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7.36 KB
- 文档页数:3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掩耳盗铃,是一则汉语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就如钟的响声一样,只要人碰了它,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发出声音的。
现实中,也不乏有人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其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掩耳盗铃的故事春秋末年,大将范吉射一家因被追杀,只好逃离晋国。
一天,有个人在范家的门口发现了一口钟,很漂亮,于是便想要把它偷走。
可是钟太重了,他根本不能背走它。
过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主意:钟不是太重吗?那就把它敲碎,一块一块地搬走不就行了吗?于是,他很得意地找来一个铁锤,用尽全身力气砸向大钟。
“当——”,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
因为这钟是铜浇铸而成的,自然是一点也没破损。
他又猛力砸了一下,钟仍然发出很大响声,只稍微晃了几下,完好无损。
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再继续砸下去,这“当当”的声响被人听到,就偷不了钟了。
他自以为聪明,又想出了个办法:捂住自己的耳朵再砸。
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就可以了。
这则成语讽刺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由于在古时,钟和铃都是乐器,所以后人将“掩耳盗钟”演变为成语“掩耳盗铃”。
八音古代的乐器是以制造的材质来归类,一共分为八类:金属乐器、石类乐器、丝弦乐器、竹类乐器、匏类乐器、土类乐器、革类乐器、木类乐器。
古人将此八类乐器通称为“八音”。
掩耳盗铃和一叶障目的区别一叶障目,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
掩耳盗铃的寓意和道理
掩耳盗铃的意思是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下面整理了《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
《掩耳盗铃》的故事道理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盗铃》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1今天我和妈妈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一个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门上挂着的门铃,他想偷门上的铃,可是他左思右想,如果偷这个铃担心发响,就迟迟不敢动手。
后来,他终于想出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办法,可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不就听不到响了吗?然后,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那户人家偷铃,手刚碰到铃,铃就响了,他被主人发现后,给抓住了。
这个人自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就听不到响声,就也以为,别人听到声响,这个人实在是太幼稚,太荒唐了!所以我从这个故事中知道,这个人自作聪明,又想欺骗别人,又想掩盖事实的真相。
最终呢自己欺骗自己。
有些同学跟他一样,自己欺骗自己。
但是,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写了。
虽然,作业做好了,但并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最后受欺骗的还是自己。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决不做掩耳盗铃的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2《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名扬中外,今天我也读了这则寓言故事,让我大有所悟。
这则故事讲了,一个人看到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精美别致的铃铛,便想把这个铃铛偷回来。
正当他要动手时就想到这个铃铛一碰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会让别人听见。
于是他想起了办法,不到一会他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我怎么这么笨呢,想:铃铛的声音只有耳朵才能听到,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伸手去偷铃铛。
谁知手一碰到铃铛就发出清脆的声音,结果当场被人抓住了。
读了这则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自欺欺人,就像妈妈常常教育我的,在学习上不懂就要问,不能不懂装懂或去看后面答案,这样看上去都会做了,其实还是不会做。
既骗了老师又骗了家长。
最后坑害的还是自己。
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都要想办法把他解决,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懂得地方要认真地思考,及时地问老师、同学、家长,直到弄懂为止会做为止。
以后我会经常用这个故事来提醒自己,不做故事里的“笨蛋”。
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道理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掩耳盗铃的愚蠢行为。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想要偷走一口钟,于是他把耳朵捂住,将铃声隔绝,以为别人听不到他的行动,然而他并没有得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只会欺骗自己,不可能欺骗别人。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自欺欺人,要诚实待人。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诚实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而掩耳盗铃的行为则是违背了这个准则,只会让人失去信任和尊重。
除了这个寓意,掩耳盗铃还给我们带来了其他的启示。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不要盲目自信。
掩耳盗铃的人认为别人听不到他的行动,是因为他盲目自信,没有认真思考问题。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及时纠正错误,避免犯错。
其次,掩耳盗铃还告诉我们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
