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电影是英语专业特别是英美文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原版电影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英语原版电影语言真实、诙谐幽默,使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校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
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英语原版电影,电影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口语,既生动又准确,而且大多数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之中,有助于提高听说教学效果,使其更加有效与实用。
一、观赏英语原版电影是提高听、说能力的教学手段1.英语原版电影提供丰富的听说语言素材。
原版电影语言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在于其口语化和真实性。
由于电影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展现人们的不同生活,其广泛的题材、众多的人物、不同社会生活层面决定了电影语言的丰富性、真实性、口语化和生活化的特点,对以书面语为主的教材是一个较好的补充。
英语原版电影拓宽了英语学习的知识面,提高了综合人文素养。
2.英语原版电影能提高实际交流中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中利用原版电影,把学生带入故事发生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
英语原版电影的作用相当于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习得语言知识的条件,它通过可视素材和英语听力材料使学习者如同置身于英语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人民在真实的英语交际中词语的运用。
3.英语原版电影使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
英语原版电影中纯正地道的发音,能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听力水平。
一般课堂上的听力训练没有情景,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
而观看英语原版电影则不同:影片中语音纯正地道,发音清晰准确,图文并茂,原汁原味而且演员的表情、肢体语言以及特定的情景,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正常的英语语速。
学英语和学母语一样,也是始于“听”。
听整部影片,听经典片断,对于常用的功能口语和语言点要反复播放,认真讲解,使学生掌握英美人说话时的连读、弱读以及语音语调的变化规律,做到精听与泛听的有机结合。
二、英语原版电影能多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能力1.培养英语语感和直接听说能力。
原版电影融合了人物、声音、音乐、情感气氛和社会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以活动的画面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抒发情感、阐述哲理,用画面、声音和光彩直接构成感性形式,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提供更为丰富而直观的言语刺激。
外语影视与英美文学张学祥(潍坊学院外语学院)英美文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优势。
任何一篇文学佳作都具有无限想象的空间,能够激发思想,引起遐想。
其丰富性和深度是难以穷尽的。
在外国文学教学领域。
传统的模式不仅束缚着教师的手脚。
更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改变这一现状已不再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原版英文电影根据需要可随时穿插于英美文学课堂教学。
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既简化了教学环节,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使英美文学课成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的美好精神家园。
一、有效的文学接受影视文学在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审美创造时.最为独特的现象是思维的具象化.这是它区别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其他语言文学审美创造的本质特点。
具象化写作导致审美想象的一维性。
这种意义上而言。
影视文学的审美活动是与本质上的审美想象之维作逆向运动而与文字发生的原始之维作回归运动。
这种语言写作的限定性从而与语言的想象性、语言的自发性形成一种极为尴尬的悖反。
因此,通过影视手段可以使小说原作中看似晦涩的语言具体化。
生动化。
简化了读者的解读过程.使抽象变为具体。
例一、狄更斯(C harl es D i ckens)的小说<双城记》(A糊e of Tw o C i t i es)的开篇语气势恢宏。
一泻千里,有排山倒海之势:I t w ag t Il e be st of l i m es,i t w ag t he w o r st of t i m es,i t w as t he age of w i sdom,i t W ag t l Ie a ge of f ool i s hnes s.i t W ag t he e poch of bel i e f,i t W ag t he e po c h of i ncr edul i t y,i t W ag t he s eas on of l i扯i t W af t t he s e as o n of D a r kne ss,i t W ag t he spr i ng of hope。
【摘要】传统教学方法在一直以来就占着主导地位。
教师常常强调语言的本身,忽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即便学生学了很多年的英语,一旦和别人交流起来,还是感到手足无措。
然而,看英语原版电影是快速有效的学习手段,可以综合解说他们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
看原版英语电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电影资料进行英语口语教学,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使学生有机会通过电影去感受所学到的东西,从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对语言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原版电影;提高口语;作用一、原版电影对教学启到的促进作用(一)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往英语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它完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他们的创造性,学生容易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总是怀疑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久而久之,便会觉得乏味。
而让学生观看原版的英文电影,这样的氛围不仅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轻松愉悦,而且也不会让老师的教学变得死板呆滞。
电影能够使学生摆脱语言表达和交际时产生的紧张焦虑,让他们去自由大胆地相互交流。
当他们聚精会神观看到完全投入的状态之后,他们会很主动地跟着电影里的声音去说,去学。
在之后的课堂英语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平常都不敢交流的学生可能还会受电影的影响发表自己的观点。
电影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是学生在平时交流观点的基础。
(二)提供地道的英语口语和真实用语的环境经常观看原版英文电影,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锻炼口语的发音。
英文电影中原汁原味的英音和美音,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发音。
在原版英文电影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用法与书面上的不同,相对来说更广泛、更灵活一些,学生可以好好地汲取这方面语法知识,对日常交流有一定好处。
