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 Civil悬索桥分析功能使用
- 格式:pdf
- 大小:140.47 KB
- 文档页数:8
用MIDAS做悬索桥分析几何初始刚度,(2)初始内力,(3)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三者头疼的不行,虽然Midas提供了很多有关悬索桥的技术资料,但如果没有真正接触过悬索桥工程项目的朋友,是无法很好地领会到三者的区别的。
下面我以利用Midasxx的建模助手和悬索桥分析控制进行自锚式悬索桥初步设计的过程作一个概括总结。
假定各位对Midas的基本操作及窗口选项的出处都已经熟悉,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步骤一:利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得到初始模型1,得到(1)几何初始刚度,(2)初始内力步骤二:利用悬索桥分析控制,定义好更新节点组和垂点组,得到(1)更新的几何初始刚度,(2)更新的初始内力,(3)新得到的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步骤三:恒载+活载分析,需要步骤二的(1)初始内力,(2)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至于步骤二的几何初始刚度,并不需要。
我做过模型对比,删除后对内力和变形的影响为零蛋。
这也得到了两个结论:1、活载分析只需要黄金搭档,即“初始内力”+“PostCS的线性分析”,“初始几何刚度”对活载分析的作用完全可以由“初始内力”来代替。
因为在线性分析中,“初始几何刚度”只对几何刚度有影响,并不会反映到内力当中。
2、成桥恒载分析只需要施工阶段分析的无敌助手,即“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
当然需要定义非线性施工阶段的“独立模型” + 钩选“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
步骤四:倒拆分析,需要步骤二的(1)初始内力,(2)平衡节点和构件内力步骤五:正装分析,需要步骤四倒拆分析而得的最后施工阶段的单元内力结果,转换为几何初始刚度输入步骤五的正装模型的第一个施工阶段中。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可以带到以下有益的结论1、频频出现在Midas技术资料的热门字眼“初始几何刚度”其实作用非常小,在步骤三、步骤四种均可删去,即使保留“初始几何刚度”,在步骤三中不起作用,在步骤四中不会随着倒拆的进行而发生更新。
即只要涉及线性分析,“初始内力”就可独当一面。
2、结论1并不代表“初始几何刚度”这个计算参数就无意义,或者其功能作用完全可以被“初始内力”所代替。
使用一般功能做悬臂法桥梁施工阶段分析目 录悬臂法的施工顺序和施工阶段分析 1设定建模环境 3定义截面及材料 4结构建模 9建立预应力箱型梁模型 / 10建立桥墩模型 / 15建立结构群 / 16定义边界群以及输入边界条件 / 20建立荷载群 / 23定义并建立施工阶段 25定义施工阶段 / 25建立施工阶段 / 30输入荷载 / 33使用一般功能做悬臂法桥梁施工阶段分析悬臂法的施工顺序和施工阶段分析本用户指南将使用“使用建模助手做悬臂法桥梁施工阶段分析”中的例题,学习掌握使用一般建模功能做施工阶段分析的步骤。
悬臂法(FCM)的施工顺序一般如下:本悬臂法桥梁例题为三跨连续梁使用了4台挂篮(F/T),因此不必移动挂篮。
高级应用例题悬臂法施工阶段分析应该正确反应上面的施工顺序。
施工阶段分析中各施工阶段的定义,在MIDAS/CIVIL里是通过激活和钝化结构群、边界群以及荷载群来实现的。
下面将MIDAS/CIVIL中悬臂法桥梁施工阶段分析的步骤整理如下。
1.定义材料和截面2.建立结构模型3.定义并构建结构群4.定义并构建边界群5.定义荷载群6.输入荷载7.布置预应力钢束8.张拉预应力钢束9.定义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值并连接10.运行11.确认分析结果在“使用建模助手做悬臂法桥梁施工阶段分析”里使用悬臂法桥梁建模助手完成了上述2~8步骤。
在本使用指南中,我们将使用一般功能完成上述施工阶段分析的1~8步骤。
步骤9~11的方法与“使用建模助手做悬臂法桥梁施工阶段分析”相同,在本使用指南章节中将不赘述。
使用一般功能做悬臂法桥梁施工阶段分析设定建模环境为了做悬臂法桥梁的施工阶段分析首先打开新项目( 新项目)以‘FCM.mcb’名字保存(保存)文件。
然后将单位体系设置为‘tonf ’和‘m ’。
该单位体系可以根据输入的数据类型随时随意地更换。
文件 / 新项目文件 /保存 ( FCM )工具 / 单位体系长度 > m ; 力 > tonf图1 设定单位体系单位体系也可以在程序窗口下端的状态条中的单位选择按钮()中选择修改。
