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战后移民原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5.47 KB
- 文档页数:11
移民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移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各种各样的移民问题,包括社会融合、文化冲突、经济负担等。
本文将探讨移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移民问题的原因1.经济原因许多移民是出于经济原因选择移居他国。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使得人们不得不选择移居发达国家以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2.政治原因政治动荡和战争也是造成移民潮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国家,政治不稳定或者战争导致人们无法在自己的国家生活,只能选择移民他国。
3.社会原因一些社会问题也会导致人们选择移民,比如犯罪率高、教育质量差、医疗资源不足等,都会让人们选择去别的国家生活。
4.文化原因文化差异也是导致移民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移民可能因为宗教信仰、族裔问题而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
二、移民问题的影响1.社会融合问题移民问题会导致社会融合问题,即移民群体和当地居民之间的融合问题。
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矛盾和冲突。
2.经济负担问题大量移民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一定压力,特别是在就业和社会福利方面。
3.犯罪问题一些移民可能会因为适应不良或者社会排斥而走上犯罪道路,导致安全问题。
三、移民问题的解决方案1.改善国家经济环境解决移民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改善国家的经济环境,提高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让人们在自己的国家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2.政治稳定和和平解决冲突政治动荡和战争是导致移民潮的重要原因,因此政治稳定和和平解决冲突是解决移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3.加强社会融合和文化交流加强社会融合和文化交流是解决移民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尊重移民群体的文化和习俗,促进移民和当地居民之间的融合。
4.制定移民政策制定合理的移民政策也是解决移民问题的关键。
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移民政策,合理控制移民数量,保障移民权益。
5.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是解决移民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导语】中国富豪对移民⽬标国的价值判断,⼀向以良好的⽣存环境、健全的法律体系、安全的资产管理为基础,也因此澳⼤利亚、美国、加拿⼤等具备健全体系的传统移民⼤国⼀直是富豪移民⾸选。
以下是整理的为什么要去澳洲移民,欢迎阅读!1.为什么要去澳洲移民 1、地理位置 澳⼤利亚距离中国不算太远,时区⽐较近,考虑到时差和飞机航程距离,是个不错的选择。
2、⼦⼥教育 澳⼤利亚有不少⾼质的私⽴学校,不仅能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且优美的环境、⼲净的空⽓,稳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都很适合孩⼦成长。
3、优势资源 澳⼤利亚相⽐英国和美国,有着最为健全的全民健保体制,过去10多年中增长超⼈的经济、增长迅速的商业机遇以及个⼈财富的迅猛增长也是原因之⼀。
4、经贸往来 澳⼤利亚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渐频繁,过去5年中,中国⼀直是澳⼤利亚的第⼀⼤贸易伙伴、第⼀⼤进⼝来源国、第⼀⼤出⼝⽬的地。
5、社会融⼊ 作为传统移民国度,澳⼤利亚移民政策的包容性很强,多元⽂化政策让移民感到受到欢迎与尊重。
在澳洲的华⼈很多,澳洲统计局最新数据显⽰,⽬前有65万中国出⽣的移民⽣活在澳洲,数量仅次于英国⼈。
6、国际排名 除长期被排名为全球最宜居国度之外,澳⼤利亚还被评为适宜全球⼥性和⼉童居住的最安全国家。
空⽓质量全球第⼀;全球最安全第⼆;整体医疗⽔平第⼆;世界最宜居城市前⼗,澳洲占三席。
7、移民条例 澳洲政府出台了旨在吸引百万富翁的移民条例,⽆排期、限制少,有钱就能拿到澳洲永居⾝份。
2.移民澳洲后的居住要求 移民申请成功后并不要求马上过去定居,但⼀般会要求在半年⾄10个⽉内⾸次登陆澳洲以激活签证。
澳洲的绿卡有效期通常为5年,5年当中满⾜居住2年的要求,就可以续下⼀个有效期为5年的绿卡。
要是没有满⾜2年的居住要求,政府会根据申请⼈与澳洲的联系⽽分别批1年或3个⽉的绿卡,直⾄满⾜累计住满2年的要求。
⽽对于商业移民188签证持有⼈来说,在获得绿卡之前,他们分别需要满⾜以下条件: 对188A签证持有⼈来说,只需在4年内住满1年即可保住⾝份(部分州的居住时间会更长); 对于188B签证持有⼈来说,只需4年中住满2年; 对于188C签证持有⼈来说,只需4年中住满160天。
澳洲的历史前言澳大利亚历史是从距今4万-4。
5万年前人类第一次在澳洲大陆北岸定居开始的。
这段时间被定义为澳大利亚史前时期;有文字记载的澳大利亚历史开始于欧洲探险家第一次到达这片土地。
这段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一,1606年至1901年;二,1901年后;这两个阶段是以1901年澳大利亚成为大英帝国作为分界点的。
史前时期澳洲最早的居民,也就是澳洲原住民(Aborigine),拥有世界上最长久延续的文化史,其起源可追溯到最后一次冰河时期。
尽管难解之谜和争论令澳洲史前史在许多方面仍难以捉摸,但一般认为,第一批人类是从印尼飘洋过海来到澳洲的。
从大约4万多年前人类到达澳洲后,至欧洲人于1606年第一次踏足澳洲期间的大约四万年,被称为“澳大利亚史前时期”。
把这段时期归为史前而非历史是因为1606年以前,澳大利亚没有人类生活的文字记载。
