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棉花品种(14个)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
新陆早26号新陆早6号:125d,属特早熟陆地棉品种,霜前花率达90%以上。
单株结铃率高,丰产性好,棉铃卵圆形,铃壳薄,含絮力强,吐絮畅,易采收。
出苗好,苗期生长快,蕾花期生长稳健,后期不早衰,根系发达,抗逆性强。
单铃重5.5g,衣分42.7%,衣指7.7g,子指9.2g。
新陆早7号:生育期125d,比对照品种(新陆早1号,下同)长1 d,属陆地棉特早熟类型,霜前花率90%以上。
开花较集中,结铃性强,成铃率高。
棉铃中等偏大,五室铃稍多。
吐絮集中且畅快,含絮力适度,宜采期长,好摘花。
后期不早衰。
种子灰白,呈梨形,短绒量适中。
单铃重5.4~6.2g。
衣分39.0%~41.4%。
,衣指7.6g,子指10~11g。
新陆早13号:新陆早13号(97-65)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1989年以自育早熟、优质品系83-14为母本,抗病中5601和1639品系为混合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经过南繁北育及病圃定向选择培育而成。
1999~2001年参加西北内陆第八轮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002年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新审棉2002年024号),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棉2003001)。
新陆早33号:(1)品种来源该品种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利用自育的石选87在天然重病地中的变异单株定向选择,通过南繁北育培育而成。
2003年参加本所品比试验,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并经多点试种,均表现良好。
2004年推荐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区域试验(早熟组)。
2007年2月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
(2)品种特性:生育期125天左右,霜前花率90%,属早熟陆地棉。
植株筒型,Ⅰ式分枝,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坚硬。
普通叶型,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深绿,果枝叶量小,植株清秀,通透性好。
中后期生长势较强,不早衰。
棉铃卵圆形,结铃性强,铃中等偏大,吐絮畅,絮色洁白,含絮力适中,易摘拾。
株高65cm左右,果枝始节5-6节,始节高度15-20cm,其形态特征适宜机械采收。
棉花种类和特点范文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种植和利用的纺织原料之一、目前,棉花栽培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和品种。
每种棉花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棉花种类和它们的特点。
1. 斯特兰德棉花(Gossypium hirsutum):斯特兰德棉花是目前最广泛种植的棉花种类之一,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商业棉花。
它的特点是植株高大,果穗大,产量高,纤维强度大,质量优,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好。
斯特兰德棉花主要生产的纤维被用于制造纺织品和其他棉制品。
2. 美洲长绒棉花(Gossypium barbadense):美洲长绒棉花又称埃及棉,以埃及品种为代表。
它的特点是纤维长而细,柔软光滑,弹性好,质量优。
美洲长绒棉花是高档纺织品的首选原料,如高级床上用品、高级服装等。
3. 卡痕棉花(Gossypium arboreum):卡痕棉花是一种古老的棉花品种,适应性强,耐旱性好。
它的特点是植株矮小,果穗小,纤维短而粗。
卡痕棉花主要用于制作纺纱线和编织品。
4. 海岛棉花(Gossypium barbadense):海岛棉花是一种高档棉花,产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岛。
它的特点是纤维长而细,质地柔软,质量优异,适合制造高级织物和纺织品。
5. 短绒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短绒棉花是一种野生种类的棉花,生长在干旱地区。
它的特点是纤维短而粗,柔软度较低。
短绒棉花主要用于制作粗布、土布等低档纺织品。
总结起来,棉花种类繁多,每种都有其特点和用途。
斯特兰德棉花是最主要的商业棉花,美洲长绒棉花适用于高档纺织品,卡痕棉花适应性强,海岛棉花适宜生产高级织物,短绒棉花适用于低档纺织品。
选择合适的棉花种类,可以提高产量和纺织品的质量,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棉花品种,丰富棉花资源的多样性。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一、初审通过品种目录(一)稻品种(二)玉米品种ﻬ二、初审通过品种简介(一)稻品种名称:陵两优7717申请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育种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品种来源:H750S×HY717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1.5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2.8天。