在学**阶段的各种设计练**及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经常遇到悬索桥的设计计算。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体验,叙述Midas/Civil计算悬索桥的基本步骤及使用中的心得技巧和注意事项。
注:本文以Midas/Civil 2012为参照版本。
Midas/Civil计算悬索桥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初始成桥线性的确定,这是由于悬索桥为大变形二阶柔性结构决定的。
其分析过程及每步中的要点如下:1.建立新文件,为了便于区分和查找,建议命名时加入文件创建日期及文件主要特征等信息;2.按照初步设计,定义主缆、桥塔、横梁、加劲梁、横隔板等部件的材料及截面特性值;3.在结构-悬索桥按钮点出“悬索桥建模助手”,在其中输入相关信息,利用建模助手功能生成初步模型以便后续修改。
在此需指出,利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可以确定索单元大致的初始内力,利于后面的精细分析。
实际上也完全可以自行建立悬索桥的全部梁、索单元,再进行非线性分析控制和迭代,但该步骤比较繁琐,因此一般推荐采用悬索桥建模助手生成初步模型;在建模助手中有几个要点和技巧:1)建模助手采用的默认对象是双塔三跨悬索桥。
当建立的模型为双塔单跨悬索桥时,可以在边跨长度框内输入一个很小的数值(如1e-6),一般在Midas/Civil中,距离小于1e-5的节点将被合并,从而达到实际只建立了中跨的效果;2)桥面系宽度,在桥塔竖直、索面竖直时指的是桥塔间距,也即主缆间距、吊杆吊点间距,在索面倾斜或桥塔倾斜时,一般理解为吊杆在加劲梁上的吊点间距更加方便;3)桥面系单位重量,此处输入的单位重量必须等于加劲梁的自重加上二期恒载等以梁单元均布荷载形式施加给加劲梁单元的梁单元荷载的和,否则后面难以计算收敛。
另外,当建立的模型为双塔单跨悬索桥时,应勾选此处“详细”对话框,并在对话框中分别设置边、中跨桥面系荷载集度,为了便于收敛,可以将实际不存在的边跨设置一个非常小的集度,如1e-6;4)其余各项按照对话框要求及初步设计填写即可,点击“实际形状”,会给出初步计算的主缆横向内力,该值应该记下,以便在后面悬索桥分析控制中使用;5)填写完成后建议命名并保存该wzd文件,以便后面再修改或重复利用。
MIDASMCTTOOLS使用说明MIDAS MCT(MIDAS Civil Tool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土木工程软件,提供了多种功能模块,包括结构设计、桥梁设计、地基设计、渠道设计等。
本文将对MIDAS MCT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一、结构设计模块结构设计模块是MIDASMCT软件的核心功能之一,主要用于进行建筑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该模块支持多种材料(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木材等)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结构模型的建立、加载与边界条件的设置。
还可以进行线性及非线性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地震响应分析等。
此外,结构设计模块还提供了自动荷载生成、自动组合生成、剪力墙设计、承载墙设计、框架设计、板壳设计等实用工具。
二、桥梁设计模块桥梁设计模块是MIDASMCT软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模块,用于进行桥梁结构的建模、分析与设计。
该模块支持各类桥梁结构,包括简支梁、连续梁、箱梁、悬索桥等。
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创建桥梁的结构模型,并设置相应的材料属性与边界条件。
该模块还可以进行桥梁的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地震响应分析等。
除此之外,桥梁设计模块还提供了预应力设计、施工阶段分析、抗震设防验算、正反算法设计等实用工具。
三、地基设计模块地基设计模块是MIDASMCT软件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模块,用于进行土壤与基础的分析与设计。
该模块可以进行土体本构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定,支持各类基础形式的建模。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抗倾覆计算等。
此外,地基设计模块还提供了地震液化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土钉墙设计、挡土墙设计等实用工具。