倾听别人的声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别人,从而更好地与人相处。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建议和意见,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孤立无援,难以成功。
最后,掩耳盗铃还告诉我们要遵循规则,不要违法乱纪。
掩耳盗铃的人想要偷走一口钟,是违反了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行为。
如果我们不遵守规则,不尊重法律和道德,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总之,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待人,善于发现问题,倾听别人的声音,遵守规则。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走向成功。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做一个诚实守规的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和寓言启示50字十篇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我觉得《掩耳盗铃》这个故事里的人很奇怪,掩盖不了的事情,他非要掩盖,结果弄巧成拙。
下面是为大家的《掩耳盗铃》读后感50字读《掩耳盗铃》有感作文范文十篇,欢送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实际是自己欺骗自己。
今后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想方法解决,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我想对这个人说他只把自己的耳朵堵上了,自己听不见了,可是别人能听的见。
我们不要学这个人哦,不能自欺欺人,如果我们想要这个东西的话,要先问问别人让不让你借用。
今天我读了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有个人他想偷别人家门上的铃,可是他怕别人听见铃声,就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
其实别人都能听见,他偷铃的时候被抓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去别人家偷钟,害怕人听到钟声就自己捂住自己的耳朵,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也听不到钟声了。
多么愚蠢的做法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不要想法掩盖,自己做错的事情要勇于承当责任。
读完掩耳盗铃的故事后,我觉得故事中的盗铃人真是自欺欺人。
他以为捂上自己的耳朵就等于捂上了所有人的耳朵。
其实他只是心存幸运,抱着赌一把的心理一手捂耳朵一手去盗铃。
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是行不通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老实做人,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
这样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人,他想去偷隔壁家门上的铃铛,可是又怕有人听见。
他想:“如果我摘了铃铛,那岂不是要被人发现了。
只要我捂住耳朵,不就可以放心偷了吗? ”于是,他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于是他用手去偷铃铛。
结果,铃铛发出了响声。
于是那个人赶快逃跑了。
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人们不能自作聪明,千万不能像这个人学习。
《掩耳盗铃》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1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明白了:掩耳盗铃是一个形容自欺欺人的词语。
它叙说的是:从前,有个人想去把邻居的铃铛偷走。
他想:铃铛的声音只有耳朵才能听到,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伸手去偷铃铛。
谁知手一碰到铃铛就发出声音,结果被人抓住了。
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问题。
例如:有时侯做功课遇到有些题目不会做,我也会“掩耳盗铃”――看后面的答案。
这样看上去都会做了,其实并不是真的会做。
既骗了老师又骗了家长。
阅读了这篇寓言故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都要想办法把他解决,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懂的地方要认真地思考,及时地问老师、同学、家长,直到弄懂为止。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小故事。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常告诫自己:不要犯“掩耳盗铃”的错误,做一个诚实的人,决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故事很有趣,主要讲述了有一个想偷邻居家的一口大钟,他搬不动,想把大钟敲碎,然后一块一块的搬回家。
傍晚时分,他到邻居家的大钟旁,正准备敲钟时,想到了钟被敲后有响有响声,怎么办呢?过了一会,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
他使劲把大钟一敲,结果被邻居抓住了。
这个掩耳盗铃的人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一是自作聪明,(读后感)自认为自已想出的办法很好,但不切合实际。
二是自欺欺从,欺骗自己同时也欺骗别人。
我读完这个故事后,深受启发。
不要以为自己聪明,干了坏事别人就不知道,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我们应该善良、诚实、不贪婪。
在学习上,不要不懂装懂,蒙混过关。
同学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不做掩耳盗铃之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3今天我和妈妈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一个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门上挂着的门铃,他想偷门上的铃,可是他左思右想,如果偷这个铃担心发响,就迟迟不敢动手。
后来,他终于想出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办法,可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不就听不到响了吗?然后,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那户人家偷铃,手刚碰到铃,铃就响了,他被主人发现后,给抓住了。
《掩耳盗铃》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一)读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以后,我觉得那个捂着耳朵偷铃铛的那个小偷很笨。
