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49.00 KB
- 文档页数:10
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而对于软件开发领域来说,软件的使用和满足用户需求是最终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提升软件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1. 使用理论使用理论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旨在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使用理论:1.1 用户中心设计(UCD)用户中心设计是一种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以用户为中心来设计软件界面和功能的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将用户放在设计过程的核心位置,注重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情感。
UCD方法包括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参与设计、用户测试和反馈等步骤,旨在提供符合用户期望和需求的软件产品。
1.2 人机交互(HCI)人机交互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交互的学科领域,涉及到用户接口设计、交互技术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HCI理论关注人类认知、行为和情感等因素,以提供有效、高效和愉悦的用户体验。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合理应用HCI理论可以使软件界面更加友好、易用,从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1.3 信息架构(IA)信息架构是关于组织、分类和标记信息的实践和理论。
在软件设计中,信息架构被用于确定软件界面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分类,以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找到所需信息。
良好的信息架构可以提供清晰的导航路径和逻辑结构,使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功能和信息。
1.4 用户体验(UX)用户体验是用户使用软件时所感受到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反应。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提供给用户愉悦、高效和有意义的软件使用过程的目标。
UX理论包括用户感知、交互设计、可用性测试等方面,通过优化界面、提升操作流程和增加互动性等手段,以创造积极的用户体验。
2. 满足理论满足理论是从功能和性能的角度出发,旨在提供稳定、安全和高效的软件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满足理论:2.1 软件工程(SE)软件工程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软件开发过程,旨在确保软件系统的质量和性能。
SE理论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环节,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来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
主题:“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传者第一论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提到了拉斯韦尔关于5w模式,5w模式讲了些什么内容呢?他将传播的结构,归纳为Who , Say what , in which channel ,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在这个经典模式中,传播者who掌握着传播的主动权,是以who为中心来研究传媒对受众做了什么的问题。
这种认识不妨称之为“传者第一论”。
二、Bauer的启示传者第一论是把受众看成了待宰的羔羊,在传播过程中没有任何主动权,传者说什么,受者就接受什么,正如我们前面我们所提到的枪弹论的典型观点媒体是无往不胜的枪弹,受众是中的即倒的靶子。
然而,这种假说在后来的传播学研究中遭到了质疑,其中一个典型的观点就认为,受众并非总是被动的接受。
1964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鲍尔(Bauer)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题为《固执的受众》,鲍尔认为,以往的传播研究总是站在传播者的角度,总是从传播者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这种思维定势上考虑问题,这在他看来是犯了方向错误。
他认为,传播研究应该站到受众的角度,应该着重探讨受众对信息的处理,以及对整个传播过程的决定性作用。
他有两句话因为说得很巧妙而常被人们引用。
他说,以往的研究总是问(What can the message do the audience?)“讯息如何作用受众”,而现在的研究则应问(What can the audience do with the message)“受众如何处理信息”。
从这个启示中,我们可以将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进行一番改变。
就是将Who say what to whom 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变成:Who got what From where in channel do for what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些学者就开始研究受传者是怎样使用媒介,主要考察人们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去接触和使用媒介的,使用之后又获得了什么样的满足。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蒙古语听书平台研究》篇一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蒙古语听书平台研究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听书平台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蒙古语听书平台以其独特的语言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用户。
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视角,对蒙古语听书平台进行研究,探讨其用户使用行为、满足需求以及平台发展策略。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概述“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探讨用户媒介使用行为及其满足需求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用户基于特定需求主动选择媒介,通过媒介使用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媒介的选择、使用和满足需求的过程中,用户具有主动性。
该理论对于研究蒙古语听书平台的用户行为和需求具有指导意义。
三、蒙古语听书平台的发展概况蒙古语听书平台作为文化传播的新兴媒介,以其独特的语言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用户。
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听书资源,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同时,这些平台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推荐相应的听书内容。
四、用户使用行为分析(一)用户特征蒙古语听书平台的用户以蒙古族为主,同时也吸引了其他民族的用户。
这些用户具有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背景,对听书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期望。
(二)使用动机用户使用蒙古语听书平台的动机主要包括娱乐消遣、学习提升、文化传承等。
其中,娱乐消遣是用户使用听书平台的主要动机,学习提升和文化传承也是用户的重要需求。
(三)使用行为用户在选择听书平台时,主要考虑平台的资源丰富程度、更新速度、用户体验等因素。
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会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听书活动。
同时,用户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和推荐。
五、满足需求分析(一)娱乐消遣需求的满足蒙古语听书平台通过提供丰富的听书资源,如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满足了用户的娱乐消遣需求。
同时,平台还提供了舒适的听觉体验和个性化的推荐服务,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听书体验。
使用与满足理论基本理论1、概念“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
使用与满足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
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2、发展过程从时间上来说,使用与满足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时期,复旦大学传播学者殷晓蓉对此有专文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早期研究大部分是围绕无线电广播和报纸与读者的关系而展开的。
其中包括:三四十年代,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研究机构进行了美国第一次全面的广播研究(包括分析广播的内容和对听众的统计);1940年的奥逊·威尔斯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所引起的恐慌事件的研究以及赫佐格的那篇被称作“历史性的论文”《我们对白天连续节目的听众究竟知道什么》等。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现代时期”则是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时的研究逐渐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式,并有了比较固定的名称:“使用与满足说”,或“使用与满足模式”,也更加明确地朝向探讨“一个活跃的受众”的作用的方向发展。
它在范围上涉及报纸、电影、舞台剧、电视(特别是智力竞赛节目)、高雅音乐会和肥皂剧等大众传播内容与受众的使用和满足的关系,并且,经由施拉姆、伯格纳、卡茨、布卢姆勒、格威奇等人的努力,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更加重要的是,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美国传播学自身的发展,“使用与满足说”所得以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推动力更为充分,而它的出现也使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以及相关的媒介内容研究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其中美国社会学家E ·卡茨被认为是“使用与满足说”的“现代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使用与满足基本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理论,这些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解释和理解世界的框架。
其中,有一些理论被视为基本理论,因为它们能够解释广泛的现象,并有助于我们建立对事物的基本认识。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进化论。
进化论是指生物进化的理论,它认为物种的演化是由于基因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机制引起的。
这一理论由达尔文提出,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推理得到了支持。
进化论不仅仅适用于生物领域,在许多其他领域也能起到指导作用。
比如,进化论揭示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常态,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人类社会中,进化论还能够解释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演化,帮助我们理解和改进社会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一下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行为。
量子力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挑战了我们对于物质和能量的传统认知,并对科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提出了一些基本问题。
量子力学的应用已经深入到许多领域,比如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材料科学等。
它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新的科技和应用,如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
通过学习和理解量子力学,我们可以拓宽我们对于物质和能量行为的认识,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创造性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学上的基本理论,如结构功能主义和符号互动主义等。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符号互动主义则强调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赋予符号和意义,人们的行为是在不断的互动和解释中产生的。
这些理论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还有一些跨学科的基本理论,如系统论和复杂性科学等。
系统论研究系统的整体特性和相互关系,并探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
复杂性科学则关注于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性质,研究如何从简单规则和组件生成复杂的行为和结构。
这些理论拓宽了我们对于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复杂和混乱的问题,并在各种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