四、渠道设计模块渠道设计模块是MIDASMCT软件的另一个功能模块,用于进行渠道工程的分析与设计。
该模块支持各类渠道形式的建模,包括明渠、暗渠、管道等。
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创建渠道的几何模型,并设置相应的边界条件与流体参数。
该模块还可以进行渠道的水力计算、稳态与非稳态流动分析等。
使用悬索桥分析控制功能时的注意事项近期有关地锚、自锚式悬索桥的功能咨询相对较多,因为悬索桥的非线性特点,分析结果根据不同的设计人员建立的模型以及选择的收敛选项,结果会有较大的差异。
下面就一些注意事项整理如下:1.目前Civil中的悬索桥分析分两步走:a.第一步:利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建立模型,获得初步线形(索单元中给出初始的Lu/L)b.第二步:修改模型后,利用分析>悬索桥分析控制重新精确计算线形。
2.悬索桥的形状比较特殊时,很多用户会根据经验建立模型(自行完成第一步),此时需要注意索单元中应给出接近实际情况的Lu/L,当Lu/L给出的值不是很恰当时,会发生不收敛或不正确结果。
一般模型成桥后的索的Lu/L值在0.996~0.999之间(并非绝对)。
3.运行悬索桥分析控制后,在分析信息中会显示类似下面信息:NONLINEAR STATIC LOADCASE : 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1 DISPL. NORM : 0.100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2 DISPL. NORM : 0.361E+00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3 DISPL. NORM : 0.156E+00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4 DISPL. NORM : 0.734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5 DISPL. NORM : 0.353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6 DISPL. NORM : 0.176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7 DISPL. NORM : 0.844E-02ITERATION NO : 2 CONVERGENCE RATIO : 0.43322E+00……a.“INCREMENT NO.: 1”:是指荷载增幅步数。
MIDAS/Civil悬索桥分析功能使用时的一些注意事项1)使用MIDAS/Civil分析悬索桥的基本操作步骤a)定义主缆、主塔、主梁、吊杆等构件的材料和截面特性;b)打开主菜单“模型/结构建模助手/悬索桥”,输入相应参数(各参数意义请参考联机帮助的说明以及下文中的一些内容);c)将建模助手的数据另存为“*.wzd”文件,以便以后修改或确认;d)运行建模助手后,程序会提供几何刚度初始荷载数据和初始单元内力数据,并自动生成“自重”的荷载工况;e)对模型根据实际状况,对单元、边界条件和荷载进行一些必要的编辑后,将主缆上的各节点定义为更新节点组,将塔顶节点和跨中最低点定义为垂点组;f)定义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后运行。
运行过程中需确认是否最终收敛。
运行完了后程序会提供平衡单元节点内力数据;g)删除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将所有结构、边界条件和荷载都定义为相应的结构组、边界组和荷载组,定义一个一次成桥的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对话框中选择“考虑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并勾选“包含平衡单元节点内力”;h)运行分析后查看该施工阶段的位移是否接近于0以及一些构件的内力是否与几何刚度初始荷载表格或者平衡单元节点内力表格的数据相同;i)各项结果都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倒拆施工阶段分析或者成桥状态的各种分析;j)详细计算原理请参考技术资料《用MIDAS做悬索桥分析》。
2)建模助手中选择三维和不勾选三维的区别?a)勾选三维就是指按空间双索面来计算悬索桥,需要输入桥面的宽度,输入的桥面系荷载将由两个索面来承担;b)不勾选三维时,程序将给建立单索面的空间模型,不需输入桥面的宽度,输入的桥面系荷载将由单索面来承担。
3)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截面以及重量是如何考虑的?a)因为索单元必须考虑自重,因此建模助手分析中对于主缆和吊杆的自重,程序会自动考虑;b)但在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和截面并不介入分析,程序只是根据输入的几何数据,给建立几何模型,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悬索桥精密分析。