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小偷看见别人家有一个十分漂亮的铃铛,便想得到它。
他走到那户人家的门前,想到要是我用手偷,只要一碰到那个铃铛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马上就会被人发觉。
如果我捂住耳朵的话,那人们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想着,他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另一只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所以我觉得他很笨。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我曾经也办过这种傻事。
周末,老师要让我们做300道口算题。
在爷爷给我出题的时候,我想上楼玩会电脑,便捂住耳朵,悄悄走出房间,没有想到我刚上到第一层就被爷爷发现了。
被他狠狠批了一顿。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跟那个小偷学,要不然你会跟他一样笨的。
掩耳盗铃读后感(二)《掩耳盗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溜到了一座大庙,看见了一口又漂亮又精致的大钟。
他想:这么一口大钟,一定能卖很多钱,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
他想把大钟抬走,可是他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来。
他苦思良久,终于想到了办法。
就是把大钟打碎,一块一块地拿走。
他扛来锤子,使劲地砸了一下。
呯!呯!呯!可震死我的的耳朵了!这样不就是在告诉庙里的和尚我在偷钟吗于是他赌住了自己的耳朵,果然听不到了,但是却招来了一帮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这个故事,我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想:我和同学们都有过《掩耳盗铃》的行为。
比如,我平时看到了一些好听的词语,但是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瞎编了一个解释,以为不懂的人听了就可以显得我很有学问。
但是明白人听了一定会哈哈大笑,因为这个解释根本驴唇不对马嘴啊!通过读《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学习,我们应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要不懂装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掩耳盗铃读后感(三)今天我和妈妈亲子共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范家的门上挂了一口大钟。
有个人想用大锤把大钟敲碎后偷走。
《成语故事之掩耳盗铃》读后感《成语故事之掩耳盗铃》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之掩耳盗铃》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故事之掩耳盗铃》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人把自己的耳朵掩住去偷铃铛,结果被别人发现了。
故事中偷铃铛的那个人,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会听不见。
我觉得那个人实在太愚蠢了,他这样做不就是自欺欺人吗?生活中像《掩耳盗铃》这个故事中的人很多。
就连我自己也常常是个“掩耳盗铃”的人。
在学校上课时,我有时一道数学题听了一遍并不是特别懂,老师结束时问同学们懂了没有,我就会跟着同学们一起回答:懂了。
该做作业了,居然是相似的数学题,虽然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写,但我还是硬着头皮乱写。
作业发下来了,全部是最可怕的红叉叉,还闹出了一大堆笑话。
这样,我也就像“掩耳盗铃”中的那个人一样,自欺欺人,不仅我经常会这样,就是在生活中,我也经常看到有些成人也是一样的做“掩耳盗铃”的人。
我们不应该学习大人们这点。
我想今后不管在学习上、工作中应该懂就懂,不懂就不能装懂,掩饰自己的缺点,要不然会做出让人发笑的事情。
《成语故事之掩耳盗铃》读后感2读了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我先是觉得这个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的人愚蠢的可笑。
笑过之后,我又想了许多。
有个小偷,到一户富人家偷到一了个铜铃铛,他一边往外跑,铃铛一边在他怀里响。
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只要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也听不见,结果可想而知,他被抓住了。
这个小偷为什么以为只要捂住自己的耳朵,自己听不见,别人就都听不见了呢?我认为原因有两条。
第一,他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寻求安慰。
小偷偷东西,他也害怕,他也紧张,他也不希望被别人发现,铃铛像是他便抱着侥幸的心理捂住自己的耳朵,只要自己不害怕,不紧张就行了,万一别人也没有听见,铃铛不就到手了吗?第二,说到底,他还是舍不得丢了铃铛,贪婪占了上风。
掩耳盗铃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掩耳盗铃的故事《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们:做了坏事想让别真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这是欺骗自己的行为,结果是自己害自已,人们常用掩耳盗铃来比喻知己。
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告诉小朋友的道理1、面对问题要勇敢:告诉小朋友,在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不能选择掩耳盗铃,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只有勇敢面对,我们才能找到解决方案,成长和进步。
2、坦诚面对现实:掩耳盗铃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而逃避并不能改变事实。
告诉小朋友应该坦诚面对现实,正视问题和挑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避免后续的困扰。
3、诚实和正直:掩耳盗铃是一种欺骗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教导小朋友要保持诚实和正直,不要尝试欺骗自己或他人。
只有诚实和正直,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4、接受反馈和指导:掩耳盗铃意味着不愿意接受真实的信息和反馈。
告诉小朋友要学会接受他人的指导和意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这样才能不断成长和改善自己。
5、虚心请教,不要不懂装懂:对待学习,应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要不懂装懂。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劳动,见到别人的财物,总要想办法弄到才心安。
