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高考总复习生物(经典版)复习讲义选修1第十一单元第39讲配套课时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08.50 KB
- 文档页数:8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高三生物组知识点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几种常用发酵菌种的比较2、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3、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的比较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比较项目果酒和果醋制作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制作原理果酒:无氧呼吸果醋:有氧呼吸多种微生物发酵泡菜制作:乳酸菌无氧呼吸亚硝酸盐检测: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实验流程图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酒果醋让豆腐上长也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操作提示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控制好发酵条件。
控制好材料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
泡菜坛的选择;腌制的条件;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
知识点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点解读(2提示:培养基的营养要素除了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外,还有水、无机盐以及不同微生物生长对pH以及氧气的需求。
(3)消毒和灭菌的区别(4)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
知识点三、酵母细胞的固定化(1)实验原理:①固定化酶不溶于反应液中,易于回收,可以重复使用。
②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于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包埋法:适合于较大的细胞 化学结合法 物理吸附法(2(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成功的关键加热使海藻酸钠溶化是操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浓度过高,将很难形成凝胶珠,如果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的数量少,都会影响实验效果,同时对海藻酸钠溶化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避免海藻酸钠发生焦糊。
知识点四、五种重要物质的提取适用于酶的固定常用方法(1)提取方法总结提取物质提取方法提取原理步骤DNA 盐析法①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②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①溶解在2mol/L的NaCl溶液中;②加水稀释至0.14mol/LNaCl溶液使DNA析出过滤;③加入冷却酒精析出。
时间: 25 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 (共 7 题,每题 4 分)1.酸奶中的一个乳酸菌属于生命系统中的哪个层次()A.细胞或个体B.个体或器官C.细胞或器官D.个体或种群答案A解析乳酸菌是单细胞生物,故一个乳酸菌既可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2.[2016 ·海南中学质检 ]关于艾滋病病毒 (HIV) ,以下表达正确的是()A.HIV 是一种单细胞生物B.HIV 可以独立完成新陈代谢C.获得大批 HIV 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育基上培育D.HIV 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的生物,营寄生生活答案 D解析HIV 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法在一般培育基上增殖,必然寄生于活细胞中, D 正确。
3.若以以以下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看法的范围,此中对a、b、c 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选项a b cA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B个体种群群落C生态系统群落种群D组织系统器官答案C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挨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图中 a、b、c 三者的关系是挨次由大到小互相包含,而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不一样样的种群构成群落,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切合这一关系。
4. [2016 ·水中学月考衡 ]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心脏的搏动是经过心肌细胞的缩短和舒张来完成的。
上述案例说明()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经过生物体来完成C.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复杂性D.单个细胞就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和心脏的搏动 )是经过细胞 (叶肉细胞和心肌细胞 )来完成的,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假如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病毒不拥有细胞结构,假如把病毒搅碎,病毒将失掉活性,这说明()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由于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B.细胞和病毒被搅碎都失活,可见二者的特色是一致的C.像病毒这样不拥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存在,说明生命现象可不依赖于细胞结构D.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必然建立在必然的结构基础之上答案D解析无论是拥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还是不拥有细胞结构的病毒,生物体必然建立在必然的结构基础之上,若其结构被破坏,则生命活动难以保持。
配套课时作业1.(2018·广东深圳高中模拟)利用相关工程技术可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黑芥—花椰菜植株,已知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而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技术人员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过程用到的细胞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PE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经过②操作后,需筛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叶绿体存在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原生质体经过细胞壁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________。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双亲植株的根尖,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________;将杂种植株栽培在含有________的环境中,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答案(1)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促进原生质体的融合(3)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愈伤组织(4)形态和数目黑腐病菌解析(1)图中先去掉两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然后诱导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杂种植株,该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
(2)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聚乙二醇(PEG)的作用是促进原生质体融合。
(3)去掉细胞壁后获得的原生质体需要放在适宜浓度的甘露醇溶液中,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避免失水或吸水造成细胞损伤;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经过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
(4)由于染色体在显微镜下能看见,因此可以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以确定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对杂种植物进行鉴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从个体水平上进行检测,即接种黑腐病菌,观察植物是否抗病。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一讲基因工程考情一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1.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
根据图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D[目的基因若用限制酶Ⅰ切割时,只能在目的基因的一侧切开,而不能将其切下;质粒若用限制酶Ⅱ切割,两种标记基因均将被破坏,所以只能用限制酶Ⅰ切割质粒。