关于MIDAS/Civil悬索桥分析的一些功能说明1)建模助手的功能使用简化方法计算获得索的水平张力和主缆的初始形状,利用悬索单元的柔度矩阵重新进行迭代分析。
当获得了所有主缆单元的无应力长之后,则构成由主缆和吊杆组成的索的体系,即,主缆两端、索塔墩底部、吊杆下端均按固接处理。
当将无应力索长赋予悬索单元时,将产生不平衡力引起结构变形,然后通过坐标的变化判断收敛与否,当不收敛时则更新坐标重新计算无应力索长直至收敛,建模助手分析结束。
2)悬索桥分析控制以建模助手生成的主缆坐标、无应力索长、水平张力为基础进行悬索桥整体结构的初始平衡状态分析。
对于地锚式悬索桥,其通过建模助手建立的模型,若小范围地调整加劲梁,对索的无应力长度和主缆坐标影响不是很大,因此一般来说直接采用建模助手的结果即可,当需要做精密的分析时也可采用悬索桥分析控制功能进行第二阶段分析。
而自锚式悬索桥,由于其加劲梁受较大轴力的作用,加劲梁端部和索墩锚固位置会发生较大变化,即主缆体系将发生变化,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说建模助手获得的索体系和无应力长与实际并不相符。
因此必须对整体结构重新进行精密分析。
其过程如下:将主缆和吊杆的力按静力荷载加载到由索塔墩和加劲梁组成的杆系结构上,计算加劲梁和索塔墩的初始内力,并将其作用在整体结构上。
通过反复计算直至收敛,获得整体结构的初始平衡状态。
(参考技术资料《自锚式悬索桥的计算》)3)对于初始荷载的说明671版本开始,在“荷载/初始荷载”中,分为大位移和小位移两项,其内又分为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平衡单元节点内力、初始荷载控制数据、初始单元内力共4项内容。
其作用分别如下:大位移/平衡单元节点内力:该功能只适用于施工阶段分析中选择非线性分析的独立模型,并且钩选了“包含平衡单元节点内力”选项时的情形。
进行斜拉桥或悬索桥逆施工阶段分析时,通过计算由张拉力和恒载导致的成桥状态的节点力和构件内力,可以考虑在外力作用下,位移为0的状态。
懸索橋分析時的一些注意事項1)使用MIDAS/Civil分析懸索橋的基本操作步驟a) 定義主纜、主塔、主梁、吊杆等構件的材料和截面特性;b) 打開主菜單“模型/結構建模助手/懸索橋”,輸入相應參數(各參數意義請參考聯機幫助的說明以及下文中的一些內容);c) 將建模助手的數據另存為“*.wzd”檔,以便以後修改或確認;d) 運行建模助手後,程式會提供幾何剛度初始荷載數據和初始單元內力數據,並自動生成“自重”的荷載工況;e) 對模型根據實際狀況,對單元、邊界條件和荷載進行一些必要的編輯後,將主纜上的各節點定義為更新節點組,將塔頂節點和跨中最低點定義為垂點組;f) 定義懸索橋分析控制數據後運行。
運行過程中需確認是否最終收斂。
運行完了後程式會提供平衡單元節點內力數據;g) 刪除懸索橋分析控制數據,將所有結構、邊界條件和荷載都定義為相應的結構組、邊界組和荷載組,定義一個一次成橋的施工階段,在施工階段對話框中選擇“考慮非線性分析/獨立模型”,並勾選“包含平衡單元節點內力”;h) 運行分析後查看該施工階段的位移是否接近於0以及一些構件的內力是否與幾何剛度初始荷載表格或者平衡單元節點內力表格的數據相同;i) 各項結果都滿足要求後即可進行倒拆施工階段分析或者成橋狀態的各種分析;j) 詳細計算原理請參考技術資料《用MIDAS做懸索橋分析》。
2)建模助手中選擇三維和不勾選三維的區別?a) 勾選三維就是指按空間雙索面來計算懸索橋,需要輸入橋面的寬度,輸入的橋面系荷載將由兩個索面來承擔;b) 不勾選三維時,程式將給建立單索面的空間模型,不需輸入橋面的寬度,輸入的橋面系荷載將由單索面來承擔。
3)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截面以及重量是如何考慮的?a) 因為索單元必須考慮自重,因此建模助手分析中對於主纜和吊杆的自重,程式會自動考慮;b) 但在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和截面並不介入分析,程式只是根據輸入的幾何數據,給建立幾何模型,以便進行下一步的懸索橋精密分析。
MIDAS CIVIL软件简介MIDAS可以做施工阶段分析、水化热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支座沉降分析、大位移分析,是强有力的土木工程分析与优化设计系统。