20世纪前的历史1606年―――1901年:欧洲人的到来与定居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东渡寻找黄金和香料,首次发现了澳大利亚。
并绘下了(Cape York Peninsula)的航海图。
荷兰人称这片土地为新荷兰。
1606年,西班牙人托雷斯航海经过了澳大利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之间的海峡。
随后,别的欧洲国家的探险家相继来到澳洲。
约25年后,一个荷兰人(Abel Tasman)先后在1642及1644年创下了两次航海壮举,并发现了今天的塔斯马尼亚省(Tasmania).并将澳大利亚南,西及北部海岸绘入航海图。
可是,当时并没有人尝试在这里定居。
1768年,詹姆士库克船长从英国出发前往南太平洋,1770年,库克船长沿着整个澳洲东海岸航行,途中在植物湾停泊,不久他宣布这块大陆归英国所有,并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
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后不久,美国便宣布独立,结束了它作为囚犯流放地的历史。
这迫使英国要另觅地方流放罪犯,约瑟夫班克斯(库克船上的自然学家)促使澳大利亚成为了新的安置囚犯的殖民地。
1788年1月26,由11艘船只组成的第一舰队抵达植物湾,但很快又北行至悉尼湾,因为那里拥有更好的土地和水。
苏州科技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战后澳大利亚的欧洲大陆移民政策
姓名:孙士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世界史
指导教师:汪诗明
20090501
战后澳大利亚的欧洲大陆移民政策
作者:孙士俊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1.甘振军.GAN Zhen-jun从单质到多元:澳大利亚民族问题探析[期刊论文]-邯郸学院学报2010,20(4)
2.杨洪贵从同质社会到多元社会——二战后澳大利亚民族问题的由来[期刊论文]-世界民族2001(5)
3.杨廉全球移民流动一瞥[期刊论文]-国际人才交流2006(8)
4.张秋生.ZHANG Qiu-sheng战后澳大利亚对华移民政策的演变(1945-1995)[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3)
5.甘露华试论二战后的澳美关系[期刊论文]-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6.梯姆·莫瑞.张良仁.陈星灿土著人的历史与澳大利亚考古学——论澳大利亚史前考古学(下)[期刊论文]-文物春秋2000(5)
7.张庆国美国发展西部灌溉业政策的演变(1865-1902)[学位论文]2003
8.王艳芬澳大利亚的现代化之路--评王宇博的《澳大利亚--在移植中再造》[期刊论文]-世界历史2001(2)
9.廖启娱澳大利亚非法移民的危害和处理之建议[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0)
10.陈志强认同和沟通合作与和解——东欧中亚移民管理的制度突围[期刊论文]-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10(6)
本文链接:/Thesis_Y1556423.aspx。
2023届江苏新高考历史金榜猜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
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这些现象()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2.2023年1月陕西发布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
对这一考古发掘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初步厘清军阵排列规律B.明确武器的种类与配属C.清楚了陶俑的制作程序D.展示秦朝军事实力强大3.唐代尚书省实行制敕、管理行政的会商制度,尚书省的首脑机构都省有都堂会议。
六部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都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则在都堂会食,下午仍回本部处置都务。
这一会商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决策效率B.对宰相政务工作有监督作用C.有助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D.有利于行政部门的分工协作4.北宋都城汴京每年三月都会在金明池举办各种水戏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东京梦华录》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人水”(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了北宋()A.城市市民丰富的娱乐生活B.崇尚力量成为社会的风尚C.市民热衷于进行体育运动D.城市娱乐功能进一步突出5.顾炎武在编写《天下郡国利病书》时,以骡马载着书籍,以实地考察来证实文献所载。
但他的行旅所至重在西北,东南尤其是南洋一带并未涉足,在书写佛郎机(葡萄牙)时,仍把它纳入南蛮序列,与苏门答腊、锡兰、苏禄等放在一起。
这体现出顾炎武()A.在学术研究中仍缺少实证精神B.延续了传统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C.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茫然无知D.试图修正旧的华夷之辨的观念误区6.1860年5月,英法联军欲大举进犯京津大沽时,两江总督何桂清等人却与侵略军商议“借师助剿”之事。
著名人口迁移案例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行为。