有一天,他听说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便急忙赶到范氏家去,想趁乱捞点儿油水。
谁知范氏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他好不懊恼,真后悔白跑这一趟。
突然,他发现院中柴堆里露出一片亮光,便走过去,扒开横七八的柴火一看,原来是一口大钟。
他仔细审视了一番,断定这口大钟是用上等的黄铜做成的,不禁喜出望外,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钟,可是那钟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说背了,连移动一下都不可能。
眼看快到手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他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他在院墙脚看见了一把大铁锤,心里顿时有了主意,高兴地自语道:“真是天助我也。
”他忙不迭地抡起铁锤,想狠地割大钟砸下去,想把大钟砸成碎块,然后再用麻袋装回去。
掩耳盗铃心得体会优选范文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掩耳盗铃心得体会优选范文一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
我可喜欢了,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些故事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故事是《掩耳盗铃》。
这则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小偷,看见邻居家门前有一个漂亮的铃铛。
于是他就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铃铛,那该多好啊!第二天,他决定去偷铃铛,当他的手刚碰到铃铛时,就发出了十分清脆的铃声。
吓得他撒腿就跑。
“怎么样才不让铃铛发出声音呢?”他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三天,他带上纸巾和板凳就出发了。
到了邻居家门口,他用纸巾将自己的耳朵塞住,他想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
他用手轻轻的去取铃铛,果然没有声音。
“这下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取铃铛了,反正有没有人听的见。
”可是,正当他沾沾自喜的时候,主人牵着小狗出来了,抓了个正着。
他一下子惊呆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可能也和我一样会明白:人如果做自欺欺人的事,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有的同学不会做,就看同学的答案。
老师批改他们的作业,虽然是全对,但是没有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以后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做。
显然,这样既欺骗了老师,有欺骗了自己。
所以,我觉得做人要诚实守信,不然以后就没有人相信你,没有人会成为你的真正朋友。
掩耳盗铃心得体会优选范文二今天我和妈妈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一个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门上挂着的门铃,他想偷门上的铃,可是他左思右想,如果偷这个铃担心发响,就迟迟不敢动手。
后来,他终于想出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办法,可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不就听不到响了吗?然后,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那户人家偷铃,手刚碰到铃,铃就响了,他被主人发现后,给抓住了。
这个人自以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就听不到响声,就也以为,别人听到声响,这个人实在是太幼稚,太荒唐了!所以我从这个故事中知道,这个人自作聪明,又想欺骗别人,又想掩盖事实的真相。
掩耳盗铃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掩耳盗铃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掩耳盗铃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人把自己的耳朵掩住去偷铃铛,结果被别人发现了。
故事中偷铃铛的那个人,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会听不见。
我觉得那个人实在太愚蠢了,他这样做不就是自欺欺人吗?生活中像《掩耳盗铃》这个故事中的人很多。
就连我自己也常常是个“掩耳盗铃”的人。
在学校上课时,我有时一道数学题听了一遍并不是特别懂,老师结束时问同学们懂了没有,我就会跟着同学们一起回答:懂了。
该做作业了,居然是相似的数学题,虽然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写,但我还是硬着头皮乱写。
作业发下来了,全部是最可怕的红叉叉,还闹出了一大堆笑话。
这样,我也就像“掩耳盗铃”中的那个人一样,自欺欺人,不仅我经常会这样,就是在生活中,我也经常看到有些成人也是一样的做“掩耳盗铃”的人。
听妈妈说,有些叔叔明明不是特别有钱,但是却装作很有钱,在外面乱花钱,可是却又欠了一屁股的债。
我们不应该学习大人们这点。
我想:今后不管在学习上、工作中应该懂就懂,不懂就不能装懂,掩饰自己的缺点,要不然会做出让人发笑的事情。
掩耳盗铃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篇成语故事以后,感触很深。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非常贪财的人看见了一只大钟,就想把大钟背回家去。
可是钟太大、太笨重了,他一连搬了几下,都没能把大钟搬动。
于是,他找来了一只铁锤,打算把大钟给砸碎了,再一块一块地拿回家里去。
没有想到那个人用铁锤砸钟的时候,发出了一阵阵洪亮的钟声。
这一下他可就犯难了:“要是别人也听见了钟声,都来夺钟怎么办?”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他认为:只要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别人的耳朵应该也是同样听不见的。
掩耳盗铃的故事的道理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自欺欺人。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人看到一口大钟,想把它偷走。
但是钟太大了,他左抬右搬都搬不动,于是他想把钟敲碎再收拾,但敲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样会被人发现。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找来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心想:别人也听不见。