电影中自然地道的英语发音和真实的感情表达,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自然地与别人交流,甚至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时不会产生距离感,不仅能听懂他们在讲什么,还能更流利快速地说出来。
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比起英语角这些地方,原版电影更能满足这些需求。
英语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詹婷【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手段地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将英语原版电影引入了课堂。
英语原版电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师若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英语原版电影进行英语教学,合理选材,充分备课,就能很好发挥英语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原版电影;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作者单位】詹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一、引言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著名语言学家Claire Kramsch认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不仅表达文化,体现文化而且语言是文化的象征。
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也是文化的载体。
英语原版电影创造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素材和文化内容。
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原版电影欣赏有着极大的兴趣,也想借此提高英语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英语原版电影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引入英语原版电影的意义以及如何利用才更科学有效。
二、大学英语课堂引入英语原版电影教学的意义(一)英语原版电影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大学英语学习者喜欢观看英语原版电影,也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英语原版电影给大学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通过课堂上设置的各种问题,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去获取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二)英语原版电影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真实的语言素材。
电影的语言丰富多彩,当中多是英美国家中不同社会阶层、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的人们的对话,是最接近现实生活的语言。
这些对话可以作为训练学生英文的听力,口语和语音素材。
借助图像,学生易于理解真实的语言材料,可以有效突破听力理解的难关。
学生在感受到英文电影强大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可以从影片学到大量地道的口语句子。
论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理由、原则与方法作者:王晓蕊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8期摘要:现阶段,英美文学教学走进了我国高校的课堂里,而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时,往往不能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所以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和探讨,一致认为将电影应用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使我国大学生对英美文学获得更好的认识。
本文主要论述了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理由、原则、方法。
关键词:电影;英美文学教学;应用原则前言:文章阐述了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用的三个理由,两个原则和四个方法。
英美文学进入我国高校的课堂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并且英美文学还是作为一种主干课程的地位,尤其是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现阶段,随着新经济和新文化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也遭遇尴尬的局面,程序化的教学不仅容易使教学活动陷入僵局,而且学生听课时也比较被动。
一、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理由(一)电影具有文学价值许多电影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电影在体现文学价值时具备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电影的制作来源于文学的文本,电影不过是文学的一种载体。
英美文学的文学色彩非常凸显,而电影的制作离不开文学文本,并且将文学文本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许多人都希望电影可以体现更高的文学价值,而不是纯商业的电影制造,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去展现文学魅力的电影是人们特别期待的。
其次,电影是对文学文本的另一种阐述。
电影作为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材料,教师可以与文本进行对比的讲解,积极引导学生对电影和文本间差异的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学更深入的理解[1]。
电影是具有文学价值的,学生通过电影材料,不仅可以更深入的研究文学,而且可以对英美文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电影可以辅助文学教学电影是英美文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播放电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文学的学习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首先,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电影更易实现,学生看电影更加直观,能够促使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时更有想法。
电影赏析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韦静杨佩来源:《东方文化周刊·理论(下半月)》2014年第02期摘要: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的有机环节,但是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内容多,跨度大等特点,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障碍。
通过欣赏由原著改编的电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作品的主题以及语言风格,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电影;英美文学教学;应用英美文学是语言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更是重要的认知和审美活动。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英美文学有助于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培养他们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既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又能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然而,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人文课程的核心及有效载体,其重要性和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肯定和探索。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首先,就英美文学作品本身而言,具有跨度大,内容多等特点,但是英美文学课程的课时却相当有限,这就给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使学生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双提高;而学生更是要在浩瀚的著作中阅读,分析,欣赏,挂一漏万的情况屡屡出现。
