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表格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1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
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的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
明亡,他在衡阳起兵抗清,败后退至广东肇庆,在南明桂王政府中任职;桂林失陷后,长期隐藏在湘西地区的苗瑶山洞,自称瑶人。
直到康熙八年(1669)才在石船山麓定居下来。
他刻苦钻研,勤于著述,著作有一百余种,主要有《周易外传》、《张子正蒙注》、《思问录》、《黄书》、《噩梦》和《通读鉴论》等。
后人集为《船山遗书》。
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世称亭林先生。
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
他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抗清起义。
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特别注重对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
同时垦荒种地,联络同道,不忘兴复。
晚年居住华阴,死于山西曲沃。
他学问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很有研究。
他一生的著作很多,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黄宗羲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思想家、史学家。
父东林名士,为魏忠贤所害。
他受遗命就学于刘宗周,19岁入都为父讼冤,以铁椎毙仇人。
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抗清。
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
学问渊博,研究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之书,史学上尤有成就。
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等。
三大思想家的特点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特点如下:①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
一张表弄懂中国历代思想家的核心观点中国历代思想家思想“标签“(西周——清朝)人物简介思想主旨西周周公“元圣”,儒学先驱、奠基人。
制礼作乐。
敬天保民。
春秋管仲《管子》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相国。
法治。
重经济,尊民意。
公孙侨郑国政治家、思想家。
维护公室利益,限制贵族特权。
邓析“名辨之学”倡始人,名家学派先驱人物。
第一个反对“礼治”。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晏婴《晏子春秋》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施政:仁政爱民。
劝谏艺术:曲谏、诱谏。
人生观:看淡生死。
老子《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
宇宙观:天道自然。
人生观:清虚自守。
政治观:无为而治。
孔子《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仁。
义。
礼。
关尹《关尹子》周敬王之大夫,道家人物。
常无、常有。
“太一”为万物根本。
濡弱谦下。
内心虚静。
顺应自然。
因势利导。
不为人先。
文子《文子》道家祖师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弟子。
得道之人不为是非左右而超然自由。
“道”是统治者必由之路。
得道者其德柔弱容众、以柔克刚。
阴阳相互依存、包含并相互转化。
仲尼弟子《孝经》《中庸》等七十二贤。
颜回:德行。
仲由:勇武。
言偃:礼乐。
曾参:孝、忠恕。
子思:中庸。
……孙武《孙子兵法》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
重战、慎战、备战。
知己知彼。
谋略制胜。
文武兼施。
恩威并重(治军)。
范蠡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忠以为国。
智以保身。
商以致富。
战国吴起《吴子兵法》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兵家代表人物。
政治和军事相结合,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
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
慎重对待战争,反对穷兵黩武。
墨子《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天志。
明鬼。
非命。
非乐。
节葬。
节用。
列御寇《列子》创立贵虚学派,道家学派介于老庄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宇宙生成四阶段说。
天体运动说。
地动说。
宇宙无限说。
杨朱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
生死一如。
贵己。
全性保真。
商鞅《商君书》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化人物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
这些人物以其才华横溢、创造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他们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文化兴盛的黄金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明清时期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一、理学家1. 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9)王守仁是明代儒家学者,被誉为“阳明子”的他主张“致良知”,强调内心的直觉和道德的自觉。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称为“阳明心学”的开创者。
二、书画家1. 文征明(1470-1544)文征明是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
他的画作技艺精湛,运用水墨表现自然景观,风格独特,被尊为明代画坛的巨匠。
三、文学家1. 杨慎(1488-1559)杨慎,字士弘,明代文学家,以他的文学才华和浪漫主义的作品而闻名。
他的作品充满感慨和对时事的关切,被誉为“晚明第一才子”。
四、戏曲家1. 严可均(712-780)严可均是唐代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南柯太守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戏剧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彩的剧情脚本而著称。
五、思想家1. 黄宗羲(1610-1695)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学者,他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尊崇自然和合理权威,对后世的思想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只是明清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的例子,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杰出成就不仅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他们的贡献使得明清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时空的限制,对今天的中国文化研究以及世界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他们的思想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2017成人高考历史要点:明清思想家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随着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发展,著名的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黄宗羲:尖锐地批判封建****主义制度,指出封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他认为既然君主不为天下人着想,人民也没有必要无条件地效忠君主。
他还认为,君主说的不一定正确,是对是错,应由公众判断。
黄宗羲反君权的思想和主张,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他还批驳轻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提出农是国家之本,工商也是国家之本的主张。
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
他反对君主****政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
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唯物思想家;“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他用发展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孔子跟孟子总结的思想表格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们对社会伦理和政治哲学的贡献至今仍被尊重和研究。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总结他们的思想,并用表格形式呈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他们的观点。
