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粒子性》.ppt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5
第二节光的粒子性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二、自主学习1、光电效应现象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
说明:(1)光电效应的实质是现象转化为现象。
(2)定义中的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电压U。
称为遏止电压。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
注意:不同的金属对应着的极限频率。
(3).逸出功: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值,叫做该金属的逸出功。
(4)光电效应是瞬时的。
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hν。
(2).光电效应方程:E k为,Wo为。
4、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由于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的相互作用,使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在光的散射中,除有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达有波长于λ。
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注意:①在光的散射中,光于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在与其他微粒作用过程中遵守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②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子的动量:5、光子的动量根据狭义相对论可知:E= ,m= 。
光子的能量E= ,动量的定义p=mc= = 。
根据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c/v=λ,所以说量子的动量为p= 。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λ为光波的波长三、要点分析拓展点一: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1.光电效应规律(1)任何—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ν。
,入射光的频率大于ν。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
(3)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时的,不超过。
高中物理| 17.2光的粒子性详解波粒二象性——光的粒子性1光电效应现象当光线照射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有电子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光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 存在饱和电流光照不变,增大UAK,G 表中电流达到某一值后不再增大,即达到饱和值。
因为光照条件一定时,K 发射的电子数目一定。
实验表明: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2. 存在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U = 0 时,I ≠ 0,因为电子有初速度,加反向电压,如图所示:光电子所受电场力方向与光电子速度方向相反,光电子做减速运动。
若,则I=0,式中Uc 为遏止电压。
遏止电压Uc :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光电效应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表明: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 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是一样的。
光的频率ν 改变时,遏止电压也会改变。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
截止频率:对于每种金属,都有相应确定的截止频率νc 。
当入射光频率ν > νc 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光频率ν < νc 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3. 具有瞬时性实验结果: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入射光频率大于被照金属的极限频率,电流表指针也几乎是随着入射光照射就立即偏转。
更精确的研究推知,光电子发射所经过的时间不超过10-9秒 ( 这个现象一般称作“光电子的瞬时发射”)。
勒纳德等人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②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③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④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秒。
逸出功W0: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