第二点,英美文学作品的体裁多样,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不一而足。
诗歌和散文篇幅尚短,学生学习起来并没有很吃力。
但是与之相比,戏剧和小说的教学难度便大了很多,一部完整的戏剧或者长篇小说需要学生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读懂大意,更不用说分析作品主旨和语言风格;加之语言从中古时期到现代,从英国作家到美国作品,从浪漫派到意识流,语言风格的迥异也增加了学习难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现当代影视和数码技术空前发展与普及,学生越来越习惯通过图像来学习知识。
加之在英美文学作品基础上改编的电影有很多,这就给英美文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
具体如何将电影赏析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呢?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第29卷 第4期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129No 142006年08月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Aug 2006收稿日期:20060307作者简介:徐小红(1971—),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英语电影对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徐小红(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摘 要:通过教学途径学习的英语和英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英语有一些差别,这主要体现在语音、语调、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使用等方面。
这些差异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一些交际困难或失误。
英语电影可以让英语学习者熟悉和适应这些差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英语电影欣赏的内容、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英语电影;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06)04-0088-03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和学习仍然以语言形式和结构为中心,并不注重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学习和教学。
通过分析英语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并提出在利用英语电影学习非语言交际手段时应注意的方面,可促使学习者充。
一、非语言交际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非语言交际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
[1]非语言交际手段有很多种形式,包括身体动作、表情等。
非语言交际手段可以强调要传递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补充语言信息。
研究表明,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际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和连续性,也就是说,非语言交际行为表现在每个交际的参与者身上,也体现在交际过程的每个阶段上。
非语言交际手段是交际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尤其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
由于两种语言的非语言交际系统之间的差异很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对对方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所表达的意义的忽略、误解而影响交际的效果。
2020年7月第39卷第7期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acherDevelopmentJul.2020Vol.39No.7doi:10.3969/j.issn.2096 8531.2020.07.039 收稿日期:2019 10 11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英语后殖民重写文学研究”(17YJA752023)成果作者简介:朱峰(1971—),女,江苏沛县人,教授,硕导,清华大学外文系博士,从事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研究。
电影在美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喜福会》为例朱 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外语系,北京100083) 摘 要:基于美国文学教学实践,探讨电影在美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电影应用于美国文学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喜福会》为例,介绍美国文学教学中引入电影的具体实践过程并总结得失。
电影有助于学生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电影会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原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引入电影,回归文学作品,更好地实现美国文学教学目标,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
关键词:电影;美国文学教学;《喜福会》;应用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8531(2020)07 0121 04 引言美国文学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核心必修课,2000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1]美国文学课程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文学欣赏水平和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
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美国文学教学却遇到了诸多困难,一方面由于内容繁多,需要兼顾文学史和文学作品,师生均疲惫不堪,但收效甚微。
校园英语 /浅析英文电影媒体的教学传递重庆文理学院国际学院/汤瑷宁【摘要】语言的传递功能特征是语言教学要遵循的基本规律。
原版英文电影具有融语音、图像、字母等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为一体的优势特征,当前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