其基本特点如下:广泛的适用领域钢筋混凝土桥梁:板型桥梁、刚架桥梁、预应力桥梁联合桥梁:钢箱型桥梁、梁板桥梁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型桥梁:悬臂法、顶推法、移动支架法、满堂支架法大跨度桥梁:悬索桥、斜拉桥、拱桥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分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型桥梁、桥台、桥脚、防波堤地下结构:地铁、通信电缆管道、上下水处理设施、隧道工业建筑:水塔、压力容器、电力输送塔、发电厂国家基础建设:飞机场、大坝、港口材料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及设计规范(JTJ023-85)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其他国家和地区规范(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欧洲、日本、韩国等)截面型钢:角钢、槽钢、H型钢、T型钢、方形钢管、圆形钢管、圆形钢棒、方形钢棒组合截面:角钢-组合截面、槽钢-组合截面焊接组合截面:角钢、槽钢、H形钢、T形钢、方形钢管、圆形钢管其他国家标准截面(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车辆荷载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的汽车荷载、平板挂车和履带车荷载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89)的城-A级、城-B级车辆荷载和车道荷载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的“中-活载”的普通活载、特种活载地震设计反应谱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收缩和徐变、弹性模量的变化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及设计规范(JTJ023-85)其他国家规范(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5-86)其他国家规范(美国、日本等)钢结构构件设计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其他国家规范(美国、韩国)钢骨混凝土构件设计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使用钢管混凝土截面时,适用“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其他国家规范(美国、韩国)通过了国际认证机关ISC(InternationalStandardsCertification)Pty.Ltd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悬索桥迈达斯操作经验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在学**阶段的各种设计练**及实际工作中,可能会经常遇到悬索桥的设计计算。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体验,叙述Midas/Civil计算悬索桥的基本步骤及使用中的心得技巧和注意事项。
注:本文以Midas/Civil 2012为参照版本。
Midas/Civil计算悬索桥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初始成桥线性的确定,这是由于悬索桥为大变形二阶柔性结构决定的。
其分析过程及每步中的要点如下:1.建立新文件,为了便于区分和查找,建议命名时加入文件创建日期及文件主要特征等信息;2.按照初步设计,定义主缆、桥塔、横梁、加劲梁、横隔板等部件的材料及截面特性值;3.在结构-悬索桥按钮点出“悬索桥建模助手”,在其中输入相关信息,利用建模助手功能生成初步模型以便后续修改。
在此需指出,利用悬索桥建模助手可以确定索单元大致的初始内力,利于后面的精细分析。
实际上也完全可以自行建立悬索桥的全部梁、索单元,再进行非线性分析控制和迭代,但该步骤比较繁琐,因此一般推荐采用悬索桥建模助手生成初步模型;在建模助手中有几个要点和技巧:1)建模助手采用的默认对象是双塔三跨悬索桥。
当建立的模型为双塔单跨悬索桥时,可以在边跨长度框内输入一个很小的数值(如1e-6),一般在Midas/Civil中,距离小于1e-5的节点将被合并,从而达到实际只建立了中跨的效果;2)桥面系宽度,在桥塔竖直、索面竖直时指的是桥塔间距,也即主缆间距、吊杆吊点间距,在索面倾斜或桥塔倾斜时,一般理解为吊杆在加劲梁上的吊点间距更加方便;3)桥面系单位重量,此处输入的单位重量必须等于加劲梁的自重加上二期恒载等以梁单元均布荷载形式施加给加劲梁单元的梁单元荷载的和,否则后面难以计算收敛。
另外,当建立的模型为双塔单跨悬索桥时,应勾选此处“详细”对话框,并在对话框中分别设置边、中跨桥面系荷载集度,为了便于收敛,可以将实际不存在的边跨设置一个非常小的集度,如1e-6;4)其余各项按照对话框要求及初步设计填写即可,点击“实际形状”,会给出初步计算的主缆横向内力,该值应该记下,以便在后面悬索桥分析控制中使用;5)填写完成后建议命名并保存该wzd文件,以便后面再修改或重复利用。