株高82.1厘米,穗长18.7厘米,亩有效穗数22.7万穗,穗粒数105.0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6.9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1.5%,长宽比2.6,垩白粒率96%,垩白度21.6%,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1%。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6.5千克,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5.2%;2012年续试,平均亩产498.9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1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2.7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7.9%;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1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1.软盘旱育抛秧3月25日左右播种、水育秧3月底前后播种,大田亩用种量2~2.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
2.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水育秧5叶期移栽,栽插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
3.需肥水平中等偏上,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后期严控氮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35千克作底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5千克,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7.5千克,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
4.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以润为主,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
5.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棉花品种比较试验摘要为选择适宜博乐市栽培的棉花抗病品种,对新引进的棉花品进行了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博陆早2号产量最高,新陆早33号次之,2个品种比对照新陆早12号分别增产17.4%和3.2%;且2个品种均抗枯黄萎病,适宜在枯黄病重的棉区种植。
关键词棉花;品种;比较试验棉花是博乐市的经济作物,农民80%的收入来自棉花。
由于新陆早12号品种在博乐长期种植,其抗病性有所下降。
为了选择适宜博乐栽培的抗病品种,笔者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对新引进的几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新疆博乐市青得里乡上年枯黄萎病混发较重的棉田。
土壤质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为棉花。
试验地犁地前残膜、残秆回收率达100%。
1.2试验设计供试品种7个:惠远602和新陆早33号(新疆惠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中棉所42和中棉所297-5(中国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品种,新疆奎屯市天盛种子加工厂提供);新陆早23号(201棉花新品系,新疆奎屯市万氏棉花种业公司提供);博陆早2号(新疆博州博乐市种子管理站提供);新陆早12号(新疆博州西域种子公司提供),为对照品种(CK)。
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30m2。
1.3试验方法犁地时施磷酸二铵375kg/hm2、尿素150kg/hm2、钾肥75 kg/hm2,然后翻地、耙地。
种子人工粒选,晒种2~3d,提高种子发芽率,并用卫福进行种子包衣。
4月12日犁地,4月13日耙地,4月14日播种,4月26日开始出苗,5月10日定苗;5月11日进行了第1次中耕,5月19日用缩节胺12g/hm2进行第1次化控,5月26日进行第2次中耕,6月9日用缩节胺30g/hm2进行第2次化控,6月19日用缩节胺75g/hm2进行第3次化控;6月21日浇头水,7月3日浇第2次水,7月19日浇第3次水;7月18日进行打顶,8月15日停水。
从播种到收获期间,采用黄板诱蚜、糖浆诱蛾、种植玉米诱集带等措施,狠抓棉花病虫综合防治工作。
新疆种业前20位基本情况序号公司名称注册资金(万元)公司简介主营品种销售额(万元)利润(万元)1新疆康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000新疆康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地公司)前身为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9年12月,是兵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控股的国有公司。
经兵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兵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高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天图兴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新疆纽康美农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及康地公司管理层作为发起人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书》及《发起人协议书》,于2009年3月31日办理了整体变更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公司正式更名为新疆康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康地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农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生产、加工、销售及技术服务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总资产近3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近1.1亿元。
现有员工173人。