就在他刚敲钟时,邻居的狗被声音惊醒,一边向主人狂叫,一边向他猛扑过来,他被狗吓跑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最后被事实真相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要自欺欺人,要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认错误,这样的态度才能让我们在错误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掩耳盗铃》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1《掩耳盗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溜到了一座大庙,看见了一口又漂亮又精致的大钟。
他想:这么一口大钟,一定能卖很多钱,于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
他想把大钟抬走,可是他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来。
他苦思良久,终于想到了办法。
就是把大钟打碎,一块一块地拿走。
他扛来锤子,使劲地砸了一下。
“呯!呯!呯!”可震死我的的耳朵了!这样不就是在告诉庙里的和尚我在偷钟吗?于是他赌住了自己的耳朵,果然听不到了,但是却招来了一帮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这个故事,我一边捧腹大笑一边想:我和同学们都有过《掩耳盗铃》的行为。
比如,我平时看到了一些好听的词语,但是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瞎编了一个解释,以为不懂的人听了就可以显得我很有学问。
但是明白人听了一定会哈哈大笑,因为这个解释根本“驴唇不对马嘴”啊!又如,同学们在学校里写老师留的作业,为了必免出错,直接抄答案,来应付老师。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问题,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通过读《掩耳盗铃》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待学习,我们应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不要不懂装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掩耳盗铃》读后感2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智伯把范家灭了。
有人跑到范家,一看有口大钟,就想背到自己家去。
可是这大钟又大又沉,他怎么也背不动,于是他就找来个锤子,想把这个大钟敲碎,在一块块背走。
可是这钟用青铜铸成,用锤子一敲,声音特别响亮。
这人想把它敲碎,只好特别用力,但是越用力那钟就越响。
在当时,那钟是个宝贝,这人怕别人听到声音也来要这宝贝。
他想,怎么才能使别人听不见他敲打的声音呢?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主意:把耳朵堵上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把自己两个耳朵捂上,以为这样再敲钟就谁也听不见了。
结果,只有他自己听不见,别人照样听得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自己骗自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有些事只能骗得了自己,是骗不了别人的,做人要踏踏实实!《掩耳盗铃》读后感3今天,我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的故事和寓意道理掩耳盗铃的故事源自《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富翁住在一个小村庄里。
他为人吝啬,喜欢囤积财富,连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都不舍得帮助一点。
他的家里总是充满了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奢华的财富。
有一天,一位与他交好的朋友找他借一部分财富。
富翁对这位朋友非常无情,一口拒绝了他的请求。
朋友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但他却没有和富翁争吵,而是按耐下来,冷静地思考。
他给了富翁一本关于“掩耳盗铃”的书,然后默默地离开了。
富翁对这个朋友的离开并没有放心里,他独自在家继续享受着他的财富。
当他发现自己的库房中的金银财宝被偷时,他非常恼火。
为了寻找贼人,他四处寻找线索,却毫无所获。
在寻找的过程中,富翁无意间发现了那本朋友送给他的书。
他翻开书的第一页,看到了一只耳朵掩盖着一个铃铛的插图,同时也看到了书中写着的“掩耳盗铃”四个字。
就在那一瞬间,富翁恍然大悟。
他明白了这个朋友送他这本书的用意和警示。
他误会了朋友家的财富被盗,却没看到自己这个贪婪的财宝令他失去了真正的友情和人心。
他心中一片懊悔,决定从那刻起做一个慷慨大度、善待他人的人。
这个故事的寓意可以说是很深刻的。
掩耳盗铃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味着自欺欺人、对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在故事中,富翁对朋友的请求置之不理,仍然继续自己贪婪地追求个人利益,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而朋友通过送给他这本书,以图警醒他,让他明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有多么的错误和自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容易陷入欲望的陷阱中,太过贪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常常眼睛看得见,却选择性地“掩盖”着耳朵,不愿意听到别人的呼救和批评。
然而,正是这种对现实的掩耳盗铃,阻碍了我们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和理解,阻碍了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故事还告诉我们,贪婪是一个危险的陷阱。
物质财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真诚的友谊。
而贪婪只会让我们失去真正的友谊和幸福,最终陷入孤独和悔恨之中。
掩耳盗铃读后感掩耳盗铃读后感1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智伯把范家灭了。
有人跑到范家,一看有口大钟,就想背到自己家去。
可是这大钟又大又沉,他怎么也背不动,于是他就找来个锤子,想把这个大钟敲碎,在一块块背走。
可是这钟用青铜铸成,用锤子一敲,声音特殊洪亮。
这人想把它敲碎,只好特殊用力,但是越用力那钟就越响。
在当时,那钟是个宝贝,这人怕别人听到声音也来要这宝贝。
他想,怎么才能使别人听不见他敲打的.声音呢?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主意:把耳朵堵上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把自己两个耳朵捂上,以为这样再敲钟就谁也听不见了。
