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故事50字
- 格式:pdf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讲历史人物故事50字左右讲历史人物故事50字左右 1黄忠在三国出现的比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觉得他年轻的时候可能有点名气,但真正出名是在他老了之后,跟着刘备,尤其是定军山一战,名将夏侯元被斩,后来又被刘备做了将军。
黄忠年轻时一直在荆州为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
他和刘表的侄子刘盼一起驻扎在长沙攸县(今湖南株洲攸县,即胡雯的故乡)。
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暂任毕将军,就地驻扎,隶属长沙太守韩玄。
公元209年,刘备进攻荆州各县,占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黄忠向刘备投降。
公元211年(64岁),黄忠跟随刘备入川,转战益州,战功卓著,勇夺三军。
平定益州后,刘备封他为讨鲁将军。
公元219年(72岁),刘备进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杀了魏老将夏,曹骏大败,黄忠从此名声大噪。
黄仲生被提拔为郑将军。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
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他被追授为后将军。
讲历史人物故事50字左右 2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享有盛名的文学家。
他曾为一幅《五月披裘画》题写赞词,赞诗云: "披裘当夏,俗非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
"《五月披裘画》和庾信的赞词表现和赞美的都是一个动人的古代传说故事。
-德育名人小故事相传,春秋日时期吴中有一高士,生活极为清贫困苦,五月披裘。
人称披裘公。
一天,他背着一捆柴和延陵一位名叫季子的人同行。
半道上,他们发观道旁有一锭别人遗失的金子,季子便对披裘公说: "你把那锭遗金捡起来吧。
"扳裘公一听便发了脾气,他"真目拂手",说道: "为什么你自处高洁,却把别人看得那么卑下呢!我甘于五月披裘而负薪,甘于自食其力,岂是拾人造金之人?!"一番话说得季子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心里却更钦佩披裘公的为人了。
-德育名人小故事夏天就算穷,也买不起换洗衣服:整天穿皮草捡柴火为生,不捡路边的金子。
这真的说明了一个优点:人品高尚,有情操。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大全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现代历史教学中,需要年轻的教学方式,而一直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历史故事,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便承担着传播年轻教学方式的使命。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历史人物的小故事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历史人物的小故事篇一:孔明计克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
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
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
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
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篇二:诸葛亮七擒孟获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
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
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所以我被打败了,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古代名人故事50字历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
那么要了解古代的名人故事又有哪些呢?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古代名人故事5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名人故事50字篇一: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古代名人故事50字篇二:叶天士拜师谦学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古代名人故事50字篇三:李清照少女填词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50字篇四:杨禄禅陈家沟学艺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
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
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
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古代名人故事50字篇五: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
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古代名人故事50字篇六: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傲。
【导语】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都听过⼀些名⼈事迹。
下⾯是⽆忧考分享的历史名⼈简短⼩故事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历史名⼈简短⼩故事精选 郑和 明朝时候,有个着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他们历尽千⾟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多个国家,最远到过⾮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的⽂化和⽣产技术,促进了中国和亚⾮各国⽂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的创举。
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
⼩的时候,他的祖⽗和⽗亲曾经乘着⼤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
每逢他们归来,⼩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的⼼灵⾥扎下了根。
他多么盼望⾃⼰也能驾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驾驶不了⼤船,他就经常做些⼩船玩。
⼩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船。
他把⼩船放在⽔⾯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
他⽬送着顺⽔飘荡的⼩船,⼼中有了远航的愿望。
郑和暗暗下定决⼼:长⼤以后,⼀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和⽗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
只要⼀有空⼉,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法牢牢地记在⼼⾥。
这⼀天,郑和捡了⼀些碎⽊条和⼩⽊⽚,在屋后的空地上,⾃⼰悄悄地造起⼩⽊船来啦! 郑和⼀⼼⼀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