公司拥有5座现代化种子加工厂,加工设备均从美国、丹麦进口,年加工种子量近4万吨,加工性能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近年,公司每年把15%的销售利润,用于科研设施建设及科研活动,生产的种子销往全国6个省、自治区,其中油葵种子市场占全国市场63%,甜菜种子销量占新疆市场81%,玉米种子销量占新疆市场35%,棉花种子为新疆品种最多,销量最大。
甜菜品种:KWS9103(进口)、KWS2409(进口)玉米品种:KX1568(进口)、KX3564(进口)、KWS9384(进口)油葵:LD1003(进口)1.6亿1600万2 新疆西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6529公司是由新疆西域农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6529万元,总资产1.67亿元。
下属西域种业事业部、西域农业事业部、新疆西域集团华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西艺西艺好乐种子有限公司、新疆康尤美大豆有限责任公司、昌吉市新禾良种棉轧花厂、呼图壁县分公司六个子分公司。
公司是农业部指定的中国农业部瓜菜种子繁育基地;是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
棉花的历史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
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棉花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
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
“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
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
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
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我国现有栽培品种有:斯字棉、德字棉、岱字棉、柯字棉等,最近育出的高产品种,在北方有鲁棉一号。
原产美洲墨西哥。
十九世纪末叶始传入我国栽培。
棉花的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
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
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
16世,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工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
中国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
9世纪著名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在其《苏莱曼游记》中记述,在今天北京地区所见到的棉花,还是在花园里被作为“花”来观赏的。
《梁书。
高昌传》记载:其地有“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
”由此可见,现今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最初是被我国古人当作花、草一类的东西看待的。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
根据植物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
南路,最早是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时间大约中秦汉时期。
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
北路,即古籍“西域”。
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汇报人:日期:•浙杂14棉花品种概述•浙杂14棉花的栽培技术•浙杂14棉花的加工与利用目录•总结与展望:浙杂14棉花品种的发展前景与市场需求分析。
浙杂14棉花品种概述0102来源浙杂14棉花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
命名该品种经过审定后,被命名为“浙杂14”,具有独特的品种特性和优良性状。
品种来源与命名特征特性生长期浙杂14棉花品种属于中早熟品种,生长期适中,适应不同生态环境。
植株形态植株生长健壮,株型紧凑,株高适中,有利于密植和机械化收割。
叶片特征叶片大小中等,绿色浓厚,光合效率高,有利于养分积累和产量形成。
棉铃性状棉铃大小均匀,铃壳薄,纤维长而强力,色泽洁白,适合纺织高品质棉纱。
单产水平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其棉纤维长度、强度和细度等品质指标均达到优质棉标准,满足纺织工业的需求。
抗病抗虫性浙杂14棉花品种对棉花常见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减少农药使用量和防治成本。
浙杂14棉花品种具有高产潜力,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单产水平显著高于一些传统品种。
适应性该品种适应性强,适宜在不同棉区和气候条件下种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广泛适应性。
浙杂14棉花的栽培技术土壤肥沃地区浙杂14棉花对土壤要求较高,适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例如,江南地区的水稻土经过改良后,非常适宜棉花的种植。
温暖湿润地区浙杂14棉花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如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等。
这些地区具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发育。