本文从文化传播、意境和语意等方面来探析英语课堂教学中英文电影媒体的传递功能,探讨如何运用英文电影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并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 英文电影的教学传递【Abstract】Transmission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uage is to follow the basic laws of language teaching.The original English movie,with voice,image,letters and other information,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resource in the English teaching.Through the culture communication,the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ion and meaning,the paper analyzes that the transmission function of English movie media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explore how to use English movie to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ation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enhance the learning effect.【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 multimedia teaching; teaching transmission of English movie多年来,英语教学大都将重点放在了词汇、语法、语言、知识等方面,却忽略了英语教学中所运用的情景或意境,也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英语积极性方面的诱导和启发,没有事先通过英语教学实现对大学生文化意境、语境等传递功能的目的,很容易产生课堂气氛沉闷、配合不够积极等消极现象。
原版电影是英语专业特别是英美文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英文原版电影用于英美文学教学具有广阔的前景,教授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当抓住当前信息化社会的有利时机利用英文原版电影辅助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英文原版电影英语专业教学英美文学英文原版电影与英美文学教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刘苹苹影视教育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历经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如今更是日新月异,朝着高科技,多元化发展,并以月产百部的速度前进。
在这当中不乏根据经典的英美文学原著改编的作品,而英文原版电影作为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已有多位教育专家论述过。
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无论作为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内容,电影都具有其它教学媒体如录音、投影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英文原版电影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优越性自电影诞生以来,电影和文学就有了千丝万缕、不可割舍的联系。
因为文学与电影都是活生生的人为表现对象,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处于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之中的人,连缀或折射出广阔繁复的社会生活;同时,电影和文学都是时间艺术,两者都是在时间的流动延续和运动过程中叙述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
而且电影和小说都常通过戏剧化冲突方式叙述事件,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因此电影与文学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在讨论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时,我们还应提到电影艺术对小说的影响,尤其是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
许多小说家都曾公开表明他们借用过电影语汇或电影表现手法。
美国30年代的作家Dos Passos在其颇富创新的三部曲《美国》中就借用了电影的蒙太奇和闪回等技巧,别出心裁地使用了“新闻报道”,“照相机快门”的手法,力图客观记录时代背景和模拟人物内心的意识状态。
其实,电影和文学最明显、最直接的联系是大量的文学作品被转换为电影作品。
通过电影的再“发掘”,传统的经典文本重新为人们所重视、欣赏。
电影的普泛化和大众性一定程度上使文学作品为更多的普通人所接受,从而使文学更为广阔地融入社会。
一部成功的电影会促使文学原著的畅销,甚至令其成为文化热点。
譬如,五六十年代的外国电影《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曾在中国观众中掀起重读原著的热潮,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电影《霍华德庄园》(Howards Ends)和《占有》(Possesion)也一度令迷恋电影的英国观众重拾E.M.Foster和A.S.Byatt的作品。
当许许多多文学名著被改编为电影电视之后,人们的欣赏渠道显然得到了扩展,对文学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和认识,电影对文学的普及功不可没。
从认知方面里讲,让形象和言语结合起来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的。
影视作品强调视觉效果,集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于一体。
学习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话语对白以及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
这些感性的认识会在学习者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当学习者带着具体的视觉和听觉记忆来阅读文本时,无意识中增强了对原文的理解。
从教学法观点看,直观性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而英美原声电影赏析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
因此我们可以说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信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去积极捕捉并理解语言信息,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所以说英美原版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进而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英文原版电影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可行性2000年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文学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能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而丰富的电影内容除了可以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同时更直观地向我们提供了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风土人情、地理、自然、经济、政治等情况,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把英文原版电影用于英美文学教学是否可行呢?首先,从客观方面来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英文原版电影用于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也为英文原版电影用于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条件。
在多媒体环境下,原来手段单一的方式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原来枯燥、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收到声形并茂,情理交融之效。
在网络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新的先进的网络设备,如互联网、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等教学环境,学生接触英文电影的机会大大增多。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找到丰富的英文电影资源,还可以进行多遍的重复欣赏,根据所需作适时的暂停或倒退以达到自己预期的学习目的。
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拓宽了信息的获取途径,使快速掌握某一领域的信息成为可能。
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加强对英文原版电影信息资源的收集控制,提高英美文学教学课中电影教学的针对性75多为电影配音而专门设计的英语教学软件供英语学习者选择。