编号 | 孔子思想 | 孟子思想-----|---------|-------1 | 仁爱 | 以仁为基础,推崇人情关怀,鼓励人们互助与关爱。
2 | 礼 | 认为通过遵守礼仪规范,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和谐共处。
3 | 君子 | 强调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4 | 教育 |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塑造优秀的人才和良好的社会行为。
5 | 政治改革 | 认为政治改革是实现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手段,主张建立一个有良好制度的政府。
6 | 臣子关系 | 提倡有序的臣子关系,认为君主应担负责任,并且臣子应忠诚和尽职。
7 | 学问 | 高度重视学问的修养,强调通过学习来达到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
8 | 天命 | 相信天命和命运的存在,并将其视为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的依据。
9 | 感恩和回报 | 教育人们要感恩于自己的父母和祖先,并回报给他们。
10 | 和谐社会 | 主张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来实现和谐社会。
孔子的思想着重关注个体责任和修养,他认为通过塑造个体品质的提高可以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通过礼仪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
孔子的思想着重于教育,认为通过正确的教育可以塑造优秀的人才和良好的社会行为。
他主张政治改革,认为建立一个有良好制度的政府是实现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关键。
相比之下,孟子的思想更加注重社会伦理和政治哲学。
他以仁为基础,强调人情关怀,鼓励人们之间的互助与关爱。
他强调君子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孟子相信人性的善良,并提出在适当环境下,人们会主动向善。
他主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来实现和谐社会。
总结来说,孔子的思想强调个体责任和个人修养,重视教育和政治改革。
明清思想知识点总结图高清明清思想知识点总结图高清说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阶段。
在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思想体系。
下面是对明清思想知识点的总结图高清说明。
一、明清思想背景:1. 社会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明朝鼎盛和衰落、清朝的兴起和统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2. 文化背景:明清时期是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例如江南的商业文化、文人墨客的兴起等。
二、明清思想家与学派:1. 王守仁:提出了“理”的观念,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本性,而人应该根据理性来行事。
2. 李贽:他强调“物我一体”的观念,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互相关联的,要通过学习来认识天地之道。
3. 朱熹:他主张“格物致知”,认为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来获得知识,从而达到墨守成规修身养性的目的。
4. 许多其他学派也在明清时期兴起,如毛宗岗派、黄宗羲派等。
三、明清思想的主要内容:1. 学问与修身: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强调学问与修身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对学问的研究和修身的实践可以达到人生的完善。
2. 天理与人事:思想家们关注天理与人事的关系,认为人应该与天地万物保持和谐,以天理为依归来做人、治国。
3. 社会与政治:思想家们对社会和政治问题也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价值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论。
四、思想影响:明清时期的思想对后来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 形成学派:明清时期的学派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来中国的思想史做出了重要基础。
2. 继承与发展:明清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承接了前代思想的精华,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3. 新的社会秩序:明清思想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
这些思想家和学派的思想对于后来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周敦颐的教育主张以"学为圣人"为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
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
在教育和学习方法上,他主张要靠自己的学习和思索,也要有教师和朋友的指导作用。
他的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被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和《周濂溪集》。
邵雍(100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
是北宋中期一位重要思想家,也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宋史》卷427《邵雍传》述其学渊源说:“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
’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
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颐索隐。
妙悟神契。
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李之才是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字希夷)的三传弟子,南宋初朱震《汉上易解》:“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
”(《宋史》卷435《朱震传》)陈抟之学对宋代士大夫影响极大,对宋代理学的形成有很大关系,虽然大多数理学家否认这种关系,但邵雍却并不讳言对陈抟的景仰之情。
他称陈抟为“珍重至人”,(《击壤集》卷10)承认陈抟对他的影响。
柳诒征先生说:“希夷之学,老氏之学也。
”(《中国文化史》第2编第18章,希夷吸取老子的某些思想,当然并不全袭老氏。
邵雍本人受老子、主子以及其他道家代表人物的影响颇深,往往祖述老、庄。
他说:“《老子》五千言。
大抵皆明物理。
”(《观物外篇》)又称赞老子“知《易》之体”。
(同上)邵雍称赞庄子为“雄辨数千年一人而已”,“善通物”等,(同上)可见其推崇老、庄之一斑。
宋儒喜研《易》学,邵雍便是一个衍《易》大师,其著《皇极经世书》如朱熹所说,是一部“易外别传”。
周予同先生在谈到宋代理学之徒时指出:“《易》”与道通,由来已久,于是有意无意之间,潜受老庄学说之影响。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比较生平简介:1、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
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
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
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
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2、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与陕西周至李顒、直隶容城孙奇峰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3、顾炎武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徐干学、徐秉义、徐元文三人是顾炎武的外甥。
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昼则纺织,夜观书至二更乃息”,独力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
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人号为“归奇顾怪”。
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中国古代思想的总结图中国古代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思维方式的总结,涵盖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体系,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等等。
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思想进行总结,并用图表形式展示。
中国古代思想的总结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派和思想体系的分类1. 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其核心思想是仁、礼、孝、忠、信等,提倡以仁德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2. 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其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任何形式的暴力。