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没⽤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多只⼩⽊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就甭提了!⼀天,他把⼩⽊船都运到湖边,⽤绳⼦⼀只⼀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系在⼤船后⾯。
看着⾃⼰造的⼩⽊船排成了队,郑和⾼兴地⼜蹦⼜跳,嘴⾥喊着:“我的船下⽔啦!我的船下⽔啦!” 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个个都⾼兴得拍起⼿来。
郑和⼀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跟我去远航吗?” 孩⼦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船,他⾃⼰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声说:“现在起航!” 孩⼦们⼀齐划起船来,三⼗多只⼩⽊船跟在⼤船后⾯,像⼀条长龙似的在⽔⾯上游动。
1、孟柯改过勤学。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
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
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2、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
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
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
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
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
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3、陶弘景菜园求学。
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
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
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
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4、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5、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历史人物故事50字左右四年级摘抄【故事一】故事发生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叫做孔子。
他聪明好学,非常喜欢思考问题。
他经常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学问和道德。
孔子说:“学习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地追求知识。
”他也教导学生要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很多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故事二】古希腊的历史上有一位英勇的战士叫做伯罗奔尼撒。
他是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的儿子,为国家保卫斯巴达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伯罗奔尼撒勇敢无畏,作战科学,奉行“以死报国”的信念,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他的英勇事迹在古希腊历史上广为传颂,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三】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位叫做岳飞的将军。
他出生贫寒,却有着大无畏的精神。
岳飞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他的精忠报国精神让人敬仰,被后人尊称为“忠义之臣”。
【故事四】古罗马历史上有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叫做凯撒大帝。
他是罗马帝国的创始人,他的政治手腕和勇敢的战斗精神为罗马帝国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凯撒大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罗马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故事五】在英国历史上,有一位勇敢的女王叫做伊丽莎白一世。
她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统治者之一,被尊称为“伟大的”伊丽莎白。
在她的统治下,英国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伊丽莎白一世的智慧和坚强意志令人钦佩,她的统治给英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六】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皇帝叫做汉武帝。
他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的先驱。
汉武帝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智慧,他改革军制,坚持选拔人才,推行科举制度,促进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汉武帝的改革举措为千百年来的中国帝制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精选31篇)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找一些关于名人简短的励志故事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有哪些的名人故事是你知道的?这些名人故事都有激励人心的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关于名人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1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2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
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
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中国历史的名人故事篇3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历史人物简短小故事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2、洗夫人是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岭南俚人的领袖。
岭南是指南岭到大海的那一大片土地。
洗夫人嫁给太守冯宝,成为在岭南很有影响的人物。
她顾全大局,忠于国家的统一。
南朝的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廷命令,想把岭南变成独立王国。
但是,他们的行为遭到冯家和洗夫人的坚决反对。
每次叛乱发生,洗夫人都亲自率军平叛,配合朝廷重新安定了岭南。
她立了大功,被封为女将军。
隋朝灭陈之后,南北分裂局面结束了。
因为岭南离中央太远,岭南人一时不明真相,就拥70高龄的洗夫人为圣母,仍然忠于陈朝,不让隋军进入岭南。
隋朝送信向洗夫人说明了情况。
洗夫人十分高兴,立刻派孙子冯魂去迎接隋军开进岭南,隋朝名副其实地统一了全国。
不久,岭南又发生叛乱,洗夫人当机立断,派孙子冯盈杀了叛军首领。
她又不顾高龄,陪同隋朝大臣走遍各地,召见参加叛乱的首领,让他们服从朝廷,不要分裂国家。
到了晚年,洗夫人经常教育后代要维护统一,不可分疆裂土,做对不起百姓和祖宗的事。