这种迁移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经济、政治、社会等。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有许多著名的人口迁移案例,这些案例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十个著名的人口迁移案例:1. 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口迁移:在15世纪和16世纪,欧洲探险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航海探险,导致许多欧洲人移民到新大陆,如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这一人口迁移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对新大陆的开发和殖民产生了深远影响。
2. 19世纪的美国西部移民:在19世纪,许多美国人从东部地区迁移到美国西部,寻找更好的生活和机会。
这些移民主要是农民和矿工,他们在西部开垦土地,建立城镇,推动了美国的西部拓荒运动。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人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经济困难而移民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
这一移民潮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4. 中国的农民工迁徙:近年来,中国的农民工成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案例之一。
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工从农村迁往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这种迁移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化进程。
5. 古代日本的人口迁移:在古代日本,许多人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这种人口迁移导致了日本城市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6. 印度人口迁移到英属东非:在20世纪初,许多印度人移民到英属东非(现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等国),从事种植和商业活动。
这种人口迁移对当地经济和人口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墨西哥移民美国:近年来,大量墨西哥人移民到美国,寻找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这种移民潮引发了美国的移民政策争议,并对美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8. 非洲难民移民欧洲:由于政治动荡、冲突和贫困等原因,许多非洲人移民到欧洲,寻求庇护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种移民潮引发了欧洲的移民危机,并对欧洲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9. 古代希腊的人口迁移:在古代希腊,许多人从城邦迁移到其他地区,寻找更好的生活和机会。
战后的移民与难民问题如何解决流离失所的困境战争的蹂躏带来了无数的流离失所者,他们被夺去了家园,被迫背井离乡,成为了战后移民与难民问题的重要群体。
如何解决这些流离失所者的困境,成为了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战后移民与难民问题的解决方案,旨在寻找可行的途径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一、提供临时救助流离失所者在战争后首先面临着生存的压力,所需的食品、水和庇护所等基本需求必须得到满足。
政府及国际组织可以联合行动,设立临时救助机构,为这些人提供紧急援助。
同时,需要确保流离失所者在救助过程中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二、建立永久定居计划临时救助只是解决了初步的生存问题,如何帮助流离失所者重建家园、重新定居则是更为长远的问题。
国家可以设立永久定居计划,为流离失所者提供工作机会、住房保障和社会福利。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流离失所者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三、国际合作与援助解决移民与难民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信息、经验和最佳实践,以便更有效地解决流离失所者的问题。
此外,富裕国家还应向贫困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难民问题,并减轻社会压力。
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流离失所者在战争中经历了巨大的创伤,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至关重要。
相关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创伤,重新建立自信。
此外,社区和家庭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能为流离失所者提供友善的环境和人情味的照顾。
五、解决根本问题要解决移民与难民问题,只治标不治本是不够的。
国际社会应致力于消除战争和冲突,打击恐怖主义,创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战后移民与难民问题,避免人们流离失所。
总结:战后的移民与难民问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挑战,需要政府、国际组织和全球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提供临时救助、建立永久定居计划、加强国际合作与援助、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以及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可以帮助流离失所者摆脱困境,重新融入社会。
大洋洲史帕劳帕劳旧称帛琉、贝劳。
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
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但直至18世纪末欧洲人才开始涉足这一地区,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被西班牙卖给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战后成为日本的委任统治地。