适宜种植区域选择经过良种选育的浙杂14棉花种子,保证种子的纯度和萌发率,有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在育苗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一般采用温室或塑料棚进行育苗,确保温度稳定在25-30摄氏度之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选用优质种子控制温度和湿度育苗技术合理施肥浙杂14棉花对肥料需求较高,在生育期间要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生长状况,科学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确保棉花正常生长所需。
棉花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四个栽培棉种的识别一、目的熟悉棉花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了解不同栽培棉种的主要区别。
二、内容说明(一) 陆地棉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1、根:棉花根系为直根系,呈倒圆锥形。
棉花根系为直根系直播棉花的主根上粗下细,主根入土深度因品种主根入土深度因品种、土壤质地、结构、土层厚薄和水分状况等环境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在适宜的条件下,主根土层厚薄和水分状况等环境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
在适宜的条件下入土深可达2m 以上。
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苗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苗,主根被折断,以侧根、支根为其主要根群支根为其主要根群。
通常主根在离表土以下几厘米处长出第一次侧根,通常主根在离表土以下几厘米处长出第一次侧根其上又可发生第二次侧根这样经过其上又可发生第二次侧根,几次分枝,形成密集的根系网形成密集的根系网,侧根大部分分布在耕作层,耕作层深厚时,,侧根数量就多,分布范围也广。
在各级侧根幼嫩尖端部分着生根毛在各级侧根幼嫩尖端部分着生根毛,形成根毛区。
2、茎和分枝(1) 茎:棉花的主茎由顶芽分化生长而成棉花的主茎由顶芽分化生长而成,茎上有节和节间,每节着生一片真叶每节着生一片真叶。
棉株高度由胚轴和主茎各节间伸长的总和来决定。
棉株高度由胚轴和主茎各节间伸长的总和来决定幼茎呈绿色,随着日光照射和各部位老熟程度的不同,较老部位皮层细胞中花较老部位皮层细胞中花青素增加,茎秆逐渐变为上绿下红茎秆逐渐变为上绿下红,直至全部呈紫红或棕褐色,但有的品种茎色一直青绿但有的品种茎色一直青绿。
棉花的株高、茎的粗细、茎的颜色茎的颜色,易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
茎上散布着黑色或深棕色的小斑点茎上散布着黑色或深棕色的小斑点,称为油腺。
无棉毒素品种的茎叶无棉毒素品种的茎叶上均无油腺。
陆地棉幼嫩茎枝上大多着生有茸毛老熟部位因逐渐脱落而稀疏。
不同棉种之陆地棉幼嫩茎枝上大多着生有茸毛,老熟部位因逐渐脱落而稀疏间,茸毛的多少有明显差异茸毛的多少有明显差异,通常陆地棉茸毛较多,海岛棉几乎没有茸毛。
棉花基本知识介绍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属锦葵目锦葵科木槿亚科棉属。
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棉花栽培历史悠久,约始于公元前800年。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棉花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在我国的棉花栽培历史上,先后种植过四个栽培品种:海岛棉(长绒棉)、亚洲棉(粗绒棉)、陆地棉(细绒棉)和草棉(粗绒棉)。
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主要栽培品种也不一样,亚洲棉引入历史最久,种植时间最长,同时栽培区域较广;陆地棉引入我国的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即取代了亚洲棉。
目前广大棉区所种植的棉花多为陆地棉种(细棉花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多年生、短日照作物。
经长期人工选择和培育,逐渐北移到温带,演变为一年生作物。
春季(或初夏)播种,当年现蕾、开花、结实,完成生育周期,到冬季严寒来临时,生命终止。
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有充足的温度、光照、水肥条件等,就像多年生植物一样,可不断地长枝、长叶、现蕾、开花、结铃,持续生长发育,具有无限生长性和较强的再生能力。
在棉花的一生中,温度对它的生长发育、产量及产品质量的形成影响很大。
除温度外,棉花对光照非常敏感,比较耐干旱,怕水涝。
棉花生长历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到立冬16个节气(从四月中下旬至十一月中旬左右),一生可以划分为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5个阶段。
相对于其他农产品来讲,棉纤维是由受精胚珠的表皮细胞经伸长、加厚而成的种子纤维,不同于一般的韧皮纤维。
棉纤维以纤维素为主,占干重的93%-95%,其余为纤维的伴生物。
由于棉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经济性状,使之成为最主要的纺织工业原料。
1.长度。
目前国内主要棉区生产的陆地棉及海岛棉品种的纤维长度,分别以25-31毫米及33-39毫米居多。
棉纤维的长度是指纤维伸直后两端间的长度,一般以毫米表示。
棉纤维的长度有很大差异,最长的纤维可达75毫米,最短的仅1毫米,一般细绒棉的纤维长度在25-33毫米,长绒棉多在33毫米以上。
农业部第1461号公告--停止推广国家审定农作物品种目录(第三批)正文:---------------------------------------------------------------------------------------------------------------------------------------------------- 农业部第1461号公告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决定停止推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春江糯等39个稻品种、晋麦16号等10个小麦品种、吉单180号等14个玉米品种、泗棉3号等6个棉花品种、大豆合丰23等27个大豆品种、H165等2个油菜品种、马铃薯晋薯5号等2个马铃薯品种,现予公告。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上述品种种子停止生产;自公告发布满一年起,上述品种种子停止经营、推广。