] 考情二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2.(2013·广东卷)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一对夫妇生有一位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分析发现,患儿血红蛋白β链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突变(C →T)。
用PCR扩增包含该位点的一段DNA片段l,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酶切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m和s;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如图(a)。
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
家庭成员及胎儿的PCR 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见图(b)。
(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
)(1)在获得单链模板的方式上,PCR扩增与体内DNA复制不同,前者通过解开双链,后者通过解开双链。
(2)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基因用A、a表示)。
患儿患病可能的原因是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患病是由于。
(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β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β链第102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
如果,但,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解析(1)PCR是体外扩增DNA的方式,通过高温的使双链解开,体内DNA的复制则是通过解旋酶使DNA双链解开。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教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的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科学思维①通过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分析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动情况及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通过总结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的态度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重难深化类]一、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和类型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类型: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成分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实例主要是绿色植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基础自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自养生物(√)(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3)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5)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6)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
配套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安徽六安一中月考)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
若将其中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则其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为()①NH2—CH2—COOH②NH2—CH2—CH2OHA.2、2、2B.1、3、2C.4、3、3D.3、4、2答案 B解析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可以判断①③⑤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其余不是。
①③⑤各只有一个氨基,①有一个羧基、③⑤各有两个羧基,这3个氨基酸共有氨基3个,羧基5个,它们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不考虑成环),脱去2分子水,形成两个肽键,剩余3个游离羧基和1个游离氨基。
2.(2018·镇江模拟)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两种氨基酸含有S元素,已知某一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一个S原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蛋白质分子除了含有S元素外,还含有C、H、O、NB.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后最多可以得到20种氨基酸C.该蛋白质可能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D.该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答案 B解析C、H、O、N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A正确;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中有两种氨基酸含有S元素,而该蛋白质分子中只含有一个S原子,说明该蛋白质只有一种含S的氨基酸,故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19种,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该蛋白质所含的肽链数,故该蛋白质可能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C正确;根据氨基酸的结构和脱水缩合的过程可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N—C—C—N—C—C—…”的重复结构,D正确。
3.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
下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C.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蛋白质经加热变性后,肽链充分伸展,肽键并未断裂,但会失去生物活性,特定功能丧失,A、D错误;由于肽键未断裂,因此变性后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食盐的作用只是析出蛋白质,并没有使其变性,B 错误。
配套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成都七中零诊)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加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C.细胞凋亡就是细胞坏死,是一种非正常死亡D.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答案 D解析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A错误;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因此细胞凋亡不是细胞坏死,C错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因此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正确。
2.下列能说明人体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存在胰岛素基因B.产生RNA聚合酶C.形成组织和器官D.进行葡萄糖氧化分解答案 C解析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具有胰岛素基因,这与细胞分化无关,A错误;人体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mRNA,因此都能产生RNA聚合酶,B错误;形成组织和器官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C正确;所有细胞均会进行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D错误。
3.如图表示人体内红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其中②过程为细胞增殖过程,④过程中会出现核糖体等细胞器丢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存在细胞的增殖B.②过程中部分细胞会含有4个染色体组且会出现基因重组C.③过程细胞核消失,形成的细胞仍能合成蛋白质D.④过程形成的成熟红细胞与蛙的红细胞一样能进行无丝分裂答案 C解析①过程为细胞分裂和分化,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也存在细胞的增殖,A错误;②过程为细胞增殖过程,方式为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加倍,因此该过程中部分细胞会含有4个染色体组,但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基因重组,B错误;③过程中有核红细胞丢失细胞核分化为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中不能发生DNA复制和转录,但由于原有的mRNA仍能发挥作用,故仍有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④过程中网织红细胞丢失核糖体等细胞器后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因此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增殖,D错误。
