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
- 格式:ppt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35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患者怎么治疗呢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是主动脉内膜局部撕裂形成破口,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在中层形成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向前或逆向进行性扩展、剥离导致血管壁分层,形成真假双腔结构的病理改变。
主动脉夹层根据夹层累及、未累及升主动脉,通常分为两种类型:Standford A型和Standford B型。
A型主要涉及升主动脉。
文献报道,A型主动脉夹层年发病率为5~10/10万,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死率每小时增加1%~2%,48h内的病死率升至36%~71%,1周内的病死率>70%。
而B型主要涉及降主动脉。
数据显示,B型主动脉夹层2周内的病死率为6.4%,经药物治疗后5年内的病死率仍有40%。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法因夹层的类型、位置、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而异。
以下是主动脉夹层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一些不稳定的患者,药物可以在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之前暂时稳定病情,降低夹层扩展破裂的风险。
控制血压和心率:在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血液可能会在撕裂的血管层间形成假腔,导致血压异常升高。
药物如降血压药和降心率药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和心率,减少主动脉内的压力,降低夹层扩展破裂的风险。
降低主动脉内的压力:某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主动脉内的压力,减轻夹层部位的血流冲击力。
这有助于减轻撕裂处的压力,减缓夹层的扩展速度。
控制炎症反应: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可能会引起炎症反应,进一步影响血管的稳定。
抗炎药物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炎症反应,有助于维持夹层的稳定。
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医生指导:药物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方案。
定期随访: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主动脉夹层,只能暂时稳定病情。
主动脉夹层课件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也称为主动脉内膜撕裂综合征。
它是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使得主动脉壁分为两层,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主动脉夹层的定义、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定义及发病原因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使得主动脉壁分为两层。
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休克、血压变化等症状。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遗传因素、外伤等。
其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为高血压会导致主动脉内膜受损,从而引发夹层形成。
二、诊断方法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到主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发现内膜撕裂和夹层形成。
2、CT血管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利用CT扫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和夹层的情况。
3、MRI血管造影:利用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和夹层的情况。
4、主动脉造影:通过直接注射造影剂到主动脉内,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内膜撕裂和夹层的情况。
三、治疗方法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疼痛、降低血压和心率等手段来缓解症状。
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插入到病变部位,注入材料封闭内膜撕裂口或植入人工血管等方法来治疗夹层。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开胸手术来修复主动脉内膜和植入人工血管等方法来治疗夹层。
四、预防措施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高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高血压对主动脉内膜造成损害。
2、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低盐、低脂、高纤维等。
3、避免外伤: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导致主动脉内膜受损。
4、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血管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总结: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MRI血管造影和主动脉造影等。
【疾病名】主动脉夹层【英文名】dissection of aorta【缩写】【别名】aortic dissection;dissection aortic aneurysm;intramural hematoma;壁间血肿;主动脉动脉壁夹层形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ICD号】I71.0【概述】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即主动脉动脉壁夹层形成,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ction aortic aneurysm)。
系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流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剥离的内膜片分隔形成“双腔主动脉”。
但Coady报道有8%~15%的病例并无内膜撕裂,这可能是由于主动脉壁中层出血所致,又称为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
【流行病学】主动脉夹层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男多于女,好发于50~70岁。
在不同的人群中其发病率是不同的,在美国,急性主动脉夹层每年至少有2000例新增病人,而在匈牙利,每年约有300例新增病例。
早期死亡率很高,但在过去的20年中,对这种致命性疾病在其诊断、内外科治疗方面都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国内过去对这一疾病认识不够,诊治水平较低,许多病人被漏诊或误诊。
有人认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可能与高血压出现的频率有很密切的关系,我国属高血压病高发地区,据1995年卫生部发布的统计,全国有高血压8500多万,因而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也有逐年增加趋势。
我院1983年10月~1991年9月共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22例,占同期住院心血管病的0.2%;而1991年10月~1998年9月则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63例,占同期住院心血管病的0.6%,特别近年来随着各项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误诊率和死亡率均下降,100%均能在生前确诊。
【病因】1.主动脉中层囊性变性 主动脉中层退行性改变,即胶原和弹力组织退化变质,常伴囊性改变,被认为是主动脉夹层的先决条件。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指南一、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是人体内最大的动脉,它负责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主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出现破口,血液从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使中层和内膜分离,并沿着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改变。
二、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主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使其更容易发生夹层。
2、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会使主动脉壁变得脆弱,容易破裂。
3、遗传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等,这类患者的主动脉壁结构存在先天缺陷。
4、外伤:如胸部受到严重的撞击。
5、妊娠: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增加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6、其他:如主动脉炎症、医源性损伤等。
三、主动脉夹层的症状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夹层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症状包括:1、剧烈疼痛:这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或腹部疼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难以忍受。
疼痛可沿血管走行方向转移。
2、高血压:多数患者发病时伴有高血压,且血压难以控制。
3、心血管系统症状:可出现心率加快、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
4、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晕厥、偏瘫、失语等。
5、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6、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
四、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法1、影像学检查(1)CT 血管造影(CTA):是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最常用的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真假腔的情况以及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
(2)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于肾功能不全或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MRA 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可在床旁进行,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4)主动脉造影: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具有创伤性,目前已较少应用。
主动脉夹层知识科普简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指的是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壁的中层,形成真假腔,从而导致主动脉结构破坏和功能失常。
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若不及时诊治,常导致致命性并发症。
临床表现及特征临床表现•突发性剧烈胸痛或背痛:疼痛通常呈撕裂样,可放射至肩胛间区、腹部或下肢。
•血压差异:左右上肢血压不对称,常见于升主动脉夹层。
•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偏瘫等,提示脑血管受累。
•腹痛:若夹层扩展至腹主动脉,可出现腹痛。
•休克:失血过多或心包填塞可导致低血压和休克。
特征•心电图变化: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电图改变,但不特异。
•脉搏差异:夹层压迫或阻塞大血管分支,可导致脉搏不对称或消失。
•声音变化:夹层影响喉返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
常用术语解释•真腔(True Lumen):主动脉的正常通道。
•假腔(False Lumen):夹层形成的新通道,充满血液或血栓。
•内膜撕裂(Intimal Tear):主动脉内膜的破裂口,血液通过此口进入中层。
•逆行性夹层(Retrograde Dissection):夹层向心脏方向延伸。
•顺行性夹层(Antegrade Dissection):夹层沿主动脉远端方向延伸。
病理全过程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通常始于内膜撕裂,血液从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的中层,形成真假腔。
假腔内的高压血液可以扩展至主动脉的远端或逆行至近端,压迫或撕裂周围的血管分支和器官,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假腔可能破裂至胸腔、腹腔或心包腔,导致致命性出血。
病因与发病机制•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导致主动脉壁长期承受高压,易发生内膜撕裂。
•结缔组织疾病:如马凡氏综合症(Marfan Syndrome)、埃尔勒-当洛综合症(Ehlers-Danlos Syndrome)等,导致主动脉壁结构异常,易发生夹层。
•主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导致主动脉壁脆弱,易发生内膜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