附件:停止推广国家审定农作物品种目录(第三批)二○一○年九月十九日附件:停止推广国家审定品种目录(第三批)一、稻(39个)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1春江糯GS01002-1994中国水稻研究所2湘早籼7号GS01002-1995湖南省怀化地区农科所3中早一号国审稻98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4汕优多系1号国审稻980010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5辽盐9号国审稻990001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总公司6辽盐糯10号国审稻990002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总公司7中农稻1号国审稻990003中国农科院作物所8垦育12号(原名WD06)国审稻990004河北省稻作研究所9超产一号国审稻990005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10镇稻6号国审稻990009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11K优5号国审稻990011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12山溪占11国审稻990014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13优优389国审稻990015广东省湛江市杂优种子联合公司14鄂糯7号国审稻990017湖北省荆州市农科所15特籼占13国审稻990018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16Ⅱ优92(原名Ⅱ优20964)国审稻990019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17连粳2号(原名连8671)国审稻990021江苏省连云港市农科所18宝农12(原名92-12)国审稻990022上海市宝山区农业良种繁育场19优优8821国审稻20000004广东省肇庆市农科所20嘉早935国审稻20000006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21津星1号(原代号92-10)国审稻20000010天津市水稻研究所22九稻22号(原名九9432)国审稻20000012吉林省吉林市农科院23九稻23号(原名九9423)国审稻20000013吉林省吉林市农科院24菲优多系1号国审稻2001005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25D优13(原名:D702A/527)国审稻2001008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26D优多1(原名:D702A/多系1号)国审稻2001009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27K优047国审稻2001010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28协优963国审稻2001014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9越糯3号(原名:绍95-51)国审稻2001015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0浙农大454国审稻2001016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3170优9号国审稻2001020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32中优223国审稻2001026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33津原101(原名:94-101)国审稻2001029天津市原种场34延粳23(原名:延504)国审稻2001031吉林省延边州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35保丰2号国审稻2001032吉林吉农水稻高新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36辽优4418(原名:秀岭A/C418)国审稻2001033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37雨田7号(原名:辽盐6号)国审稻2001034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38辽优3418(原名:3A/C418)国审稻2001035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39京稻21国审稻2001036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二、小麦(10个)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1晋麦16号GS02004-1990山西省农科院2豫麦21号GS02001-1993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3鲁麦19GS02001-1995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4陕229GS02002-1995陕西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5鲁麦15国审麦980010山东农业大学6川农麦1号国审麦990001四川农业大学7徐州25号(原名徐州9233)国审麦20000005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8淮麦16(原名淮核9412)国审麦2001004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9龙辐麦10号(原名龙辐91B569)国审麦2001012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10宁农2号(原名93鉴104)国审麦2001013宁夏农学院三、玉米(14个)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