结果,只有他自己听不见,别人照样听得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自己骗自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有些事只能骗得了自己,是骗不了别人的,做人要踏踏实实!掩耳盗铃读后感2从前,有个人路过一个人家门口,看到门上有个铃,他很喜爱,就想把铃偷下来据为己有。
他伸手去摘铃,刚遇到门上的铃就发出请脆的声音,他吓的`捂上耳朵,"啊,我听不见声音了,别人肯定也听不见了。
"于是,他堵住耳朵又伸手去偷铃,结果被主人当场抓住了.读了这篇成语故事后,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你说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呢?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见了,这不是自己欺骗自己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坏事,不论做什么坏事都掩盖不了事实真相,所以我们不要做坏事,犯了错误要准时改正,学习上也是如此,不懂的地方,不会的地方要准时去问老师,或向同学请教,不要不懂装懂,不懂装懂就好象是掩耳盗铃,欺骗了自己却骗不了别人。
掩耳盗铃读后感3读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以后,我觉得那个捂着耳朵偷铃铛的那个小偷很笨。
掩耳盗铃讲的是一个小偷看见别人家有一个非常美丽的铃铛,便想得到它。
他走到那户人家的门前,想到要是我用手偷,只要一遇到那个铃铛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马上就会被人发觉。
假如我捂住耳朵的`话,那人们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想着,他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另一只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遇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掩耳盗铃〔精选15篇〕掩耳盗铃〔精选15篇〕掩耳盗铃1今天,我阅读了一篇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好看的铃铛,想把它偷走。
可是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响,会被人发现。
他想:只要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
结果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现了。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自作聪明,不要自以为是。
想欺骗别人,实际上是自己欺骗自己;另外不是自己的东西,决对不能占为己有。
我们可不能做一个自欺欺人的人哦!掩耳盗铃2今天,我看了《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是说有个人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觉察了。
读完这篇寓言,我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情况。
有一次,上口琴课时,教师讲完曲子以后问我们都听明白了吗。
另一个同学说:“教师,我明白了。
”我看见那个同学点头了,虽然我不太明白,但我也说:“教师,我也会了。
”然后,教师就让我们单独吹。
那个同学吹完了获得了教师的表扬,而我却吹不出来。
我想来想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很愚蠢的。
掩耳盗铃3我阅读了《掩耳盗铃》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文中的小偷是一个很笨很蠢的人,自以为掩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也听不见了,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非常的幼稚可笑,可是我也做过类似的傻事。
记得在我刚刚上学时,很不喜欢写作业,教师第二次布置作业我就不耐烦了,心想,反正爸爸不知道,我晚一点写也没关系,本来一点儿作业,我偏磨磨蹭蹭到晚上9点钟才写完。
如今想来,这也是自欺欺人的表现,实在好笑。
我们今后不能再做自欺欺人的傻事了,这样做骗不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
掩耳盗铃4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去别人家偷钟,害怕人听到钟声就自己捂住自己的耳朵,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也听不到钟声了。
多么愚蠢的做法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不要想法掩盖,自己做错的事情要勇于承当责任。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引导语:《掩耳盗铃》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亦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那么接下来是XX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欢迎阅读!
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
我可喜欢了,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些故事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故事是《掩耳盗铃》。
这则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楚国有一个小偷,看见邻居家门前有一个漂亮的铃铛。
于是他就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铃铛,那该多好啊!第二天,他决定去偷铃铛,当他的手刚碰到铃铛时,就发出了十分清脆的铃声。
吓得他撒腿就跑。
“怎么样才不让铃铛发出声音呢?”他苦思冥想,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妙计。
第三天,他带上纸巾和板凳就出发了。
到了邻居家门口,他用纸巾将自己的耳朵塞住,他想这样别人就听不见了。
他用手轻轻的去取铃铛,果然没有声音。
“这下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取铃铛了,反正有没有人听的见。
”可是,正当他沾沾自喜的时候,主人牵着小狗出来了,抓了个正着。
他一下子惊呆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可能也和我一样会明白:人如果做自欺欺人的事,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有的同学不会做,就看同学的答案。
老师批改他们的作业,虽然是全对,但是没有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以后
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做。
显然,这样既欺骗了老师,有欺骗了自己。
所以,我觉得做人要诚实守信,不然以后就没有人相信你,没有人会成为你的真正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