第二次大战期间被美国攻占。
1947年,联合国将其交美国托管,与马绍尔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构成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四个政治实体。
1969年,贝劳开始就未来政治地位同美国谈判。
1977年5月,卡特政府宣布于1981年中止托管协议。
1980年组成政府,改名帕劳共和国。
1981年当地宪法生效。
1982年8月与美签订了《自由联系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结束托管后,帕劳有权治理内政外交,防务和安全仍由美国负责。
但该条约在多次公民投票中,均因未达75%的法定多数而未能获得通过。
在1993年11月举行的第八次公决中顺利通过。
1994年5月21日举行的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第61届会议上,帕劳和美国政府的代表宣布,《自由联系条约》自同年10月1日起生效。
1994年10月1日,帕劳共和国宣布独立。
1994年11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956号决议,宣布结束对最后一个托管地帕劳的托管地位。
1994年12月15日,帕劳成为联合国第185个会员国。
瑙鲁瑙鲁人世代居住岛上。
1798年英国船首抵该岛。
1888年瑙鲁被并入德国马绍尔群岛保护地;20世纪初英国人获准在此开采磷酸盐。
1919年国际联盟将瑙鲁划归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管,由澳代表三国行使职权。
1942-1945年被日本占领。
1947年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仍由澳、英、新共管。
1968年1月31日瑙鲁独立。
马绍尔群岛1788年,英国船长约翰〃马绍尔发现了这个群岛,从此这一群岛被命名为马绍尔群岛。
马绍尔群岛曾先后被西班牙、德国、美国占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7年作为联合国战略托管地交由美国管理,1951年由美国海军管辖改为民政管理。
影响全球移民的因素
影响全球移民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
1. 经济因素:经济机会和工资水平是吸引移民的重要因素。
人们往往会选择前往经济相对发达、就业机会多的国家。
2. 教育因素: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国家吸引了许多移民,他们希望给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3. 政治因素:政治不稳定、战争、内乱、迫害等因素会驱使人们离开自己的国家,寻求更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4. 社会因素: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公共安全等因素也会影响移民的选择。
人们通常希望在能够获得更好社会保障和生活质量的地方生活。
5. 家庭因素:与家人团聚、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或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未来是移民的一个常见动机。
6. 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一些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吸引了移民,同时,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人们离开原居地。
7. 文化因素:对于一些移民来说,他们可能希望体验不同的文化、语言和生活
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移民因素会因个人和国家情况而异。
不同国家对移民有不同的政策和要求,这也会影响移民的选择和决策。
国际移民政策特征及其变动原因浅析_经济学论文摘要:本文梳理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政策特征及其变动原因,指出移民政策的变动对移民群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移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与当地政府执政党、当地居民、当地企业家、维权组织等利益集团脱不了干系。
关键词:国际移民移民政策利益集团自从出现移民现象开始,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移民政策始终呈现不断调整的不稳定状态,甚至在同一时期同一国家面对同一群体也会存在两种政策相矛盾的现象,移民政策常常处于一种限制和放宽的双重困境之中。
一、国际移民政策特征美国、西欧、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曲线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在吸收外来移民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同时,却不愿意接纳外来移民成为本国公民,因为授予外来移民公民权就意味着让他们分享本国公民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平等参与就业的权利。
国家主体民族甚至执政者对此有着本能的排斥。
移民浪潮常常是和工业化高潮同步到来的,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城市贫困人口增加、政治腐败和阶级冲突更加剧了主流社会对外来移民的疑虑,造成外来移民与主流社会之间的紧张。
美国移民政策作为美国社会运行机制中的组成部分,在40年代以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自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各个利益集团的争论,美国国会于20年代确立了“限制移民人数、控制民族来源的移民限额制度”,结束了自由放任的移民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刺激了美国的经济,是的美国对劳工的需求大大增加。