1吉单180GS03003-1995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2东单七号国审玉990001辽宁东亚育种研究所3豫玉25号(原名郑单93-1)国审玉990005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4吉单255国审玉20000002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5辽单30(原名辽试551)国审玉20000004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6东单8号国审玉20000005辽宁东亚种子科学研究院7丹玉26号(原名丹2100)国审玉20000006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8鲁单50国审玉20000013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9黔单10号(原名黔9501)国审玉20000015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10渝单5号(原代号3040)国审玉20000016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1铁单16号国审玉2001001辽宁省铁岭农科院12户单2000国审玉2001004陕西秦龙绿色种业有限公司13皖单8号国审玉200101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4蜜玉8号国审玉2001013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四、棉花(6个)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1GS08001-1994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2豫棉15号国审棉20000001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3鄂抗棉9号(原代号:荆55173)国审棉麻2001004湖北省荆州农科院4豫668国审棉麻2002003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所5南农早国审棉麻2002004南京农业大学6新研96-48国审棉麻2002005河南省新乡锦科棉花研究所五、大豆(27个)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1GS06015-1984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所2开育9号GS06003-1990辽宁省开源市农科所3开育10号GS06001-1993辽宁省开源市农科所4嫩丰14号GS06002-199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嫩江农科所5贡豆2号GS06004-1994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科丰6号GS06005-1994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7黑农35号GS06002-1995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8绥农8号GS06001-1997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9黑河13号国审豆980001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0贡豆6号国审豆980002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1豫豆18号国审豆980003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12吉林30号国审豆980006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13徐豆8号国审豆980007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14豫豆16号国审豆980008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15黑河11号国审豆980009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6晋豆11号国审豆990001山西省农科院遗传所17豫豆23号国审豆990002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18黑河12国审豆20000001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9齐黄27号(原代号887020-1)国审豆20000002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20合豆一号(原名蒙90-32-1-7)国审豆20000003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21沧豆4号(原名沧8901)国审豆20000004河北省沧州市农科院22淮豆6号国审豆2001003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23濮海10号国审豆2001004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4黑河26号国审豆2001005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25晋大53国审豆2001006山西省农业大学26中豆31国审豆2001007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27科新3号国审豆2001010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六、油菜(2个)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1H165国审油2002007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2川油15国审油2002008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七、马铃薯(2个)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1马铃薯晋薯5号GS05001-1984山西农科院高寒区作物所2马铃薯跃进GS05006-1984河北张家口地区坝上所——结束——。