3.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其核心思想是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道。
4. 法家:代表人物为韩非子,其核心思想是法治,主张以法律来管理社会。
5. 兵家:代表人物为孙子,其核心思想是以兵法来指导军事活动。
6. 名家:代表人物为荀子,其核心思想是讲究权谋斗争,注重实用主义。
7. 纵横家:代表人物为苏秦和张仪,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外交手腕和战略布局。
二、思想体系的交流和影响1. 儒家与其他学派:儒家和墨家都是早期儒墨争鸣的代表,后来儒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但受到道家和法家的影响,形成了新的儒家学说。
2. 墨家与其他学派:墨家与儒家持不同立场,但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如墨子提出的非攻思想对后来的和平主义、爱国主义产生了影响。
3. 道家与其他学派:道家与儒家相辅相成,互有影响,如儒家强调社会道德规范,而道家主张追求自然、无为而治。
4. 法家与其他学派: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与儒家的仁德思想有所冲突,但在实践中也有相互融合的趋势。
5. 兵家与其他学派:兵家主要关注军事战略,与其他学派关系较少。
三、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1. 仁:儒家强调仁爱和道德修养,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2. 非攻:墨家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和暴力,强调和平的重要性。
3. 道:道家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然的道,强调道德自觉和无为而治。
4. 法治:法家主张以法律来管理社会,注重秩序和规则的维护。
明末清初思想家知识点总结明末清初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思想家。
以下是对明末清初思想家的知识点总结,共计约1000字。
一、明末清初思想背景1. 明朝晚期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加剧,社会思潮多元化。
2. 明末时各种反封建思潮兴起,如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李贽的“天演论”。
3.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导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思想环境发生巨大变革。
4. 郑成功等人的抗清斗争激励了人们的反对侵略的意识和热情。
二、王夫之1. 王夫之被称为“明代心学宗师”,提出“心即理”的思想,主张修心养性,以人为本。
2. 他认为心是人的本性,理是宇宙的根源,通过修炼心性可以达到宇宙的统一。
3. 王夫之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体内心的转变,强调自觉和责任感。
4. 王夫之的思想对后来的宋明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黄宗羲1.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被称为“明末清初杂家宗师”。
2. 他主张重视历史经验,强调研究经典及历史实证,批评朱熹理学的空泛和教条。
3. 黄宗羲的历史观强调历史的客观性和因果关系,主张对历史进行综合研究,挖掘历史的真相。
4. 他提出了“百世之利”、“道德经学”等重要思想,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方以智1. 方以智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的思想集学术研究和社会改良于一体。
2. 方以智主张兼收并蓄,倡导实证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学问需以实际应用为目标。
3. 他主张发展实用科学技术,关注农业、水利、医学等应用科学领域,并著有《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4. 方以智对后来的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唐甄1. 唐甄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2. 唐甄主张以学问为本,注重实践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他提出“学以致用”、“读书当以用心,看书当以实验”等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4. 唐甄的教育理念对后来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思想家总结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的提出,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明清思想家进行总结和分析。
明清时期,思想家们面临着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背景。
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建立,带来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的变革。
这些思想家们对于这个时代的变动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首先,明清思想家对于政治伦理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在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过程中,李贽和黄宗羲等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作出了批判。
李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主张以民众的福祉为出发点,反对君主专权。
而黄宗羲则提出了“天下一家”的理念,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以身作则,以道德感染民众。
这些政治伦理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政治改革思潮。
其次,明清思想家也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
王夫之和顾炎武等人对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地主阶级的剥削行为进行了批判。
王夫之主张“贫无立业”,提倡社会的平等和公正;顾炎武则主张重视农业,主张农民是国家的根基,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他们的思想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一面,也为后来的社会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第三,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们对经济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冯梦龙和黄穆等人思考了物价与货币问题,对现代经济学的诞生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
冯梦龙认为物价上涨是由于货币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主张增加货币供应来稳定物价;黄穆则提出了“三循环论”和“积存论”,阐述了货币循环和储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经济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经济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对后来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了影响。
最后,明清思想家们对文化问题也进行了重要的思考。
王夫之和黄宗羲等人批评了当时的科举制度,认为其之弊端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非真知灼见。
他们主张推崇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提倡人文精神,反对功利主义。
他们的思想对后来的教育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明清思想家在政治伦理、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唯物主义思想
具体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
②提出“天下为主,
君为客”,君臣关系
要平等;
③主张限制君权,
以“天下之法”取
代“一家之法”。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②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
结合,学以致用。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
考察得到正确认识;
③肯定人的正当物质需
求。
其它思想“工商皆本”“亡国”与“亡天下”的
区别朴素辩证思想(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代表作品《明夷待访录》《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船山遗书》
具体影响对晚清民主思潮产
生一定影响。
开一代脚踏实地学风,对
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
影响近代人的思维方
式。
共同影响
(三大思想家
的共同点)①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③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④早年参加过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