Midas Civil桥梁工程实例精解一、引言Midas Civil是一款专门针对桥梁工程设计和分析的软件,其功能强大、应用广泛。
本文将重点讨论Midas Civil在桥梁工程实例中的应用和精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软件的工程实践价值。
二、Midas Civil桥梁工程实例分析1. 拱桥设计与分析以某某大型拱桥工程为例,介绍Midas Civil在拱桥设计与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包括结构建模、材料设定、荷载分析、抗震设计等方面。
2. 梁桥设计与分析以某某梁桥工程为例,介绍Midas Civil在梁桥设计与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包括纵横断面设计、施工阶段分析、架设过程模拟等方面。
3. 悬索桥设计与分析以某某悬索桥工程为例,介绍Midas Civil在悬索桥设计与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包括索塔设计、索缆分析、振动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4. 桥梁监测与维护介绍Midas Civil在桥梁监测与维护方面的应用,如结构健康监测、裂缝分析、加固方案评估等。
三、Midas Civil在桥梁工程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1. 强大的建模和分析功能Midas Civil具有强大的建模和分析功能,能够准确模拟各类桥梁结构,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提供可靠的分析结果。
2. 多场景下的适用性Midas Civil不仅适用于各类桥梁类型,还可以应用于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的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3. 创新的工程实践技术Midas Civil在桥梁工程实践中引入了许多创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基于BIM的协同设计、结构优化算法等,推动了桥梁工程实践的进步。
4. 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通过Midas Civil的应用,桥梁工程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有力支撑了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保障。
四、Midas Civil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案例1. 桥梁工程A案例介绍Midas Civil在桥梁工程A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具体的建模分析过程、工程效果和成果展示等。
MIDAS/Civil悬索桥分析功能使用说明资料制作日期:2006-8-9对应软件版本:Civil 2006 1.使用MIDAS/Civil分析悬索桥的基本操作步骤A.定义主缆、主塔、主梁、吊杆等构件的材料和截面特性;B.打开主菜单“模型/结构建模助手/悬索桥”,输入相应参数(各参数意义请参考联机帮助的说明以及下文中的一些内容);C.将建模助手的数据另存为“*.wzd”文件,以便以后修改或确认;D.运行建模助手后,程序会提供几何刚度初始荷载数据和初始单元内力数据,并自动生成“自重”的荷载工况;E.对模型根据实际状况,对单元、边界条件和荷载进行一些必要的编辑后,将主缆上的各节点定义为更新节点组,将塔顶节点和跨中最低点定义为垂点组;F.定义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后运行。
运行过程中需确认是否最终收敛。
运行完了后程序会提供平衡单元节点内力数据;G.删除悬索桥分析控制数据,将所有结构、边界条件和荷载都定义为相应的结构组、边界组和荷载组,定义一个一次成桥的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对话框中选择“考虑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并勾选“包含平衡单元节点内力”;H.运行分析后查看该施工阶段的位移是否接近于0以及一些构件的内力是否与几何刚度初始荷载表格或者平衡单元节点内力表格的数据相同;I.各项结果都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倒拆施工阶段分析或者成桥状态的各种分析;J.详细计算原理请参考技术资料《用MIDAS做悬索桥分析》。
2.建模助手中选择三维和不选择三维的区别?A.选择三维就是指按空间双索面来计算悬索桥,需要输入桥面的宽度,输入的桥面系荷载将由两个索面来承担;B.不选择三维时,程序将给建立单索面的空间模型,不需输入桥面的宽度,输入的桥面系荷载将由单索面来承担。