一、棉纺厂常用的种类与品质(一)按棉花的品种分棉花属葵科的棉属,在棉属中又分成许多种。
1、陆地棉又称细绒棉,因最早在美洲大陆种植而得名,是世界上四个棉花栽培种中最多的品种,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85%以上。
我国陆地棉栽培面积占棉田总数的98%以上。
2、海岛棉又称长绒棉,原产美洲西印度群岛,后传入北美洲东南沿海岛屿种植,故名。
著名的埃及长绒棉,原属海岛棉系统,品质优良,产量亦高。
现在新疆、上海、和广州地区少量种植。
长绒棉品质优良,是高档棉纺产品的原料。
3、亚洲棉又称粗绒棉,原产于印度,在中国种植已有二千多年,故又称中棉。
由于纤维粗短,只能适应个别纺织品种的需要,近年来大部为陆地棉取代。
4、非洲棉又称草棉,原产非洲,品质与亚洲棉接近,因纤维粗短,已逐渐淘汰。
细绒棉、长绒棉、粗绒棉纤维的性质见表(二)按棉花的初步加工分棉花的初加工过程是指籽棉上纤维与棉籽分离的过程,亦称轧棉。
皮辊轧花机加工的皮棉称为皮辊棉;用锯齿轧花机加工的皮棉称为锯齿棉。
1、锯齿轧花一般附有排杂、排僵设备,皮棉含杂低,锯齿对棉纤维作用剧烈,纤维损伤较皮辊棉严重。
由于锯齿轧花产量高,一般纺纱用棉大多用锯齿棉。
2、皮辊轧花一般无排杂措施,皮棉含杂较高,由于轧棉时对纤维和棉籽作用缓和,适宜加工长绒棉、低级棉、留种棉。
(三)按原棉的色泽分1、白棉正常成熟、正常吐絮的棉花,色泽呈洁白、乳白事或淡黄色,都称白棉。
棉纺厂使用的原棉,绝大部分为白棉。
2、黄棉棉花生长晚期,棉铃经霜冻伤后枯死,铃壳上的色素染到纤维上,使原棉颜色发黄。
棉纺厂仅有少量应用。
3、灰棉棉纤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吐絮后,由于雨量多,日照少,温度低,使纤维成熟受到影响,原棉颜色呈现灰白,这种原棉称为灰棉、灰棉强力低、质量差,棉纺厂很少使用。
二、棉纤维的生长发育与形态特征(一)棉纤维的生长与发育一根棉纤维是一个植物单细胞,它是从胚珠(就是将来的棉籽)的表皮细胞,经过伸长和加厚而形成的。
1、伸长期:棉花开花后,胚珠表皮细胞开始隆起伸长。
中棉所3号1978年河南省科学大会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主要完成人:黄滋康、任际旭、张四端、李武斌本品种是从岱字棉中选单株,用系统育种法育成。
1961-1964年黄河区试平均亩产皮棉81.4kg,比对照增产13.3%,成熟较早,霜前花率比对照增加10.3%;耐病性较强,对当时黄枯萎病蔓延,抗病品种尚未育成的病区棉田减少死苗,保证棉田密度,确保棉田面积,增加棉花产量,起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至1972年已在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推广约300万亩。
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中棉所9号1984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主要完成人:蔡荣芳、赖鸣冈、徐成就、王志华、李武斌、田伯英中棉所9号系采用与乌3、岱福、爱字棉等亲本用复合杂交育成。
1979-1980年分别参加全国抗黄萎病区试及黄河流域区试。
在抗病区试中12个点次平均亩产皮棉79.60公斤,比对照增产14.5%,两年均居第一位。
1980年列为推广种,并确定为全国抗黄萎病区试的对照品种。
主体长度29.01毫米,细度6013米/克,强度3.7克,断长22.18千米,试纺32支纱品质指标2197分,综评为上等一级。
两年平均黄萎病株率67.4%,病指30.4,分别比对照减轻33.6和22.1%。
1983年推广150万亩,平均增产10%,累计推广300万亩,经济收益9000万元。
适合麦棉两熟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0号1985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张裕繁、刁光中、黄祯茂、喻树迅、李武斌、王者民中棉所10号是从黑山棉1号中,采取多次连续系统选择法育成,是一个早熟、丰产、优质、适宜麦(油)棉一年两作的优良品种。
1981年黄河流域耕作改制区试霜前皮棉亩产35.5公斤,比对照增加72.4%。
1981-1993年纤维品质测试结果平均主体长度30.58毫米,细度6488米/克,强力3.81克,成熟度1.50,断裂长度24.72千米,试纺18号棉纱品质指标达2817分。
棉花等级一、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棉花一般分为陆地棉和德西(Desi,即粗绒)棉两大类别。
这两类棉花的品级标准过去均由巴基斯坦卡拉奇棉花协会(Karachi Cotton Association,简称巴棉协会)分别制订。
巴棉协会制订的陆地棉品级标准符号为:Super Fine简称:SFFine to Super Fine FSF*Fine FFully Good to Fine FGFFully Good FGGood to Fully Good GFGGood G*高于S、F等级为Choice,低于G等级的为Fair。
巴棉协会制订的德西棉品级标准等符号为:信德德西棉巴哈瓦尔普德西棉旁遮普德西棉(Sind Desi)(Bahauzlpur Desi)(Punjab Desi)Choice——*Super Fine Super Fine Super FineFine to S.F*Fine *Fine—Fully Good to F Fully Good to F*为分级标准。
巴基斯坦陆地棉品级标准系按品种(如原有的ACl34、BS和NT等)、轧工(R、G或S、G)分别制订。
德西棉还分地区制订,这是两者不同之处。
因此说巴棉协会的品级标准制订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上述巴棉协会制作的标准可以用于评定期货交易的交货依据;可以用作巴棉协会会员之间的现货交易依据,但不适用于对外贸易。
巴棉协会棉花品级标准之所以不为对外贸易的使用,是因为从1973年起,巴基斯坦成立了以国营性质的巴基斯坦棉花出口公司(The Cotton Export Corporation of Pakistan,简称CEC),它垄断了巴基斯坦的棉花收购和出口贸易,不承认巴棉协会标准,并改革为以品种样号(Type)对外成交。
到目前为止,随巴基斯坦棉花品种的不断变化和新老交替,巴基斯坦陆地棉品种有MNH一93、B557、NT、K68—9等在外销中占有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