特色专题素养提升一、生命科学史一、考试说明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二、生物学重大发现(生命科学史)的启迪生命科学发现史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成为结论的知识,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
后者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中重点强调的,同样也会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生物学重大发现1.细胞学说2.细胞膜结构模型的研究3.酶的发现过程4.光合作用发现史5.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6.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8.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9.DNA半保留复制的探究过程10.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发现11.遗传密码的破译12.生长素的发现13.促胰液素的发现……四、典型例题1.请回答下列与研究细胞膜结构有关的问题(1)1895年,Overton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胆固醇、甘油等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相对困难;另外有人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水解,这些事实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的膜混杂。
哺乳动物细胞内其他的膜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内膜系统,将其用________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
(3)1970年,科学家进行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9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考纲明细] 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3.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知识自主梳理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菌种的比较2.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的比较[深入思考]果酒制作时发酵瓶装入葡萄汁后留有1/3的空间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氧气后再进行酒精发酵;其次,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的溢出。
3.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分析注:若用简易的发酵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打开瓶盖。
4.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深入思考]先冲洗葡萄后去枝梗的原因?为什么冲洗葡萄的次数不能过多?提示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以防将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冲洗掉。
5.结果鉴定(1)可通过嗅闻、观察和品尝初步鉴定(可能的结果如下)(2)进一步鉴定①酒精发酵的结果检测:a.检测试剂:□40重铬酸钾。
b.检测条件:□41酸性。
c.实验现象:呈现□42灰绿色。
d.检验步骤:先在试管中加入□43发酵液2 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的□44 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45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46颜色变化。
□②醋酸发酵的结果检测:可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47pH作进一步的鉴定。
二、腐乳的制作1.腐乳的制作原理(1)菌种:腐乳的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01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02异养需氧型。
(2)菌种作用: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03蛋白酶和□04脂肪酶。
蛋白酶能将蛋白质05小分子肽和□06氨基酸;脂肪酶能将脂肪水解为□07甘油和□08脂肪酸。
分解成□2.腐乳的制作流程[深入思考]腐乳的制作如何防止杂菌污染?提示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②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第40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考纲明细]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知识自主梳理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01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02营养基质。
(2)营养成分:水、□03碳源、□04氮源、无机盐四类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05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06氧气的要求。
(3)培养基的分类①按物理状态分类②按化学成分分类③按功能分类[深入思考]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提示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2.无菌技术(1)含义: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17杂菌污染的方法。
(2)关键:防止□18外来杂菌的入侵。
(3)不同对象的无菌操作方法(连线)答案①、②、⑥—b—Ⅰ、Ⅱ③、④、⑤—a—Ⅲ、Ⅳ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①操作步骤19称量→溶化→□20灭菌→□21倒平板计算→□②倒平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a.请用文字和箭头写出正确的倒平板操作流程:□22丙→乙→甲→丁。
b.乙中的灭菌方法是□23灼烧灭菌。
c.丁中的操作需要等待□24平板冷却凝固才能进行。
[深入思考](1)倒平板操作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提示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提示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2)纯化大肠杆菌的两种方法1)平板划线法25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26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①概念:是通过□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配套课时作业1.(2018·湖北武汉调研)下图是利用山楂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山楂处理→加白砂糖和酵母菌→酒精发酵→过滤分离→稀释果酒,加醋酸菌→醋酸发酵→山楂果醋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发酵主要利用酵母菌的________呼吸,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________。
如图表示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白砂糖的添加量为________左右最为合理。
(3)醋酸发酵前,需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发酵好的山楂果醋在80 ℃左右的温度下热处理8~10 min,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1)无氧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或酵母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2)碳源15%(3)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发酵(4)防止醋酸菌继续发酵(或杀死醋酸菌)解析(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CO2。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醋酸菌为原核生物,两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白砂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主要为酵母菌提供碳源。
由图可知,当白砂糖的添加量超过15%后酒精的生成量基本不再增加,故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5%左右最为合理。
(3)醋酸菌对酒精的耐受力较弱,醋酸发酵前要加入纯净水对山楂果酒进行稀释,否则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酸菌的发酵。
(4)发酵好的山楂果醋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醋酸菌和其他杂菌,防止醋酸菌继续发酵使果醋过酸和杂菌污染。
2.(2018·湖北八市一模)现代人追求高效率、高品质的健康生活,因此市场上果汁饮料、果酒、果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请回答:(1)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发酵罐先____________,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密闭,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若产物中生成了酒精,使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检验呈现________色;若要测定发酵罐中的酵母菌密度,可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为了获得较好的观察效果,需要先对样液进行________处理。
