灯光下有影子,皮影戏里也有影子……可以说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到处都有影子。
但是影子又是飘忽不定的,是一种光影现象,影子的形成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奇而又难懂的现象。
因此,在活动中,我试图以看看、说说、玩玩来引导幼儿了解影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了解有光的地方会有影子,难点是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制造影子。
二、幼儿情况分析影子摸不着,闻不到但又看得到,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但影子的飘忽不定,较复杂的形成原理以及制造原理,又使幼儿不能理解。
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表现能力较小、中班幼儿有飞速的发展,并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初步的兴趣与探索欲。
我试图简化影子原理,并寓教于乐,以大班幼儿为活动对象开展此次活动。
三、活动目标通过以上教材内容及幼儿情况的分析,预设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影子是在有光的地方产生。
2、尝试利用操作材料、身体等方式,制造出不同的影子。
3、激发对影子的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
四、活动准备为顺利完成以上活动目标,在幼儿知识经验、教学具以及心理环境等方面做如下准备: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看到或观察过周围生活的影子现象。
曾有看皮影戏的经验。
2、教学具准备:为体现教、学具是幼儿活动的参考书,在教具上准备一段滑稽可笑的皮影戏,一个关于影子的主题课件,一块长布与一束光线。
在学具上准备:如小棒、纸片、球等可操作的常见操作物供幼儿制造影子时运用。
3、心理环境准备:一个安静又可封闭的活动场地,为配合幼儿自由创作,最好是在有太阳的日子。
五、活动过程本次活动的总体思路:以新《纲要》精神为引领,借鉴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
从“看影子—→说影子—→找影子—→玩影子”四大块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探索影子,制造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有趣的科学现象》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影子的形成、影子的变化、探索影子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形成原因及影子与光的相互关系。
重点:观察影子的变化,探索影子奥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物品(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品,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影子与光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因,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相互关系。
b.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影子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影子在不同光线下、不同角度下的变化。
b.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4. 动手实践(10分钟)a. 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影子道具。
b. 幼儿分组进行影子表演,体验影子变化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因2. 影子与光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在不同光线下产生的影子,画出影子的变化。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人一起玩影子游戏,记录下游戏的有趣瞬间。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变化,激发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自然光下的影子,进一步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b. 开展家庭影子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神秘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理解影子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胶带、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存在。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讨论影子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通过卡片实验,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探索影子的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影子游戏,用白纸、手电筒制作不同的影子。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影子变化的规律。
(2)引导幼儿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的直线传播2. 影子的变化规律:形状、大小、方向3. 影子游戏:手影、物体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有趣的影子要求:用白纸、手电筒、剪刀、胶带等材料,制作一个有趣的影子,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举例说明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对影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寻找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奥秘。
(2)开展影子主题的手工、绘画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光和影的关系。
2.培养观察、探索影子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想象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影子的产生原理,学会观察和操作影子。
2.教学难点:理解光和影的关系,运用影子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透明胶带、画笔。
2.环境布置:暗室或光线较暗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的光。
2.提问:你们知道手电筒的光有什么特点吗?3.引导学生回答:手电筒的光是直射的,可以照亮物体。
(二)探索影子的产生1.教师将手电筒照射到一个物体上,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影子。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影子是怎么产生的?3.引导学生回答:影子是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形成了影子。
(三)操作影子1.教师将白纸贴在墙上,引导学生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品,观察影子的变化。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回答: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有关。
(四)创意影子1.教师将画笔和透明胶带分发给每位学生,引导学生用影子作画。
2.提问:你们能用手电筒和影子创作出什么作品呢?3.学生自由发挥,用影子创作出各种有趣的画面。
1.学生展示自己的影子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影子的知识?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影子。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间段影子的变化,了解太阳光对影子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创意影子,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和特点。
2.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想象力得到激发。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不足之处:在户外观察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天气原因无法观察到明显的影子变化,教师需提前做好预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放照主题进行一下模拟,设计部是很好,你修改哈吧。
活动七:神秘的影子主题说课稿
欣赏制作剪影画(艺术)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神秘的影子,活动对象是中班幼儿。
影子时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现象,而什么时候有影子,为什么有影子,影子时什么样子,影子会长大等一连串问题激发着幼儿的好奇心。
我选择《欣赏制作剪影画》作为活动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制作剪影画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情感、认知、技能。
《欣赏制作剪影画》属于艺术领域,《纲要》指出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所以,我选择的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初步发展幼儿的构图能力,在分组合作中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
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中班的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好模仿,好奇心、求知欲强,喜欢与同伴交往。
因此,活动中需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结合本课活动内容和中班班幼儿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第一、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二、认知及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学习制作剪影图形的方法。
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学情,我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在游戏活动中,自主制作剪影图画。
难点是:能为自己的剪影作品进行装饰、添画。
为了有效组织活动,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第一、情境准备:在墙上张贴各种纸材料,用于张贴学生的作品。
第二、材料准备:各种实物,玩具、水果,植物,彩色粉笔、白纸等。
《指南》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进行活动的教育过程。
基于此,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学法:
1.观察演示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剪影图片,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1.动手操作法。
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2.交流讨论法。
鼓励幼儿在相互交流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学习品质。
下面,我重点说我的活动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的内容来组织活动。
第一环节:猜一猜
首先是多媒体展示,欣赏剪影图画。
教师提问:知道刚才看到的剪影图形是
怎么制作出来的吗?要求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接着教师投射剪刀、卡纸等工具,然后向幼儿说:我们今天就一起,也试着制作剪影图画。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让幼儿初步认知剪影图形是用剪刀等工作制作出来的,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环节:看一看
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剪影画图形并现场进行示范。
要求小朋友们认真观察。
向幼儿介绍制作工具、材料及方法。
接着将有趣的实物或玩具投影在纸上。
然后用笔将投影出的物体沿轮廓在纸上描画下来。
最后描画好的图案剪下,粘贴在白纸上。
第三环节:做一做
这是整个活动的核心环节。
首先教师将两人幼儿,尝试合作制作剪影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是幼儿分组商量选择实物、玩具。
步骤二是一位幼儿利用投影仪的灯光或电筒将玩具的影子投射出来。
步骤三:另一位幼儿将投影出的实物、玩具顺轮廓描画到纸上。
步骤四:将玩具的影子剪下,粘贴在白纸上。
步骤五:幼儿共同为自己的剪影作品进行装饰、添画。
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大家合作完成剪影图片。
多关注动用能力差的幼儿和特殊群体等。
第四环节:说一说,评一评
这一环节主要是欣赏交流作品。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剪影作品张贴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墙上,布置成剪影画展,然后要求学生分享、交流制作剪影图形的感受。
最后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给幼儿分发奖品,鼓励幼儿。
接下来我说说活动延伸
课后,鼓励幼儿回家去把今天的制作剪影图画的过程与与爸爸妈妈分享。
以上活动过程注重艺术领域与语言、健康等领域的整合,在实际操作中发展幼儿认知美,创造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分组合作中培养幼儿团结协助的生活品质。
说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