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的起源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0
浅析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多式联运应运而生。
它作为国际运输中的一种先进的综合运输方式,在运输业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经过近三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国际多式联运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文章将对国际多式联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先进国家国际多式联运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改善我国多式联运的措施。
关键词: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国外经验一、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概述当前在我国国际物流业务中,存在着分段运输、国际联运、国际多式联运三种运输组织形式。
由于受一些条件的制约,分段运输的运量占我国国际物流总运量的90%以上,国际多式联运所占份额很少。
分段运输业务由远洋、沿海、内河、铁路、港、站等运输、装卸及货代企业分营,其经营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国内市场格局,部门间条块分割和在国外缺乏竞争力的弊端,也无形中为多式联运增加了障碍。
虽然当前运输企业已经出现了横向联合的趋势,但整体实力雄厚的集约化多式联运企业还很少,多式联运在我国尚处于刚刚起步状态。
二、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分析1、基础设备设施尚需改进和完善多式联运通常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链。
由于该运输链通常是集装箱化的,因此,对船舶、港口、铁路、公路、机场、集装箱分拨中心等基础设备设施,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然而,我国、尤其是长江流域内陆地区的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水平低,致使集装箱港、站的作业效率低、能力难以发挥。
而且,集装箱运输工具也比较落后,铁路、公路专用车辆和内河专用船舶较少,特别是长江干线的集装箱船舶多为旧船改造和部分通用驳船,吨位偏小,运输效率和效益都难以提高。
2、高科技水平不足尽管我国的多式联运系统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开展,在一些港口和枢纽站已建立起实用的edi 系统,但是,目前该系统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而且并没有普遍应用。
国际多式联运的介绍国际多式联运简称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指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的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国际多式联运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哦!一、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与特征国际多式联运(MultimodaI Transport)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
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货物的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
然而,它与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又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简称“多式联运公约”)以及1997年我国交通部和铁道部共同颁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的定义,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地点交付的货物运输”。
根据该定义,结合国际上的实际做法,可以得出,构成国际多式联运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或称基本条件:(1)必须具有一份多式联运合同。
该运输合同是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之间权利、义务、责任与豁免的合同关系和运输性质的确定,也是区别多式联运与一般货物运输方式的主要依据。
(2)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证。
该单证应满足不同运输方式的需要,并按单一运费率计收全程运费。
(3)必须是至少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连续运输。
(4)必须是国际间的货物运输。
这不仅是区别于国内货物运输,主要是涉及国际运输法规的适用问题。
(5)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运输的全程负责。
该多式联运经营人不仅是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当事人,也是多式联运单证的签发人。
当然,在多式联运经营人履行多式联运合同所规定的运输责任的同时,可将全部或部分运输委托他人(分承运人)完成,并订立分运合同。
多式联运浅析多式联运定义:在运输业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式联运(Intermodal Transport)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从现代多式联运业的发展之初,也即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就普遍使用并接受这个词。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业务或服务,在实践当中有比较明确的指代,即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由多式联运组织者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将旅客或货物从合同指定的起始地点运送到终到地点的运输服务。
多式联运: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对国际多式联运所下的定义是:按照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组织者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
而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内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
最常见的多式联运方式是:公路+铁路+公路,公路+航空+公路,公路+海运/内河+公路多式联运背景与特性多是联运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的原产地、生产车间、装配工厂以及消费市场遍布世界各地。
在这种情况下,运输过程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纽带,成为了跨国公司运营的重要环节,整合运输链以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同步协调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整个运输过程不能被看作是几个孤立的运输服务,而应该作为一个整合的运输服务来满足运输需求,这就促成了国际多式联运的出现。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级的运输组织形式,可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通过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与质量,符合个性化需求对商品运输的要求,同时也是生产企业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的必然趋势。
发展多式联运,不仅是国内物流企业应对全球货运市场竞争必须占领的战略要地,而且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全球化的程度。
面对“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现代竞争模式,提供“门到门”多式联运成为必然趋势。
一体化的多式联运需要通过资产、纽带进行强化,使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业务辐射范围全方位拓展,使客户享受到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形成符合参与方的共同利益的态势,加快多式联运发展。
多式联运概述1.多式联运的含义多式联运是指使用多种运输方式,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各自的内在经济,在最低的成本条件下提供综合性服务。
这种设法把不同的运输方式综合起来的方式,也称作“一站式”的运输。
最早的多式联运是铁路与公路相结合的运输方式,通常称作驮背式运输服务。
现在,人们愈来愈强烈地意识到多式联运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来提供高效的运输服务。
2.多式联运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原则,对多式联运可以有多种分类形式。
但就其组织方式和体制来说,基本上可分为协作式多式联运和衔接式多式联运两大类。
/category/heilongjiang/(1)协作式多式联运协作式多式联运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按照统一的规章或商定的协议,共同将货物从接管货物的地点运到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的运输。
协作式多式联运是目前国内货物联运的基本形式。
在协作式多式联运下,参与联运的承运人均可受理托运人的托运申请,接收货物,签署全程运输单据,并负责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后续承运人除负责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外,还需要承担运输衔接工作;而最后承运人则需要承担货物交付以及受理收货人的货损货差的索赔。
在这种体制下,参与联运的每个承运人均具有双重身份。
对外而言,他们是共同承运人,其中一个承运人(或代表所有承运人的联运机构)与发货人订立的运输合同,对其他承运人均有约束力,即视为每个承运人均与货方存在运输合同关系;对内而言,每个承运人不但有义务完成自己区段的实际运输和有关的货运组织工作,还应根据规章或约定协议,承担风险,分配利益。
根据开展联运依据的不同,协作式多式联运可进一步细分为法定多式联运和协议多式联运两种。
/category/haerbin/1)法定多式联运。
法定多式联运是指不同运输方式运输企业之间根据国家运输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开展的多式联运。
目前铁路、水路运输企业之间根据铁道部、交通部共同颁布的《铁路水路货物联运规则》开展的水陆联运即属此种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