这些教学软件是以世界英语电影名著为题材的多媒体教学光盘。
这些都为电影用于文学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硬件条件。
其次,从主观方面讲,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学生的主观需求也完全具备。
英美文学课程授课教师多为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原版电影教学不存在根本障碍。
关键是要加强责任心,不能把英美文学课上成电影放映课或影视欣赏课,同时要进行进修和深造不断地提高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把文学批评理论应用于利用电影辅助教学当中去。
就学生方面来说,英美文学课程一般开在大学三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听说能力,经过从难到易的训练,欣赏英文原版电影应当不成问题。
尤其关键的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英美文学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通过文学作品学习语言。
在英美文学中,许多优秀的作家都是语言大师,他们的作品不仅成为文学精品,而且也成为英语应用的典范。
而通过欣赏英文原版电影就能够更直接的接触到标准的、地道的英语,在理解原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语言的熏陶,能更直接、更贴切地去欣赏英美文学,巩固学生已经习得的语言知识,进一步养成对英语的敏感性,从而增强他们应用活生生的英语语言的能力。
通过看电影,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有了近一步研究和学习文学的欲望;对英美国家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语言交际的能力,学到了地道的英语或美语。
三、英文原版电影应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操作方法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电影视为一种有自身独特风格的与小说平等的作品来“阅读”,而不能视其为小说的附庸,更不能将电影代替小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习者了解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别,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习者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要做好选片关。
美国电影理论家杰佛里?瓦格纳在他的论文《改编的三种方式》中曾经提出影视改编的三种方法,即移植法、近似法和注释法。
一是移植法,即电影尽量忠于原著,尽量不显露改编的痕迹。
意大利导演卡斯特拉尼执导的《罗密欧与朱丽叶》(1954),是一个标准的移植式改编。
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选取这一类的影片辅助教学。
因为它们最能体现原著精神,从语言、情节到主题都对原著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对这类影片可以进行完全放映,甚至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课下让学生反复观看,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二是再注释法,即电影对小说进行颇具个性化的解释与评论。
这类电影融合了导演和演员对原著的个人理解与感悟,能明显地表露导演对小说的艺术加工和创作自由。
由Mike Nichols导演,根据美国小说家Joseph Heller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 22)。
三是近似法或再构思法,即电影完全背离原著的故事情节,却对小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进行别出心裁的彻底改写或模仿和讽仿。
2000年独立制片人兼导演麦克?阿尔默瑞德执导根据莎翁名剧《哈姆雷特》是再构思法改编电影的典型例子。
以上两类影片尽量少选取。
如要选用,可以使用节选放映的方式或让学生业余时间观看,以影评或书评的方式检查学习效果。
要根据不同的影片,把握不同切入点。
例如2000版的《哈姆雷特》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人物性格分析上,而淡化其主题,因为影片所具有的后现代因素是原著所没有的。
对待不同的影片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教条单一。
其次要做好观看前的准备。
影视提供了直观的艺术形象,使课文变得形象、具体、生动。
但是,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应注重其实效性。
为避免学生在看录相时一味追求故事情节而不思考的被动状态,教师最好在组织学生看录相前围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布置思考题。
在播放影片前,教师应将背景知识,作家,作品等相关内容介绍给学生。
并就电影主题,人物形象等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课下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在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再让他们看改编的影视作品,能对学生产生视听触冲击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启迪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饶有情趣的状态下进入作品意境,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而这种先看原著的方法是更应当提倡的,因为它避免了先看电影所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弊端。
下面就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就是观看影片了。
除了挑选一节课从头到尾地放映全片以外,教师还可以在看英文原版电影的基础上,把光盘和教案结合在一起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如在教《简爱》《,远大前程》时,可把VCD光盘上的有关情节和教案相结合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学生在教师分析有关情节后或讲解完选读以后再欣赏相关电影剪辑,能充分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教师与学生的看、听、说、写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强了英美文学课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
另外教师也可以对电影进行节选,和选读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解《哈姆雷特》中著名的内心独白时就可以播放电影的相关片段,比教师朗诵或让学生朗诵的效果要好的多,收到了声情并貌和身临其境的效果。
讲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的时候,也可以节选奥利弗在济哦贫院的一段进行放映,加上对原文的理解,学生更能体会到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作者幽默的写作手法。
观赏影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例如比较法(comparison)首先可以从主题方面比较。
影片是否忠实于原著精神实质。
比较的目的应是强化原著的主题,而不是喧宾夺主地突出电影的主题。
其次要从语言上比较。
一般而言,名著的语言都有精炼、个性化、生动等特点。
改编成电影电视后,不仅具有原来的色彩,而且经过编剧、导演和演员的艺术处理,常常是更加精彩感人,富于魅力。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加了解语言的表现力,也更能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之处。
在完成这些任务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帮助,但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越俎代庖。
除了以上提供的方法,还可以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看默片(sound off),看—写(watch-write),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影评(film review)等教学活动,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