而美国青壮年因奔赴战场导致劳动力工业不足。
为此,美国政府于1942年和墨西哥、芬兰等国家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
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以及合同劳工的到来推翻了当时移民法关于禁止引进合同劳工的规定,之后又废除了实施长达61年之久的排华法则。
这使得美国严格限制的移民政策又转向了灵活放宽。
欧洲国家移民政策也存在变动和矛盾的现象。
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从囚犯之地到现代澳大利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
然而,它的殖民历史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从作为囚犯之地开始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挣扎。
本文将深入探讨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并回顾其从囚犯之地走向现代的进程。
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可以追溯到1788年,当时英国船队抵达悉尼港,开始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地。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标志着澳大利亚作为一个英国殖民地的开始。
然而,这个开始并非一帆风顺。
初期的殖民地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土地资源短缺、与原住民的冲突以及饮食和疾病的困扰。
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英国开始将囚犯流放到澳大利亚。
这也使得澳大利亚成为了一个囚犯之地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澳大利亚逐渐走出了囚犯之地的身份。
英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建立正式的法律体系和政府机构,以加强殖民地的管理和发展。
同时,殖民地的经济也得到了改善,农业和矿业的发展使得澳大利亚的财富逐渐增加。
这些变化为澳大利亚迈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19世纪,澳大利亚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
一项重要的事件是1851年的维多利亚淘金热潮,大量的金矿被发现,吸引了大量移民前往澳大利亚寻求财富。
这场淘金运动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对澳大利亚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维多利亚淘金热潮也为澳大利亚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
随着澳大利亚的发展,殖民地逐渐向自治迈进。
通过一系列政治和社会改革,澳大利亚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利。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六个殖民地正式联合成立澳大利亚联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一事件标志着澳大利亚摆脱了英国的直接统治,迈向现代化的新篇章。
自澳大利亚成立以来,该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在二战期间,澳大利亚参与了盟国的战争,并为此做出了重大牺牲。
战后,澳大利亚迎来了经济繁荣和移民潮。
澳大利亚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丰富了澳大利亚的文化多样性。
澳大利亚越南移民问题研究综述王丹阳内容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于澳大利亚越南移民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不断深入。
目前,国内学界多以宏观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
国外学界的研究相对更细致、具体,研究视角更广泛,并大量运用新的研究方法。
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澳大利亚越南移民研究综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开始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并逐步放宽了亚洲移民政策。
越战结束后,随着澳大利亚新的难民政策的施行,大批越南移民,尤其是越南的难民涌入澳大利亚。
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南移居澳大利亚的移民类型逐渐多样化。
越南移民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这一群体逐渐成为澳大利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目前澳大利亚有超过20万越南移民,在澳大利亚的移民人数统计中,位列第6。
这一数字在所有的发达国家的越南移民人数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美国①。
越南移民对于澳大利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界对于这一群体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此外,在澳大利亚的越南移民中,华侨华人也占有很大的比例。
数据显示,1975年澳洲政府接纳的印支半岛的难民, 多数为华侨华人。
而在10年之后的统计中,澳大利亚境内仅填报出生地为越南的华人数量就多达8 .3 万②。