3.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截面以及重量是如何考虑的?A.因为索单元必须考虑自重,因此建模助手分析中对于主缆和吊杆的自重,程序会自动考虑;B.但在建模助手中主梁和主塔的材料和截面并不介入分析,程序只是根据输入的几何数据,给建立几何模型,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悬索桥精密分析。
即,程序不会根据定义的主梁的材料和截面自动计算自重并参与分析,用户需要根据成桥状态时的桥面系荷载(如,主梁自重、二期恒载等),在建模助手对话框中按线荷载或节点荷载来具体输入;C.之后在进行悬索桥精密分析时,对于主梁的自重则将根据材料的容重以及截面面积来计算,对于二期恒载用户可按梁单元荷载等形式进行定义;D.注意:建模助手中输入的桥面系荷载值须等于悬索桥精密分析时考虑的各荷载工况对于桥面系作用的荷载总和(例如等于按主梁自重计算的线荷载加上二期恒载梁单元线荷载)。
4.为什么靠近主塔处的两根吊杆的初始内力比别的吊杆大?A.在建模助手中,对于输入的桥面系荷载(线荷载)是由吊杆来承担的。
各吊杆承受的荷载大致是线荷载与吊杆间距的乘积(如果单索面承受荷载的话);B.在主塔处由于没有吊杆,与主塔处相邻的吊杆需要承受的荷载为线荷载与1.5倍的吊杆间距的乘积,因此会较大;C.如果成桥的结构在主塔与主梁的连接处,主塔对主梁有支承作用,则上述方法求出的主塔处吊杆的初始内力是不合理的;D.此时可以在建模助手中通过勾选“加劲梁端到塔墩中心线的距离”,输入G1和G2的值(吊杆到主塔距离的1/2)来处理。
但在进行悬索桥精密分析前,需要用户建立该处的主梁单元,并对主塔和主梁的支承关系进行定义;E.除了方法d),还可以通过按点荷载的方式输入桥面系荷载的方式来处理(勾选建模助手对话框中“桥面系>单位重量>详细…” )。
对于吊杆间距不等或者边跨最外侧吊杆受力大小要调整时,使用此方法更容易实现一些。
5.悬索桥分析控制中的“主缆内力水平分量”有什么意义,如何使用?A.对于地锚式悬索桥桥面系的荷载确定后,主缆内力的水平分量理论上是一定的。
但根据桥梁的实际情况,对于主梁吊装连接后施加的二期恒载,主梁也会承受一部分弯矩,这时主缆上的水平分量会发生一些变化;B.对于自锚式悬索桥,桥面系的荷载一部分是由主缆承担,一部分是由主梁承担的。
因此根据主缆和主梁的荷载分配比率,自锚式悬索桥的成桥状态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C.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悬索桥分析控制中的“主缆内力水平分量”,来参与确定主缆和主梁所承受荷载的比率;D.在第一步悬索桥建模助手对话框输入所有参数后,点击右下角的“实际形状”或者“更新或重画”的话,下端会显示当前结构的主缆内力水平分量。
在悬索桥分析控制中输入的主缆内力水平分量需是在结构合理受力状态范围内的值,可参考第一步中显示的结果取值,不能随便输入。
6.运行悬索桥分析控制后,在分析信息中会显示类似下面信息,其具体代表什么意义?NONLINEAR STATIC LOADCASE : 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1 DISPL. NORM : 0.100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2 DISPL. NORM : 0.361E+00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3 DISPL. NORM : 0.156E+00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4 DISPL. NORM : 0.734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5 DISPL. NORM : 0.353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6 DISPL. NORM : 0.176E-01INCREMENT NO. : 1 ITERATION NO. : 7 DISPL. NORM : 0.844E-02ITERATION NO : 2 CONVERGENCE RATIO : 0.43322E+00……A.“INCREMENT NO.: 1”:是指荷载增幅步数。
B.“ITERATION NO.: 1”:是指每荷载步内的迭代次数, 1表示第1次迭代计算,2表示第2次迭代计算。
C.“DISPL. NORM”:是指收敛计算中在每个荷载步骤下的位移收敛的“范数”,程序默认的收敛控制参数为: 迭代次数为30次,收敛标准范数为0.01,上面数据中迭代第7次时计算范数为0.844e-02小于0.01,所以结束了第2次迭代计算(ITERATION NO : 2)。
