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与音乐的内在相关性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与音乐的内在相关性

摘要:文章以建筑艺术欣赏的角度,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构筑形态与基本表现形式之间的相关性的特点分析人手,多方位、多视角地分析它们在知觉欣赏、情感欣赏与理性欣赏三者之间的特点;进而提出在建筑欣赏与音乐欣赏以及两者在时空定位上具有的相关性;探讨建筑作为城市的“音符”所具有的宏观形态的音乐旋律美。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和各门艺术的综合“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建筑与作为表演艺术的音乐“表面上很难说有什么联系”然而由于建筑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而且可以相互得到启发。

关键词:建筑;节奏感与韵律感;音乐;艺术

一、建筑艺术美与音乐艺术美的相关性

古希腊抒情诗人席蒙尼德斯有句名言:诗是无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在建筑界也有一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书中藐:“建筑空间和形象中的抑扬顿挫、比例结构及和谐变化,体现了音乐的旋律”。建筑,凝固的音乐;音乐,流动的建筑,人们对于这两种均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艺术范畴的欣赏,很自然地诉著于美感比拟,产生心理上的美感联想,从而达到视觉美和听觉美的相互转化。由此而产生出“具有音乐旋律美的建筑”和“具有建筑结构美的音乐”。“我们在音乐里所得到的感受和我们在凝视建筑形式的相互作用时所得到的感受完全相同”。建筑与音乐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关性。

1、构筑形态的相关性

(1)音乐。基本元素:曲体(乐素、乐节、乐句、乐段和乐章)、曲式(复奏式、连续式和混合式);润饰元素:曲调、音色和音质(乐器/嗓音);谱曲原则:统一与变化、节奏与旋律和和声等以及组合体:音乐旋律与乐章;求解过程:通过简单音符的组合同样可以创造出变化无穷的音乐旋律来,而真正体现主题需要的最佳解也是存在的,流芳百世的佳作就是例证。

(2)建筑。基本元素:点、线、面和体;润饰元素:色调、光影和质感;构图原则: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组合体:建筑空间组合;求解过程: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问,客观上存在无穷解,但有最佳解的必然,最佳解是既满足技术功能要求也满足审美要求的最佳表达。

2、节奏感与韵律感

建筑与音乐最为相似之处就是都能体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它们都强调张力、比例和素材。音乐旋律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它是通过节拍与旋律的不同组合来达到悦耳动听的目的。对建筑而言,这种节奏感与韵律感来自建筑形体的规则或不规则变化引起的视觉刺激,进而激发人的心理上的美感联想。它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节奏感是有规律的重复,富有单纯、明确的关系,富有机械美和强力美;韵律感是有规律的变化,因而富有充实的变化美。节奏是富于理性的,韵律是富于情感的。古希腊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

柏拉图认为“黄金分割”的悦目比例和音乐节奏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则利用对人体比例的研究,把黄金分割变为黄金尺。因此,数的比例关系是节奏与韵律的本质特征。建筑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可以通过开窗、线条的重复与变化、空间体量的对比与穿插来产生开朗或抑郁、平静或激动的节奏变化的情感呼应。韵律美可以分为连续的、渐变的、起伏的、旋转的以及交错的等不同的韵律感,它们的共性是具有明显的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建筑群体空间的变化产生的立体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是通过人在时空坐标体系中的运动,才能真正体会到。

3、建筑与音乐艺术欣赏的相关性

对建筑美的欣赏与对音乐美的欣赏,都可以分为从“知觉欣赏”到“情感欣赏”再上升到“理性欣赏”的3步曲。这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从简单的感官享受到精神享受,直至激发人的思维联想的过程。

(1) 知觉欣赏。对音乐而言,其4种基础成份(调性、节奏、音高和音色)都能引起人们知觉上的快感。如生动或强力的节奏(Rhythm)激发人生命运动的活力;轻快或婉转的旋律(Melody)给人温馨恬静的柔情;富丽或雄伟的和声(Harmo—ny)给人奋发向上的激情;而质感丰富的音色(诸如柔美的小提琴、淳厚的大提琴及凄美的竹萧等)更能给人以听觉上不同的愉悦感[2]。如果说音乐是通过其严密的曲体结构配以曲式的变化而取胜的话,建筑则是通过其丰富的空间体型的变化与材料的质与色的变化,给人以直接的知觉触动。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富丽堂皇的北京故宫,端庄典雅的希腊神庙,崇高至上的哥特教堂,它们给人的是知觉上的巨大享受。

(2) 情感欣赏。建筑与音乐都具有表情性,建筑师与作曲家通过建筑的表情法与音乐的表情法,来引起人们的情感联想。音乐通常用不同的调性、节奏的徐疾、声音的高低强弱及音色的质感来表达感情。如大调表示愉快雄健,小调表示悲哀忧郁;奋斗争执时多用不协和音,和平宁静时多用协和音;小喇叭表示战争,单簧管表示田野等。音乐有时还能使人产生色彩联想,有人认为威尔第的歌剧《阿伊达》和葛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都是蓝色的,因为如蓝色代表忧郁,而红色代表热烈,绿色代表生机等。当然它极为抽象,需要对音乐有很深的悟性才能真正的理解。建筑的表情法有抽象与具象之分,而以抽象为多。建筑所带来的情感联想有的与音乐有直接的联系。当你面对苏州园林小桥流水,回廊亭榭,曲径通幽之时,你的耳边一定会响起《江南丝竹》余音缭绕的潺潺琴声。而当你面对哥特教堂的神圣虚灵的空间之时,管风琴的悠扬琴声与唱诗班的高昂歌声也一定回荡在你的心胸,这就是建筑的音乐美带给人们的境界。

(3) 理性欣赏(音乐的建筑性美感欣赏与建筑的音乐性美感欣赏)。对于音乐美,人们可以用建筑的眼光去欣赏它,即“音乐的建筑性美感欣赏”。“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因为它极端重视结构美,也就是它的“曲体美”。黑格尔在揭示音乐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时说:“在可归到数量及其凭知解力去认识的外在定性这一点上,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象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与结构上”。美是客观的,只有用感官与心智去体验才能得其真谛,音乐的建筑性美感也只有通过心灵去体验、去进行理性地分析才能获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有人用乐章的节奏与街景的韵律进行过类比,这些都是利用了建筑与音乐在美感的构成机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