因此,研究越南的澳大利亚移民对于研究我国华侨华人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有关于澳大利亚越南移民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但遗憾的是,其中国内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薄弱,相关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本文试图梳理和评述目前国内外对于澳大利亚越南移民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一、国内的研究成果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学者对越南移民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但大多着眼于一些宏观的研究,对于澳大利亚越南移民问题专门的研究相对较少。
国内早期研究澳大利亚越南移①Duong Thuy Tran,Louisa R. Jorm,Maree Johnson,Hilary Bambrick,Sanja Lujic,“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Type 2 Diabetes in Older Vietnam-Born Australians”,J Community Health,2014.②刘建彪:《对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再移民现象的探讨》,《八桂侨刊》2000 年第1 期。
澳洲移民改革历史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欧洲探险家和贸易商继续绘制澳洲海岸线图,当时他们把澳大利亚叫做新荷兰。
1688年,威廉•丹皮尔成为在澳洲海岸登陆的第一位英国探险家。
但直到1770年,才有另一位英国人——詹姆斯·库克船长——乘“努力号”将科学考察之行扩展到南太平洋,以进一步绘制澳洲大陆东海岸图,并以英王名义声称拥有该地主权。
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欧洲探险家和贸易商继续绘制澳洲海岸线图,当时他们把澳大利亚叫做新荷兰。
1688年,威廉•丹皮尔成为在澳洲海岸登陆的第一位英国探险家。
但直到1770年,才有另一位英国人——詹姆斯·库克船长——乘“努力号”将科学考察之行扩展到南太平洋,以进一步绘制澳洲大陆东海岸图,并以英王名义声称拥有该地主权。
英国决定将其新领地用作安置囚犯的殖民地。
1788年1月26日,由11艘船只组成的第一舰队携带1500人(其中有一半是囚犯)抵达悉尼港。
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澳大利亚国庆日。
英国向澳洲运送囚犯始于1788年,终于1868年,期间英国共向澳大利亚运送了约16万名男女囚犯。
继囚犯之后来到澳洲的是18世纪90年代的自由移民。
19世纪中期的羊毛工业和淘金热刺激了前往澳大利亚的自由移民的发展。
劳动力的稀缺、土地的辽阔以及建立在农业、采矿和贸易基础上的新兴财富都使澳大利亚成为一块充满机遇的土地。
但在这段时间中,澳大利亚原住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
死亡、疾病、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等等都干扰了原住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实践。
国家的诞生1901年,六个州在统一的宪法下结成澳大利亚联邦。
在联邦成立伊始,非原住民人口为380万,其中半数居住在城市。
3/4的人在澳大利亚出生,绝大多数人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或爱尔兰人的后裔。
澳大利亚联邦的缔造者们相信,他们是在创造新生事物,因而注意避免重蹈旧世界的复辙。
他们要把澳大利亚建设成一个和睦、统一、人人平等的社会,他们有着关于人权的先进思想,他们遵守民主程序、推崇无记名投票方式。
澳大利亚的殖民与移民历史澳大利亚是一个有着丰富殖民与移民历史的国家。
自欧洲探险家詹姆斯·库克首次发现澳大利亚的海岸线以来,英国殖民者开始逐渐进入这片大陆,并建立了殖民地。
随后,移民潮涌入,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语言和传统,为澳大利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殖民时期在18世纪后期,英国的殖民势力开始出现在澳大利亚。
英国皇家海军船长詹姆斯·库克于1770年抵达澳大利亚东海岸,将该地命名为新南威尔士。
此后,英国开始派遣罪犯和监狱官员等人到澳大利亚,以建立罪犯定居地。
与此同时,殖民者开始对当地的土著居民进行歧视和迫害。
他们抢夺土地资源,使土著居民遭受种族灭绝的威胁。
这一殖民政策导致澳大利亚土著人口的大量减少,文化传统也收到了严重破坏。
在19世纪初,殖民者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张。
塔斯马尼亚、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和昆士兰等地区相继被开发成为殖民地。
这些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矿业资源的开发,吸引了许多英国和欧洲移民。
二、移民时期澳大利亚移民历史的转折点可追溯到1851年的维多利亚金矿热潮。
当时,维多利亚州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资源,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这一热潮成为澳大利亚移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澳大利亚向自由移民的国家转变。
自此之后,澳大利亚成为了一个多元文化社会。
移民潮涌入,澳大利亚开始接纳来自中国、意大利、希腊、黎巴嫩等地的移民。
这些移民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技能和劳动力,促进了澳大利亚的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移民对澳大利亚历史和社会变迁产生了巨大影响。
20世纪后期,澳大利亚积极推行了亚洲移民政策,与此同时,对于白人的移民配额政策进行了改革。
这一政策转变使得澳大利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亚洲移民目的地,各种亚洲文化开始融入澳大利亚社会。