D.“ITERATION NO : 2”: 是指第2次迭代计算,迭代次数在悬索桥分析控制对话框中输入,默认为5。
E.“CONVERGENCE RATIO”:是根据更新的节点坐标、索的张力、平衡内力计算的不平衡内力引起的位移的收敛范数,其控制范数在悬索桥分析控制对话框中输入,默认为1e-05。
最终迭代次数(默认为5)中计算范数小于1e-05即表示收敛了,但是一般在最终迭代次数中的计算范数小于1e-02时,可以认为结果收敛了。
一般来说随着计算CONVERGENCE RATIO值应该逐渐变小,当逐渐变大时可认为没有收敛。
F.每个迭代次数内的每荷载增步中的收敛控制参数,当在分析>非线性分析控制中设定了控制参数时,遵循设定的参数,没有设定参数时如上面a中所述默认为迭代次数为30次,收敛标准范数为0.01。
分析>非线性分析可设也可不设。
G.在悬索桥分析控制中选择的荷载,最好放在同一个荷载工况内。
7.通过建模助手求到的平衡状态中,塔底有较大弯矩时,应如何解决?A.需在进行第二步悬索桥分析之前,对模型进行处理。
即,将主塔顶的节点和该处主缆的节点使用上下两个节点模拟。
两个节点间使用弹性连接或刚性连接,只约束竖向的位移(根据情况也可约束面外方向的变形);B.该处主缆的节点坐标不要加入到更新节点组中;C.进行完悬索桥分析得到平衡内力等数据后,在进行施工阶段或者成桥状态分析时,再将该处两个点的约束按最终状况模拟。
8.不通过建模助手,如何计算初始平衡状态?A.进行非线性分析之后,不断更新节点坐标和索单元初拉力(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来求平衡状态;B.程序对相应荷载工况进行非线性分析,会产生位移和内力,之后会将该内力作为索单元的初拉力(单元表格中)更新。
C.更新节点坐标是将原坐标和发生的位移的和作为新的节点坐标。
如果悬索桥的索面是竖直的则只更新Z坐标,如果是空间的,还需更新Y坐标。
D.由于第一步计算时变形较大,故第一步时一般不更新节点坐标,从第二步开始更新;E.定义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不会进行迭加,而作为外荷载输入的初拉力会进行迭加,此为两者最大差异。
9.对于初始荷载的说明在“荷载/初始荷载”中,分为大位移和小位移两项,其内又分为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平衡单元节点内力、初始荷载控制数据、初始单元内力共4项内容。
其作用分别如下: z大位移/几何刚度初始荷载描述当前荷载作用之前的结构的初始状态。
可由悬索桥建模助手自动计算给出结构的初始平衡状态。
用户输入几何刚度初始荷载进行非线性分析时,不需定义相应的荷载工况,程序会自动在内部考虑相应荷载和内力,使其达到平衡,因此此时位移为0。
如果用户又定义了荷载工况,则荷载相当于双重考虑,此时不仅会发生位移,而且内力也会增加1倍左右。
几何刚度初始荷载的概念,可以说是为了描述一个有一定初始内力和刚度的、位移为0的成桥状态。
此时有新的荷载参与作用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得到新的作用引起的位移和内力,注意:其中内力结果包含成桥状态的内力。
因此,在进行悬索桥倒拆分析时,不需定义自重,但在钝化构件的同时,需要在索的吊杆连接位置输入与构件重量相同的反向节点荷载。
对于几何刚度初始荷载的几点附加说明如下:A.静力线性分析:不起作用。
因此如果使用索单元建模,且没有初始单元内力数据的话,分析时会发生奇异;B.静力非线性分析:根据几何刚度初始荷载考虑结构的初始状态。
根据不同荷载工况,几何刚度会发生变化。
另外,不同荷载工况作用效应的算术迭加不成立;C.施工阶段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不考虑平衡内力):大位移分析,即几何刚度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荷载的作用发生变化,且考虑索单元节点坐标变化引起的影响(索单元);D.施工阶段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考虑平衡内力):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不起作用,“初始荷载/平衡内力”发生作用;E.施工阶段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考虑平衡内力,但未输入平衡内力,输入了几何刚度初始荷载):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不起作用,对施加的荷载工况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
下个阶段中也一样,但前一阶段的荷载和本阶段的荷载相当于一同作用并对之进行分析;F.移动荷载分析:程序会自动将索单元转换为等效桁架单元进行线性分析,其几何刚度将利用 “小位移/初始单元内力”来确定。
z大位移/平衡单元节点内力该功能只适用于施工阶段分析中选择非线性分析的独立模型,并且勾选了“包含平衡单元节点内力”选项时的情形。