(2)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酸?________(填“能”或“不能”)。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提高果醋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答出两点即可)。
(4)在果汁加工过程中,添加________酶可提高出汁率和果汁的澄清度。
答案(1)通入无菌空气灰绿稀释(2)不能醋酸菌是好氧细菌,而果酒发酵为无氧环境,醋酸菌无法生存(3)有氧环境适宜的温度和pH(4)纤维素酶和果胶解析(1)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先通入无菌空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然后密封,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醋酸菌是好氧细菌,而果酒发酵在无氧环境条件下进行,醋酸菌无法生存,因此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酸。
(3)醋酸菌是好氧菌,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提供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
(4)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使纤维素和果胶水解可以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和出汁率。
3.(2018·山东济宁模拟)红方是腐乳的一种。
请回答与其制作有关的问题:(1)补充制作红方的实验流程:①________________→②加盐腌制→③________________→④密封腌制。
(2)在实验流程①中,首先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并保持一定的________。
5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毛霉菌丝,这些毛霉来自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流程②操作中,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同时,盐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在实验流程③用到的辅料中,卤汤是由________及各种________配制而成的。
答案(1)豆腐上长出毛霉加卤汤装瓶(2)15~18湿度毛霉孢子(3)抑制微生物的生长(4)酒香辛料解析(1)制作红方的实验流程:①豆腐上长出毛霉→②加盐腌制→③加卤汤装瓶→④密封腌制。
(2)在实验流程①豆腐上长出毛霉中,首先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5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毛霉菌丝,这些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3)在实验流程②加盐腌制操作中,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在实验流程③加卤汤装瓶用到的辅料中,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4.(2018·潍坊一模)家庭泡菜的制作过程: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
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蔬菜前要对泡菜坛做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2)在家制作泡菜时,常发现泡菜坛内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
为避免杂菌污染,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时制作的泡菜会“酸而不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是: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__________________偶联成________色化合物。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流程是:配制溶液→制备________→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其中,使滤液变得无色澄清透明的是________。
答案(1)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2)产膜酵母繁殖形成的青霉素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3)加入的食盐过少(4)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标准显色液氢氧化铝乳液解析(1)加入蔬菜前要对泡菜坛做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处理。
(2)在家制作泡菜时,常发现泡菜坛内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产膜酵母繁殖形成的。
为避免杂菌污染,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青霉素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
(3)有时制作的泡菜会“酸而不咸”,最可能的原因是加入的食盐过少。
(4)对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是: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偶联成玫瑰红色化合物。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流程是: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其中,使滤液变得无色澄清透明的是氢氧化铝乳液。
5.(2015·广东高考)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________。
(2)据上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______________;pH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
答案(1)创造无氧环境丙酮酸、[H]、ATP(2)亚硝酸盐含量低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大量积累,使pH下降(3)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结论:“优选”乳酸菌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比普通乳酸菌的低。
解析(1)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增殖和生长,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该阶段的产物有丙酮酸、[H]和ATP。
(2)据题图分析,在第3天时,亚硝酸盐的含量为40 mg/kg,而在第8天时,亚硝酸盐的含量只有5 mg/kg,故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
由于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而乳酸呈酸性,经过大量的积累会使pH下降。
(3)三因子自变量的表格中,自变量分别是食盐的浓度、不同菌种、培养时间,观察指标是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他都是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表格中要有单位。
6.(2018·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辣椒红素是从成熟的茄科红辣尖椒中提取的,作为一种天然着色剂,可应用于各类食品的着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辣椒红素可采用萃取法提取,说明辣椒红素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性,萃取过程中应采用________以防止有机溶剂燃烧、爆炸。
(2)取等量的辣椒粉与不同萃取剂按1∶2的比例在萃取装置中不同温度下萃取1小时,然后利用分光法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值(已知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值与色素含量呈正相关),结果如下表。
①若不考虑食品安全方面的因素,由表可知,提取辣椒红素最理想的萃取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乙醚提取辣椒红素时色素的量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逐渐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此实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辣椒红素的产率,可以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探究。
(至少两项)答案(1)易溶于有机溶剂水浴加热(2)①石油醚用石油醚作萃取剂时提取液的吸光值最大,说明提取到的辣椒红素最多②温度升高,乙醚挥发使溶解的色素减少③辣椒粉与萃取剂的比例、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解析(1)萃取利用的是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
萃取时需要加热,以提高萃取效率,应采用水浴加热,而不能用明火加热,这是因为萃取剂是易燃的物质,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2)①表中结果显示,用石油醚作萃取剂时提取液的吸光值最大,说明提取到的辣椒红素最多,故石油醚最适合作为萃取剂。
②由于乙醚的沸点较低,容易挥发,随着温度升高萃取剂不断减少,从而导致辣椒红素的产率下降。
③辣椒粉与萃取剂的比例、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都会影响萃取效率。
7.(2018·山东聊城二模)提取植物有效成分时,不同的有机物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所采用的提取方法也不同。
分析下列关于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薰衣草精油是由薰衣草提取而成的。
可以清热解毒,清洁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