三、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随着不同移民群体的到来,澳大利亚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澳大利亚的食品、艺术、音乐和宗教等各个方面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影响。
澳大利亚战后移民原因分析汪诗明内容提要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
战后移民在澳大利亚移民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战后移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加强防务安全是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大规模移民的首要原因。
当防务安全退居其次时,战后国家重建、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建设就成为移民的主要考虑。
关键词 澳大利亚 移民 安全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①。
“自1788年欧洲人在澳大利亚定居以来,移民一直是澳大利亚历史的主要因素”②。
然而,二战前来澳大都是移民的自发行为,澳大利亚可以说是在“被动地”接受外来移民;而战后移民情形则大不一样。
澳大利亚工党政府不仅制订了一个宏大的移民计划③,而且开始“主动”吸纳甚至到海外去招揽移民。
从政策层面上看,战后移民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这是澳大利亚移民史上所不曾有过的。
通过国家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计划的落实,澳大利亚不仅基本解决了人口不足或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且通过限制有色人种的移入奠定了白人主流社会的基础。
澳大利亚学术界非常重视移民问题的研究,相关的学术成果可谓层出不穷。
这些学术成果要么将移民与“白澳”政策联系起来,要么大谈移民与多元文化的关系,要么分析移民给澳大利亚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至于战后大规模移民的原因,我们也能从一些著作中零星地看到,但很不系统和深入。
本文试图从移民与防务安全、战后国家重建、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来解析战后大规模移民的背景或原因,希望为读者了解战后澳大利亚文明的发展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移民与防务安全移民与国家安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恐怕很少有人认真地去①②③从1788—1982年的194年间,澳大利亚由近300,000的土著人口上升到15,275,000人。
其中35%来自净移民,65%属人口的自然增长。
在人口的自然增长中,有很多是来澳移民所生子女。
唐纳德・菲利普斯、杰米・休斯顿:《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认同、交流与决策》(Donald Philli p s and J i m Houst on(eds.), Australian M ulticultural Society_Identity,Co mm unication,D ecision_m aking),维多利亚德芙通信1984年版,第7页。
战后,澳大利亚人口约为700万人。
稀少的人口与空旷的大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为此,工党政府推行了澳历史上最有抱负的移民计划。
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澳大利亚需要比靠人口自然增长多得多的人口。
预计人口总数要达到2000万。
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每年须净增人口2%,其中1%是来自移民增长。
探讨这个问题。
通过移民来增加防务力量与国家安全,这又恐怕是澳大利亚所独有的。
当然,移民政策的出台与澳大利亚在太平洋战争中的经历以及战后亚洲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太平洋战争的惨痛教训使得战后澳人的防务意识明显提升,移民被视为加强防务力量的重要手段。
自1901年联邦成立以来,偏居一隅的澳大利亚一直担心外来民族的入侵。
1902年《英日同盟条约》的签订并没有消除澳大利亚人对日本威胁的担心①。
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种担心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忧患意识,并且常常因为英帝国理论上提供的安全保护而被淡化②。
太平洋战争期间,澳大利亚北部港口达尔文(Dar win)遭到日军的轰炸。
这是澳建国以来第一次遭到外敌入侵。
这一事件显示了一个人口稀少的国家在防御方面的脆弱性,以及在没有盟国提供实质性援助的情况下无力自保的严酷现实③。
战后,日本虽然处在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占领和控制之下,但澳大利亚对日本未来可能东山再起还是心有余悸。
因此,1945年以后,澳大利亚政府就开始寻求可以使本国人口、实力和防务得到加强的移民④。
1946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辩论时就有议员指出:“我们孤立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生活在由于科学发现而使地球空间正在缩小的时代,科学发现几乎妨碍了我们的想像。
这就需要所有澳大利亚人认识到,如果没有适当的人口,那么这块广袤的褐色土地在另一次军事冲突中就可能丧失。
”⑤正是这种基于以往经历而产生的忧患与防范意识,致使澳大利亚人认识到人口的增加对防务力量加强的重要性。
其次,战后亚洲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导致了欧洲殖民势力的纷纷溃解。
这一局面让澳大利亚人对自身的安全环境更加敏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是以瓦解殖民势力和建立民族新政权的形式来完成的。
澳大利亚对亚洲民族为争取政治独立和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奋斗的事业并非持冷漠无情的态度。