洗夫人一生经历三朝,始终维护国家统一和岭南的安定。
直到今天,广东广西海南人民还在纪念她。
3、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
汉朝的大将军。
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
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
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
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17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故事吧,故事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篇1康熙甲寅五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反叛。
叛乱被平息后,王辅臣重新投降了朝廷。
不过,王辅臣知道,这一次,康熙皇帝不会饶了他。
于是,他做了下列一系列事情:先找了一个莫须有的事由,与媳妇干了一仗,并高调宣布休了她。
等老丈人来,王辅臣悄悄把老丈人拉到一边,叮嘱老丈人,此地不宜久留,赶紧领着女儿远走高飞。
拿出手中的所有银子来,分成若干份。
然后召集所有的将卒仆役,说,你们死心塌地地跟了我这么长时间,枪林弹雨,风霜雨露,辛苦了,这些银子,你们各自领一份,赶紧逃命去。
但,无论去哪里,千万不要说从前跟过我。
他看到一个盛鱼的银碗。
想,给谁呢?正好看到一个送茶的童子。
问,娶妻了吗。
童子摇头。
王辅臣取银碗送与童子,说,回去卖了,娶媳妇去吧,不要再回来了。
这样,王辅臣的手下仅余数人,召来,与之共饮,一直喝到深夜,喝着喝着,王辅臣哭了。
他说,我,一叛逆之臣,死是必然的了,与其死在刽子手的刀下,不如有尊严地自杀。
但是,我想过了,无论用刀自刭,上吊自杀,还是喝药而死,都会留下自杀的痕迹。
这样,就会连累到你们,以及本省的经略大人以及督抚大人。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王辅臣说,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等我喝酒喝到烂醉之后,绑上我的手足,用纸盖在我的脸上,然后,含凉水在嘴里,以水喷面,即刻便死。
这种死法,看起来,像得病暴死一样。
这样,你们去报官,就不会连累你们了。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话说有一个叫蔡三的老头,患重病,将死。
但苟延残喘,就是不咽气。
他每天嘴里念叨的,是一个人的名字。
谁呢?欠他钱的一个人。
这个人家境凄惶,老的老,残的残,病的病,真正是一贫如洗。
他怕这个人还不了他的钱。
欠钱的人听说后,跑到蔡三的病床前,当着他全家的面,说,蔡叔,欠你的账,我记着呢,等有钱了,一定还你。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历史名人故事50字
同学们,我们可以多了解历史人物,学习他们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
家搜集的历史名人故事 50字,供大家参考。
历史名人故事50字一
黄忠在三国里亮相的时间较晚,成名也很晚,但我想年轻时可能有点小名
气,但确实老了之后跟着刘备后才出名的,特别是定军山一战,斩掉名将夏侯
渊威震天下,后来能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也可能和这一战有很大的关系。
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
一起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株州攸县,即虎纹老家)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
公元209年,刘备
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
公元
211年(64岁)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
平定益州
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
公元219年(72岁),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
斩杀魏国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
后黄忠升为
征西将军。
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公元220年,黄
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
历史名人故事50字二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享有盛名的文学家。
他曾为一幅《五月披裘画》题写赞
词,赞诗云: "披裘当夏,俗非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
"《五月披裘画》和庾信的赞词表现和赞美的都是一个动人的古代传说故事。
-德育名人小故事相传,春秋日时期吴中有一高士,生活极为清贫困苦,五月披裘。
人称披
裘公。
一天,他背着一捆柴和延陵一位名叫季子的人同行。
半道上,他们发观
道旁有一锭别人遗失的金子,季子便对披裘公说: "你把那锭遗金捡起来吧。
"扳裘公一听便发了脾气,他"真目拂手",说道: "为什么你自处高洁,却把别
人看得那么卑下呢!我甘于五月披裘而负薪,甘于自食其力,岂是拾人造金之
人?!"一番话说得季子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心里却更钦佩披裘公的为人了。
-德育名人小故事
穷到了夏天也换不起衣服:终日披裘打柴为生,也不去拾取路边造金,这
确实表现了一利: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这种人,虽在生活上拮据困苦,一贫如
洗,其精神世界却是丰富而充实的。
延陵季子以俗人之见劝其拾取遗金,受到
严词批驳是在情理之中的。
披裘公的美德是劳动者的美德,因而理所当然地要
为后人所赞叹景仰和发扬光大。
历史名人故事50字三
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生于公元
303年,卒于穆帝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终年59岁。
其所处时代正是战乱纷飞、政治黑暗之时。
因与权贵王述不睦,故辞官誓墓,终老东土。
酷爱书法,苦练成才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
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
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
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
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
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
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
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
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现
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
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
王
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
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
周顗是当时
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
十三岁那年,王羲之
去拜见名士周顗。
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
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
异的人物。
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
羲之先吃。
于是王羲之名声大噪,开始为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