战后事态显示,澳大利亚在政治民主的框架下向亚洲的独立革命运动提供了援助,比如在印度尼西亚摆脱荷兰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共和国进程中,澳大利亚就伸出了援助之手⑥。
但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的畏惧心态也开始表露无遗。
政治形势的扑溯迷离和社会带来的动荡成为战后亚洲形势的主要特征。
正如沃耐尔・利维(W erner Levi)所概括的那样:“亚洲的形势处在变动之中。
自由运动的后果无法预料。
被解放的民族主义使得它的忠实者投入到难以预见的冒险事业中去。
几个地方的内战和反殖民战争激起了混杂的情感和忠诚。
这样就存在一些大的外部势力29世 界 历 史 2008年第1期①②③④⑤⑥杰克・谢菲尔德:《澳大利亚在远东的利益与政策》(Jack Shepherd,Australia’s Interests and Policies in the Far East),太平洋国际关系学院1939年版,第16—22页。
伊安・尼希:《与日关系》(I an N ish,“Relati ons with Japan”),引自卡尔・布里奇、伯纳德・阿塔德:《介于帝国与国家-从联邦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澳大利亚外交》(CarlB ridge&Bernard A ttard(ed.),B et w een Em pire and N ation_Australia’s Ex2 ternal Relations fro m Federation to the Second W orld W ar),墨尔本澳大利亚学术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158—170页。
休・罗伯兹:《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He w Roberts(ed.),Australia’s I mm igration Policy),西澳大利亚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16页。
基思・麦康诺基、大卫・霍林沃思、简・佩德曼:《澳大利亚的种族与种族主义》(Keith McConnochie,David Hollins worth and Jan Pett m an,Race&Racis m in Australia),澳大利亚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9页。
《澳大利亚联邦议会辩论集(众议院)》(Commonwealth Parlia mentary Debates,House of Rep resenatives),1946年11月22日,第189卷,第502—511页。
《澳大利亚外交政策(1937—1949)第11卷,印度尼西亚1947年》(Australian Foreign Policy1937-1949,vol.xi:I ndonesia 1947),澳大利亚政府出版局1994年版,第10—22页。
乘机利用不稳定局势的机会。
”①在很多澳大利亚人看来,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不稳定和暴力的形势会殃及本国安全。
这是因为,西方势力在这一地区的存在抑制了上述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建立起一道保护民主国家安全的屏障;而西方控制的消失则拆除了阻止亚洲人扑向澳洲的屏障,进而把澳洲空旷的土地占为己有而给予贫困的人口②。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澳大利亚政府决定靠增加本国的工业能力以及人力资源去抵御其近邻的侵略,而移民计划也得以破茧而出③。
第三,对亚洲国家的不信任,导致了澳大利亚人对战后安全的高度警觉。
澳大利亚担心它空旷的大陆有可能成为人口众多的亚洲邻居的猎物。
在地理上,澳大利亚是一个太平洋国家,但它仍然是西方文明的组成部分,它的政治和文化根基仍与英伦三岛存在着密切关联④。
这种地理上的接近与种族、文化、价值观念的失位使得澳大利亚对亚洲国家的不信任由来已久。
无论是19世纪中期的“淘金热”对来自亚洲移民的极度排挤还是1901年联邦成立后确立的“白澳”政策,都是对亚洲国家不信任的具体体现。
另外,地广人稀的大陆,加之远离宗主国英国的现实,使得澳大利亚人很早就相信,他们相对空旷的大陆可能是人口拥挤的亚洲国家的出口(outlet )⑤。
一般而言,如果不是一个中立的国家,那么,人口稀少对一个国家的防务安全是不利的,尤其是当周围邻国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与之存在巨大差异时,这种自危的意识就相当强烈。
作为战后澳大利亚第一任移民部长,亚瑟・卡尔维尔是抛出大规模移民计划的始作俑者。
他在《明天澳大利亚有多少人》一书中谈到了移民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一个人口稀少的国家,被人口众多的其他民族所包围,并用一种嫉妒的目光盯着我们广袤的大陆,我们的前途是黯淡的”;“战争向我们表明,假若以前不清楚的话,那么,我们的人口在防御2,974,581平方英里的国土和12,210英里的海岸线时,就显得十分单薄。
没有美国的援助,我们无法抵御日本的侵略;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击退了敌人。
我们有了喘息之机和第二次机会来重建我们的家园。
历史告诉我们如何利用第二次机会来求得生存。
没有解决人口问题的简单办法,而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移民在增加人口方面能起到辅助作用,而在短期内,移民对人口增加是有帮助的。
”⑥卡尔维尔的看法并不孤立,1946、1947年澳大利亚议会辩论中就充斥这样的思想:北方国家的有色人种某一天将会蜂拥至澳大利亚⑦。
而在移民计划执行几年后,孟席斯(R.G .Menzies )总理仍坚持上述立场。
1950年1月23日,在有关公民权会议上,他就警告与会代表,在一个动荡不宁的39澳大利亚战后移民原因分析①②③④⑤⑥⑦沃耐尔・利维:《澳大利亚的亚洲观》(W erner Levi,Australia ’s O utlook on Asia ),安古斯-罗伯特森1958年版,第68页。
沃耐尔・利维:《澳大利亚的亚洲观》,第69页。
W.D.博里耶:《澳大利亚的人口政策及其对亚关系》(W.D.Borrie,“Australian Populati on Policy and its Relati on t o A sia ”),《澳大利亚 望》(The Australian Outl ook )1950年9月第4卷第3期,第165—166页。
W.D.博里耶:《澳大利亚的人口政策及其对亚关系》,第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